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猪IL-2与IL-6的原核表达及其对伪狂犬病基因缺失疫苗的佐剂效应研究 被引量:14
1
作者 严琳 何启盖 +4 位作者 陈焕春 肖少波 吴美洲 吕建强 韩丽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0期1213-1218,共6页
将猪白细胞介素2(pIL-2)与猪白细胞介素6(pIL-6)的cDNA序列克隆到大肠杆菌表达载体pET-28a及pGEX-KG上,转化BL21(DE3)表达菌,经IPTG诱导产生重组蛋白pIL-2与pIL-6,表达量分别占菌株总蛋白的43.45%和28.37%,经提纯后含量可分别达到97.0... 将猪白细胞介素2(pIL-2)与猪白细胞介素6(pIL-6)的cDNA序列克隆到大肠杆菌表达载体pET-28a及pGEX-KG上,转化BL21(DE3)表达菌,经IPTG诱导产生重组蛋白pIL-2与pIL-6,表达量分别占菌株总蛋白的43.45%和28.37%,经提纯后含量可分别达到97.06%和86.37%。将提纯后不同剂量的两种重组蛋白以单独或组合的方式,加入伪狂犬病(Ea株)TK^-/gG^-双基因缺失疫苗中,使每头份疫苗分别含2、5和10μg·ml^(-1)的pIL-2或(和)pIL-6,用此疫苗免疫伪狂犬病抗体阴性猪。同时设试验对照组。初次免疫30d后加强免疫,测定中和抗体,观察试验猪的日增重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发现各试验组的抗体水平均高于不含重组蛋白的基因缺失疫苗组;其中,含2μg·ml^(-1)pIL-2试验组与含10μg·ml^(-1)pIL-2/pIL-6试验组抗体水平和基因缺失疫苗对照组之间呈显著差异(P=0.019)与极显著差异(P=0.009)。结果表明,大肠杆菌表达的pIL-2、pIL-6对伪狂犬病鄂A株基因缺失疫苗(TK^-/gG^-/LacZ^+)有较强的佐剂效应,且呈剂量相关性。不同试验组日增重比较结果表明,免疫效果高低与猪的生长速度呈正相关。本试验为重组pIL-2与pIL-6作为新型疫苗佐剂应用提供了重要的试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L-2 IL-6 原核表达 伪狂犬病基因 缺失疫苗 佐剂效应 CDNA序列 大肠杆菌
下载PDF
猪伪狂犬病基因缺失疫苗的制备、安全性、免疫原性、保存期测定及区域试验 被引量:12
2
作者 何启盖 方六荣 +5 位作者 吴斌 刘正飞 吴美洲 肖少波 金梅林 陈焕春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0期1055-1063,共9页
为了提供有效的伪狂犬病疫苗,用鸡胚成纤维细胞扩大培养了PrV HB-98突变株(TK-/gG-/LacZ+),研制了伪狂犬病基因缺失疫苗,并对该疫苗经肌肉接种、经口等免疫途径的最小免疫剂量进行了测定,同时也对4批疫苗的安全性、效力、免疫期和保存... 为了提供有效的伪狂犬病疫苗,用鸡胚成纤维细胞扩大培养了PrV HB-98突变株(TK-/gG-/LacZ+),研制了伪狂犬病基因缺失疫苗,并对该疫苗经肌肉接种、经口等免疫途径的最小免疫剂量进行了测定,同时也对4批疫苗的安全性、效力、免疫期和保存期进行了检测;同时将4批疫苗用于免疫23个猪场的母猪、新生仔猪和育肥猪进行区域试验。测定结果表明,疫苗经上述两种途径接种对不同阶段猪的最小免疫剂量均为105.0TCID50;10倍免疫剂量的疫苗对初生仔猪、15日龄仔猪和妊娠母猪是安全的,免疫猪能抵抗强毒的攻击;疫苗在4℃和-20℃下分别可保存6个月和12个月。对伪狂犬病毒抗体阴性的70日龄商品猪和种猪的免疫期为6个月。田间试验表明,4批猪伪狂犬病基因缺失疫苗安全有效,并可用于仔猪发病时的紧急接种。为猪伪狂犬病基因工程疫苗的制备与应用提供了有力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伪狂犬病基因疫缺失苗 PrY HK-98突变株 安全性 免疫原性 区域试验
下载PDF
猪伪狂犬病病毒gE基因缺失苗免疫试验
3
作者 仉弦 《中国畜禽种业》 2024年第1期130-134,共5页
为了进一步掌握猪伪狂犬病病毒gE基因缺失苗的免疫接种效果,并构建合理的免疫接种程序,使用国产猪伪狂犬病病毒gE基因缺失苗,并选择4种不同的免疫接种程序制定4个处理组别,并设计了对照组,对250头繁殖母猪和200头种公猪以及1000头仔猪... 为了进一步掌握猪伪狂犬病病毒gE基因缺失苗的免疫接种效果,并构建合理的免疫接种程序,使用国产猪伪狂犬病病毒gE基因缺失苗,并选择4种不同的免疫接种程序制定4个处理组别,并设计了对照组,对250头繁殖母猪和200头种公猪以及1000头仔猪分别进行免疫接种试验并进行抗体检测,证明疫苗的免疫效果。结果表明,本次所使用的疫苗均能够产生良好的免疫保护效果,无论是跟胎免疫还是1年2次免疫,或者每间隔4个月进行免疫,均能够取得良好的免疫接种效果,种猪的免疫抗体合格率达到100%,仔猪在49日龄前抗体合格率也能够达到100%。75日龄之后,仔猪的抗体呈现逐渐消失的态势,120日龄基本消失。在今后猪伪狂犬病疫苗免疫接种过程中,为了增强猪群的免疫能力,避免野毒株传入,建议仔猪在首次免疫接种之后进行第2次强化免疫接种,而种公猪和繁殖母猪在春秋两季进行免疫接种之后,若不给仔猪进行免疫,仔猪在35日龄之后抗体水平会逐渐下降,直到全部为阴性,不能够抵抗野毒株的侵袭,因此该种方法不宜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狂犬病病毒gE基因缺失苗 免疫接种 接种效果
