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伊斯兰教在近代新疆的世俗化与地方化——伯克制度及新疆伊斯兰文化与内地的相异 被引量:9
1
作者 周泓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98-102,共5页
研究伊斯兰教在近代新疆的世俗化体现———伯克官制,可以发现在伯克乡约制下,政教未曾真正分离;伊斯兰文化在新疆与内地存在差异,原因在于其民族化与地方化过程及特点的不同。
关键词 新疆 伯克制度 伊斯兰教文化
下载PDF
废除伯克制度与新疆建省 被引量:8
2
作者 苗普生 《新疆社会科学》 1987年第4期84-94,共11页
伯克制度是我国维吾尔族和中亚其它一些民族历史上的一种官制。乾隆二十四年(1759),清朝政府统一新疆以后,因俗而治,在维吾尔族地区继续沿用伯克制发,并对其进行了一系列改革,使之成为清朝政府地方官制的一个组成部分。清朝政府通过们... 伯克制度是我国维吾尔族和中亚其它一些民族历史上的一种官制。乾隆二十四年(1759),清朝政府统一新疆以后,因俗而治,在维吾尔族地区继续沿用伯克制发,并对其进行了一系列改革,使之成为清朝政府地方官制的一个组成部分。清朝政府通过们克制改革,限制和削弱了伯克的权力,加强了封建中央集权统治,在某种程度上暂时缓和了维吾尔族地区的各种社会矛盾,对社会生产的发展也起了一定程度的推动作用。但是,清朝政府对伯克制度的改革并没有从根本上改变维吾尔族地区农奴制的社会性质,更没有解决广大劳动人民与伯克之间的阶级矛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朝政府 伯克制度 新疆建省 劳动人民 中央集权 地方官制 农民起义 阶级矛盾 地方势力 社会性质
下载PDF
清代新疆伯克制度考述 被引量:2
3
作者 沙勇 《四川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5期89-92,共4页
伯克制度原是天山以南维吾尔族地区旧有的社会制度,在这种制度下,大小封建主就是等级不同的伯克,且均为世袭。清朝统一新疆后,遵循"因俗而治"的原则,对伯克制进行改造,废除世袭,将其纳入地方官制序列,但旧有的社会矛盾和阶级... 伯克制度原是天山以南维吾尔族地区旧有的社会制度,在这种制度下,大小封建主就是等级不同的伯克,且均为世袭。清朝统一新疆后,遵循"因俗而治"的原则,对伯克制进行改造,废除世袭,将其纳入地方官制序列,但旧有的社会矛盾和阶级矛盾未从根本上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代 维吾尔族 伯克制度 因俗而治
下载PDF
论清政府对新疆维吾尔地区伯克制度的政策演变 被引量:1
4
作者 杨亚雄 《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6年第4期110-114,共5页
伯克制度是清代新疆建省前主要流行于新疆天山以南维吾尔地区的一种官制,其种类繁多,功能各异。清朝统一天山南北后,对既有的伯克制度予以保留,并结合实际地进行了改革,促进了当地社会经济的发展。随着新疆内外部环境的变化,伯克制度的... 伯克制度是清代新疆建省前主要流行于新疆天山以南维吾尔地区的一种官制,其种类繁多,功能各异。清朝统一天山南北后,对既有的伯克制度予以保留,并结合实际地进行了改革,促进了当地社会经济的发展。随着新疆内外部环境的变化,伯克制度的弊端暴露无遗,对清政府继续治理新疆形成了障碍。伯克制度不合时宜,将之废除已成必然。新疆建省后清政府正式宣布废除这一羁縻制度。有清一代,中央政府对回疆伯克制度的政策从保留到改革再到废除,治边思想从"因俗而治"到"改土归流"再到"一体化",清朝中央对伯克制度的政策演变是内外部环境综合作用的结果。基本上顺应了当地社会发展的趋势,顺应了历史发展的潮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朝 维吾尔 伯克制度 演变
下载PDF
清中期伯克制度下的南疆回城等级问题探析 被引量:1
5
作者 王耀 《宗教信仰与民族文化》 2016年第1期94-102,共9页
所谓“回城”是指新疆南疆地区旧有的、居住维吾尔族民众的城市.城市内部从城市建筑、宗教信仰、社会风俗、生活习惯等方方面面均烙印着伊斯兰色彩,因此在清代文献记载中往往以“回城”称之.
