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史学方法介入教育研究何以可能——以伯纳德·贝林的语境主义史学方法为例
1
作者 类成阳 李先军 《现代大学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9-48,112,共11页
教育史的学科建设问题历来为教育史学界所关注,将教育史化约为史学方法介入教育研究,或许可成为学科建设的一条路径。贝林的语境主义史学方法的核心论点涵盖3个方面:聚焦研究的去道德化、区分外显的历史和内隐的历史、处理时代错置的史... 教育史的学科建设问题历来为教育史学界所关注,将教育史化约为史学方法介入教育研究,或许可成为学科建设的一条路径。贝林的语境主义史学方法的核心论点涵盖3个方面:聚焦研究的去道德化、区分外显的历史和内隐的历史、处理时代错置的史学问题。这一史学方法反映到贝林的教育研究中,则是对教育研究进行去道德化,区分外显的与内隐的教育事件,运用语境主义处理教育研究中的时代错置。立足于贝林的语境主义史学方法,史学研究的去道德化和去预设可为教育研究的客观性建构提供理路,依托内隐的事件可谋求教育研究的文献扩充,对时代错置的处理可为教育研究中的在场问题提供借鉴。史学方法介入教育研究作为教育史学科建设的路径之一,其意在开拓而非消解,最终服务于教育史之学科实体的巩固和价值意义的彰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伯纳德·贝林 语境主义 史学方法 教育研究 学科建设 教育史
下载PDF
教育史作用的社会诊断:伯纳德·贝林教育史观解析 被引量:3
2
作者 王保星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0-14,共5页
贝林在《教育与美国社会的形成》中全面展示了教育在美国社会发展中与美国精神形成中的作用,为重新诊断美国教育史作用提供了崭新视角,为美国教育史研究新观念和新范式的引入奠定了坚实基础,更为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美国教育史研究超越&q... 贝林在《教育与美国社会的形成》中全面展示了教育在美国社会发展中与美国精神形成中的作用,为重新诊断美国教育史作用提供了崭新视角,为美国教育史研究新观念和新范式的引入奠定了坚实基础,更为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美国教育史研究超越"传统派"的偏狭,成功应对教育科学与测量运动、教师专业发展和教师教育的需求和挑战,实现教育史学科研究与其他学科的结合指明了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史作用 美国社会 美国教育 伯纳德·贝林 教育史观
下载PDF
伯纳德·贝林与美国新教育史——兼论《教育与美国社会的形成》 被引量:2
3
作者 王晨 张斌贤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27-34,共8页
伯纳德·贝林是20世纪中期美国新教育史社会文化转向的代表人物之一。他基于以具体历史情节本身的发展来揭示历史事件之间持续相互作用的综合性记叙史的核心史观以及(1)外显历史与内隐历史相结合、(2)历史空间关系中的中心与外围相... 伯纳德·贝林是20世纪中期美国新教育史社会文化转向的代表人物之一。他基于以具体历史情节本身的发展来揭示历史事件之间持续相互作用的综合性记叙史的核心史观以及(1)外显历史与内隐历史相结合、(2)历史空间关系中的中心与外围相结合、(3)人们内心世界与外部客观条件和历史事件相结合三种研究原则,在批判美国教育史研究范围狭小、辉格史观和时代错置的同时,在教育是文化代际传递的整体过程的概念基础上,提出了以家庭、社区和教会为中心的构想性教育史及其文化阐释,从而对教育史研究的深入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伯纳德·贝林 教育史 文化史 美国
原文传递
伯纳德·贝林与美国早期移民史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魏涛 《史学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23-133,160,共12页
在20世纪70年代,受叙述史学、新社会史和计量史学的启发,美国历史学家伯纳德·贝林对历史学研究主题和史学方法进行了反思。一方面,他把研究兴趣从政治思想史转向社会史;另一方面,他先后使用中心-边缘模式和大西洋视角来解释17世纪... 在20世纪70年代,受叙述史学、新社会史和计量史学的启发,美国历史学家伯纳德·贝林对历史学研究主题和史学方法进行了反思。一方面,他把研究兴趣从政治思想史转向社会史;另一方面,他先后使用中心-边缘模式和大西洋视角来解释17世纪和18世纪北美移民史。详细考察贝林的移民史研究有助于国内学者加深对贝林史学思想的认识,了解美国移民史的新进展,并采用大西洋视角来研究美国早期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西洋视野 移民 伯纳德·贝林 帝国 民族国家
原文传递
美国革命思想的再考察——从《美国革命的思想起源》谈起 被引量:1
5
作者 汪凯 《社会科学论坛》 2011年第12期72-78,共7页
美国史学家伯纳德·贝林在其著作《美国革命的思想起源》中将美国革命的动机即指导思想归因于内在,此观点有别于其他史学流派之说。本文详细地分析了此书的内容,重点关注贝林学说的内涵并横向比较了美国史学界类似观点,探讨了指导... 美国史学家伯纳德·贝林在其著作《美国革命的思想起源》中将美国革命的动机即指导思想归因于内在,此观点有别于其他史学流派之说。本文详细地分析了此书的内容,重点关注贝林学说的内涵并横向比较了美国史学界类似观点,探讨了指导美国革命的思想渊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伯纳德·贝林 《美国革命的思想起源》 保守
下载PDF
“网络路径”与美国早期史研究 被引量:3
6
作者 薛冰清 《史学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18-24,共7页
在1981年美国历史学家组织的主席演说中,伯纳德·贝林归纳了当代史学面临的几大挑战与可能的发展趋势,其中之一是关注较大空间范围内的历史现象,尤其是那些“跨国的交流和互动”[伯纳德·贝林:“现代史学的挑战”(Bernard Bail... 在1981年美国历史学家组织的主席演说中,伯纳德·贝林归纳了当代史学面临的几大挑战与可能的发展趋势,其中之一是关注较大空间范围内的历史现象,尤其是那些“跨国的交流和互动”[伯纳德·贝林:“现代史学的挑战”(Bernard Bailyn,“The Challenge of Modern Historiography”),《美国历史评论》(The American Historical Review)第87卷第1期(1982年),第13页]。40年过去,在一个流动性不断增大、依赖性持续加深、开放性愈加强化的全球化时代,历史学家正借助“网络”(network)等概念工具,在贝林当年预示的方向上探索人类彼此联系的故事。“网络”既被广泛用来重新描绘与诠释历史,又包含学者们在网络化时代的现实关怀。与此同时,“网络路径”(network approach)也为美国早期史研究注入新的动力,并提供更多的可能[“网络路径”的说法,参见内森·佩尔-罗森塔尔、埃文·赫斐利:“跨国联系:特辑导论”(Nathan Perl-Rosenthal and Evan Haefeli,“Transnational Connections:Special Issue Introduction”),《早期美国研究》(Early American Studies)第10卷第2期(2012年),第234~238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伯纳德·贝林 现代史学 当代史学 网络路径 罗森塔尔 美国历史学家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