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航天器挠性梁伸展动力学特性数值分析 被引量:3
1
作者 程绪铎 王照林 李俊峰 《固体力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104-110,共7页
利用动量矩定理推导出带挠性伸展梁航天器的姿态动力学方程 ,推导了梁质量微元的动力学方程 .在梁等速伸展的情况下对动力学方程进行变换 ,通过Runge Kutta积分法得出了数值解 .结果表明 :梁等速伸展时 ,其振动的振幅随其长度的增长而增... 利用动量矩定理推导出带挠性伸展梁航天器的姿态动力学方程 ,推导了梁质量微元的动力学方程 .在梁等速伸展的情况下对动力学方程进行变换 ,通过Runge Kutta积分法得出了数值解 .结果表明 :梁等速伸展时 ,其振动的振幅随其长度的增长而增大 ;随航天器初始姿态角速率的增大而增大 ;随伸展速率的增大而减小 .航天器姿态角速率随梁伸展长度的增长而减小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航天器 挠性梁 伸展动力学 数值分析
下载PDF
航天器弹性附件伸展动力学研究 被引量:4
2
作者 程绪铎 王照林 《宇航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106-111,共6页
利用动量矩定理推导出带伸展弹性板航天器的姿态动力学方程 ,在弹性板等速伸展的情况下 ,导出板的振动与伸展运动耦合微分方程 ,航天器姿态运动与板的伸展运动、振动耦合微分方程 ,通过龙格—库塔积分法得出了数值解 ,结果表明 :弹性板... 利用动量矩定理推导出带伸展弹性板航天器的姿态动力学方程 ,在弹性板等速伸展的情况下 ,导出板的振动与伸展运动耦合微分方程 ,航天器姿态运动与板的伸展运动、振动耦合微分方程 ,通过龙格—库塔积分法得出了数值解 ,结果表明 :弹性板等速伸展时 ,其振动的振幅随板长度的增长而增大 ,航天器姿态角速度随板长度的增长而减小。弹性板等速伸展的速率越大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航天器 弹性附件 伸展动力学 振动 弹性板
下载PDF
挠性航天器伸展动力学分析 被引量:1
3
作者 李俊峰 王照林 《宇航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4期84-87,共4页
本文导出了带挠性伸展附件航天器姿态动力学方程,研究了附件伸展和振动对姿态动力学的影响。对于附件按指数规律伸展情况,以及附件长度的次方随时间线性变化情况,给出了姿态角速率的渐近公式。
关键词 航天器 挠性附件 伸展动力学 渐近解 姿态影响
下载PDF
重力梯度稳定卫星伸展动力学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林原 李俊峰 《工程力学》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135-138,共4页
针对重力梯度卫星姿态控制系统的设计需求,本文首先推导了卫星姿态和重力梯度杆伸展的耦合动力学方程,其中重力梯度杆伸展动力学方程是根据其结构特点利用能量方法建立的。最后以“清华一号”卫星为算例进行了数值仿真计算,在不同初... 针对重力梯度卫星姿态控制系统的设计需求,本文首先推导了卫星姿态和重力梯度杆伸展的耦合动力学方程,其中重力梯度杆伸展动力学方程是根据其结构特点利用能量方法建立的。最后以“清华一号”卫星为算例进行了数值仿真计算,在不同初始条件下,得到了重力梯度杆伸展过程中杆长和三个姿态角的变化规律。探讨了保证重力梯度杆伸展后卫星姿态能正确捕获所需的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力梯度稳定 伸展动力学 应变能 卫星姿态 非线性 “航天清华一号”卫星
下载PDF
带挠性伸展附件的航天器姿态动力学研究 被引量:18
5
作者 李俊峰 王照林 《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10期35-40,共6页
利用动量矩定理推导出带挠性伸展附件航天器的动力学方程。在挠性附件按指数规律和幂次规律伸展情况下,研究了附件伸展运动对弹性振动和航天器姿态的影响,得到了附件振动的振幅和姿态角速率随附件长度变化的渐近公式,得到航天器最大... 利用动量矩定理推导出带挠性伸展附件航天器的动力学方程。在挠性附件按指数规律和幂次规律伸展情况下,研究了附件伸展运动对弹性振动和航天器姿态的影响,得到了附件振动的振幅和姿态角速率随附件长度变化的渐近公式,得到航天器最大姿态偏差的估计式。结果表明:随着附件长度的增加,附件振动的振幅增大,而姿态角速率减小。最大姿态偏差值随着伸展速率的增加而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航天器 挠性件 伸展动力学 姿态动力学
原文传递
论绳系小卫星的应用与技术可行性 被引量:2
6
作者 朱仁璋 林华宝 +6 位作者 李春华 马兴瑞 濮祖荫 邹积清 陈仲生 尤大纬 徐荣栏 《航天器工程》 2001年第3期38-46,37,共10页