关键词 新疆南疆地区 伯克制度 中期 城市建筑 维吾尔族 宗教信仰 社会风俗 生活习惯
下载PDF
试论清王朝对维吾尔族伯克制度的改革 被引量:3
6
作者 牛海桢 《喀什师范学院学报》 2006年第1期40-44,共5页
18世纪中叶,清朝政府统一新疆以后,实行了因俗而治的统治方针。其中,对维吾尔族旧有的伯克制度的改革是这一政策的主要内容,清政府通过对伯克制度的一系列改造,收到了对南疆少数民族地区直接统治的效果,也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南疆维吾尔... 18世纪中叶,清朝政府统一新疆以后,实行了因俗而治的统治方针。其中,对维吾尔族旧有的伯克制度的改革是这一政策的主要内容,清政府通过对伯克制度的一系列改造,收到了对南疆少数民族地区直接统治的效果,也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南疆维吾尔族地区的封闭局面,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民族融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代 伯克制度 民族政策
下载PDF
关于清政府对回疆伯克制度改革的几个问题 被引量:1
7
作者 王娟娟 《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 2007年第5期202-203,共2页
清朝统一回疆之前该地就存在最具地方特色的伯克制度,清统一后,开始对伯克制度进行改革并将其纳入清朝地方官制序列。本文简单论述了清政府这一系列改革,并且对其利弊作了简要分析,认为经清政府改革后的伯克制度起了积极作用,当伯克制... 清朝统一回疆之前该地就存在最具地方特色的伯克制度,清统一后,开始对伯克制度进行改革并将其纳入清朝地方官制序列。本文简单论述了清政府这一系列改革,并且对其利弊作了简要分析,认为经清政府改革后的伯克制度起了积极作用,当伯克制度因其自身的缺陷和不再适应历史发展趋势而被历史废除时,但我们仍可以从中吸取很多宝贵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代 回疆 伯克制度 改革
下载PDF
关于清代回疆伯克制度的几个问题 被引量:4
8
作者 王东平 《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72-79,共8页
清朝统一回疆之前该地最具地方特色的行政制度———伯克制度———存在着一套固有的运行 机制和管理规范,这是清朝中央政府改造伯克制度并将其纳入清朝地方官制序列的基础。学术界 关于清代回疆伯克的种类及其任职情况的研究还有... 清朝统一回疆之前该地最具地方特色的行政制度———伯克制度———存在着一套固有的运行 机制和管理规范,这是清朝中央政府改造伯克制度并将其纳入清朝地方官制序列的基础。学术界 关于清代回疆伯克的种类及其任职情况的研究还有值得探讨的余地,爬梳史料,确有新的发现。 清代回疆地区的伯克职官名称和实际职掌并非完全相合,名不符实的现象在一定程度上确实存 在,甚至可以被视为清代伯克制度的一个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代 回疆 伯克制度 行政制度 地方官制 边疆政策
原文传递
伊斯兰教在近代新疆的世俗化与地方化——伯克制度及新疆伊斯兰文化与内地的相异 被引量:5
9
作者 周泓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 CSSCI 2003年第5期67-70,共4页
伊斯兰教在近代新疆的世俗化体现在伯克官制,在伯克乡约制下,政教未曾真正分离;伊斯兰文化在新疆与内地相异的原因,即在于其民族化与地方化过程及特点的不同。
关键词 伊斯兰教 近代 新疆 世俗化 地方化 伯克制度 伊斯兰文化
原文传递
清代“改土归流”:土司制度与伯克制度的比较 被引量:1
10
作者 谢孝明 《贵州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72-77,共6页
