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6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维生素D辅助哌甲酯治疗伴中央颞区棘波良性癫痫患儿共病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的临床效果
1
作者 路琰 刘芳 苏琼 《川北医学院学报》 2025年第1期89-93,共5页
目的:探讨维生素D辅助哌甲酯治疗伴中央颞区棘波良性癫痫(BECTS)患儿共病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60例BECTS共病ADHD患儿为研究对象,按治疗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联合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患儿予以哌甲酯治疗;观察... 目的:探讨维生素D辅助哌甲酯治疗伴中央颞区棘波良性癫痫(BECTS)患儿共病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60例BECTS共病ADHD患儿为研究对象,按治疗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联合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患儿予以哌甲酯治疗;观察组患儿予以维生素D联合哌甲酯治疗,疗程均为3个月。比较两组患儿临床疗效、临床核心症状[Conners儿童行为父母问卷(PSQ)评分]、认知功能[韦氏儿童智力量表第四版(WISC-Ⅳ)及简易精神状态检测量表(MMSE)评分]、血清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6(IL-6)、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脑电θ/β比值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联合组患儿临床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93.33%vs. 73.33%,P<0.05)。治疗3个月后,两组患儿PSQ评分均降低(P<0.05),且联合组低于对照组(P<0.05);WISC-Ⅳ及MMSE评分均提高(P<0.05),且联合组高于对照组(P<0.05);血清炎症因子TNF-α、IL-1β、IL-6水平和脑电θ/β比值降低(P<0.05),且联合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儿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6.67%vs. 13.33%,P>0.05)。结论:在哌甲酯治疗BECTS共ADHD患儿的基础上加用维生素D可提高临床疗效,缓解临床核心症状,改善患儿认知功能,降低炎症水平及脑电θ/β比值,且安全性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维生素D 注意缺陷多动障碍 中央良性 哌甲酯 认知功能 炎症因子
下载PDF
伴中央颞区棘波的儿童良性癫痫认知功能与电临床特征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陈世彩 段丽芬 +5 位作者 孙莹 邵举薇 李琼 罗明英 任君君 张云茜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11-217,共7页
目的探讨伴中央颞区棘波的儿童良性癫痫(BECT)患儿认知功能与临床因素、脑电图痫样放电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2年7月行长程视频脑电图监测的BECT患儿的临床资料,另选取同期门诊行健康体检的健康儿童作对照组。对... 目的探讨伴中央颞区棘波的儿童良性癫痫(BECT)患儿认知功能与临床因素、脑电图痫样放电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2年7月行长程视频脑电图监测的BECT患儿的临床资料,另选取同期门诊行健康体检的健康儿童作对照组。对两组儿童进行中国修订-韦氏儿童智力量表测试,对比两组智商情况及分析BECT患儿临床因素和脑电图痫样放电与总智商(FIQ)、言语智商(VIQ)及操作智商(PIQ)之间关系。结果纳入42例经典型BECT患儿,男18例、女24例,平均年龄(9.4±2.0)岁,平均起病年龄(7.4±2.6)岁。对照组45例,男28例、女17例,平均年龄(9.7±2.2)岁。与对照组相比,BECT组的FIQ、VIQ、VIQ子项中的分类和词汇以及PIQ中的木块图得分均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2例BECT患儿中,与≥10岁组相比,<10岁组患儿的FIQ和VIQ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脑电图不同放电侧别组之间VIQ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双侧放电组得分较低。