期刊文献+
共找到85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小学教育管理改革的理论导向——科学主义、人文主义和伦理主义的整合 被引量:4
1
作者 孙俊三 《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1997年第5期101-108,共8页
不同的理论观点,既影响着教育管理理论的研究,也会在管理实践中形成不同的管理模式和管理风格,也直接影响教育管理改革的发展方向。在当今世界,科学主义、人文主义和东方伦理主义形成了影响世界教育管理理论与实践的三种理论思潮。... 不同的理论观点,既影响着教育管理理论的研究,也会在管理实践中形成不同的管理模式和管理风格,也直接影响教育管理改革的发展方向。在当今世界,科学主义、人文主义和东方伦理主义形成了影响世界教育管理理论与实践的三种理论思潮。三种理论在相互攻讦、相互作用、相互对话的过程中,给教育管理带来了勃勃生机。三种理论思潮在理论和实践中的融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管理 科学主义 人文主义 伦理主义 理论导向
下载PDF
试论刘知几伦理主义史学理论 被引量:3
2
作者 江湄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4年第1期52-57,共6页
本文将《史通》置于中国古代史学思想的发展大势之中,指出刘知几以儒家人伦社会思想为历史学确立了一整套的方法和规范,从而对中国传统史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关键词 伦理主义 刘知几 史学思想 《史通》 司马迁 史学方法论 纪传体 中国传统史学 历史观 社会秩序
下载PDF
“科学主义”与“伦理主义”的冲突与交汇 被引量:2
3
作者 周浩波 《教育研究与实验》 CSSCI 北大核心 1994年第4期15-20,共6页
我国学术界在论及以赫尔巴特为主的传统教育与以杜威为主的现代教育之间的区别时,往往一致赞同所谓“三中心”的对立。而我以为,这种观点仅仅着眼于现象上的差别,还未把握住其本质上的不同,尤其是对之所以产生这样的对立的深层原因以及... 我国学术界在论及以赫尔巴特为主的传统教育与以杜威为主的现代教育之间的区别时,往往一致赞同所谓“三中心”的对立。而我以为,这种观点仅仅着眼于现象上的差别,还未把握住其本质上的不同,尤其是对之所以产生这样的对立的深层原因以及教学理论在此以后发展的双向性不甚了然。本文试图指出,这两种教育观的对立源于两种不同层次的思维方法,这就是“科学主义”方法与“伦理主义”方法。通过这样的区分,将使我们对过去与今天的教学理论研究与评价有一种新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学主义 伦理主义 教学理论与实践 现代教育 传统教育 教学过程 赫尔巴特 十九世纪 儿童 思维方法
下载PDF
企业行为中的利己主义、理性主义及伦理主义——企业社会责任的发展路径及系统结构探微 被引量:1
4
作者 何国华 刘继峰 《北京化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4期13-18,12,共7页
企业的牟利天性从某种意义上讲是一种源于生物学方面的利己天性,这种天性的过度张扬会直接危及他人和社会的利益,因此,必须对企业牟利之手段进行制约。企业社会责任就是确定企业对社会的责任。从发展过程上看,企业社会责任经历了利己主... 企业的牟利天性从某种意义上讲是一种源于生物学方面的利己天性,这种天性的过度张扬会直接危及他人和社会的利益,因此,必须对企业牟利之手段进行制约。企业社会责任就是确定企业对社会的责任。从发展过程上看,企业社会责任经历了利己主义、理性主义和伦理主义阶段,从内容上分析,企业社会责任包括经济责任、法律责任和道德责任。探讨企业社会责任的意义在于为企业的行为划定合理的边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利己主义 理性主义 伦理主义 企业社会责任
下载PDF
中西之间:杨昌济的伦理世界及其对西方的认知——以《各种伦理主义之略述及概评》为例 被引量:1
5
作者 黄亦君 《贵州文史丛刊》 2012年第2期35-40,共6页
