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华北及周边地区上地幔P波速度结构 被引量:2
1
作者 关俊辉 《地球物理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1582-1592,共11页
本文基于层析成像方法研究了华北及其邻区(30°N-43°N,100°E-130°E)的上地慢P波速度结构.该区域是我国地震活动强烈的地区之一,曾多次发生破坏性地震,地质构造十分复杂.本研究采用中国数字化地震台网19962002年和中... 本文基于层析成像方法研究了华北及其邻区(30°N-43°N,100°E-130°E)的上地慢P波速度结构.该区域是我国地震活动强烈的地区之一,曾多次发生破坏性地震,地质构造十分复杂.本研究采用中国数字化地震台网19962002年和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所(IGGCAS)流动地震台阵2001-2003年地震记录中的P波走时,挑选了6870个地震事件,其中包括1382个区域地震事件,5488个远震事件.在对实际资料反演之前,进行了分辨率测试以确定反演结果的可靠性,对反演中不同参数对结果的影响做了分析,以确定最佳的的模型和参数.根据上述分析,以水平方向1°×1°,垂直方向以5 km、15 km、30 km为间隔划分网格,并建立初始速度模型,采用伪弯曲射线追踪方法计算走时和射线路径,通过基于LSQR算法的反演重建了研究区域40 km以下、480 km以上的三维P波速度结构.成像结果显示:(A)研究区域西南部的四川盆地北部在40 km以上为明显的低速异常,40 km以下一直到360 km均为高速异常;(B)华北盆地在90 km之上高速异常比较明显,而在120 km-360 km的深度,低速异常为区域主要特征,它与渤海湾地区的低速区连接,形成地慢楔,随着深度的增加,由于太平洋俯冲板块的影响,华北盆地和渤海湾地区下的高速异常突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层析成像 P波速度构造 伪弯曲射线追踪方法 LSQR算法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