BECT患儿起病年龄与FIQ(r=0.39)、VIQ(r=0.57)、VIQ子项中知识(r=0.49)、分类(r=0.35)、词汇(rs=0.62)、领悟(r=0.43)、数字广度(r=0.37)得分呈显著正相关(均P<0.05),病程与VIQ子项中知识得分(rs=-0.31)呈显著负相关(P<0.05)。与起病年龄≥10岁组相比,<10岁组VIQ子项中知识、词汇量表得分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左侧组、右侧组和双侧组之间VIQ子项中知识、数字广度量表得分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BECT患儿平均智力水平处于正常范围,但智力结构存在不平衡现象,以语言功能受损为主,起病年龄早、双侧大脑半球放电、病程长是影响BECT患儿语言功能、导致认知功能下降的主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央波的儿童良性 认知功能 电临床特征
下载PDF
左乙拉西坦联合奥卡西平、丙戊酸钠对良性癫痫伴中央颞区棘波合并睡眠中癫痫性电持续状态患儿临床症状、认知功能的影响
3
作者 田增春 张淼 梁璐 《中国合理用药探索》 CAS 2024年第4期69-75,共7页
目的:探究左乙拉西坦联合奥卡西平、丙戊酸钠对良性癫痫伴中央颞区棘波(BECT)合并睡眠中癫痫性电持续状态(ESES)患儿临床症状、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4月~2022年4月在某院接受治疗的100例BECT合并ESES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采用... 目的:探究左乙拉西坦联合奥卡西平、丙戊酸钠对良性癫痫伴中央颞区棘波(BECT)合并睡眠中癫痫性电持续状态(ESES)患儿临床症状、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4月~2022年4月在某院接受治疗的100例BECT合并ESES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0例。对照组给予奥卡西平和丙戊酸钠,而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左乙拉西坦,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脑电图改善情况及脑电活动情况,并对患儿治疗前后的认知情况进行评价,记录患儿在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儿的治疗有效率(92.00%)高于对照组(76.00%,P<0.05)。观察组患儿脑电图改善总有效率(74.00%)高于对照组(46.00%,P<0.05)。两种治疗方案均可影响患儿的脑电波活动,特别是在α、β、θ、δ波段,且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在这些波段的变化更为显著(P<0.05)。治疗前,两组在操作智商、全量表智商、言语智商方面的得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各评分均升高,且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儿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与奥卡西平联合丙戊酸钠的治疗方案比较,左乙拉西坦联合奥卡西平和丙戊酸钠治疗儿童BECT合并ESES的疗效更优,能够有效提高患儿的治疗有效率和脑电图改善总有效率,提高患儿的认知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左乙拉西坦 奥卡西平 丙戊酸钠 良性中央 睡眠中痫性电持续状态
下载PDF
伴中央颞区棘波儿童良性癫痫的MRI研究进展
4
作者 陈译文 张志强 《磁共振成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69-173,共5页
伴中央颞区棘波的儿童良性癫痫(benign childhood epilepsy with centrotemporal spikes,BECTS)是儿童期最常见的局灶性癫痫之一,其病生机制、临床表现、治疗管理等是近来癫痫研究的热点方向。MRI中的三维T1加权成像、功能磁共振成像、... 伴中央颞区棘波的儿童良性癫痫(benign childhood epilepsy with centrotemporal spikes,BECTS)是儿童期最常见的局灶性癫痫之一,其病生机制、临床表现、治疗管理等是近来癫痫研究的热点方向。MRI中的三维T1加权成像、功能磁共振成像、弥散张量成像、脑电联合功能磁共振、多模态成像等序列可以分析患儿的脑结构和脑功能特征,对疾病研究有重要意义。本文回顾了MRI在分析BECTS患者大脑发育及认知水平、指导患者病灶定位中的价值,并且鉴别了抗癫痫药物对大脑产生的影响以及判断患者的预后,旨在为未来进一步探索BECTS发病机制和指导临床管理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央波的儿童良性 Rolandic 磁共振成像 结构磁共振成像 功能磁共振成像
下载PDF
奥卡西平与左乙拉西坦治疗儿童良性癫痫伴中央-颞区棘波临床观察
5
作者 吕晓倩 苏红青 +1 位作者 李婉慧 杜佩环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24年第12期1533-1537,共5页