杨昌济的伦理学思想的形成深受中国传统文化特别是湖湘文化的影响,也受西方近代资产阶级自由平等伦理思想的影响。由于受中国传统文化濡染较深,杨昌济从立志、修身、齐家、为学等四个方面对中国传统伦理思想进行了阐释。杨昌济以中学为... 杨昌济的伦理学思想的形成深受中国传统文化特别是湖湘文化的影响,也受西方近代资产阶级自由平等伦理思想的影响。由于受中国传统文化濡染较深,杨昌济从立志、修身、齐家、为学等四个方面对中国传统伦理思想进行了阐释。杨昌济以中学为体,在《各种伦理主义之略述及概评》②一文中对西方伦理学思想进行批判。总体而言,他的伦理思想是建立在民族主义基础之上;中西结合;志趣高雅、客观务实;立足现实,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西之间 杨昌济 伦理 《各种伦理主义之略述及概评》
下载PDF
伦理主义:人本主义哲学的方法论特征
6
作者 姜迎春 《南京社会科学》 CSSCI 2002年第4期16-18,共3页
自 2 0世纪 80年代以来 ,阿尔都塞在国内学界已不再陌生。但熟知并不等于真知 ,特别是在面对后现代语境中阿尔都塞所具有的巨大的理论辐射力时 ,我们往往无法做出自己的判断。原因在于 ,过去对阿尔都塞的研究 ,主要停留于具体的理论成... 自 2 0世纪 80年代以来 ,阿尔都塞在国内学界已不再陌生。但熟知并不等于真知 ,特别是在面对后现代语境中阿尔都塞所具有的巨大的理论辐射力时 ,我们往往无法做出自己的判断。原因在于 ,过去对阿尔都塞的研究 ,主要停留于具体的理论成果 ,如他用结构主义方法对马克思哲学史的理解 ,以及他对人本主义的批判上。但阿尔都塞是从什么样的理论前提出发 ,这些前提又是何以得出我们所知道的那些理论成果的 ,这对国内学界来说 ,仍然是个未解的谜。鉴于阿尔都塞哲学在整个西方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众所周知的重要性 ,本刊这一期特组织了以下这组笔谈 ,试图通过对阿尔都塞 6 0年代文本群的研究 ,凸显阿尔都塞思想深层的方法论构架 ,揭示出构成其理论平台的问题式、症候阅读法、认识论断裂、意识形态等概念的深层内涵 ,以及他在研究方法上的自醒意识 ,并由此而从方法论的角度为国内学界关于阿尔都塞及整个西方马克思主义的讨论提供一些新的理论思考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伦理主义 人本主义哲学 方法论 特证 阿尔都塞
下载PDF
“天人合一”与伦理主义——中国传统智慧反思之一
7
作者 王树人 《中国青年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1989年第2期22-28,共7页
引言 在中国近代史上,每一次社会变革,差不多都有相应的哲学、文化变革伴随。事实表明,哲学和文化作为民族的灵魂,其变革不仅是社会变革的有机组成部分,而且是社会变革的最深层次。
关键词 社会变革 “天人合一” 思想 民族 伦理主义 中国传统文化 意志 中国近代史 主体意识 《说文解字》
下载PDF
论中国古代伦理主义教育管理思潮
8
作者 王建军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8年第3期44-49,67,共7页
中国古代伦理主义教育管理思潮是一种将伦理规范手段作用于教育全过程,以促使受教育者的道德能获得健康发展的教育管理思潮.它主张的“道之以德”就是强调要在社会以及学校形成一个促使受教育者向心于道德修养的文化氛围.只有以伦理道... 中国古代伦理主义教育管理思潮是一种将伦理规范手段作用于教育全过程,以促使受教育者的道德能获得健康发展的教育管理思潮.它主张的“道之以德”就是强调要在社会以及学校形成一个促使受教育者向心于道德修养的文化氛围.只有以伦理道德为社会最高价值,才可能产生良好的教育导向.它还主张要将“齐之以礼”用于教学管理之中,因为礼不仅是社会管理的重要手段,而且也是规范个人外在行为以促使其内在道德转化的有效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伦理主义 教育管理思潮 道之以德 齐之以礼
下载PDF
伦理主义在近代的衰落及“儒学兴国”的误区 被引量:2
9
作者 刘跃进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6年第1期15-19,共5页
伦理主义在近代的衰落及“儒学兴国”的误区刘跃进引言:“儒学兴国”引起的思考近代中国的衰退,使中国人开始对中国传统文化和哲学中的伦理主义进行批判性审查,提出了“打倒孔家店”和“全盘西化”的口号,以此全盘否定中国传统文化... 伦理主义在近代的衰落及“儒学兴国”的误区刘跃进引言:“儒学兴国”引起的思考近代中国的衰退,使中国人开始对中国传统文化和哲学中的伦理主义进行批判性审查,提出了“打倒孔家店”和“全盘西化”的口号,以此全盘否定中国传统文化及其伦理主义。在否定自身的同时,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伦理主义 中国传统文化 历史唯物主义 “新儒学” 思维方式 儒学伦理 近代中国 中国传统哲学 马克思主义 西方近代文化
