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9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毛细胞白血病和伴绒毛淋巴细胞脾淋巴瘤的超微结构分析 被引量:3
1
作者 官阳 徐惠 阮幼冰 《电子显微学报》 CAS CSCD 2005年第5期516-519,共4页
毛细胞白血病和伴绒毛淋巴细胞脾淋巴瘤均为少见的淋巴源性恶性肿瘤,两者在临床表现和光镜形态上很难区别。本文利用电子显微镜观察了14例毛细胞白血病和2例伴绒毛淋巴细胞脾淋巴瘤的瘤细胞超微结构特征,分析了它们之间的超微结构差异,... 毛细胞白血病和伴绒毛淋巴细胞脾淋巴瘤均为少见的淋巴源性恶性肿瘤,两者在临床表现和光镜形态上很难区别。本文利用电子显微镜观察了14例毛细胞白血病和2例伴绒毛淋巴细胞脾淋巴瘤的瘤细胞超微结构特征,分析了它们之间的超微结构差异,提示了电镜检查在淋巴源性恶性肿瘤诊断中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白血病 伴绒毛淋巴细胞脾淋巴瘤 超微结构
下载PDF
伴绒毛淋巴细胞脾淋巴瘤一例及文献复习
2
作者 丁江华 陈艳 +1 位作者 张荣艳 肖承京 《实用临床医学(江西)》 CAS 2003年第6期82-83,共2页
关键词 伴绒毛淋巴细胞脾淋巴瘤 病例报告
下载PDF
伴绒毛淋巴细胞脾边缘区淋巴瘤一例
3
作者 汤春静 任辉 +3 位作者 孙伟 夏珊珊 于洁 王毅力 《中国医药》 2012年第2期244-245,共2页
患者女,66岁。因“乏力、腹胀1年余,发热1d”,于2010年9月14日入院。患者2010年8月于我院门诊行胃镜检查,提示胃多发溃疡,胃镜活检提示(胃窦)黏膜中度慢性炎,部分腺上皮肠化,幽门螺杆菌(+)。2010年9月4日门诊血常规示:
关键词 边缘区淋巴 绒毛淋巴细胞 免疫表型
下载PDF
伴有绒毛淋巴细胞的脾淋巴瘤一例
4
作者 司玉玲 庞华 綦振家 《现代医学》 2003年第4期248-249,共2页
关键词 淋巴 绒毛淋巴细胞 实验室检验 切除术
下载PDF
伴有绒毛淋巴细胞的脾淋巴瘤1例并文献复习
5
作者 岑坚 杨平地 +1 位作者 黄友章 向丹 《海军总医院学报》 2003年第1期50-52,共3页
伴有绒毛淋巴细胞的脾淋巴瘤是一种少见的淋巴瘤,临床症状无特异性,易误诊,外周血淋巴细胞 增多和出现绒毛淋巴细胞是脾淋巴瘤的特征之一,脾切除是治疗首选。
关键词 淋巴 绒毛 淋巴细胞
下载PDF
伴有绒毛淋巴细胞的脾淋巴瘤
6
作者 林凤茹 《国外医学(输血及血液学分册)》 北大核心 1995年第2期81-83,共3页
原发于脾脏的慢性B淋巴细胞增殖性疾病——有绒毛淋巴细胞的脾淋巴瘤极易误诊为多毛细胞白血病或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本文就其临床特点、血液学和组织学特点,细胞遗传学和免疫表型、治疗和预后等作一综述。
关键词 淋巴 绒毛淋巴细胞 血液学 组织学
下载PDF
脾边缘区B细胞淋巴瘤伴绒毛状淋巴细胞多次复发行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1例
7
作者 李文英 《卫生职业教育》 2006年第13期136-137,共2页
患者,女,38岁,2003年12月26日以发热、脾大1月余住兰州某院。查体:贫血貌,左颈、左腋窝及双侧腹股沟淋巴结肿大,0.5~1.0cm,质中度,压痛(±)。巩膜轻度黄染,心肺无异常。左上腹膨隆,肝肋下未触及。脾大,甲乙线8cm,... 患者,女,38岁,2003年12月26日以发热、脾大1月余住兰州某院。查体:贫血貌,左颈、左腋窝及双侧腹股沟淋巴结肿大,0.5~1.0cm,质中度,压痛(±)。巩膜轻度黄染,心肺无异常。左上腹膨隆,肝肋下未触及。脾大,甲乙线8cm,甲丙线15cm,丁戊线(-),无压痛。双下肢轻度凹陷性水肿。B超:脾大,胆囊炎。血常规:白细胞38.2×10^9/L,血红蛋白82g/L,血小板51×10^9/L。淋巴细胞64%,其中异常淋巴细胞40%,胞体较大,胞浆量多,淡蓝色,核染色质疏松,可见核仁,部分细胞周边有绒毛。曾疑“毛细胞白血病”。患者于2004年1月10日就诊于天津某院,经右腹股沟淋巴结活检:淋巴结结构破坏,淋巴组织增生。形成大小不等的结节样结构,结节内细胞均一,有的结节伴有星空样巨噬细胞。结节之间部分区域细胞成分单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边缘区B细胞淋巴 绒毛淋巴细胞 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
