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逻辑学还是伦理形而上学--费希特伦理学的“知识学原理”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邓安庆 《湖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25-29,共5页
费希特《伦理学体系》是按照其"知识学原理"写成的,按一般理解是"知识学原理"在"实践领域"即"伦理生活世界"的"应用"。但是,如果"知识学原理"本身是个不关涉"实践&qu... 费希特《伦理学体系》是按照其"知识学原理"写成的,按一般理解是"知识学原理"在"实践领域"即"伦理生活世界"的"应用"。但是,如果"知识学原理"本身是个不关涉"实践"的单纯概念的"思辨",它又如何能有向"实践"应用的"规范有交往性"呢?本文由此疑问出发,探究在国内外学界很少得到深入探讨的费希特的"知识学原理"同"实践哲学"的内在关联,认为费希特的知识学原理不可被理解为单纯的逻辑学,而只能被理解为伦理的形而上学,才是有规范的有效性。由此试图得出的结论是,费希特的知识学原理本身,只有从"本原的实践",即"本原行动"出发,才使得它作为"形而上学"成为可理解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知识学原理 本原行动 实践哲学 伦理形而上学
下载PDF
伦理批评的2种范式——列维纳斯的伦理形而上学与哈贝马斯的话语伦理学 被引量:1
2
作者 段俊晖 《重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4期87-90,共4页
作为一种文学研究方法,伦理批评在当前国内文艺理论界正方兴未艾,但国内目前的研究仅限于叙事伦理层面。鉴于此,梳理了列维纳斯的伦理形而上学和哈贝马斯的话语伦理学这2种伦理批评范式,并通过对他者的人文主义与道家精神、规范伦理与... 作为一种文学研究方法,伦理批评在当前国内文艺理论界正方兴未艾,但国内目前的研究仅限于叙事伦理层面。鉴于此,梳理了列维纳斯的伦理形而上学和哈贝马斯的话语伦理学这2种伦理批评范式,并通过对他者的人文主义与道家精神、规范伦理与示范伦理的比较分析,探寻伦理批评在当代文学研究和批评中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伦理批评 道德哲学 他者的人文主义 伦理形而上学 话语论理学
下载PDF
伦理形而上学的“老问题”与哈特曼的“新道路”
3
作者 杨俊英 《哲学动态》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79-84,共6页
康德把伦理学的核心问题概括为"我应该做什么",并采取"伦理的形而上学"方法对道德的基础、道德的应然性和约束性、义务的绝对命令等"老问题"作出了回答。但这些回答从一开始就受到种种批判并延续至今,这... 康德把伦理学的核心问题概括为"我应该做什么",并采取"伦理的形而上学"方法对道德的基础、道德的应然性和约束性、义务的绝对命令等"老问题"作出了回答。但这些回答从一开始就受到种种批判并延续至今,这表明康德的回答有许多无法克服的问题。哈特曼力图绕过舍勒的"质料的价值伦理学"而直接返回到本体论,把康德规定为主观的认识关系转向自在的存在关系,从而为应该存在的价值秩序奠定新的基础,以此对伦理学的"老问题"作出新的回答,其价值和意义值得肯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伦理形而上学 本体论 哈特曼 价值哲学
原文传递
伦理学批评中一种伦理现象的分析
4
作者 车凤成 《四川教育学院学报》 2009年第10期69-72,共4页
准确把握伦理学批评需要防止一种伦理现象——即伦理形而上学化的出现,该现象的存在妨碍了伦理生活的和谐化。因为和谐的伦理生活既使共同体生活充满活力,同时又使生活于其中的个体心情愉悦,但伦理形而上学化或导致过于强调团体利益而... 准确把握伦理学批评需要防止一种伦理现象——即伦理形而上学化的出现,该现象的存在妨碍了伦理生活的和谐化。因为和谐的伦理生活既使共同体生活充满活力,同时又使生活于其中的个体心情愉悦,但伦理形而上学化或导致过于强调团体利益而忽视、践踏个体利益,或执着于个体利益而罔顾集体利益,而从本质上讲二者都是伦理暴力化的表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批评 伦理批评 伦理形而上学 伦理暴力化 《老人与海》 道德批评
下载PDF
环境伦理是走向生态文明的核心伦理观
5
《学术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248-248,共1页
路强撰文《环境伦理的道德形而上学基础》指出,如果以道德形而上学为基础反观环境伦理,不难发现环境伦理已然构成了伦理的一个转向。首先,它意味着伦理边界的扩展,伦理不再只是人类社会内部的产物,而是关涉到包括人类在内的整个生... 路强撰文《环境伦理的道德形而上学基础》指出,如果以道德形而上学为基础反观环境伦理,不难发现环境伦理已然构成了伦理的一个转向。首先,它意味着伦理边界的扩展,伦理不再只是人类社会内部的产物,而是关涉到包括人类在内的整个生态共同体。其次,它不仅逐渐?肖弭了现代伦理中的那种主客二分的思路,而且使得伦理的建构不再是基于主体间的利益博弈,而是一种整体论意义上的内在反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书评 书介绍 路强 《环境伦理的道德形而上学基础》
下载PDF
从“他者”的历程看伦理学重建
6
作者 田硕 《哲学进展》 2021年第1期54-60,共7页
尼采将主体性原则推到了极致,造成的唯我论对传统伦理学带来了沉重的打击。萨特将我与他人关系认定为两个存在之间的关系,在批判了前人的基础上,认为我与他人之间是一种互相凝视的关系,双方在相互超越中获得自由。列维纳斯认为伦理学先... 尼采将主体性原则推到了极致,造成的唯我论对传统伦理学带来了沉重的打击。萨特将我与他人关系认定为两个存在之间的关系,在批判了前人的基础上,认为我与他人之间是一种互相凝视的关系,双方在相互超越中获得自由。列维纳斯认为伦理学先于存在论,他者是不可还原的对象也是绝对无限者。列维纳斯将他者从传统的主客关系中解放了出来,使自我中心主义得到了修正,同时也让传统的价值观念有了新的立足点。不过由于他的理论中充满了激进的思想也引起了很大的争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唯我论 他者 伦理形而上学 我与他人的关系
下载PDF
柏拉图《斐勒布》的戏剧要素与基本问题
7
作者 袁伟业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2年第3期91-98,共8页
20世纪90年代以来,以戏剧的方式来解读柏拉图对话逐渐成为柏拉图研究的重要方法。柏拉图晚期对话《斐勒布》看似缺乏戏剧性,但仔细研读会发现,其“无头无尾”的开场、独特的人物设定和看似支离的情节设计背后,暗藏着三个层面的基本问题... 20世纪90年代以来,以戏剧的方式来解读柏拉图对话逐渐成为柏拉图研究的重要方法。柏拉图晚期对话《斐勒布》看似缺乏戏剧性,但仔细研读会发现,其“无头无尾”的开场、独特的人物设定和看似支离的情节设计背后,暗藏着三个层面的基本问题:一是快乐和理智何者为善,这是表层的问题;二是对城邦青年的教育问题,这是所有柏拉图对话的共同问题;三是形而上学与伦理学的关系问题,这是深层次问题,也是该对话的最重要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斐勒布》 戏剧要素 快乐与理智 形而上学伦理
下载PDF
Moral Generalism or Particularism?
