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对非人类中心主义生态伦理学的两点质疑 被引量:1
1
作者 张伟胜 《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 2005年第6期19-21,共3页
非人类中心主义生态伦理学认为自然万物与人一样具有主体性,具有其自身内在的价值、权利与尊严,因此,人类应当敬畏自然、敬畏生命。本文对此观点提出质疑,认为自然物不是伦理主体,不具有内在价值、权利与尊严。生态伦理学在反对人类自... 非人类中心主义生态伦理学认为自然万物与人一样具有主体性,具有其自身内在的价值、权利与尊严,因此,人类应当敬畏自然、敬畏生命。本文对此观点提出质疑,认为自然物不是伦理主体,不具有内在价值、权利与尊严。生态伦理学在反对人类自大狂的同时,也应当反对将自然“神化”。生态危机的根源不是认识论的问题,而是生存论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人类中心主义生态伦理学 自然 伦理主体
下载PDF
走向一种建设性后现代宇宙中心主义伦理学 被引量:1
2
作者 费瑟林.彼得诺夫 吴伟赋 《江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164-171,共8页
作为怀特海(或建设性后现代)环境伦理学的一个新的研究领域,宇宙中心主义伦理学认为必须从宇宙中心主义的视角对怀特海哲学展开详尽的研究,因为这不仅有助于我们更好地探索宇宙中心主义伦理学所面临的问题与解决之道,而且也有助于更好... 作为怀特海(或建设性后现代)环境伦理学的一个新的研究领域,宇宙中心主义伦理学认为必须从宇宙中心主义的视角对怀特海哲学展开详尽的研究,因为这不仅有助于我们更好地探索宇宙中心主义伦理学所面临的问题与解决之道,而且也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和把握宇宙中心主义伦理学与怀特海哲学的关系,即它对怀特海形而上学的依赖关系。整体论和动态论作为建设性后现代形而上学的最新发展形式和宇宙中心主义伦理学的发展紧密相关,因此,宇宙中心主义伦理学的进一步发展必须采取整体论、动态论的形式,而建设性后现代宇宙中心主义伦理学的发展则有助于我们重新反思的人类现有的价值观,最后找到人类在宇宙中的正确位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设性后现代哲学 怀特海形而上学 环境伦理学 宇宙中心主义伦理学
下载PDF
“超善恶”对于伦理学的意义
3
作者 王汝坤 《中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年第5期68-74,80,共8页
通过对历史上的善恶观念的总结,"善"从含义范围上可以分为三层:意志之善、德性之善和价值之善。在这个基础上"超善恶"的方式有三种:跨越善恶之间的界限、否定善恶、对善或恶的不断超越,它们分别对应于内在超越、外... 通过对历史上的善恶观念的总结,"善"从含义范围上可以分为三层:意志之善、德性之善和价值之善。在这个基础上"超善恶"的方式有三种:跨越善恶之间的界限、否定善恶、对善或恶的不断超越,它们分别对应于内在超越、外在超越和定点超越。在此意义上去考察伦理学的发展,会发现伦理学发展的历史也是"超善恶"的历史,并且"超善恶"的观念影响到伦理学每一步的发展及其可能的最终命运。站在"超善恶"的视角上,进一步思考了当今伦理学中的一些问题,诸如善恶的"自我定义"和自反性、伦理学的平面化、反对伦理学中心主义、境界说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善恶” 自反性 伦理学中心主义 境界
下载PDF
质疑非人类中心主义环境伦理学的内在价值论 被引量:29
4
作者 韩东屏 《道德与文明》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29-32,共4页
非人类中心主义环境伦理学认为自然具有内在价值 ,并试图通过价值客观主义和泛主体论来提供理论证明。可是他们的证明并不成功 ,因为价值并不是自然物的客观属性 ,非人存在物也统统不是什么“价值主体”
关键词 内在价值 非人类中心主义环境伦理学 价值客观主义 泛主体论
原文传递
Ethical Implications of Systems Methodology Applied to Industrial Ecology
5
作者 Martina Keitsch 《Sociology Study》 2012年第1期49-59,共11页
The systemic view on industry and on production and consumption pattern is an essential feature of the industrial ecology (IE) concept. One consequence of this view is to investigate industrial flows and consumer ac... The systemic view on industry and on production and consumption pattern is an essential feature of the industrial ecology (IE) concept. One consequence of this view is to investigate industrial flows and consumer activities, and their effects on the environment in order to evaluate and eventually optimize these flows with the help of a systems methodology. Industrial ecology has been developed by engineers and natural scientists and its ethical core canon often manifests in anthropocentric assertions such as harmonizing the contradiction between nature and culture with scientific expertise, appropriate technology and socio-economic management. This paper argues however for a biocentric inspired, normative reading of some characteristics of industrial ecology's systems methodology. The presumption for the value of this endeavor is that industrial ecology's systems methodology has a potential for developing directions for the design of a possible sustainable worl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ystems methodology industrial ecology (IE) ETHICS ANTHROPOCENTRISM comprehensive methods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