下载PDF
伴有绒毛细胞的脾边缘带B细胞淋巴瘤临床及实验室特征分析
8
作者 王楠娅 宋艳秋 +2 位作者 王畅 郑春荣 谭业辉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2期60-61,共2页
结合文献对脾边缘带淋巴瘤(SMZL)疾病进行临床特点分析。本例患者肿瘤细胞为B淋巴细胞,部分伴有绒毛,脾脏病理示肿瘤细胞主要浸润脾脏白髓,呈结节状浸润,边缘带明显扩大,脾门淋巴结受累。病理细胞CD19、CD20、CD79 a和CD22阳性表达,未... 结合文献对脾边缘带淋巴瘤(SMZL)疾病进行临床特点分析。本例患者肿瘤细胞为B淋巴细胞,部分伴有绒毛,脾脏病理示肿瘤细胞主要浸润脾脏白髓,呈结节状浸润,边缘带明显扩大,脾门淋巴结受累。病理细胞CD19、CD20、CD79 a和CD22阳性表达,未见异常核型。认为脾大、外周血或骨髓淋巴细胞比例增高而无淋巴结肿大的患者应疑及SMZL,应注意与毛细胞白血病等疾病的鉴别,综合骨髓细胞形态、脾脏病理及免疫表型可作出临床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巴 切除术 绒毛
下载PDF
HCV感染治疗后伴有绒毛淋巴细胞的脾淋巴瘤的退化
9
作者 王海燕 《传染病网络动态》 2003年第3期6-7,共2页
关键词 HCV感染 治疗 绒毛淋巴细胞 淋巴 丙型肝炎
下载PDF
脂多糖及伴刀豆球蛋白A诱导脾淋巴细胞增殖试验方法用于免疫毒性评价的可行性研究 被引量:13
10
作者 侯粉霞 杨慧芳 鱼涛 《工业卫生与职业病》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336-339,共4页
目的研究脂多糖(LPS)及伴刀豆球蛋白A(ConA)诱导脾淋巴细胞增殖试验的两种方法用于免疫毒性评价的可行性。方法雄性Wistar大鼠40只,体重180~200g,随机分为对照组和2,5,10mg/kg环磷酰胺染毒组,每组10只大鼠,各剂量组每日灌... 目的研究脂多糖(LPS)及伴刀豆球蛋白A(ConA)诱导脾淋巴细胞增殖试验的两种方法用于免疫毒性评价的可行性。方法雄性Wistar大鼠40只,体重180~200g,随机分为对照组和2,5,10mg/kg环磷酰胺染毒组,每组10只大鼠,各剂量组每日灌胃染毒1次,连续28d,对照组给予生理盐水。染毒结束后24h,断头处死大鼠,取脾脏,制浓度为3×10^6个/ml的脾细胞悬液,用MTT方法进行LPS及ConA诱导脾淋巴细胞增殖试验。结果10mg/kg环磷酰胺染毒组大鼠的B淋巴细胞和T淋巴细胞的增殖能力(吸光度值,分别为0.032±0.037和0.028±0.050)低于对照组的B淋巴细胞和T淋巴细胞的增殖能力(分别为0.124±0.093和0.458±0.3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LPS及ConA诱导脾淋巴细胞增殖试验的两种方法用于免疫毒性评价具有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磷酰胺 细菌脂多糖 刀豆球蛋白A 淋巴细胞增殖
下载PDF
脾氨肽辅助治疗对小儿喉乳头状瘤T淋巴细胞亚群变化及疗效的影响 被引量:6
11
作者 匡玉婷 赵斯君 +4 位作者 彭湘粤 黄敏 吴雄辉 李赟 龙松良 《中国眼耳鼻喉科杂志》 2014年第1期32-35,共4页
目的探讨小儿喉乳头状瘤(JLP)患儿外周血T淋巴细胞(简称T细胞)亚群的变化及脾氨肽对JLP患儿T细胞亚群的影响和疗效。方法 60例JLP病例随机分为JLP联合治疗组(30例)和JLP手术组(30例),所有JLP患者均采用喉内镜下电动吸割器切除新生物,联... 目的探讨小儿喉乳头状瘤(JLP)患儿外周血T淋巴细胞(简称T细胞)亚群的变化及脾氨肽对JLP患儿T细胞亚群的影响和疗效。方法 60例JLP病例随机分为JLP联合治疗组(30例)和JLP手术组(30例),所有JLP患者均采用喉内镜下电动吸割器切除新生物,联合治疗组术后同时口服脾氨肽辅助治疗,手术组不加任何免疫治疗。