目的探讨奥卡西平与左乙拉西坦治疗儿童良性癫痫伴中央-颞区棘波(BECT)的疗效、安全性及对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05—2022-05就诊的BECT患儿20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A组(奥卡西平治疗)和B组(左乙拉西坦治疗),各100例,以治疗3... 目的探讨奥卡西平与左乙拉西坦治疗儿童良性癫痫伴中央-颞区棘波(BECT)的疗效、安全性及对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05—2022-05就诊的BECT患儿20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A组(奥卡西平治疗)和B组(左乙拉西坦治疗),各100例,以治疗3、6及12个月为观测时间点,对比2组临床疗效、脑电图(EEG)放电情况、药物不良反应及认知功能的改善情况。结果治疗3周期间,A组与B组因控制欠佳改变治疗方案退出者各2例,其余患儿继续接受治疗。治疗3、6及12个月后,A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3.88%、95.92%及97.96%)均高于B组(分别为84.69%、85.71%及90.82%)(P<0.05),A组EEG改善总有效率(分别为38.78%、39.80%及61.22%)均高于B组(分别为22.45%、25.51%及38.78%)(P<0.05)。2组药物不良反应总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6及12个月后2组言语智商(VIQ)、操作智商(PIQ)和全智商(FIQ)评分相比治疗前均提升(P<0.05),2组VIQ、PIQ、FIQ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左乙拉西坦、奥卡西平治疗儿童BECT的安全性均较高,两者对患儿认知功能的影响相当。相比左乙拉西坦,奥卡西平治疗BECT改善发作频率和EEG放电情况的效果更优,可作为治疗BECT的首选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良性中央- 奥卡西平 左乙拉西坦 认知功能 安全性 儿童
下载PDF
伴中央颞区棘波的良性癫幼儿的行为特点 被引量:4
6
作者 肖宇寒 杨思渊 梁惠慈 《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2期920-922,共3页
目的探讨伴中央颞区棘波的良性癫(BECTS)儿童在幼儿期的行为特点。方法BECTS患儿82例。男51例,女31例;年龄2.5~3.0(2.65±2.31)岁。均未服用过抗癫药物,经格塞尔智能发育量表评定后排除智能低下,在发作15d后进行行为评定。健... 目的探讨伴中央颞区棘波的良性癫(BECTS)儿童在幼儿期的行为特点。方法BECTS患儿82例。男51例,女31例;年龄2.5~3.0(2.65±2.31)岁。均未服用过抗癫药物,经格塞尔智能发育量表评定后排除智能低下,在发作15d后进行行为评定。健康对照组82例。男53例,女29例;年龄2.5~3.0(2.6±0.4)岁。BECTS组与健康对照组性别及年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采用《2~3岁儿童Achenbach行为量表(CBCL)》包括社会退缩、抑郁、睡眠问题、躯体诉述、攻击行为和破坏行为等6个行为因子和《婴儿-初中学生社会生活能力量表》包括独立生活能力、活动能力、作业操作、沟通能力、集体活动和自我管理等6个区域,对二组儿童的行为特点和社会适应行为进行评定,并对二组儿童各行为因子及社会生活能力评分进行比较。结果BECTS组患儿行为特点总分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中抑郁、睡眠问题、攻击行为和破坏行为问题因子得分高于健康对照组,二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社会退缩和躯体诉述方面无显著性差异。二组儿童社会生活能力构成比无显著性差异。结论BECTS儿童在幼儿期存在不同程度的行为障碍,暂时在社会生活能力方面未显现其功能的缺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伴中央颞区棘波的良性癫癎 行为特点 儿童
下载PDF
儿童良性癫痫伴中央颞区棘波变异型12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8
7
作者 宁泽淑 杨理明 +2 位作者 江志 陈波 张洁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470-472,共3页