下载PDF
中国传统政治思想的伦理主义特质
10
作者 李建华 江梓豪 《中原文化研究》 2021年第5期40-48,共9页
中国传统政治思想具有伦理主义的特质,并呈现出政治伦理化与伦理政治化的特点。政治伦理化是指通过伦理道德的角度去理解与认知政治,而伦理政治化则是指伦理规则变成政治规则,两者之间一体两面,各自指代了相应的核心价值理念;尽管政治... 中国传统政治思想具有伦理主义的特质,并呈现出政治伦理化与伦理政治化的特点。政治伦理化是指通过伦理道德的角度去理解与认知政治,而伦理政治化则是指伦理规则变成政治规则,两者之间一体两面,各自指代了相应的核心价值理念;尽管政治伦理化与伦理政治化不能被割裂开理解,但当政治目的与伦理道德发生冲突时,伦理道德最终屈服于政治,沦为为政治服务的工具。尽管本质主义与工具主义在理论上可以实现互补甚至交融,但对于具体的政治实践特别是中国传统的王权政治,伦理道德往往是工具性的,即讲伦理道德甚至进行道德修炼也是为了某种政治目的,因为只有伦理道德才是获得政治合法性的重要来源。在此意义上,伦理道德也仅仅是手段而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治 伦理 伦理主义 工具主义 本质主义
下载PDF
伦理主义·科学主义·民主制度
11
作者 牟尼 《社会科学论坛》 2013年第10期113-119,共7页
2011年,中国社会科学院政治学研究所张明澍副研究员继1988之后再次进行了"中国公民政治素质调查与研究"。这一次他选取了北京、深圳、孝感、榆树四个地区的一千七百五十个抽样样本,列举了"中国人想要什么样的民主"&... 2011年,中国社会科学院政治学研究所张明澍副研究员继1988之后再次进行了"中国公民政治素质调查与研究"。这一次他选取了北京、深圳、孝感、榆树四个地区的一千七百五十个抽样样本,列举了"中国人想要什么样的民主""中国政治文化的特征"等问题。在抽样里他特意选择了与全国人口普查结果中基本相符的受教育程度、性别等数据一致的样本,希望反映出真实的当下国民对民主的态度。张明澍的调查结果,汇集成《中国人想要什么样民主》一书,2013年3月由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前不久,该书的媒体沙龙在京举行,张明澍和与会者分享了自己的心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学主义 伦理主义 民主制度 政治文化 政治制度 政治行为
下载PDF
自治主义的大众哲学与伦理主义的主体政治学——对奈格里关于马克思“机器论片断”当代阐释的批判性反思 被引量:7
12
作者 孙乐强 《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5-14,158,共10页
马克思的"机器论片断"虽然写于150多年前,但它对理解当代资本主义的劳动范式及其统治策略的转型具有重要价值。奈格里、哈特等西方左派学者正是通过对"机器论片断"的解读,开辟了一条使马克思走向当代的道路。首先,... 马克思的"机器论片断"虽然写于150多年前,但它对理解当代资本主义的劳动范式及其统治策略的转型具有重要价值。奈格里、哈特等西方左派学者正是通过对"机器论片断"的解读,开辟了一条使马克思走向当代的道路。首先,在《〈大纲〉:超越马克思的马克思》中,奈格里通过对马克思关于机器大生产时代"劳动与生产过程分离"的论述,建构起了劳动与资本彻底对立的自治主义理论,实现了由劳动与资本的辩证对立到自治对抗的逻辑转变。其次,在《帝国》和《大众》等著作中,哈特、奈格里通过对"一般智力"的当代阐释,实现了由物质劳动到非物质劳动的转变,建构起了以生命政治为核心的大众哲学。最后,他们通过对"自由时间论"的批判性分析,重构了马克思的形式吸纳和实际吸纳理论,揭示了帝国统治的权力机制及其湮灭之路。虽然他们的理论为我们重新理解"机器论片断"的哲学意义及其当代价值提供了有益启示,但这种理论实际上是建立在对"机器论片断"的过分政治化、主体化的解读之上的,严重夸大了历史唯物主义的主体维度,滑向了一种充满伦理色彩的主体政治学之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众哲学 主体政治学 机器论片断 自治主义 伦理主义 奈格里 哈特 《帝国》