以同期体检的20例健康儿童做对照组,对JLP病例组(未治疗前)、健康对照组、JLP联合治疗组和JLP手术组进行外周血T细胞亚群的检测,并对脾氨肽辅助治疗JLP的疗效进行分析。结果治疗前JLP病例组CD3+T细胞、CD4+T细胞百分率及CD4+/CD8+T细胞比值较健康对照组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JLP联合治疗组CD3+T细胞、CD4+T细胞百分率明显升高(P<0.05),CD4+/CD8+T细胞比值恢复平衡;治疗后JLP联合治疗组较JLP手术组的疗效明显提高(P<0.05)。结论 JLP患儿存在T细胞介导的免疫功能障碍,脾氨肽可恢复JLP患儿T细胞亚群的正常比例,改善患儿的细胞免疫功能,对JLP有较好的辅助治疗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儿喉乳头状 T淋巴细胞亚群 氨肽
下载PDF
抗瘤I号对小鼠脾淋巴细胞增殖及外周血白细胞数的影响
12
作者 雷秀玲 楚延 《昆明医学院学报》 CAS 1996年第2期12-14,共3页
抗瘤I号(AT-I)是临床抗肿瘤及辅助肿瘤治疗有效的中药胶囊剂,具有肯定的抑瘤效应及调节小鼠脾细胞IL-2,IL-6产生和NK细胞活性的作用,为了探讨其辅助肿瘤治疗的机理,观察了AT-I对正常、免疫受抑制和荷瘤小鼠脾... 抗瘤I号(AT-I)是临床抗肿瘤及辅助肿瘤治疗有效的中药胶囊剂,具有肯定的抑瘤效应及调节小鼠脾细胞IL-2,IL-6产生和NK细胞活性的作用,为了探讨其辅助肿瘤治疗的机理,观察了AT-I对正常、免疫受抑制和荷瘤小鼠脾淋巴细胞增殖和外周血WBC数的影响,结果提示:AT-I低剂量能促进脾细胞增殖,大剂量反呈现抑制效应;同时,AT-I还能纠正环磷酰胺减少外周血WBC数的不良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号 淋巴细胞 细胞 中药品 胶囊
下载PDF
类固醇激素反应性慢性淋巴细胞性炎症伴脑桥血管周围强化症演变为淋巴瘤样肉芽肿1例临床病理观察 被引量:3
13
作者 晋薇 董周寰 +1 位作者 朱凤伟 桂秋萍 《诊断病理学杂志》 2021年第3期172-178,共7页
目的探讨类固醇激素治疗后反应性慢性淋巴细胞性炎伴脑桥血管周围强化症(CLIPPERS)发展为淋巴瘤样肉芽肿的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及病理学特征。方法结合临床、影像、组织学特点及预后对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病理科1例患者资料进行回... 目的探讨类固醇激素治疗后反应性慢性淋巴细胞性炎伴脑桥血管周围强化症(CLIPPERS)发展为淋巴瘤样肉芽肿的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及病理学特征。方法结合临床、影像、组织学特点及预后对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病理科1例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文1例患者,女性、52岁,主因出现头晕、行走不稳,口角左歪10天入院;随后临床症状加重,并出现右侧肢体活动笨拙,行走困难,右侧口角歪斜,饮水呛咳,言语不清,视物模糊,右侧听力下降。影像学起病时可见双侧枕叶、脑桥及小脑半球多灶点、斑片状信号,随后临床给予激素治疗,症状减轻且原有病灶减弱或消失;6个月后再次发病可见右侧侧脑室旁、右侧桥臂出现新的异常信号。病理学改变:(第一次)送检少许破碎小脑皮层组织,小脑颗粒细胞层、白质区见多发小灶肉芽肿样炎,病变有组织细胞及淋巴细胞构成,不伴有坏死及多核巨细胞反应,并血管周围淋巴组织套袖形成,未见血管壁坏死及中性粒细胞浸润,分子检测EBER阴性,考虑为CLIPPERS综合征;(第二次)镜下见富于淋巴、组织细胞增生性病变伴大片坏死,其间偶见核大异型单核及多核细胞,部分呈围血管性排列及血管破坏性改变,分子检测EBER阳性细胞5~10个/HPF,结合组织形态、免疫组化及分子病理结果,符合淋巴瘤样肉芽肿(II级)。结论CLIPPERS是新近提出的具有独特放射学和临床特征的中枢神经系统病变的综合征,该综合征确切的病因不详,在病理上缺乏特异性的生物标志物及组织学改变,可能是一种具有异质性病因的综合征,部分病例存在向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转化的风险(即淋巴瘤的前哨病变)。增加EBV原位杂交分子检测有助于诊断及鉴别诊断,对治疗及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固醇激素反应性慢性淋巴细胞性炎症脑桥血管周围强化症 淋巴样肉芽肿 免疫组化 鉴别诊断
