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民俗文化的产业化与“伪民俗” 被引量:10
1
作者 杨东篱 《天府新论》 CSSCI 2010年第1期123-126,共4页
民俗文化产业与"伪民俗"之间的关系异常复杂,我们不能简单地将产业化的民俗文化等同于"伪民俗",也不能完全否定它们之间的联系。产业化民俗作为宣传、更新传统民俗的当代新民俗与歪曲甚至抽空传统民俗的当代"... 民俗文化产业与"伪民俗"之间的关系异常复杂,我们不能简单地将产业化的民俗文化等同于"伪民俗",也不能完全否定它们之间的联系。产业化民俗作为宣传、更新传统民俗的当代新民俗与歪曲甚至抽空传统民俗的当代"伪民俗"这两种情况都是存在的,其中后者目前呈现了愈演愈烈的趋势。这主要是因为我国当代文化产业开发程度比较低,产业化的方式和水平比较稚嫩。为了纠正当前我国民俗文化产业化的这些缺点,使其尽量避免走向"伪民俗",应该确立"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的开发方式和原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文化产业 保护 开发 伪民俗
下载PDF
关于“传统的发明”与“伪民俗” 被引量:12
2
作者 宣炳善 《民间文化论坛》 2007年第3期9-13,共5页
英国学者霍布斯鲍姆等人提出的“传统的发明”这个概念对于民俗学来说,与民俗传承中的民俗变异现象有密切的关系。民俗在其传承过程中,会发生变异,而这个变异的成分就是相应的新民俗传统。如端午民俗在西周时期就已产生。
关键词 伪民俗 民俗传统 民俗学研究 民俗学者 霍布斯鲍姆 变异现象 正统观念 民间文化 中国孔子基金会
下载PDF
“伪民俗”判断之判断 被引量:4
3
作者 毕旭玲 《中原文化研究》 2013年第4期103-107,共5页
"伪民俗"是一种进行时态而非完成时态,它既可能发展为真民俗,也可能很快消亡。"伪民俗"的判断是一个比较复杂的问题,既涉及民众、学者与地方文化工作者等方面,也涉及学术、生活与生产等领域,还涉及求真与求善等不... "伪民俗"是一种进行时态而非完成时态,它既可能发展为真民俗,也可能很快消亡。"伪民俗"的判断是一个比较复杂的问题,既涉及民众、学者与地方文化工作者等方面,也涉及学术、生活与生产等领域,还涉及求真与求善等不同的目的。应该承认"伪民俗"是处于变化发展之中的,它可能消失,也可能被广泛接受。作为学术的求真,可以在学术范围内考察民俗事象或民俗元素是否具有历史的真实,判断其未来的走向与真伪,但学术范围内对"伪民俗"的判断如果干预生活与生产则混淆了求真的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伪民俗 判断 求真 进行时态
下载PDF
非遗保护之伪民俗探析 被引量:2
4
作者 高艳芳 《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年第1期12-13,共2页
民俗有其存在的根基。当历史渐逝,留下的民俗无法一成不变,在这变的过程或者结果中便有了所谓的真伪之别。
关键词 民俗 伪民俗
下载PDF
洋枪,伪民俗和“东北乱炖”——评《三枪拍案惊奇》
5
作者 许姗姗 《媒介批评》 2010年第1期141-148,共8页
作为影像的制造商,张艺谋已经成为中国影像美学与欲望经济学转换的典范。他长期经营着一个“乡村-小农”的符号世界,在遥远的过去和封闭的空间中放置着被制造出的欲望,生产着感性奇观,让观众欣赏窥淫。作为打响2010贺岁电影的“第一枪”... 作为影像的制造商,张艺谋已经成为中国影像美学与欲望经济学转换的典范。他长期经营着一个“乡村-小农”的符号世界,在遥远的过去和封闭的空间中放置着被制造出的欲望,生产着感性奇观,让观众欣赏窥淫。作为打响2010贺岁电影的“第一枪”,《三枪》在形式主义和欲望生产上依旧沿袭了张艺谋的一贯风格。拨开三声枪响过后缭绕的烟雾,子弹似乎脱靶,影片搞笑的定位并未完全达成反而引起了不小的口水之争。然而这子弹却穿过空气中无数的微粒,叩响了时代的文化病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贺岁电影 《三枪拍案惊奇》 影像美学 欲望生产 张艺谋 伪民俗 观众欣赏 第一枪
下载PDF
伪民俗的制造 被引量:32
6
作者 阿兰.邓迪斯 周惠英 《民间文化论坛》 2004年第5期103-110,共8页
