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阳明心学的“心即理”与“心”非“理”——基于认识论的“心”“理”关系再思考 被引量:2
1
作者 李禹阶 《重庆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1年第4期67-76,共10页
阳明心学“心即理”及“心外无理”“心外无物”命题,并不是将“心”上升到与“理”为一的本体论高度,而仍是在认识论范围内探讨“心”“理”关系,其目的是希望通过将“心”的认知能力分离为能上达“天理”之善源与下至普通人“日用之... 阳明心学“心即理”及“心外无理”“心外无物”命题,并不是将“心”上升到与“理”为一的本体论高度,而仍是在认识论范围内探讨“心”“理”关系,其目的是希望通过将“心”的认知能力分离为能上达“天理”之善源与下至普通人“日用之知”的路径,强调对“天理”认知的简明性。它是阳明心学通过吸取禅宗“直指本心”的认识论方法,而以“心即理”命题,将“悟”道主体与被“悟”对象更好地联系在一起,使士、农、工、商能够更加简捷地“明道”“悟理”,由此从另一角度开启儒家由“未发”到“已发”的上达“圣贤”的修养路径,本质上是从道德修养及儒学传播角度对朱熹理学“格物致知”认识论“支离破碎”弊病的修正。可以说,阳明学说是典型的中国伦理型文化语境及儒学“资治”理念的特有产物,只有把它置于中国文化、中国哲学的特有语境下,方能诠释出王阳明心学的内在意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阳明 “心即理” “心”非“理” 伦理型语境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