下载PDF
hu-PBL-SCID小鼠体内人淋巴细胞状况及其对人肺癌移植瘤转移的影响 被引量:2
14
作者 魏泓 牛荣 +2 位作者 周建华 吴丰春 邢瑞昌 《中国实验动物学报》 CAS CSCD 1999年第2期65-70,共6页
将人外周血淋巴细胞经腹腔移植于T、B细胞严重联合免疫缺陷的SCID小鼠后,成功地建立了hu - PBL- SCID小鼠模型。在移植后4 周,其小鼠血清中存在人免疫球蛋白,其脾淋巴细胞中,所检测的8 种免疫表型人淋巴细胞亚群均存在,表明人淋巴细胞在... 将人外周血淋巴细胞经腹腔移植于T、B细胞严重联合免疫缺陷的SCID小鼠后,成功地建立了hu - PBL- SCID小鼠模型。在移植后4 周,其小鼠血清中存在人免疫球蛋白,其脾淋巴细胞中,所检测的8 种免疫表型人淋巴细胞亚群均存在,表明人淋巴细胞在SCID小鼠体内出现了增殖或重建。但hu- PBL- SCID小鼠及未免疫重建的SCID小鼠体内人肺巨细胞癌PLA- 801DL的生长及转移情况未见明显差异,提示hu- PBL- SCID小鼠体内的人淋巴细胞不具有明显的抗肿瘤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CID小鼠 淋巴细胞 体内 PBL 移植 人肺癌 转移 生长 增殖 淋巴细胞
下载PDF
运动对肝原位移植瘤切除术后小鼠脾淋巴细胞分泌因子的影响
15
作者 陈泉 赵彤 +3 位作者 万嫣 苏羚子 黄晓蒂 李柏 《临床与病理杂志》 2018年第4期712-717,共6页
目的:观察运动对肝原位移植瘤切除术后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对小鼠进行肝原位移植瘤切除术,并在手术前后不同时期进行有氧运动干预,观察小鼠术后脾淋巴细胞因子分泌水平。结果:正常小鼠组IL-6和TNF-γ明显低于术后对照组,差异有统... 目的:观察运动对肝原位移植瘤切除术后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对小鼠进行肝原位移植瘤切除术,并在手术前后不同时期进行有氧运动干预,观察小鼠术后脾淋巴细胞因子分泌水平。结果:正常小鼠组IL-6和TNF-γ明显低于术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术后对照组相比,后期运动组除IL-4,IL-6和INF-γ外,其余各项均有显著差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术后对照组相比,全程运动组除IL-4和INF-γ外,其余各项均有显著差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肝原位移植瘤切除术可对小鼠造成应激损伤,影响其脾淋巴细胞分泌因子水平。运动有助于术后小鼠免疫功能恢复,全程运动效果更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氧运动 肝原位移植切除术 免疫功能 淋巴细胞分泌因子 小鼠
下载PDF
误诊为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少见类型淋巴瘤2例
16
作者 秦继霞 方美云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1032-1032,共1页
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LL)、套细胞淋巴瘤(MCL)、脾边缘区淋巴瘤(SMCL)均为发病率低的小B淋巴细胞肿瘤,以外周血和骨髓浸润首发时难以鉴别,往往造成误诊。但三者的生物学特性和预后截然不同。此2例为典型少见病例中的疑难病例,... 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LL)、套细胞淋巴瘤(MCL)、脾边缘区淋巴瘤(SMCL)均为发病率低的小B淋巴细胞肿瘤,以外周血和骨髓浸润首发时难以鉴别,往往造成误诊。但三者的生物学特性和预后截然不同。此2例为典型少见病例中的疑难病例,对加深疾病认识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细胞淋巴 少见类型 误诊 B淋巴细胞 边缘区淋巴 生物学特性 骨髓浸润