本文从道尔森“伪民俗”一词的由来写起,把《莪相诗集》、《儿童与家庭故事集》和芬兰民族史诗《卡勒瓦拉》与之联系起来,证明它们也都是“打着地道的民间传说旗号,假造和合成出来的”伪民俗范例。伪民俗一直试图改变甚至取代民俗,它的... 本文从道尔森“伪民俗”一词的由来写起,把《莪相诗集》、《儿童与家庭故事集》和芬兰民族史诗《卡勒瓦拉》与之联系起来,证明它们也都是“打着地道的民间传说旗号,假造和合成出来的”伪民俗范例。伪民俗一直试图改变甚至取代民俗,它的产生与民族主义相连,源于文化自卑情结。伪民俗不仅仅出现于20世纪的美国,既然它有着如此广阔的历史背景和重大意义,单纯地谴责它是没有意义的。我们应该利用民俗学方法研究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伪民俗 道尔森 《莪相诗集》 《儿童与家庭故事集》 《卡勒瓦拉》 文化自卑情结
下载PDF
民俗纪录片中存在一种“伪民俗”吗?——文化记忆、影像与想象 被引量:1
7
作者 冯加香 卢其亮 《现代视听》 2021年第2期56-60,共5页
随着文化记忆技术的进步,纪录片逐渐成为记录民俗的重要方式,但跨媒介的传递和跨语境的转换容易产生对"事实"的想象。民俗制作者、被摄主体和受众通过纪录片完成了对民俗的三重想象,但这种想象是否是一种伪民俗?笔者从民俗制... 随着文化记忆技术的进步,纪录片逐渐成为记录民俗的重要方式,但跨媒介的传递和跨语境的转换容易产生对"事实"的想象。民俗制作者、被摄主体和受众通过纪录片完成了对民俗的三重想象,但这种想象是否是一种伪民俗?笔者从民俗制作者、被摄主体和受众三个方面进行分析,认为民俗与纪录片之间存在一种复杂的关系,单纯的新闻真实并不能成为判断民俗"真"与"伪"的标准。从某一方面来讲,想象的民俗亦为真实民俗,即便"歪曲"的民俗亦能呈现一个时代的"凝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俗纪录片 伪民俗 文化记忆 想象
下载PDF
民族文学中的“伪民俗”书写
8
作者 刘伟 《北京联合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70-77,共8页
“伪民俗”是一种民俗的虚构与发明,在民俗世界中并不罕见。在文本中,作家摹拟民俗也是民俗与文学常见的互动关系之一,其产品是“伪民俗”书写,尤其在民族文学文本中常常出现。“伪民俗”形成了文本的“景观化”,参与建构了文本的文学... “伪民俗”是一种民俗的虚构与发明,在民俗世界中并不罕见。在文本中,作家摹拟民俗也是民俗与文学常见的互动关系之一,其产品是“伪民俗”书写,尤其在民族文学文本中常常出现。“伪民俗”形成了文本的“景观化”,参与建构了文本的文学效果。“伪民俗”书写出现在文本的各个层面,构成了文本的“场面”“段落”,形成了“情节”和“母题”,形成了广阔的阐释空间。它还标识了作家的文化身份和民族的文化语境,并产生了突破文本之外的动力,甚至成了生活世界的“涵化”力量。民族文学文本中的“伪民俗”书写是一种“系统的文化干预”,其展示过程接近“社会戏剧”和“表演”,具有“误传”和“神秘化”的文化策略,同时通过文学“前台”拉开了与“后台”的距离,提供了某种意义上民俗的“文学真实”,也对民俗本身起到了唤醒和激活的作用,我们应该更为立体多元地看待这一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伪民俗 民族文学 文学真实 文学前台
下载PDF
表现民俗的理解及其功能分析 被引量:3
9
作者 桂胜 陆朋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42-45,共4页
民俗村或民族村民俗再造及民俗旅游中的民俗风情展示问题一直是学界探讨的对象,或认为它是伪民俗,对民俗文化有负面影响;或认为是表演的民俗,有虚拟和夸大的成分;或认为民族村的民俗再造等是民俗的"被表现",如果再造得当就能... 民俗村或民族村民俗再造及民俗旅游中的民俗风情展示问题一直是学界探讨的对象,或认为它是伪民俗,对民俗文化有负面影响;或认为是表演的民俗,有虚拟和夸大的成分;或认为民族村的民俗再造等是民俗的"被表现",如果再造得当就能成为一种可接受的民俗。表现民俗有广义和狭义之分。从民俗流变的角度,将广义上的表现民俗区别为生活民俗、表现民俗、表演民俗和伪民俗,认为生活民俗是民俗传承的本真、常态形式,表现民俗是民俗传承的新常态形式,表演民俗是民俗文化多样性的展示形式,伪民俗是一种社会文化乱象;狭义表现民俗是指对本真地民俗进行相对客观的"时空再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现民俗 民俗文化 生活民俗 表演民俗 伪民俗
下载PDF
民俗形态与文化传统的活态保护 被引量:11
10
作者 李灵灵 《文化遗产》 2009年第4期19-24,共6页
