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敦煌写卷“陷蕃诗”研究六十年 被引量:1
1
作者 伏俊琏 朱利华 《吐鲁番学研究》 2010年第2期103-109,共7页
敦煌遗书伯2555卷保存的“陷蕃诗”72首,是研究吐蕃占领河西时期历史和文化的珍贵材料,近六十年来,海内外学者就作品移录校勘、作者考辨、创作背景诸方面发表了一系列论著,进行了深入的讨论,使沉睡千年的“陷蕃诗”所蕴含的文化内... 敦煌遗书伯2555卷保存的“陷蕃诗”72首,是研究吐蕃占领河西时期历史和文化的珍贵材料,近六十年来,海内外学者就作品移录校勘、作者考辨、创作背景诸方面发表了一系列论著,进行了深入的讨论,使沉睡千年的“陷蕃诗”所蕴含的文化内涵越来越明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敦煌遗书 伯2555 陷蕃诗 研究综述
下载PDF
敦煌本马云奇《怀素师草书歌》的历史和文学价值 被引量:1
2
作者 伏俊琏 朱利华 《宁夏师范学院学报》 2011年第1期30-34,共5页
敦煌遗书伯2555写卷中的《怀素师草书歌》一诗,抒写了作者对唐代大书法家怀素草书艺术的高度赞赏,可借以考证怀素的生平及创作,同时也是一首颇具鉴赏价值的咏书诗。
关键词 敦煌遗书 伯2555 马云奇 怀素师草书歌
下载PDF
论中唐边塞诗 被引量:2
3
作者 戴伟华 《内蒙古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1年第1期56-63,共8页
本文以贞元七、八年为限,将中唐边塞诗划分为前、后两个阶段。比之盛唐,中唐边塞诗的内容更为丰富广阔,情调更为深沉凝重,形成沉郁、苍凉且多议论说理的独特风貌,具有盛唐边塞诗不能取代的认识价值和审美价值。文章还论析了敦煌伯2555... 本文以贞元七、八年为限,将中唐边塞诗划分为前、后两个阶段。比之盛唐,中唐边塞诗的内容更为丰富广阔,情调更为深沉凝重,形成沉郁、苍凉且多议论说理的独特风貌,具有盛唐边塞诗不能取代的认识价值和审美价值。文章还论析了敦煌伯2555卷子中的“敦煌唐人诗集残卷”部分诗作,扩大了中唐边塞诗的内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边塞诗(中唐) “敦煌唐人诗集残卷”(伯2555卷)
下载PDF
敦煌写本《为肃州刺史刘臣璧答南蕃书》疏证——兼论唐代中期的唐、蕃关系及书信创作时间 被引量:1
4
作者 钟书林 《中国典籍与文化》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9-21,共13页
敦煌遗书P.2555、P.5037两卷所抄写《为肃州刺史刘臣璧答南蕃书》,是反映唐代安史之乱前后唐朝中央政权与吐蕃之间交往的珍贵文献资料,本文以疏证形式,校订文本,考证、辨析相关史实,再现安史之乱前后唐朝中央政权与吐蕃的政治格局及双... 敦煌遗书P.2555、P.5037两卷所抄写《为肃州刺史刘臣璧答南蕃书》,是反映唐代安史之乱前后唐朝中央政权与吐蕃之间交往的珍贵文献资料,本文以疏证形式,校订文本,考证、辨析相关史实,再现安史之乱前后唐朝中央政权与吐蕃的政治格局及双边关系。同时,对《为肃州刺史刘臣璧答南蕃书》创作时间为"宝应元年"的传统说法提出修正,建议遵循旧史,采用"唐肃宗元年建寅月"的严谨说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敦煌遗书 伯2555 5037 为肃州刺史刘臣璧答南蕃书 吐蕃 唐朝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