8
作者 Zahra Khazaei 《Journal of Philosophy Study》 2011年第4期247-257,共11页
Moral generalism and particularism are two positions in meta-ethics which have different views regarding the relation between moral thought and principles. By accepting this relationship, generalists emphasize the nec... Moral generalism and particularism are two positions in meta-ethics which have different views regarding the relation between moral thought and principles. By accepting this relationship, generalists emphasize the necessity of principles in decision making process, and claim that the rationality of moral thought depends on the provision of a suitable supply ofmoral principles. In contrast, particularists have rejected, or at least doubted, the existence of moral principles, and believe that the rationality of moral thought depends on recognizing special features of a case and relevant conditions. This is why, unlike generalists, they use case study method rather than syllogism in decision making process and moral judgment. Consequently, to support their view, particularists commonly resort to holism in the theory of reasons, while atomism is in support of generalism. To evaluate these two attitudes, this study surveys some arguments that particularists and generalists proposed to justify their view and criticize the rival's one, and also explains their positions concerning the epistemological and metaphysical role of moral principles and reasons. Finally, after evaluating their claims, the importance of both approaches in meta-ethics is stress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oral generalism moral particularism moral principles moral reasons HOLISM ATOMISM
下载PDF
再论康德关于伦理与道德的区分及其意义 被引量:17
9
作者 邓安庆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24-36,共13页
针对学界普遍认为康德不区分伦理与道德、甚至黑格尔对康德所做的众所周知的批评:在康德伦理学中只有道德而无伦理的观点,通过详细考察康德在其《伦理形而上学探本》(Grundlegung zur Metaphysik der Sitten)一书中关于“伦理”(Sitte)... 针对学界普遍认为康德不区分伦理与道德、甚至黑格尔对康德所做的众所周知的批评:在康德伦理学中只有道德而无伦理的观点,通过详细考察康德在其《伦理形而上学探本》(Grundlegung zur Metaphysik der Sitten)一书中关于“伦理”(Sitte)和“道德”(Moral)、“伦理性”(Sittlichkeit)和“道德性”(Moralitat)以及“伦理法则(Sittengesetz)“道德的法则”(das moralische Gesetz)的具体使用语境,以此证明康德在其著作中实际上已经对“伦理”和“道德”作出了比较严格的区分。基于康德的区分,我们才能清楚地知道,“伦理法则”是“先天立法”的,是在“理念”中为一切规范奠定自由的根据,从而是“自由的法则”;而“道德的法则”是对“伦理法则”的评价性表述,“道德的”(moralisch)作为形容词使用,不具有主体意义,“伦理法则”才是康德伦理学的主词。康德哲学中有两种“伦理学”(Ethik)概念,一种是与“物理学”(Physik)或“自然学”(Naturlehre)相对的伦理学(Sittenlehre),可称之为“大伦理学”,它探求与“自然法则”相对的“自由法则”,“伦理法则”作为“自由法则”,其“伦理性”具有普遍性、客观性和绝对性之含义;一种是与“法权学说”(ius;Rechtslehre)相对的伦理学,它不为“行动本身”立法而只为行动的“主观准则”立法,因而是作为“德性学说”(Tugenslehre)的“伦理学”(ethica)。在为“主观准则”立法的“德性论”意义上,康德确立了其“道德性”(Moralitat)概念,它与先天立法的“伦理性”相区别,是单一个体在“行动”发生之前为考虑该行动“该不该发生”“该如何发生”的“先行立法”,它涉及这样一种行为原则:永远都要将“普遍的法则”当作自己行动的“主观准则”,因而它只是在行动者的个人意志中所确立,而不像先天立法的伦理法则那样,是被给予的(gegeben)。康德的Metaphysik der Sitten严格按照康德的语义学,只能翻译为“伦理形而上学”,它区别于作为“通俗的伦理处世智慧”的“道德哲学”(Moralphilosphie),但恰恰又是要将它提升到“伦理形而上学”,以便把具有“先天立法”能力的“伦理法则”作为个人主观意志立法(道德性)的普遍、必然的标准。依据康德这样的“伦理”与“道德”的区别,黑格尔对康德的批判,故意的误解多于可接受的事实,是早该抛弃的成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康德 伦理 道德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