下载PDF
伪狂犬病病毒主要毒力基因对其致细胞病变能力的影响 被引量:7
4
作者 朱玲 郭万柱 +4 位作者 王印 阳爱国 石恬 徐凯 赵玲 《中国兽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956-963,共8页
以伪狂犬病病毒(PRV)Fa株为对照,对PRV Fa株TK基因缺失株、PRV Fa株gI/gE双基因缺失株和PRV Fa株TK/gI/gE三基因缺失株进行了细胞培养特性的观察。包括对照毒株在内的4个毒株均按0.5 mL(1×106PFU)接种量分别感染IBRS-2、Marc-145... 以伪狂犬病病毒(PRV)Fa株为对照,对PRV Fa株TK基因缺失株、PRV Fa株gI/gE双基因缺失株和PRV Fa株TK/gI/gE三基因缺失株进行了细胞培养特性的观察。包括对照毒株在内的4个毒株均按0.5 mL(1×106PFU)接种量分别感染IBRS-2、Marc-145、ST、Vero和MDBK等细胞系;选择在接种后第0、8、12、24、36和48 h观察感染细胞的形态学变化。结果显示,这4个毒株在这5种细胞上均能增殖并引起细胞病变,但PRV基因缺失株引起的病变程度均不及Fa株。表明,PRV的不同毒力基因对其致细胞病变能力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伪狂犬病基因缺失疫苗 细胞感染 形态学
下载PDF
猪2型圆环病毒ORF1与ORF2基因和伪狂犬病毒基因的重组与表达的研究 被引量:14
5
作者 琚春梅 陈焕春 +2 位作者 樊惠英 刘正飞 曹胜波 《生物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370-374,共5页
根据GenBank发布的猪2型圆环病毒(PCV2 )序列(AY0 35 82 0 ) ,设计两对特异性引物,采用PCR方法,分别扩增了猪2型圆环病毒ORF1和ORF2基因。将ORF1和ORF2基因的PCR产物回收并酶切后,依次插入到伪狂犬病毒gE gI双缺失通用转移载体pIECMV中... 根据GenBank发布的猪2型圆环病毒(PCV2 )序列(AY0 35 82 0 ) ,设计两对特异性引物,采用PCR方法,分别扩增了猪2型圆环病毒ORF1和ORF2基因。将ORF1和ORF2基因的PCR产物回收并酶切后,依次插入到伪狂犬病毒gE gI双缺失通用转移载体pIECMV中,构建了猪2型圆环病毒_伪狂犬病毒重组中间转移质粒pIEORF1_ORF2。采用脂质体介导法,将重组中间转移质粒pIEORF1_ORF2与伪狂犬病毒TK- gE- LacZ+ 基因组共转染IBRS_2细胞,待发生细胞病变后收集病毒液进行空斑纯化,利用检测PCV2ORF1基因和ORF2基因的PCR方法筛选重组病毒TK- gE- gI- ORF1-ORF2 + ,用Southernblotting鉴定重组病毒,并用Westernblotting检测ORF1_ORF2融合蛋白的表达情况,在此基础上也测定了重组病毒在不同细胞上的增殖滴度。结果表明,外源基因ORF1和ORF2已成功插入到TK- gE- LacZ+ 亲本株的基因组中,并获得了表达,表达的蛋白可与PCV2阳性血清发生反应。同时发现ORF1和ORF2基因的插入不影响重组病毒的增殖特性,其毒力与亲本株相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猪2型圆环病毒 ORF1基因 ORF2基因 狂犬病 TK^-/gE^-/gI^-/ORF1-ORF2^+
下载PDF
一株表达EGFP基因的重组伪狂犬病毒的构建及其复制稳定性分析 被引量:1
6
作者 杨明珠 陈晓春 +2 位作者 张媛 王秀丽 李俊平 《中国兽药杂志》 2022年第5期1-9,共9页
为探寻伪狂犬病毒(Pseudorabies virus,PRV)基因缺失株rPRV-bc-8基因组UL4-UL3基因间区域是否可作为外源基因的插入位点,在实验室已构建的含有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Enhance Green fluorescent protein,EGFP)基因的转移质粒pMD-US6+7-EGFP... 为探寻伪狂犬病毒(Pseudorabies virus,PRV)基因缺失株rPRV-bc-8基因组UL4-UL3基因间区域是否可作为外源基因的插入位点,在实验室已构建的含有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Enhance Green fluorescent protein,EGFP)基因的转移质粒pMD-US6+7-EGFP-US2的基础上,通过DNA体外分子克隆技术将UL4序列替换左同源臂US6+7序列,UL3序列替换右同源臂US2序列,并将PolyA引入转移质粒,得到转移质粒pMD-UL4-EGFP-UL3。利用脂质体转染法将转移质粒pMD-UL4-EGFP-UL3与亲本毒rPRV-bc-8共转染PK-15细胞,经蚀斑纯化成功得到一株能够稳定表达EGFP基因的重组伪狂犬病毒rPRV-UL4-EGFP-UL3。通过倒置荧光显微镜观察以及PCR鉴定确定EGFP基因已成功插入到伪狂犬基因组的UL4-UL3之间,并通过细胞传代试验分析得到重组毒的遗传稳定性良好。