目的探讨儿童良性癫痫伴中央颞区棘波(BECT)变异型的临床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至2014年1月收治的12例BECT变异型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 12例患儿中男7例、女5例,其中2例为双卵龙凤胎,起病年龄为3-9岁。病程中出现不典型失神10... 目的探讨儿童良性癫痫伴中央颞区棘波(BECT)变异型的临床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至2014年1月收治的12例BECT变异型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 12例患儿中男7例、女5例,其中2例为双卵龙凤胎,起病年龄为3-9岁。病程中出现不典型失神10例,负性肌阵挛8例,言语障碍和口咽部失用4例。视频脑电图监测均显示清醒及睡眠期Rolandic区棘慢波大量发放,慢波睡眠期指数达50%-85%。结论 BECT变异型均伴有明显的脑电图恶化,认识其临床和脑电图变化的特点及规律,可提高对BECT变异型的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良性中央 变异型 脑电图 儿童
下载PDF
不同类型抗癫痫药物对伴中央颞区棘波儿童良性癫痫注意网络损害及脑电图痫样放电的影响 被引量:18
8
作者 王卫星 付淑芳 +1 位作者 陈凤仪 余静 《疑难病杂志》 CAS 2019年第9期904-909,共6页
目的观察不同类型抗癫痫药物(AED)对伴中央颞区棘波儿童良性癫痫(BECT)注意网络损害和脑电图(EEG)痫样放电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6月—2018年6月湖北省宜昌市第一人民医院儿科诊治BECT患儿235例的临床资料,根据AED类型不同分为... 目的观察不同类型抗癫痫药物(AED)对伴中央颞区棘波儿童良性癫痫(BECT)注意网络损害和脑电图(EEG)痫样放电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6月—2018年6月湖北省宜昌市第一人民医院儿科诊治BECT患儿235例的临床资料,根据AED类型不同分为丙戊酸(VPA)、奥卡西平(OXC)及左乙拉西坦(LEV)3组,比较治疗6个月时3组患儿癫痫控制效果、EEG痫样放电改善情况、注意网络功能、认知功能及药物不良反应等指标。结果3组患儿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P=1.234/0.540);VPA组EEG痫样放电改善总有效率明显低于OXC组和LEV组(χ^2/P=7.253/0.027);3组患儿治疗后6个月警觉网络、定向网络及正确率明显升高,平均反应时间(RT)明显降低(P<0.01),且VPA组和LEV组警觉网络、定向网络及正确率低于OXC组(F/P=5.376/0.005、5.979/0.003、13.676/<0.001),平均RT高于OXC组(F/P=5.694/0.004);3组认知功能VIQ、PIQ及FIQ均明显升高(P<0.01),且OXC组和LEV组均高于VP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P=14.084/<0.001、3.955/0.020、3.560/0.030);3组患儿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P=3.165/0.075)。结论VPA、OXC和LEV治疗BECT患儿可有效控制癫痫发作并减少脑电图异常放电,其中OXC对注意网络损害改善效果优于VPA和LEV,OXC和LEV对脑电图和认知功能改善效果优于VP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良性中央 痫药物 脑电图痫样放电 注意网络 认知功能
下载PDF
儿童良性癫痫伴中央颞区棘波放电患者的GRIN2A突变筛查及遗传特征分析 被引量:7
9
作者 刘晓蓉 黄丹 +6 位作者 赖锦星 余璐 孙辉 江孝建 汪洁 廖卫平 黎冰梅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22-26,共5页
目的对儿童良性癫痫伴中央颞区棘波放电(BECTS)患者进行GRIN2A基因突变筛查,分析其在BECTS患者中的致病性和遗传特征。方法收集2012年6月~2014年12月期间我院诊断的BECTS患者,采用PCR扩增和一代测序方法筛查GRIN2A基因突变。结果在收... 目的对儿童良性癫痫伴中央颞区棘波放电(BECTS)患者进行GRIN2A基因突变筛查,分析其在BECTS患者中的致病性和遗传特征。方法收集2012年6月~2014年12月期间我院诊断的BECTS患者,采用PCR扩增和一代测序方法筛查GRIN2A基因突变。结果在收集的53例BECTS患者中,发现4例存在GRIN2A杂合突变,其中1例患者同时具有2个GRIN2A基因突变位点。突变包括4个错义突变(c.2627T〉C,p.I876T;c.1341T〉A,p.N447K;c.4322C〉A,p.T1441N;c.1271C〉T,p.P424L)和1个剪切位点突变(c.415-38C〉T),且均为未见报道的新突变位点。除c.1271C〉T为新生突变、c.1341T〉A未能验证突变来源外,其余3个突变均为遗传性突变。突变率为7.5%,外显率为75%。经保守性分析,发生错义突变的氨基酸变化位点均为高度保守。结论GRIN2A可能是BECTS的致病基因。GRIN2A突变存在不完全外显,临床进行遗传咨询时应引起高度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央波的儿童良性 GRIN2A 基因型 表型
下载PDF
左乙拉西坦治疗儿童良性癫痫伴中央颞区棘波合并睡眠中癫痫性电持续状态的临床效果及对放电指数的影响 被引量:13
10
作者 袁海 李杏 +1 位作者 黄诗琴 韩蕴丽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85-89,共5页