中国当下的文化遗产保护热潮,催生了一批以政治、商业为目的的"伪民俗",遭到一批学者的痛斥,同时也受到持"民俗主义"立场的学者质疑:如果伪民俗比民俗畅销,用民俗以获利这想法不对吗?笔者认为:民俗并不是铁板一块,... 中国当下的文化遗产保护热潮,催生了一批以政治、商业为目的的"伪民俗",遭到一批学者的痛斥,同时也受到持"民俗主义"立场的学者质疑:如果伪民俗比民俗畅销,用民俗以获利这想法不对吗?笔者认为:民俗并不是铁板一块,可以拟将民俗形态分为四种——原生态民俗,仿民俗,伪民俗和新民俗,对不同的民俗文化采取不同的保护措施。原生态保护不是关键,民俗真正要传承、延续下去,只有让它活之于民众,关注民俗主体的生存和心灵情感需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伪民俗 民俗主义 民俗形态 民俗主体
下载PDF
农区蒙古族聚居村落中“转运珠”事件的民俗解析——以烟台营子村为个案 被引量:1
11
作者 王志清 《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5期43-47,共5页
东北地区一个蒙古族聚居村落中人为制造了一例关于"转运珠"的"伪民俗"事件,分析这则利用了汉族传统民俗素的谣言在这个蒙汉语共用的双语社区以蒙汉语杂糅的形式传播的过程。从民俗学角度解析该语言民俗活动在亲属... 东北地区一个蒙古族聚居村落中人为制造了一例关于"转运珠"的"伪民俗"事件,分析这则利用了汉族传统民俗素的谣言在这个蒙汉语共用的双语社区以蒙汉语杂糅的形式传播的过程。从民俗学角度解析该语言民俗活动在亲属社会网络中发挥的功能,阐释民众趋利避害的民俗心理是谣言得以传播的重要心理基础,通过语言民俗的考察侧面论证了农区蒙古族村落是一个蒙汉文化高度融合的文化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言民俗 社会网络 谣言 伪民俗 文化空间
下载PDF
论传统民间舞蹈与民俗的关系 被引量:4
12
作者 马盛德 《中国艺术时空》 2019年第4期81-86,共6页
传统民间舞蹈与民俗均属世代相传的民众文化,在产生初期就已融为一体。传统民间舞蹈依附于民俗活动,在民俗活动中产生、传承和发展,在一些重要民俗活动和祭祀仪式中,舞蹈支撑着整个活动的过程,并在一定意义上成为人们信仰的载体。本文... 传统民间舞蹈与民俗均属世代相传的民众文化,在产生初期就已融为一体。传统民间舞蹈依附于民俗活动,在民俗活动中产生、传承和发展,在一些重要民俗活动和祭祀仪式中,舞蹈支撑着整个活动的过程,并在一定意义上成为人们信仰的载体。本文着重探讨这二者之间相互依存的密切关系。同时,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旅游业发展中出现的"伪民俗"现象,和这些现象对传统民间舞蹈产生的影响,予以特别关注。深入剖析这一现象背后所隐藏的问题,并尝试提出一些改进的建议和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民间舞蹈 民俗 伪民俗 伪民俗舞蹈 文化旅游
下载PDF
民俗主义论与德国民俗学 被引量:25
13
作者 王霄冰 《民间文化论坛》 2006年第3期100-105,共6页
民俗主义论(folklorismus),亦称“新民俗主义”或“伪民俗”论,是20世纪德国民俗学所提出的最重要的理论之一。本文主要介绍这一理论提出的背景和主要观点以及由此引发的对于当代社会中的“二手民俗”现象的讨论及其对于德国民俗学学科... 民俗主义论(folklorismus),亦称“新民俗主义”或“伪民俗”论,是20世纪德国民俗学所提出的最重要的理论之一。本文主要介绍这一理论提出的背景和主要观点以及由此引发的对于当代社会中的“二手民俗”现象的讨论及其对于德国民俗学学科发展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俗主义 伪民俗 德国民俗 民俗学理论 folklorismus
下载PDF
“一带一路”背景下闽东畲族民俗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被引量:1
14
作者 袁泽锐 《丽水学院学报》 2018年第4期21-26,共6页