下载PDF
HIV感染中的CD8淋巴细胞增多症及假瘤样脾肿大
17
作者 袁孝宾 《国外医学情报》 1993年第1期15-15,共1页
3例HIV感染病人出现假瘤样脾肿大、CD8淋巴细胞增多症及高γ-球蛋白血症。例1:男,31岁,同性恋者,肝、脾巨大,周围腺病,腮腺轻度肿大。CD4和CD8细胞计数分别为0.60和5.10×10~9/L,血清γ-球蛋白77g/L。淋巴结和骨髓活检标本未见淋巴... 3例HIV感染病人出现假瘤样脾肿大、CD8淋巴细胞增多症及高γ-球蛋白血症。例1:男,31岁,同性恋者,肝、脾巨大,周围腺病,腮腺轻度肿大。CD4和CD8细胞计数分别为0.60和5.10×10~9/L,血清γ-球蛋白77g/L。淋巴结和骨髓活检标本未见淋巴瘤改变。曾行脾切除术。20个月后发生卡波济肉瘤和卡氏肺囊虫性肺炎。CD4和CD8细胞计数分别为0.12和2.90×10~9/L,3年后死亡时CD4和CD8计数降至0.02和0.75×10~9/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巴细胞增多症 肿大 细胞计数 球蛋白 卡波济肉 切除术 卡氏肺囊虫性肺炎 骨髓活检标本 淋巴
下载PDF
脾边缘区B细胞淋巴瘤1例报告
18
作者 刘学蓉 《西南军医》 2014年第5期503-503,共1页
1病例介绍 患者男性,54岁。因腹部胀痛不适于2013年1月5日入院。入院查体:体温36.1℃,脾下极入盆腔,浅表淋巴结无肿大。超声检查示:脾大,脾门厚63mm,肋下78mm,实质回声均匀。CT检查示:脾中部外缘实质改变,脾血管瘤。实验室... 1病例介绍 患者男性,54岁。因腹部胀痛不适于2013年1月5日入院。入院查体:体温36.1℃,脾下极入盆腔,浅表淋巴结无肿大。超声检查示:脾大,脾门厚63mm,肋下78mm,实质回声均匀。CT检查示:脾中部外缘实质改变,脾血管瘤。实验室检查:白细胞60.2×109/L,淋巴绝对值22.88×109/L。术中所见:腹膜增厚,脾大小40cm×20cm×10cm,表面光滑,质中,未扪及包块,脾与周围组织粘连。病理检查:脾表面光滑,包膜完整,切面暗红色,呈细颗粒状。镜下见:脾小结呈结节状增大,累及红髓,边缘区淋巴细胞增生明显,瘤细胞形态单一,中等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细胞淋巴 边缘区 周围组织粘连 淋巴细胞增生 入院查体 表面光滑 浅表淋巴 实验室检查
下载PDF
化徵丸抗小鼠H22肝癌的效应及对淋巴细胞转化率的影响 被引量:7
19
作者 王大宪 吴晓丰 +1 位作者 郑沁荣 李赋 《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 CAS 2005年第2期97-99,F003,共4页
目的:研究化丸对H2 2肝癌小鼠的抑瘤作用及免疫功能的影响,探讨中药化丸抑瘤作用的机制。方法:以接种H2 2细胞的昆明种小鼠为模型,随机分组,观察各组小鼠实体瘤病理组织变化,淋巴细胞转化率、存活时间、并测量瘤量、脾重、胸腺重,... 目的:研究化丸对H2 2肝癌小鼠的抑瘤作用及免疫功能的影响,探讨中药化丸抑瘤作用的机制。方法:以接种H2 2细胞的昆明种小鼠为模型,随机分组,观察各组小鼠实体瘤病理组织变化,淋巴细胞转化率、存活时间、并测量瘤量、脾重、胸腺重,肿瘤最大直径和横径,计算抑瘤率。结果:化丸各组小鼠瘤重、脾重与盐水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 <0 . 0 1) ,随着化丸剂量的增加,小鼠瘤重逐渐降低,脾重随之增加。加高浓度剂量组抑瘤率可达74 .3 7%。化丸对H2 2小鼠淋巴细胞转化率与环磷酰胺组、盐水对照组相比均为P <0 . 0 1,差异有显著性意义。结论:化丸对H2 2肝癌小鼠的实体瘤具有较强抑瘤作用,并能显著提高机体免疫力,延长存活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巴细胞转化率 H22肝癌 效应 作用 病理组织变化 肝癌小鼠 存活时间 昆明种小鼠 H22细胞 H22小鼠 机体免疫力 免疫功能 随机分组 环磷酰胺 实体 显著性 对照组 中药化 胸腺重 大直径 相比 盐水