目的 探讨左乙拉西坦治疗儿童良性癫痫伴中央颞区棘波(BECT)合并睡眠中癫痫性电持续状态(ESES)的临床效果及对放电指数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9年8月—2021年8月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98例BECT合并ESES患儿,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 目的 探讨左乙拉西坦治疗儿童良性癫痫伴中央颞区棘波(BECT)合并睡眠中癫痫性电持续状态(ESES)的临床效果及对放电指数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9年8月—2021年8月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98例BECT合并ESES患儿,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49例。对照组采用奥卡西平片和丙戊酸钠口服溶液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左乙拉西坦治疗。比较两组患儿的癫痫发作频次、症状持续时间、放电指数、棘波指数、临床疗效、脑电活动情况、操作智商(PIQ)评分、语言智商(VIQ)评分、全量表智商(FIQ)评分及不良反应。结果 研究组的癫痫发作频次少于对照组,症状持续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 <0.05);研究组治疗前后放电指数差值高于对照组(P <0.05);研究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 <0.05);研究组治疗前后α波段、β波段、θ波段、δ波段差值均高于对照组(P <0.05);研究组治疗前后PIQ、VIQ、FIQ评分差值均高于对照组(P <0.05);研究组与对照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左乙拉西坦用于治疗BECT合并ESES可以改善临床症状,疗效确切,同时可以改善放电指数和认知功能,安全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良性中央 睡眠中痫性电持续状态 左乙拉西坦 放电指数
下载PDF
儿童良性癫痫伴中央颞区棘波的诊治 被引量:7
11
作者 范玉颖 刘雪雁 王华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177-183,共7页
儿童良性癫痫伴中央颞区棘波(BECTS)是儿童期最常见的局灶性癫痫综合征。BECTS的发病涉及复杂多基因与环境因素相互作用,呈多因素遗传模式。BECTS病程中可演变为BECTS变异型,二者均可合并睡眠期癫痫性电持续状态(ESES)。BECTS的治疗需... 儿童良性癫痫伴中央颞区棘波(BECTS)是儿童期最常见的局灶性癫痫综合征。BECTS的发病涉及复杂多基因与环境因素相互作用,呈多因素遗传模式。BECTS病程中可演变为BECTS变异型,二者均可合并睡眠期癫痫性电持续状态(ESES)。BECTS的治疗需要考虑多种因素,进行个体化风险效益评估,以确定最佳治疗方案。应重视早期识别诊断BECTS患儿共患认知功能损害。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是BECTS儿童最常见的心理行为共患病。BECTS共患ADHD应尽早开始正规治疗。BECTS的临床诊疗依然存在困惑和挑战,文章介绍近年来该病诊治的相关研究进展,旨在为BECTS的临床诊疗提供参考,以提高患儿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良性中央 诊断 治疗 共患病
下载PDF
两种抗癫痫药物治疗伴中央颞区棘波的儿童良性癫痫的疗效对比 被引量:9
12
作者 张静 郑华城 +2 位作者 生晓娜 靳梅 孙素真 《脑与神经疾病杂志》 2017年第4期205-208,共4页
目的探讨左乙拉西坦(LEV)与拉莫三嗪(LTG)单药治疗伴中央颞区棘波的儿童良性癫痫(BECTS)患儿对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52例BECTS患儿,治疗前及治疗6个月后分别进行智力测试及事件相关电位P300检查,并比较二者结果之间的差异。结果 (1)... 目的探讨左乙拉西坦(LEV)与拉莫三嗪(LTG)单药治疗伴中央颞区棘波的儿童良性癫痫(BECTS)患儿对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52例BECTS患儿,治疗前及治疗6个月后分别进行智力测试及事件相关电位P300检查,并比较二者结果之间的差异。结果 (1)LEV治疗后P300潜伏期、智力测试与治疗前比较,t=2.327、-6.19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LTG治疗后P300潜伏期、智力测试与治疗前比较,t=4.391、-10.4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LEV与LTG单药治疗后P300潜伏期t=1.392,智力测试t=-1.38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LEV与LTG均通过有效抑制癫痫样放电,进而改善患儿智力水平,两药之间对比对智力影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央波的儿童良性 左乙拉西坦 拉莫三嗪 智测 P300