清代的早中期,清政府秉持"因俗而治"的精神,在西南和西北民族地区分别采取了土司制度和伯克制度对其实施治理。土司制度和伯克制度在一定历史时段对于边疆的稳定和社会经济的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但是,由于土司制度和伯克制... 清代的早中期,清政府秉持"因俗而治"的精神,在西南和西北民族地区分别采取了土司制度和伯克制度对其实施治理。土司制度和伯克制度在一定历史时段对于边疆的稳定和社会经济的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但是,由于土司制度和伯克制度存在制度设置先天的不足与固守陈规后天的失调,其弊端以及历史的局限性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日益暴露。为了适应时局的变化和形势发展的需要,清政府先后在西南和西北民族地区进行了"改土归流",以除旧布新。改土归流是中国治边史上的重大变革,是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改土归流对于边疆的稳定、社会经济的发展、民族的和睦团结、文化的交融,无疑有着更为积极的作用和深远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因俗而治 土司制度 伯克制度 改土归流 比较 凸显 意义
原文传递
伯克制度研究综述 被引量:2
11
作者 苗普生 《中国边疆史地研究》 CSSCI 1994年第2期93-107,共15页
伯克制度研究综述苗普生一、国内(包括港台)研究概况在国内,将伯克制度作为一个专题研究,只是本世纪60年代以后的事。但是,自本世纪初起,即有不少论著涉及伯克与伯克制度。尤其是三四十年代,对该问题的研究,就已取得初步成果... 伯克制度研究综述苗普生一、国内(包括港台)研究概况在国内,将伯克制度作为一个专题研究,只是本世纪60年代以后的事。但是,自本世纪初起,即有不少论著涉及伯克与伯克制度。尤其是三四十年代,对该问题的研究,就已取得初步成果。下面我们分三个阶段,即民国时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伯克制度 维吾尔族 清朝政府 新疆地方史 研究综述 新疆社会科学 符拉基米尔佐夫 新疆建省 哈萨克族 社会史研究
原文传递
清朝对新疆的伯克制度
12
作者 姚岚 《群文天地》 2009年第1期36-37,共2页
十八世纪中叶,清政府统一新疆以后,实行了因俗而治的统治方针,在维吾尔族地区继续沿用伯克制,并进行了一系列改革,使之成为清朝地方官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十九世纪中晚期,随着社会的发展,伯克制越来越成为维吾尔族地区社会生... 十八世纪中叶,清政府统一新疆以后,实行了因俗而治的统治方针,在维吾尔族地区继续沿用伯克制,并进行了一系列改革,使之成为清朝地方官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十九世纪中晚期,随着社会的发展,伯克制越来越成为维吾尔族地区社会生产发展的桎梏,在农民起义和农民战争的不断冲击下,于光绪十三年(1887年)被清朝政府正式废除。研究清王朝时期的伯克制的产生、发展,直至灭亡的过程,不仅对研究维吾尔族历史,尤其是研究维吾尔的政治制度史具有必要性,而且对于我们了解清朝政府对维吾尔族地区的民族政策,对于认识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大家庭进一步发展、巩固的历史进程,也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伯克制度 清朝政府 新疆 维吾尔族 历史进程 政治制度 十八世纪 统治方针
原文传递
伊犁将军永贵经营新疆事略 被引量:3
13
作者 武红薇 张杰 《伊犁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2期19-22,共4页
永贵是清政府委派到新疆的第四位伊犁将军,虽任职时间不长,但劳绩颇多,在新疆和 伊犁的开发建设中起过积极的作用,同时也反映出清朝经略新疆初始之轨迹。
关键词 永贵 新疆 屯田 伯克制度
