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2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南海北部陆缘白云深水区油气地质特征与勘探方向
被引量:
37
1
作者
米立军
柳保军
+2 位作者
何敏
庞雄
刘军
《中国海上油气》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0-22,共13页
烃源岩分布特征不明、大型构造圈闭缺乏、成藏层系单一和储层条件复杂是南海北部陆缘珠江口盆地白云深水区(包括白云凹陷和荔湾凹陷)油气勘探面临的关键问题。从构造、沉积到成藏的综合性研究表明,陆缘岩石圈强烈薄化背景下的伸展拆离...
烃源岩分布特征不明、大型构造圈闭缺乏、成藏层系单一和储层条件复杂是南海北部陆缘珠江口盆地白云深水区(包括白云凹陷和荔湾凹陷)油气勘探面临的关键问题。从构造、沉积到成藏的综合性研究表明,陆缘岩石圈强烈薄化背景下的伸展拆离作用控制了陆缘深水区盆地的形成与演化,陆缘岩石圈强烈伸展的结构特征控制了裂陷期规模烃源岩的分布,陆缘地壳强烈薄化带控制了拗陷期陆架坡折带和深水储层的发育与分布,从而导致白云深水区的深部结构、沉积充填及油气成藏等具有特殊性,与典型陆相断陷及国外深水地质差别明显。在此基础上,建立了白云深水区大型陆架边缘三角洲-深水重力流体系油气成藏模式,认识到生烃过程中形成超压、晚期断裂活动和底辟带泄压是有利的成藏动力过程,继承性古鼻状隆起带和断裂-构造脊复合输导体系控制了油气富集成藏,从而导致白云深水区呈现油气兼生、内气外油的特征,形成了白云东洼油气区、白云西洼油气区、白云北坡气区和白云东油气区等四大油气优势聚集带,同时还发育了白云西南断阶带、白云南洼、荔湾凹陷及南部超深水勘探潜力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海北部陆缘
白云深水区
伸展薄化
拆离断陷
油气地质特征
成藏模式
勘探方向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大别-苏鲁区超高压(UHP)变质岩的多阶段构造折返过程
被引量:
2
2
作者
索书田
钟增球
+2 位作者
周汉文
张利
游振东
《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17,共17页
追溯和重塑超高压变质岩由100多千米地幔深度折返至上地壳及地表的过程,对理解会聚板块边缘及大陆碰撞带的运动学和动力学是极为重要的.主要依据构造学、岩石学、地球化学和可利用的地质年代学资料,结合区域多期变形分析,大别-苏鲁区超...
追溯和重塑超高压变质岩由100多千米地幔深度折返至上地壳及地表的过程,对理解会聚板块边缘及大陆碰撞带的运动学和动力学是极为重要的.主要依据构造学、岩石学、地球化学和可利用的地质年代学资料,结合区域多期变形分析,大别-苏鲁区超高压变质岩的折返过程至少可分解出4个大的阶段.块状榴辉岩记录了三叠纪(约250~230Ma)大陆壳岩石的深俯冲/碰撞作用.超高压变质岩早期迅速折返发生于超高压峰期变质作用(P>3.1~4.0GPa,T≈800±50℃)之后,处于地幔深度和柯石英稳定域,相当于区域D2变形期阶段.分别与区域变形期D3、D4和D5对应的折返过程,以及后成合晶、冠状体等卸载不平衡结构发育和减压部分熔融作用2个中间性构造热事件,均发生在地壳层次.网络状剪切带在折返过程的不同阶段和不同层次均有发育,标志着在超高压变质带内的变质和变形分解作用曾重复进行.着重指出,超高压变质岩的折返,主要是由大陆壳的深俯冲/碰撞和伸展作用控制的构造过程,且受到俯冲带内、带外诸多因素的约束,其中水流体就起关键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别-苏鲁区
超高压(UHP)变质岩
折返过程
楔状挤出
伸展薄化
变形和变质分解作用
构造学
水流体
原文传递
题名
南海北部陆缘白云深水区油气地质特征与勘探方向
被引量:
37
1
作者
米立军
柳保军
何敏
庞雄
刘军
机构
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深圳分公司
出处
《中国海上油气》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0-22,共13页
基金
"十二五"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南海北部深水区储层识别技术与评价(编号:2011ZX05025-003)"部分研究成果
文摘