下载PDF
吡仑帕奈治疗伴中央颞区棘波的自限性癫痫合并海马硬化2例
13
作者 吴玉蕾 刘维亮 艾戎 《山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2期261-264,共4页
伴中央颞区棘波的自限性癫痫(self-limited epilepsy with centrotemporal spikes,Se LECTS)又称良性Rolandic癫痫,既往也称儿童良性癫痫伴中央颞区棘波,于2022年国际抗癫痫联盟(International League Against Epilepsy,ILAE)重新分类... 伴中央颞区棘波的自限性癫痫(self-limited epilepsy with centrotemporal spikes,Se LECTS)又称良性Rolandic癫痫,既往也称儿童良性癫痫伴中央颞区棘波,于2022年国际抗癫痫联盟(International League Against Epilepsy,ILAE)重新分类和定义为伴中央颞区棘波的自限性癫痫,并归为自限性局灶性癫痫这一分类[1]。Se LECTS是儿童期最常见的局灶性癫痫,约占3~15岁儿童癫痫的8%~25%,发病高峰在7~10岁,好发于男孩,男女比例约3∶2[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吡仑帕奈 AMPA受体 中央自限性 良性Rolandic 海马硬化 儿童
下载PDF
应用功能近红外脑成像对伴中央颞区棘波的良性癫痫患儿数学计算认知功能的研究 被引量:5
14
作者 刘钊 韩俊霞 +5 位作者 朱晓涵 苗硕 吴馨如 王昕 张建昭 杨健 《北京医学》 CAS 2019年第11期980-983,共4页
目的简单加减法计算任务态下,应用功能近红外脑成像(functional near-infrared spectroscopy, f NIRS)技术,评价6~8岁伴中央颞区棘波的良性癫痫(benign epilepsy with centro-temporal spikes, BECT)患儿与同年龄段正常儿童的大脑双侧... 目的简单加减法计算任务态下,应用功能近红外脑成像(functional near-infrared spectroscopy, f NIRS)技术,评价6~8岁伴中央颞区棘波的良性癫痫(benign epilepsy with centro-temporal spikes, BECT)患儿与同年龄段正常儿童的大脑双侧顶叶皮层及额叶后部皮层的氧合血红蛋白(Hb O2)浓度的变化。方法将2014年12月至2016年9月在首都儿科研究所附属儿童医院神经内科门诊首诊的37例BECT患儿及在附近学校招募的16例健康儿童纳入本研究。采用f NIRS仪记录两组儿童在简单加减法计算任务态下,大脑双侧顶叶皮层及额叶后部皮层的Hb O2浓度变化。结果执行简单加减法计算任务期间,BECT患儿组正确率显著低于正常儿童组[(77.4±13.8)%比(88.7±4.7)%],反应时显著长于正常儿童组[(840.72±104.79)ms比(721.51±73.37)ms],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BECT患儿组Hb O2浓度变化值显著低于正常儿童组[顶叶:0.153(0.047,0.361)mm·mmol/L比0.228(0.056,0.419)mm·mmol/L;额叶后部:0.184(0.038,0.305)mm·mmol/L比0.245(0.044,0.427)mm·mmol/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BECT患儿存在数学计算认知功能障碍;fNIRS可为判定BECT患儿数学计算认知功能障碍提供客观依据,或可成为评估认知功能损伤的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能近红外脑成像 中央的良性 数学计算认知功能 儿童
下载PDF
癫痫相关穴位电极记录伴中央-颞区棘波的小儿良性癫痫患儿棘波的特点分析 被引量:4
15
作者 路岩莉 王媛媛 +1 位作者 戎萍 刘璇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5期1942-1947,共6页
目的选用癫痫相关头部穴位作为脑电图(EEG)电极安放位置观察记录伴中央-颞区棘波的小儿良性癫痫(BECTs)患儿发作间期EEG棘波的变化特点,并与传统方法比较。方法选择BECTs患儿30例,先采用国际10-20系统电极安放方式记录作为对照组,后采... 目的选用癫痫相关头部穴位作为脑电图(EEG)电极安放位置观察记录伴中央-颞区棘波的小儿良性癫痫(BECTs)患儿发作间期EEG棘波的变化特点,并与传统方法比较。方法选择BECTs患儿30例,先采用国际10-20系统电极安放方式记录作为对照组,后采用选定穴位进行电极安放并记录作为穴位组,记录两组EEG变化特点并分析。结果穴位组EEG可记录到α节律及睡眠周期变化。两组记录的α节律、顶区棘波波幅最大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清醒期穴位组棘波的波幅较对照组更高(P<0.05),而睡眠期穴位组棘波波幅均值大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清醒期棘波波幅约78.9%的最高位置为率谷穴,而睡眠期约为73.3%。结论选用癫痫相关头部穴位作为电极安放位置记录BECTs患儿EEG,可显示其特征性表现;棘波多数以率谷穴波幅最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穴位 中央-波的小儿良性 脑电图 率谷穴