下载PDF
原发性皮肤退行性大细胞淋巴瘤有不同的退行性淋巴瘤激酶易位
20
作者 SasakiK. SugayaM. +1 位作者 Fujita H. 张宪旗 《世界核心医学期刊文摘(皮肤病学分册)》 2005年第1期10-11,共2页
Anaplastic lymphoma kinase (ALK) is frequently observed in systemic anaplastic large cell lymphoma (ALCL), mostly in childhood or adolescence, but only rarely in primary cutaneous cases. We report a case of primary cu... Anaplastic lymphoma kinase (ALK) is frequently observed in systemic anaplastic large cell lymphoma (ALCL), mostly in childhood or adolescence, but only rarely in primary cutaneous cases. We report a case of primary cutaneous ALCL (pcALCL) with cytoplasmic ALK expression. A 54-year old woman with an ulcerative tumour on her foreheadwas admitted to our hospital. Histologically, there was an infiltrate consisting of atypical large lymphocytes and small lymphocytes in the dermis and fat tissue. Southern blot analysis showed monoclonal T cell receptor Cβ1 gene rearrangement. Atypical large lymphocytes were positive for CD30, CD4 and CD25, and negative for CD3 and CD79a. They were also positive for ALK only in the cytoplasm, and neurophosmin (NPM) ALK fusion transcript was not detected by reverse transcription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This sugβgested that the translocation partner of the ALK gene in this case was different from NPM (variant translocation). The tumour on the forehead resolved in 1 month after biopsy. Nodular lesions recurred on the right knee, and were histologically identical with the forehead lesion. Our case suggests the existence of a subgroup with variant ALK translocation in pcALCL; examiningNPM ALK translocation in each case with ALK expression should be useful to characterize the disease furthe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巴 组织学检查 皮下脂肪组织 右膝部 淋巴细胞浸润 基因重组 住院治疗 亚组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