通过体外增殖试验分析得到重组病毒rPRV-UL4-EGFP-UL3在细胞内的增殖速度较快,接种后12 h内滴度始终高于亲本毒rPRV-bc-8,接种后40 h达到最高滴度108.3 TCID50/mL,与亲本毒的最高滴度接近,但是最高滴度的出现时间晚于亲本毒,并且在达到平台期后病毒滴度下降的比亲本毒快。通过对病毒培养液中荧光蛋白浓度进行测定,结果显示在接种后56 h时荧光蛋白浓度达到最高值4793.9 ng/mL,之后进入平台期。综上结果表明构建的重组病毒具有良好的遗传稳定性及体外复制能力,并且外源基因EGFP在此位点具有良好的表达效果,为进一步相关重组病毒的构建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狂犬病基因缺失株 同源重组 重组病毒 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
下载PDF
猪伪狂犬病净化技术的研究 被引量:13
7
作者 张锦余 汤海林 +1 位作者 孙杰龙 徐治政 《养猪》 2012年第3期93-94,共2页
在某600头母猪的伪狂犬病阳性猪场,应用猪伪狂犬病gE基因缺失弱毒苗对全场所有猪只严格按免疫程序进行强化免疫,8个月后对本场种猪群猪伪狂犬病开展流行病学调查,当抽样检测gE抗体阳性率低于5%时,对全群种猪进行检测并淘汰gE阳性猪只,... 在某600头母猪的伪狂犬病阳性猪场,应用猪伪狂犬病gE基因缺失弱毒苗对全场所有猪只严格按免疫程序进行强化免疫,8个月后对本场种猪群猪伪狂犬病开展流行病学调查,当抽样检测gE抗体阳性率低于5%时,对全群种猪进行检测并淘汰gE阳性猪只,对免疫后的后备母猪进行逐头检测,gE阴性猪只并入生产群。通过反复检测、淘汰,3年后,该场猪伪狂犬病野毒阳性率由2008年的11.53%下降为0,达到净化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狂犬病 净化技术 伪狂犬病基因缺失疫苗
下载PDF
猪伪狂犬病灭活疫苗(PRV_(SX)-gE株)对新生仔猪安全性的初步研究
8
作者 何锡忠 林鸷 彭丽英 《上海畜牧兽医通讯》 2021年第6期20-21,共2页
为了证实自主研制的猪伪狂犬病病毒gE基因缺失灭活疫苗(PRV_(SX)-gE株)免疫新生仔猪的安全性,对新生仔猪(非使用日龄靶动物)进行1次单剂量肌内接种实验。结果显示:3批PRV_(SX)-gE株疫苗(批号为2017001、2017002、2018001)肌内接种3~5日... 为了证实自主研制的猪伪狂犬病病毒gE基因缺失灭活疫苗(PRV_(SX)-gE株)免疫新生仔猪的安全性,对新生仔猪(非使用日龄靶动物)进行1次单剂量肌内接种实验。结果显示:3批PRV_(SX)-gE株疫苗(批号为2017001、2017002、2018001)肌内接种3~5日龄仔猪后,仔猪接种部位及全身未见明显症状,体温正常,精神状态良好,饮食正常,被毛顺滑、有光泽。实验结果初步证明:利用PRV_(SX)-gE株疫苗免疫新生仔猪(非使用日龄靶动物)是安全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仔猪 狂犬病病毒gE基因缺失灭活疫苗 肌内注射 安全实验
下载PDF
猪伪狂犬病净化技术的研究
9
作者 安利民 张玉 +2 位作者 曹涛 邹鹏 赵协 《中国畜牧兽医文摘》 2017年第12期121-121,共1页
在某伪狂犬病阳性猪场,总共有600头母猪。根据免疫程序应用猪伪狂犬病gE基因缺失弱毒苗来对所有的猪进行强化免疫。经过8个月之后再进行流行病学调查,针对的是本场种猪群猪。在抽样检测gE抗体阳性率<5%的时候,对全群种猪做检测同时... 在某伪狂犬病阳性猪场,总共有600头母猪。根据免疫程序应用猪伪狂犬病gE基因缺失弱毒苗来对所有的猪进行强化免疫。经过8个月之后再进行流行病学调查,针对的是本场种猪群猪。在抽样检测gE抗体阳性率<5%的时候,对全群种猪做检测同时将gE阳性猪只淘汰,逐头监测免疫后的后备母猪,再将gE阴性猪只纳进生产群。经过如此反复地检测、淘汰之后经过3年,发现场猪伪狂犬病野毒阳性率已经下降到0了,已经达到了净化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狂犬病 净化技术 伪狂犬病基因缺失疫苗
下载PDF
Construction of Recombinant Pseudorabies Virus Expressing Canine Distemper Virus H Gene and Analysis on Its Biological Characters 被引量:3
10
作者 李业伟 孙程龙 +2 位作者 韩乃君 王颖 扈荣良 《Agricultural Science & Technology》 CAS 2011年第6期897-900,共4页