下载PDF
丙戊酸钠治疗儿童良性癫痫伴中央颞区棘波的有效血药浓度及相应状态下的认知功能研究 被引量:8
16
作者 卞广波 方晓东 段志娴 《宁夏医科大学学报》 2013年第11期1215-1218,共4页
目的探讨控制儿童良性癫痫伴中央颞区棘波(BECTS)异常放电的丙戊酸有效血药浓度;评估该血药浓度下患儿认知功能的变化。方法对2008年10月至2012年4月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儿童神经内科50例BECTS患儿及非BECTS癫痫患儿60例以丙戊酸钠小阶... 目的探讨控制儿童良性癫痫伴中央颞区棘波(BECTS)异常放电的丙戊酸有效血药浓度;评估该血药浓度下患儿认知功能的变化。方法对2008年10月至2012年4月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儿童神经内科50例BECTS患儿及非BECTS癫痫患儿60例以丙戊酸钠小阶梯渐加量直至痫性放电消失,对比观察BECTS组与非BECTS癫痫组的丙戊酸有效血药浓度,及BECTS组异常电活动控制前后的韦氏智商和注意力测定各项指标。结果痫性放电得到控制后的BECTS组患儿丙戊酸平均血药浓度(29.882±18.176)μg·mL-1,低于非BECTS组患儿(74.671±15.343)μg·mL-1;BECTS组患儿脑电及临床发作控制后其持续注意力操作测试正确数升高而错误值下降,两组两对数据比较P均<0.01;BECTS患儿临床及脑电发作控制前后的语言智商,操作智商,全量表智商及知识,分类,词汇,领悟,填图,图片排列,积木,拼图,编码项目的分量表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算术分量表的得分明显高于治疗前(t=2.57,P<0.05)。结论控制BECTS异常放电所需的丙戊酸有效血药浓度明显低于其他类型的癫痫;在此血药浓度下BECTS患儿的注意力会得到明显改善,认知能力也会在某些方面得到一定的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良性中央 丙戊酸 血药浓度监测 认知功能
下载PDF
儿童良性癫癎伴中央颞区棘波与SV2A基因多态性的研究 被引量:2
17
作者 张羽航 徐向平 《中国生育健康杂志》 2021年第6期546-552,共7页
目的检测儿童良性癫癎伴中央颞区棘波(BECTS)及非BECTS癫癎患者SV2A基因的41个SNP位点,揭示BECTS与SV2A基因多态性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4年9月至2016年11月期间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儿科门诊、住院处符合诊断标准的BECTS患者69... 目的检测儿童良性癫癎伴中央颞区棘波(BECTS)及非BECTS癫癎患者SV2A基因的41个SNP位点,揭示BECTS与SV2A基因多态性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4年9月至2016年11月期间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儿科门诊、住院处符合诊断标准的BECTS患者69例作为BECTS组,年龄3~14岁,所有患者均已行24 h脑电图证实存在CTS放电。选择同期非BECTS的癫癎患儿99例作为对照组,年龄1~16岁,均已行24 h脑电图排除存在CTS放电。收集静脉血,提取DNA,利用Sequenom MassArray方法,检测全部患者SV2A基因41个SNP位点的基因型。结果SV2A基因rs577935位点,BECTS组62例为GG纯合型,7例为AG杂合型;对照组77例为GG纯合型,22例为AG杂合型,携带GG基因型为携带AG基因型患病率的2.53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rs111783832位点BECTS组全部为TT纯合型,对照组有50例为TT纯合型,43例存在T碱基缺失,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其余位点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SV2A基因rs577935 SNP位点的GG基因型可能与BECTS发生有关,SV2A基因rs111783832 SNP位点的TT基因型可能与BECTS发生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良性中央 突触囊泡蛋白2A 单核苷酸多态性
下载PDF
国产奥卡西平治疗儿童良性癫痫伴中央颞区棘波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1
18
作者 王菊莉 袁志波 +4 位作者 张力华 曲华 张瑶 武小辉 郭红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7期1489-1491,共3页