原文传递
重思马克思主义伦理学的诠释进路之争——从伍德非道德主义论证入手
13
作者 林滨 曹康莉 《北京行政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87-95,共9页
伍德的非道德主义论证是解读马克思伦理思想的重要进路,但其内容和潜力还未被充分挖掘。该论证包括三个步骤:第一,道德有古典伦理和现代道德两种理解进路,后者更为恰当;第二,在现代道德哲学进路中区分正义、义务等道德善与自由、自我实... 伍德的非道德主义论证是解读马克思伦理思想的重要进路,但其内容和潜力还未被充分挖掘。该论证包括三个步骤:第一,道德有古典伦理和现代道德两种理解进路,后者更为恰当;第二,在现代道德哲学进路中区分正义、义务等道德善与自由、自我实现等非道德善;第三,未能促成非道德善是马克思批判资本主义的根据。步骤三的结论颇具洞察力,但在步骤二的区分标准不恰当、步骤一的前提判断有失偏颇的情况下,这一论证难免走向失败。不过,重构而非抛弃该论证是一个更好的选择。通过把马克思放置到古典伦理传统中区分道德善与伦理善,重构工作能够消解伍德非道德主义论证本身存在的含混和内在张力,还能综合当代英美马克思主义伦理学研究中分析学派和亚里士多德学派的优势,促成马克思主义伦理学诠释进路从现代道德到古典伦理的转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伦理 伍德 非道德主义 伦理主义
下载PDF
历史主义与伦理主义的矛盾——评“王润滋现象” 被引量:3
14
作者 吴秉杰 《文艺争鸣》 1988年第2期38-42,54,共6页
“历史主义与伦理主义矛盾”,一个撩拨而又困扰着人们的命题。为了要把历史的要求和伦理的要求区分开来,首先需要能把它们联系起来。这是最基本的思想方法。道德精神不是来自个体的欲望,而是来自社会共同性,社会要求,社会公益。黑格尔... “历史主义与伦理主义矛盾”,一个撩拨而又困扰着人们的命题。为了要把历史的要求和伦理的要求区分开来,首先需要能把它们联系起来。这是最基本的思想方法。道德精神不是来自个体的欲望,而是来自社会共同性,社会要求,社会公益。黑格尔把道德理解为“全体自我意识”,深刻的共同性以至同一性构成了“道德实体”;由此通向历史的要求。个别的“自我意识”与人格作为主体性的体现不仅受动,也是能动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主义 伦理主义 道德精神 自我意识 历史唯物主义 黑格尔 道德意识 矛盾 历史运动 共同性
原文传递
杨昌济的译作《西洋伦理主义述评》
15
作者 许广明 《道德与文明》 1983年第1期32-32,共1页
《西洋伦理主义述评》是我国近代著名进步伦理学家杨昌济(1871—1920)先生的译作之一,作者是深井安文。二十世纪初,我国一些青年学生迫切想了解和研究西方伦理学,而“各种书籍,尚未译成本国之文”,感叹无从入手。杨昌济为了给“笃志潜... 《西洋伦理主义述评》是我国近代著名进步伦理学家杨昌济(1871—1920)先生的译作之一,作者是深井安文。二十世纪初,我国一些青年学生迫切想了解和研究西方伦理学,而“各种书籍,尚未译成本国之文”,感叹无从入手。杨昌济为了给“笃志潜修者”一个帮助,遂翻译了这一著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方伦理 快乐主义 禁欲主义 进化论 杨昌济 伦理主义 述评 青年学生 二十世纪初 译作
原文传递
在生活之内寻求超越——但杜宇唯美主义的伦理之维 被引量:1
16
作者 安燕 《贵州大学学报(艺术版)》 2016年第2期17-22,共6页
但杜宇在"美"的形式上的追求近似于西方的唯美主义,在对感官愉悦的追求上也近似于西方,而最大的不同在于,西方的唯美主义认同感观愉悦排斥道德或情感的传达,但杜宇在追求"美"的意境和感官愉悦的同时,尤其着意于伦... 但杜宇在"美"的形式上的追求近似于西方的唯美主义,在对感官愉悦的追求上也近似于西方,而最大的不同在于,西方的唯美主义认同感观愉悦排斥道德或情感的传达,但杜宇在追求"美"的意境和感官愉悦的同时,尤其着意于伦理内涵的揭示和伦理之维的建构。这种"在生活之内寻求超越"的审美世界观是中国文化和审美主义传统内在选择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但杜宇 唯美主义 形式主义 感官主义 伦理主义
下载PDF
多元之表象,伦理之实质──民主社会主义世界观比较研究
17
作者 赵永清 《南京社会科学》 CSSCI 1995年第9期73-78,共6页