烃源岩分布特征不明、大型构造圈闭缺乏、成藏层系单一和储层条件复杂是南海北部陆缘珠江口盆地白云深水区(包括白云凹陷和荔湾凹陷)油气勘探面临的关键问题。从构造、沉积到成藏的综合性研究表明,陆缘岩石圈强烈薄化背景下的伸展拆离作用控制了陆缘深水区盆地的形成与演化,陆缘岩石圈强烈伸展的结构特征控制了裂陷期规模烃源岩的分布,陆缘地壳强烈薄化带控制了拗陷期陆架坡折带和深水储层的发育与分布,从而导致白云深水区的深部结构、沉积充填及油气成藏等具有特殊性,与典型陆相断陷及国外深水地质差别明显。在此基础上,建立了白云深水区大型陆架边缘三角洲-深水重力流体系油气成藏模式,认识到生烃过程中形成超压、晚期断裂活动和底辟带泄压是有利的成藏动力过程,继承性古鼻状隆起带和断裂-构造脊复合输导体系控制了油气富集成藏,从而导致白云深水区呈现油气兼生、内气外油的特征,形成了白云东洼油气区、白云西洼油气区、白云北坡气区和白云东油气区等四大油气优势聚集带,同时还发育了白云西南断阶带、白云南洼、荔湾凹陷及南部超深水勘探潜力区。
关键词
南海北部陆缘
白云深水区
伸展薄化
拆离断陷
油气地质特征
成藏模式
勘探方向
Keywords
northern continental margin in the South China Sea: Baiyun deep water area
depression controlled by detachment faults
petroleum geology characteristics
accumulation pattern
exploration direction
分类号
TE12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油气勘探]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大别-苏鲁区超高压(UHP)变质岩的多阶段构造折返过程
被引量:
2
2
作者
索书田
钟增球
周汉文
张利
游振东
机构
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科学学院
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
出处
《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17,共17页
基金
国家重大基础发展基金项目(No.G1999075506)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Nos.40372049,49972067)
文摘
追溯和重塑超高压变质岩由100多千米地幔深度折返至上地壳及地表的过程,对理解会聚板块边缘及大陆碰撞带的运动学和动力学是极为重要的.主要依据构造学、岩石学、地球化学和可利用的地质年代学资料,结合区域多期变形分析,大别-苏鲁区超高压变质岩的折返过程至少可分解出4个大的阶段.块状榴辉岩记录了三叠纪(约250~230Ma)大陆壳岩石的深俯冲/碰撞作用.超高压变质岩早期迅速折返发生于超高压峰期变质作用(P>3.1~4.0GPa,T≈800±50℃)之后,处于地幔深度和柯石英稳定域,相当于区域D2变形期阶段.分别与区域变形期D3、D4和D5对应的折返过程,以及后成合晶、冠状体等卸载不平衡结构发育和减压部分熔融作用2个中间性构造热事件,均发生在地壳层次.网络状剪切带在折返过程的不同阶段和不同层次均有发育,标志着在超高压变质带内的变质和变形分解作用曾重复进行.着重指出,超高压变质岩的折返,主要是由大陆壳的深俯冲/碰撞和伸展作用控制的构造过程,且受到俯冲带内、带外诸多因素的约束,其中水流体就起关键作用.
关键词
大别-苏鲁区
超高压(UHP)变质岩
折返过程
楔状挤出
伸展薄化
变形和变质分解作用
构造学
水流体
Keywords
Dabie-Sulu area
ultrahigh-pressure(UHP) metamorphic rock
exhumation process
wedge extrusion
extensional thinning
partitioning of deformation and metamorphism
tectonics
fluid flow
分类号
P542 [天文地球—构造地质学]
原文传递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南海北部陆缘白云深水区油气地质特征与勘探方向
米立军
柳保军
何敏
庞雄
刘军
《中国海上油气》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
37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大别-苏鲁区超高压(UHP)变质岩的多阶段构造折返过程
索书田
钟增球
周汉文
张利
游振东
《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
2
原文传递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