"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为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闽东作为海上丝绸之路的一部分,也是全国畲族最大的聚集区,拥有丰富多彩的畲族民俗资源,但也存在文化流失的现象。在"一带一路"背景下,畲族民俗文化的保... "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为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闽东作为海上丝绸之路的一部分,也是全国畲族最大的聚集区,拥有丰富多彩的畲族民俗资源,但也存在文化流失的现象。在"一带一路"背景下,畲族民俗文化的保护与发展应该紧抓时代契机,但在开发畲族民俗文化的同时也要避免伪民俗的现象。在此基础上,再加强闽东畲族民俗文化的对外合作与交流,进而推动畲族文化走向世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闽东 畲族 一带一路 民俗 伪民俗
下载PDF
我国民俗旅游开发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被引量:2
15
作者 许耀杰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17年第19期184-184,共1页
民俗旅游,是以特定地域或特定民族的传统风俗为资源而加以保护,开发的旅游产品。民俗旅游资源开发与经营已成为旅游的一个热点,同时也存在着很多的问题,文章在分析我国民俗旅游资源特点以及民俗旅游开发现状的基础上,对民俗旅游开... 民俗旅游,是以特定地域或特定民族的传统风俗为资源而加以保护,开发的旅游产品。民俗旅游资源开发与经营已成为旅游的一个热点,同时也存在着很多的问题,文章在分析我国民俗旅游资源特点以及民俗旅游开发现状的基础上,对民俗旅游开发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对策,以推进民俗旅游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俗旅游 伪民俗 民俗变迁
下载PDF
人文学科的价值与时代性的“发明” 被引量:2
16
作者 钟宗宪 《民间文化论坛》 2007年第3期4-6,共3页
所谓的“现代学术”观念,对于人文学科的论述而言,事实上并不公平。现代学术以自然科学或理工科学为主导,讲究“科学的研究方法”。从某些层面,尤其是从实象、物象的层面来看,这样的看法并无太大问题。
关键词 人文学科 现代学术 人文学术 伪民俗 民俗传统 民间文学研究 神话传说 物质文化遗产 传说圈 文化记
下载PDF
本真性(Authenticity) 被引量:38
17
作者 瑞吉娜.本迪克丝 李扬 《民间文化论坛》 2006年第4期102-103,共2页
关键词 本真性 AUTHENTICITY 伪民俗 民间叙事 卡勒瓦拉 艺术品市场 手工制品 克丝 民俗研究
下载PDF
在“传统”与“发明”之间 被引量:6
18
作者 刘惠萍 《民间文化论坛》 2007年第3期1-2,共2页
近年来,神话人物或历史、民俗文化被当成一种“资源”来利用,已不是什么新鲜事了。例如河南淮阳、甘肃天水,都号称为人祖羲皇的“故都”、“故里”;
关键词 传统文化资源 河南淮阳 神话人物 甘肃天水 原住民 九族文化村 羲皇 全球化潮流 伪民俗 象征化
下载PDF
贵州民族文化旅游开发应避免八大误区
19
作者 吴秋林 《当代贵州》 2006年第4期26-27,共2页
贵州民族文化的旅游开发是一个大的课题,在一浪高过一浪的自然风景旅游宣传中,贵州民族文化依然“昏睡”在贵州旅游市场的背后。贵州在民族文化旅游方面,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关键词 民族文化旅游 民族 旅游开发 权利主体 贵州 伪民俗 误区
下载PDF
消费文化中的文学叙说──一九九四年长篇俗小说的思考
20
作者 郭晓春 《广西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7年第2期40-45,共6页
一九九四年对于当代文学或长篇小说都是个特殊的时期,继一九九三年的《废都》热效应之后,仿《废都》制品泛滥市场,成为当时文化一大景观。本文通过解剖一九九四年俗文学长篇小说之一的《媾疫》,试析俗文学背后潜在的文学叙说方式转... 一九九四年对于当代文学或长篇小说都是个特殊的时期,继一九九三年的《废都》热效应之后,仿《废都》制品泛滥市场,成为当时文化一大景观。本文通过解剖一九九四年俗文学长篇小说之一的《媾疫》,试析俗文学背后潜在的文学叙说方式转换,大众文化心理及文化商品化的一些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俗文学 伪民俗 消费文化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