目的:观察国产奥卡西平(OXC)治疗儿童良性癫痫伴中央颞区棘波(BECT)的疗效、安全性和耐受性。方法:用国产OXC单药治疗30例BECT患儿,分析治疗后1,2,3,6个月的疗效和不良反应。OXC起始剂量为5~10mg.kg-1.d-1,每隔1周增加1次剂量5~10mg.k... 目的:观察国产奥卡西平(OXC)治疗儿童良性癫痫伴中央颞区棘波(BECT)的疗效、安全性和耐受性。方法:用国产OXC单药治疗30例BECT患儿,分析治疗后1,2,3,6个月的疗效和不良反应。OXC起始剂量为5~10mg.kg-1.d-1,每隔1周增加1次剂量5~10mg.kg-1.d-1,维持剂量20~30mg.kg-1.d-1。结果:本组总有效率为86.67,服药6个月时累积控制率为73.33,留存率为93.33。结论:国产OXC治疗BECT的疗效明显,不良反应轻,耐受性好,安全性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奥卡西平 儿童良性中央
下载PDF
典型与非典型伴有中央颞区棘波的儿童良性癫痫对比研究 被引量:1
19
作者 李其富 黎昌炫 +3 位作者 邹琴 王高盈 蔡美华 陈志斌 《海南医学》 CAS 2012年第16期6-8,共3页
目的比较典型与非典型伴有中央颞区棘波的儿童良性癫痫(BCECTS)的临床特征与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纳入30例典型BCECTS患者(典型组)和18例非典型BCECTS患者(非典型组),比较两组患者性别、发病年龄、癫痫发作形式、癫痫发作频率、神经影... 目的比较典型与非典型伴有中央颞区棘波的儿童良性癫痫(BCECTS)的临床特征与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纳入30例典型BCECTS患者(典型组)和18例非典型BCECTS患者(非典型组),比较两组患者性别、发病年龄、癫痫发作形式、癫痫发作频率、神经影像学、脑电图表现和智商分值、接受抗癫痫药物治疗的比例和无发作>48周的患者比例。结果 48例BCECTS患者男女比为1.8:1,两组患者性别构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55,P>0.05);非典型组发病年龄[(6.5±1.6)岁]较典型组发病年龄[(7.8±1.2)岁]早(t=3.20,P<0.05);治疗前癫痫发作频率典型组[(2.0±1.0)次/月]与非典型组[(2.1±1.1)次/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32,P>0.05);言语智商典型组(105.6±8.1)与非典型组(100.1±12.9)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05,P<0.05);头颅影像学异常比例非典型组(10例,58.8%)较典型组(2例,8.0%)明显(χ2=12.8,P<0.05);EEG示其他脑区异常放电非典型组(6例,33.3%)较典型组(5例,16.7%)明显(χ2=4.4,P<0.05)。非典型组(17例,97.4%)较典型组(24例,80.0%)更易于接受抗癫痫药物治疗(χ2=12.8,P>0.05)。无发作>48周的患者比例典型组(14例,70.0%)高于非典型组(5例,33.3%)(χ2=4.64,P<0.05)。结论非典型BCECTS在发病年龄、智力、脑电图和神经影像学和治疗效果上与典型BCECT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早期鉴别BCECTS的类型有助于选择治疗方案和判断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央波的儿童良性 脑电图 智商 治疗
下载PDF
托吡酯单药治疗伴中央颞区棘波儿童良性癫的临床和脑电图观察 被引量:3
20
作者 杨昭华 高欣义 +2 位作者 丁红芳 王雷生 屈霞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08年第11期116-117,共2页
目的观察托吡酯单药治疗伴中央颞区棘波儿童良性癫(BECTS)的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及脑电图动态变化。方法对37例BECTS应用托吡酯单药治疗,进行开放性自身对照研究,并进行脑电图监测,观察其动态变化。结果(1)临床疗效:完全控制31例(83.8... 目的观察托吡酯单药治疗伴中央颞区棘波儿童良性癫(BECTS)的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及脑电图动态变化。方法对37例BECTS应用托吡酯单药治疗,进行开放性自身对照研究,并进行脑电图监测,观察其动态变化。结果(1)临床疗效:完全控制31例(83.8%),显效2例(5.4%),有效2例(5.4%),无效2例(5.4%),总有效率94.6%。(2)不良反应14例,发生率为37.8%,多为轻度不良反应且呈一过性。(3)脑电图:服药3个月后,正常6例(16.2%),好转17例(45.9%),无明显变化14例(37.8%)。服药12个月后,正常19例(51.4%),好转13例(35.1%),无明显变化5例(13.5%)。结论托吡酯单药治疗BECTS疗效明显,不良反应少,脑电图好转快,可作为治疗BECTS的首选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托吡酯 单药治疗 中央儿童良性 脑电图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