[Objective] The aim was to construct a recombinant pseudorabies virus expressing canine distemper virus H gene and investigate its biological characters.[Method] H gene of canine distemper virus(CDV)strain Onderstep... [Objective] The aim was to construct a recombinant pseudorabies virus expressing canine distemper virus H gene and investigate its biological characters.[Method] H gene of canine distemper virus(CDV)strain Onderstepoort was produced by RT-PCR,inserted into pcDNA3.1(+)vector to construct a expression cassette,which was then subcloned into transfer vector p8AA,prior to the insertion of LacZ expression cassette.The resulting new transfer vector was named as p8AAZH.Subsequently,p8AAZH was co-transfected with the genome of pseudorabies virus(PRV)Bartha-K61 into BHK-21 cells to enable gene recombination and virus package,and the virus solution was collected as cytopathic effect occurring.A series of procedures including blue plaque purification,PCR identification,observation under electron microscope and Western blot were carried out to screen the recombinant pseudorabies virus and identify the protein expression of target gene.Meanwhile,growth curve of the recombinant virus was determined in BHK-21 cells.[Result] The H gene had been inserted into the genome of Bartha-K61 strain,and RPRV-H was the same as Bartha-K61 in the one-step growth curve and cytopathic effect in BHK-21 cells.[Conclusion] The recombinant pseudorabies virus was constructed,and the insertion of H gene did not influence proliferation of recombinant virus,which laid a foundation for development of recombinant canine distemper virus vaccin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seudorabies virus Canine distemper virus H gene Virus vector
下载PDF
运用双重PCR和ELISA法对云南部分地区PRRSV和PRV的检测分析 被引量:1
11
作者 王浩 单春兰 +11 位作者 王琛 高洪 严玉霖 赵汝 敖平星 高利波 刘超英 富国文 高斌 景麟稀 茶金龙 杨伟 《黑龙江畜牧兽医》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75-79,共5页
为了解云南省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orcine reproductive and respiratory syndrome virus,PRRSV)和猪伪狂犬病病毒(Pseudorabies virus,PRV)的流行情况,试验采集云南省不同地区具有呼吸道症状的猪血清样品174份,首先建立PRRSV-GP基... 为了解云南省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orcine reproductive and respiratory syndrome virus,PRRSV)和猪伪狂犬病病毒(Pseudorabies virus,PRV)的流行情况,试验采集云南省不同地区具有呼吸道症状的猪血清样品174份,首先建立PRRSV-GP基因和PRV-gB基因的双重PCR检测方法,然后运用建立的双重PCR方法和ELISA抗体检测试剂盒对PRRSV-GP和PRV-gB的阳性率及抗体水平进行检测分析。结果表明:试验建立了最低检测限度分别为1.48 ng/μL和0.67 ng/μL的PRRSV-GP和PRV-gB的双重PCR检测方法;单一PCR和双重PCR检测的PRRSV-GP阳性率为45.4%(79/174),PRV-gB阳性率为75.86%(132/174),混合检出率为5.17%(9/179);ELISA检测试剂盒检测的gE阳性率为0(0/174),PRRSV和PRV-gB的阳性率结果与单一PCR、双重PCR检测结果一致。说明试验构建的双重PCR方法有良好的敏感性和特异性;云南省部分地区PRRSV抗体阳性率低且免疫效果较差,PRV抗体阳性率相对较高且免疫效果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GP基因 狂犬病病毒gB基因 双重PCR ELISA 阳性率 抗体检测