借助空间系绳的作用,绳系小卫星增强与扩大了现代小卫星的能力,在空间探测与航天技术中具有独特的功能,可承担一般小卫星不能承担或难以承担的太空使命。本文阐述绳系小卫星在太空使命(空间开发与应用,空间环境探测,以及航天新技术试验... 借助空间系绳的作用,绳系小卫星增强与扩大了现代小卫星的能力,在空间探测与航天技术中具有独特的功能,可承担一般小卫星不能承担或难以承担的太空使命。本文阐述绳系小卫星在太空使命(空间开发与应用,空间环境探测,以及航天新技术试验与演示等)中的应用及其原理,包括建造微重力空间平台,实现机动变轨,进行空间环境探测,以及利用导体系绳装置生成电能、贮存能量、提升轨道等。通过对小型绳系系统SEDS-1、SEDS-2、PMG、TiPS飞行试验的综述与分析,论述绳系小卫星技术可行性与成熟性,包括系绳的伸展,子星的控制,系绳的切断,子星的再入,导体系绳的电动力学应用,以及长系绳生存能力等。对中国绳系小卫星的应用与技术发展提出方案设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绳系小卫星 空间系绳 卫星应用 系绳伸展动力学 太空任务 微重力空间平台 技术可行性
下载PDF
Thermal evolution and dynamic mechanism of the Sichuan Basin during the Early Permian-Middle Triassic 被引量:12
7
作者 HE LiJuan XU HeHua WANG JiYang 《Science China Earth Sciences》 SCIE EI CAS 2011年第12期1948-1954,共7页
The Sichuan Basin, located in the western margin of Yangtze Plate, is one of the important oil-gas-bearing basins in China. During the Early Permian-Middle Triassic, the Sichuan Basin experienced regional lithospheric... The Sichuan Basin, located in the western margin of Yangtze Plate, is one of the important oil-gas-bearing basins in China. During the Early Permian-Middle Triassic, the Sichuan Basin experienced regional lithospheric extension and Emeishan basalt activities, both of which influenced the basin development and thermal evolution. Here we simulated the thermal effects of lithospheric extension and the Emeishan mantle plume based on different geodynamical models. Modeling results indicated that the lithospheric temperature together with the basement heat flow was generally increasing with time due to extension. As the stretching factor was relatively small, the thinning of lithosphere, and consequently the thermal disturbance, was not great. The lithospheric extension yielded about 20% increase of the basement heat flow, with maximum value of 60?62 mW m?2 in the Early Triassic. Mantle plume model shows that the thermal evolution of the inner zone above the plume head was influenced greatly by plume activity. But the outer zone and its outside area where the Sichuan Basin is located were affected only slightly. The basalts that had erupted in the southwestern basin might disturb the basin temperature significantly, although shortly and locally. Generally, the thermal history of the Sichuan basin during the Early Permian-Middle Triassic was controlled by the lithospheric extension, but locally it superimposed thermal effects of basalt activities in its southwestern are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ectono-thermal evolution numerical modeling lithospheric extension Emeishan basalt Sichuan Basin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