下载PDF
新疆建省与社会经济的发展 被引量:4
14
作者 钟兴麒 《西域研究》 CSSCI 1994年第4期48-53,共6页
新疆建省与社会经济的发展钟兴麒(一)乾隆二十四年(1759),清朝乾隆皇帝重新统一新疆后,设总统伊犁等处将军于惠远,在各城分设参赞、办事大臣管理军政大事,并任命各级伯克协理地方事务,推行屯田制度以实边睡,新疆社会经济... 新疆建省与社会经济的发展钟兴麒(一)乾隆二十四年(1759),清朝乾隆皇帝重新统一新疆后,设总统伊犁等处将军于惠远,在各城分设参赞、办事大臣管理军政大事,并任命各级伯克协理地方事务,推行屯田制度以实边睡,新疆社会经济有所发展。但由于吏治腐败,大臣和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疆建省 社会经济 左宗棠 刘锦棠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吐鲁番 伯克制度 阿克苏 军府制 乌鲁木齐河
下载PDF
清代维吾尔族封建农奴制经济的演变 被引量:1
15
作者 白振声 《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1年第1期29-34,共6页
清代,新疆维吾尔族封建农奴制经济在长期停滞之后终于开始了向封建地主经济的迅速转变。这种经济形态变化的进步趋势,应该说是与多民族国家的政治统一与社会相对安定分不开的。而转变的关键,则是延续了数百年之久的残酷、野蛮、落后的... 清代,新疆维吾尔族封建农奴制经济在长期停滞之后终于开始了向封建地主经济的迅速转变。这种经济形态变化的进步趋势,应该说是与多民族国家的政治统一与社会相对安定分不开的。而转变的关键,则是延续了数百年之久的残酷、野蛮、落后的封建伯克制度的废除。目前,对上述转变进程的探讨,尚存在着一些不同看法。一种意见认为它始自1884年新疆建省。另一种意见认为,它从1857年清朝平定准噶尔上层蒙古贵族叛乱,直接统治新疆开始至1884年新疆正式建省,其间经过了一个由浅入深,由局部到全局,由量变到质变的演变过程。笔者的意见是后一种。本文拟从三个阶段,试析这一演变的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维吾尔族 农奴制 多民族国家 演变过程 政治统一 长期停滞 新疆 伯克制度 准噶尔 形态变化
下载PDF
刘锦棠在新疆的军政活动述评 被引量:1
16
作者 曹建英 《湖南城市学院学报》 1991年第1X期112-115,120,共5页
新疆,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西汉起,我国就在这里设置行政机构,加以管辖。1865年春,浩罕军事头目阿古柏率军侵入新疆,并于1867年悍然宣布成立“哲德沙尔汗国”,在全疆各重镇驻扎了四万多名由洋枪洋炮武装起来的侵略军... 新疆,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西汉起,我国就在这里设置行政机构,加以管辖。1865年春,浩罕军事头目阿古柏率军侵入新疆,并于1867年悍然宣布成立“哲德沙尔汗国”,在全疆各重镇驻扎了四万多名由洋枪洋炮武装起来的侵略军。为了达到肢解我国领土新疆的目的,沙俄乘机于1871年占领我国伊犁地区,后来,沙俄和英国又公开承认阿古柏政权。 从1876年夏始,左宗棠、刘锦棠为首的西征军经过一年半的浴血奋战,收复了辽阔的天山南北。接着,协助曾纪泽收回伊犁。之后,又筹建甘肃新疆省,至1884年,新疆正式成了我国的一个行政省区。那么,刘锦棠在上述过程中起了什么样的作用?这就是本文所要回答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刘锦棠 新疆省 左宗棠 古牧地 阿古柏 伯克制度 伊犁 述评 清政府 西征
下载PDF
抵御沙俄收复新疆的左宗棠
17
作者 张得祖 《青海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1996年第1期71-75,共5页