下载PDF
Characterization of Synonymous Codon Usage Bias in the Pseudorabies Virus US1 Gene 被引量:3
12
作者 Meili Li Zhiyao Zhao +4 位作者 Jianhong Chen Bingyun Wang Zi Li Jian Li Mingsheng Cai 《Virologica Sinica》 SCIE CAS CSCD 2012年第5期303-315,共13页
In the present study, we examined the codon usage bias between pseudorabies virus (PRV) US1 gene and the USl-like genes of 20 reference alphaherpesviruses. Comparative analysis showed noticeable disparities of the s... In the present study, we examined the codon usage bias between pseudorabies virus (PRV) US1 gene and the USl-like genes of 20 reference alphaherpesviruses. Comparative analysis showed noticeable disparities of the synonymous codon usage bias in the 21 alphaherpesviruses, indicated by codon adaptation index, effective number of codons (ENc) and GC3s value. The codon usage pattern of PRV US1 gene was phylogenetically conserved and similar to that of the USl-like genes of the genus Varicellovirus of alphaherpesvirus, with a strong bias towards the codons with C and G at the third codon position. Cluster analysis of codon usage pattern of PRV US1 gene with its reference alphaherpesviruses demonstrated that the codon usage bias of USl-like genes of 21 alphaherpesviruses had a very close relation with their gene functions. ENc-plot revealed that the genetic heterogeneity in PRV US1 gene and the 20 reference alphaherpesviruses was constrained by G+C content, as well as the gene length. In addition, comparison of codon preferences in the US1 gene of PRV with those ofE. coli, yeast and human revealed that there were 50 codons showing distinct usage differences between PRV and yeast, 49 between PRV and human, but 48 between PRV and E. coil Although there were slightly fewer differences in codon usages between E.coli and PRV, the difference is unlikely to b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and experimental studies are necessary to establish the most suitable expression system for PRV US1. In conclusion, these results may improve our understanding of the evolution, pathogenesis and functional studies of PRV, as well as contributing to the area of herpesvirus research or even studies with other virus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seudorabies virus US1 gene ALPHAHERPESVIRUS Codon usage bias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