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从伦理感性到工具理性:现代性视阈中的农忙互惠行为分析
1
作者 李南海 《长江师范学院学报》 2008年第3期133-138,共6页
通过社会行为和社会行为选择方式来体现的人与社会的关系是社会学研究的主题。现代化建设使农民的社会行为选择方式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从传统的伦理感性逐渐向工具理性演变。农民社会行为选择方式的变迁与中国社会转型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通过社会行为和社会行为选择方式来体现的人与社会的关系是社会学研究的主题。现代化建设使农民的社会行为选择方式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从传统的伦理感性逐渐向工具理性演变。农民社会行为选择方式的变迁与中国社会转型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与社会结构层面的变化一样,构成了中国社会现代性转变过程中的另一重要内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伦理感性 工具理性 互惠
下载PDF
中西伦理学的歧异与会通 被引量:3
2
作者 张再林 《浙江学刊》 CSSCI 2004年第3期133-137,共5页
如果说西方传统的伦理学是一种认知主义的伦理学的话 ,那么中国传统的伦理学则是一种准舍勒式的直觉主义的伦理学。前者是从认知导出伦理 ,必然导致人类伦理行为中的伦理理性与伦理感性二者之间的对立 ;而后者的主旨则坚持伦理直接源于... 如果说西方传统的伦理学是一种认知主义的伦理学的话 ,那么中国传统的伦理学则是一种准舍勒式的直觉主义的伦理学。前者是从认知导出伦理 ,必然导致人类伦理行为中的伦理理性与伦理感性二者之间的对立 ;而后者的主旨则坚持伦理直接源于人先验的伦理情感 ,使人类伦理行为中的伦理理性与伦理感性二者之间得以统一。其实 ,无论是中国传统的伦理学还是西方传统的伦理学 ,它们都可看作是从不同层面对人类伦理学本质所作出的解答 ,故人类伦理学的最终答案 ,不是在二者之间的一种非此即彼的选择 ,而是应体现二者的互补并举之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西方 传统伦理 比较研究 认知主义 直觉主义 伦理理性 伦理感性 伦理行为
下载PDF
论沈从文小说的叙述形态 被引量:3
3
作者 吴效刚 王玉括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47-51,共5页
沈从文的小说由一个生活的勘探者、城乡社会中那些表征着善美与丑恶的日常伦理生活事件、淡淡的忧伤情调、抒情幻想性写实方法、新人和新生活重造的叙述动机构成了伤怀善美的叙述形态。这种叙述形态中包含着葆有和恢复人的善美自然品性... 沈从文的小说由一个生活的勘探者、城乡社会中那些表征着善美与丑恶的日常伦理生活事件、淡淡的忧伤情调、抒情幻想性写实方法、新人和新生活重造的叙述动机构成了伤怀善美的叙述形态。这种叙述形态中包含着葆有和恢复人的善美自然品性,形成自由与自约、尊重与宽容、爱与信的人伦关系,以保障人的感性生命的自由展开和优美、健康、自然而不悖乎人性的生存的感性—伦理人本思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沈从文小说 叙述形态 伤怀善美 感性伦理人本思想
下载PDF
道德价值理念的重建——从休谟到康德 被引量:1
4
作者 王光富 胡万年 《巢湖学院学报》 2006年第5期8-11,共4页
现代人类生活处于普遍道德危机之中。危机的导因是人的生活方式逐渐变得感性实物化或外在形式化。这种生活方式在很大程度上是由近代以来西方哲学提供的道德价值的理念造就的。以休谟为代表的感性伦理把道德价值等同于情感,其结果使人... 现代人类生活处于普遍道德危机之中。危机的导因是人的生活方式逐渐变得感性实物化或外在形式化。这种生活方式在很大程度上是由近代以来西方哲学提供的道德价值的理念造就的。以休谟为代表的感性伦理把道德价值等同于情感,其结果使人感性实物化;以康德为代表的理性伦理把理性放在人的首位,其后果是生活的外在形式化。而德性伦理是理性、情感、意志的融合,是现代人类摆脱道德危机的可能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德价值 理性伦理 感性伦理 德性伦理 休谟 康德 哲学 德国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