抵御沙俄收复新疆的左宗棠张得祖左宗棠(1812—1885),字季高,湖南湘阴人,出身于一个贫寒的乡村知识分子家庭。祖上三代都以教书为业。左宗棠从小勤奋好学,因成绩优异“举得膏火(奖励的生活补助)以住食”①。20岁中举... 抵御沙俄收复新疆的左宗棠张得祖左宗棠(1812—1885),字季高,湖南湘阴人,出身于一个贫寒的乡村知识分子家庭。祖上三代都以教书为业。左宗棠从小勤奋好学,因成绩优异“举得膏火(奖励的生活补助)以住食”①。20岁中举人。ZI岁入赘湘潭富户周家。在其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左宗棠 收复新疆 清政府 阿古柏 新疆建省 伯克制度 乌鲁木齐 曾纪泽 西征 刘锦棠
下载PDF
乾隆五十一年鄂斯满受诬告事件探析
18
作者 米热古丽·黑力力 《清史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94-106,共13页
清朝统一天山南北之后,根据回疆具体情况和清朝典章制度,使伯克制度更具制度化和可操作性,故而形成了等级森严的改良版伯克制度。然而伯克势力在回疆拥有悠久的历史,且在回疆绿洲城郭农业、民事等领域拥有较大的权力,致各路伯克常为扩... 清朝统一天山南北之后,根据回疆具体情况和清朝典章制度,使伯克制度更具制度化和可操作性,故而形成了等级森严的改良版伯克制度。然而伯克势力在回疆拥有悠久的历史,且在回疆绿洲城郭农业、民事等领域拥有较大的权力,致各路伯克常为扩大其权势而明争暗斗。其中发生于乾隆五十一年的“鄂斯满受诬告案”则恰好集中体现了这一点。本文根据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收藏的满、汉、察合台文档案文书,梳理该案的来龙去脉,并分析案件背后伯克之间的利益瓜葛和钩心斗角,以及清政府在处理此案中发挥的作用,进一步考察伯克制度在回疆社会的地位和与清政府之间的互动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回疆 伯克制度 鄂斯满 燕齐
原文传递
伯克职掌与18世纪中期回疆城市管理
19
作者 王耀 《地域文化研究》 2022年第2期10-23,共14页
1759年乾隆统一新疆后,改革了回疆伯克旧制并兴建了新城,回疆地区制度和城市管理及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化。回溯伯克旧制下的回城管理问题,有助于更好地观察旧有制度的运转及城市经济社会状况等新疆政治史、社会史和城市史问题。至18世纪中... 1759年乾隆统一新疆后,改革了回疆伯克旧制并兴建了新城,回疆地区制度和城市管理及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化。回溯伯克旧制下的回城管理问题,有助于更好地观察旧有制度的运转及城市经济社会状况等新疆政治史、社会史和城市史问题。至18世纪中期,如以后见之明视之,伯克旧制仍旧存在伯克世袭、政教不分等问题,但不可否认的是,因应区域自然地理条件、农业经济形态、商贸特色等,当时已经形成了管理完备的城市行政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代 新疆 伯克制度 城市 历史
原文传递
清代新疆反和卓后裔斗争中的伯克阶层
20
作者 聂红萍 《甘肃民族研究》 2004年第3期60-65,共6页
乾隆二十四年,清朝统一新疆后,在南疆实行伯克制度,任用维吾尔族人为三至七品伯克,管理南疆地区民事。乾隆二十四年,大小和卓亡后,尚有后裔流亡于巴达克山、浩罕一带。道光以后,其后裔在浩罕等国支持下,利用维吾尔族白山派崇信... 乾隆二十四年,清朝统一新疆后,在南疆实行伯克制度,任用维吾尔族人为三至七品伯克,管理南疆地区民事。乾隆二十四年,大小和卓亡后,尚有后裔流亡于巴达克山、浩罕一带。道光以后,其后裔在浩罕等国支持下,利用维吾尔族白山派崇信和卓的心理,多次骚扰、侵占南疆地区,相继发动了张格尔叛乱、七和卓之乱、倭里罕之乱等,为此清朝展开了反和卓后裔叛乱、维护国家统一的斗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裔 叛乱 伯克制度 斗争 乾隆 清朝 发动 民事 侵占 国家统一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