多元之表象,伦理之实质──—民主社会主义世界观比较研究赵永清民主社会主义在世界观问题上奉行价值中立,民主社会主义各党都不认为有专一的世界观,即均不以马克思主义作为其一元的意识形态,而是把马克思主义与其他思想来源并列,... 多元之表象,伦理之实质──—民主社会主义世界观比较研究赵永清民主社会主义在世界观问题上奉行价值中立,民主社会主义各党都不认为有专一的世界观,即均不以马克思主义作为其一元的意识形态,而是把马克思主义与其他思想来源并列,共同构成民主社会主义的思想基础。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主社会主义 世界观 马克思主义 伦理社会主义 多元主义 法国社会党 伦理主义 社会党国际 人道主义 德国社会民主党
下载PDF
儒学的伦理—非伦理“悖论”与人的全面发展 被引量:3
18
作者 涂可国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72-77,共6页
 儒学是以性善论为滥殇,片面凸现人格系统中的伦理因素,偏重于从伦理视角进行理想人格设计,在人生价值取向上强调重义轻利、重理轻欲等道德价值,从而被赋予伦理主义乃至泛伦理主义特质。儒学也将非伦理因素视为人的本质规定性,强调人...  儒学是以性善论为滥殇,片面凸现人格系统中的伦理因素,偏重于从伦理视角进行理想人格设计,在人生价值取向上强调重义轻利、重理轻欲等道德价值,从而被赋予伦理主义乃至泛伦理主义特质。儒学也将非伦理因素视为人的本质规定性,强调人的智、志、美在人格结构中的地位,它所推崇的圣贤人格也具有非伦理品格,因而它也注意到了人的非道德品性、修养和境界。儒学的伦理—非伦理"悖论"特质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人的全面发展,但它过于偏重于人的道德层面,也会压抑人多方面才能和个性的展现,不利于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新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儒学 人学 伦理主义 伦理主义 人的全面发展 悖论 人格系统 人生价值
下载PDF
审美的道德之境——中西形体审美意识的伦理精神之同异 被引量:1
19
作者 王德胜 《社会科学辑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188-196,共9页
中西形体审美意识中伦理精神之“同”,主要表现在“朴素为美”的道德理想及其对物质身体形式与精神心灵统一关系的规定方面。它们的“异”,在于伦理精神在中国形体审美意识中作为道德理性发生作用,在西方则表现为知识理性。具体而言,西... 中西形体审美意识中伦理精神之“同”,主要表现在“朴素为美”的道德理想及其对物质身体形式与精神心灵统一关系的规定方面。它们的“异”,在于伦理精神在中国形体审美意识中作为道德理性发生作用,在西方则表现为知识理性。具体而言,西方形体审美意识与“神人相合”文化模式紧密贴合,中国则以“纯粹伦理主义”为出发点;西方强调二元对立中的统一,中国则强化心灵的道德价值一元性;西方形体审美路线是由外向内、由身体形象透视心灵精神,在中国则走上了由内向外、由心灵价值反观身体形象存在的道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西方 形体审美意识 伦理精神 纯粹伦理主义 对立统一
下载PDF
人类中心主义:从自在到自为 被引量:1
20
作者 王建设 《洛阳师范学院学报》 2003年第4期5-8,共4页
人始终是伦理主体。非人类中心主义所主张的一切物种及非生物在道德地位上平等的理念,建立在片面理解人与自然关系的基础之上,完全否认了人的主体性,完全否认了主体选择的必要性,混淆了存在论与价值论的关系,未能深入思考在人与其他物... 人始终是伦理主体。非人类中心主义所主张的一切物种及非生物在道德地位上平等的理念,建立在片面理解人与自然关系的基础之上,完全否认了人的主体性,完全否认了主体选择的必要性,混淆了存在论与价值论的关系,未能深入思考在人与其他物种及非生物不平等背后的人与人之间的不平等,必然在实践上陷入困境。人类中心主义的产生和存在具有历史合理性,现实的选择是走出自在的人类中心主义,走入自为的人类中心主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类中心主义 伦理主义 自在 自为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