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未成年子女作为探望权主体之伦理考察 被引量:1
1
作者 景春兰 《东莞理工学院学报》 2010年第6期19-22,共4页
家庭成员之间的权利与义务关系主要根据血缘亲情而构建,涉及到一系列伦理价值判断。2001年婚姻法仅规定离婚后未与子女共同生活一方父或母有探望权,忽略了子女主动与父母进行亲情沟通的伦理需要,将子女置于被动的客体地位。笔者认为,被... 家庭成员之间的权利与义务关系主要根据血缘亲情而构建,涉及到一系列伦理价值判断。2001年婚姻法仅规定离婚后未与子女共同生活一方父或母有探望权,忽略了子女主动与父母进行亲情沟通的伦理需要,将子女置于被动的客体地位。笔者认为,被探望的子女绝非探望权的义务主体,法律进一步明确未成年子女作为探望权的权利主体,符合探望权的伦理价值取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未成年子女 最大利益 探望权 探望权主体 伦理考察
下载PDF
生前预嘱的伦理考察及中日实践经验的比较与启示 被引量:2
2
作者 郑永斌 罗锦天 孟光兴 《中国医学伦理学》 2023年第5期510-517,共8页
2022年通过的《深圳经济特区医疗条例》修订稿是中国生前预嘱的一次重要制度创新,具体实践和运用还有很多问题需要解决。比较中日两国生前预嘱制度的实践发展特点,运用符号学理论分析生前预嘱制度介入下的医患关系结构以及生前预嘱的符... 2022年通过的《深圳经济特区医疗条例》修订稿是中国生前预嘱的一次重要制度创新,具体实践和运用还有很多问题需要解决。比较中日两国生前预嘱制度的实践发展特点,运用符号学理论分析生前预嘱制度介入下的医患关系结构以及生前预嘱的符号表意机制,按“发送者符号文本”与“符号文本接收者”环节讨论中国现行生前预嘱制度所面临的六类伦理问题,总结相关经验及启示,为中国生前预嘱制度的发展提供参考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前预嘱 伦理考察 预先医疗指示 符号表意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