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IDS与aids,患者主诉叙事与疾病见证叙事功用伦理的冲突——评桑塔格短篇小说《我们现在的生活方式》
1
作者 张红艳 吴光军 《医学与哲学》 2019年第8期46-48,共3页
桑塔格短篇小说《我们现在的生活方式》是一部艾滋病患者声音被遮蔽、患者身边朋友多声部交互的疾病见证叙事作品。疾病见证叙事压制患者叙事使得"疾病事实"摇曳不定、缺乏"权威性"。叙事医学是聚焦意义和叙事符号... 桑塔格短篇小说《我们现在的生活方式》是一部艾滋病患者声音被遮蔽、患者身边朋友多声部交互的疾病见证叙事作品。疾病见证叙事压制患者叙事使得"疾病事实"摇曳不定、缺乏"权威性"。叙事医学是聚焦意义和叙事符号实践的医学,更是以挖掘患者主诉故事为道德和伦理职责的医学,因此在解读该小说和叙事医学实践中,患者的疾病意义表征能力以及疾病体验叙事能力培育更应该是医护从业人员、审美批评和读者阐释的关注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我们现在的生活方式》 患者主诉叙事 疾病见证叙事功用伦理
下载PDF
边沁功用主义伦理思想体系及社会影响
2
作者 高良 古良琴 《扬州教育学院学报》 2005年第1期53-57,共5页
边沁是18世纪后半叶英国功用主义伦理理论框架的确立者和声势浩大的功用主义运动的精神领袖。在追溯边沁功用主义伦理学理论渊源的基础上,阐述了边沁功用主义伦理学的思想体系及社会影响。
关键词 边沁 功用主义 功用主义伦理
下载PDF
伦理视域下中华饮食文化的传承 被引量:6
3
作者 李明晨 江畅 《学习与实践》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09-115,共7页
中华饮食传统文化形成于饮食顺应自然环境的社会历史演进中,是传统文化在人们饮食生活领域中的体现。它既蕴含着顺应自然、和谐共生、孝亲爱人、团结互助、家国情怀、民族认同等价值理念,体现了"讲仁爱、重民本、尚和合"的传... 中华饮食传统文化形成于饮食顺应自然环境的社会历史演进中,是传统文化在人们饮食生活领域中的体现。它既蕴含着顺应自然、和谐共生、孝亲爱人、团结互助、家国情怀、民族认同等价值理念,体现了"讲仁爱、重民本、尚和合"的传统文化核心理念,但也滋有经验主导、盲目自大、礼序尊卑、以奢为尊等负面倾向。当今,以弘扬中华民族优良传统、服务人民美好生活为主旨的中华饮食文化要遵循守正、转化与创新发展的原则,守正合乎天道与人情的伦理规范,转化和革除不合时宜的负面倾向,创新发展出顺乎民情民意、合乎社会发展、彰显民族特色的中华饮食文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饮食文化 伦理导向 伦理功用 创新
下载PDF
审美意识及其美感表达——贵州仡佬族作家王华小说创作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谭华 赵井春 《遵义师范学院学报》 2015年第6期53-57,共5页
审美意识规约并形成了文学的美感表达。论文拟从自然美感经验、道德理性精神和伦理功用色彩等症候对王华的审美意识予以厘定,并从自然生态的摹写、乡风民俗的探幽、人生形式的书写等层面探讨其美感表达。
关键词 审美意识 自然美感 道德理性 伦理功用 自然生态
下载PDF
感乐忧时,呼“中和之响”——《文心雕龙·乐府》论 被引量:2
5
作者 刘艳 《广西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2期28-32,共5页
《文心雕龙·乐府》界定乐府是一种“诗”“声”同构的独特文体 ,同时将乐府纳入《诗》的系统 ,强调“诗” (即歌辞 )在乐府创作中的主体性 ;且赋予乐府正统的伦理功用 ,在阐述乐府雅俗嬗变中体现了刘勰强烈的感乐忧时意识和以文救... 《文心雕龙·乐府》界定乐府是一种“诗”“声”同构的独特文体 ,同时将乐府纳入《诗》的系统 ,强调“诗” (即歌辞 )在乐府创作中的主体性 ;且赋予乐府正统的伦理功用 ,在阐述乐府雅俗嬗变中体现了刘勰强烈的感乐忧时意识和以文救世的理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乐府 伦理功用 音乐 歌辞 诗教功能
下载PDF
刘勰论“文心”与“为文之用心”
6
作者 姜晓云 《江苏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02年第1期38-41,共4页
在《文心雕龙·序志篇》中 ,刘勰认为 :“夫文心者 ,言为文之用心也。”一方面将“文心”指向创作过程的起点即写作的本质 ,认为“文心”的生成与抒发是自然的 ;另一方面又将“文心”指向创作的终点即写作的目的 ,认为要发挥文章传... 在《文心雕龙·序志篇》中 ,刘勰认为 :“夫文心者 ,言为文之用心也。”一方面将“文心”指向创作过程的起点即写作的本质 ,认为“文心”的生成与抒发是自然的 ;另一方面又将“文心”指向创作的终点即写作的目的 ,认为要发挥文章传统的政治伦理功用。当二者之间产生对立时 ,又主张“情与气谐”式的自然融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刘勰 "文心" "为文之用心" 《文心雕龙》 文学创作 政治伦理功用 写作本质 情理融合
下载PDF
取之叔、康,归于老庄——管窥《红楼梦评论》
7
作者 杨艳 《文教资料》 2013年第6期3-4,11,共3页
王国维的《红楼梦评论》是中国文学批评史上第一篇运用西方哲学、美学观点系统诠释中国文学作品的著作。以叔本华和康德为代表的西方哲学固然对其产生重大影响,但以老庄为代表的传统文化功不可没。本文以《红楼梦评论》中对"利害"的... 王国维的《红楼梦评论》是中国文学批评史上第一篇运用西方哲学、美学观点系统诠释中国文学作品的著作。以叔本华和康德为代表的西方哲学固然对其产生重大影响,但以老庄为代表的传统文化功不可没。本文以《红楼梦评论》中对"利害"的讨论以及纯粹艺术论和伦理功用价值说的联结为例,来体验叔、康的美学框架与老庄"无用之用"的圆融相交杂的美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国维《红楼梦评论》 纯粹艺术论 利害 伦理功用价值说 无用之用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