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94篇文章
< 1 2 6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腕功能位固定治疗伸直型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2
1
作者 梁辉 《中国现代医生》 2014年第11期149-151,共3页
目的 探讨手法复位后采用改良的腕功能位固定治疗伸直型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的疗效并与传统夹板固定进行比较.方法 选择2008年2月~2013年1月160例伸直型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Ⅰ)及对照组(Ⅱ).实验组采用腕功能位... 目的 探讨手法复位后采用改良的腕功能位固定治疗伸直型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的疗效并与传统夹板固定进行比较.方法 选择2008年2月~2013年1月160例伸直型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Ⅰ)及对照组(Ⅱ).实验组采用腕功能位石膏托外固定3周,3周后改为夹板外固定;而对照组应用传统夹板掌屈尺偏位固定,两组均固定至临床愈合,观察其临床疗效.结果 160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0~45个月,平均28个月;根据X线和腕关节功能评估,实验组优良率达96.3%,对照组80.0%;两组临床疗效及影像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改良的腕功能位外固定治疗伸直型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较传统夹板方法为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伸直 桡骨粉碎性骨折 改良外固定 腕功能位
下载PDF
折顶手法整复夹板固定治疗伸直型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117例
2
作者 高壮松 张春丽 《社区医学杂志》 2008年第3期82-82,共1页
关键词 桡骨粉碎性骨折 手法整复夹板固定治疗 伸直 手法闭合整复 小夹板外固定 临床治疗
下载PDF
李盛华教授应用陇中正骨手法治疗伸直型桡骨远端骨折经验总结
3
作者 邢涛 王志勇 +3 位作者 付志斌 张应拴 李向洲 李盛华(指导) 《西部中医药》 2024年第5期56-59,共4页
总结李盛华教授运用陇中正骨手法治疗伸直型桡骨远端骨折的经验,李盛华教授认为陇中正骨流派手法特点为“便、捷、巧、效”,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审视病症、摸法为先,巧用手技、注重固定,三期用药、功法配合,全程护理、调养身心”的骨伤... 总结李盛华教授运用陇中正骨手法治疗伸直型桡骨远端骨折的经验,李盛华教授认为陇中正骨流派手法特点为“便、捷、巧、效”,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审视病症、摸法为先,巧用手技、注重固定,三期用药、功法配合,全程护理、调养身心”的骨伤科治疗和康复理念。李盛华教授将传统手法与现代医学技术相结合,提出充分利用现代医学手段,以手法为主,精准治疗;并将个性化治疗及快速康复理念引入到桡骨远端骨折的手法治疗中,取得良好的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伸直桡骨骨折 Colle's骨折 名医经验 李盛华
下载PDF
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采用超声引导下臂丛神经阻滞的应用效果分析
4
作者 楼洁 李丹升 《浙江创伤外科》 2024年第7期1374-1376,共3页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臂丛神经阻滞在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20年1月至2023年6月本院收治的72例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患者,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参考组和观察组,每组36例。对照组采用传统解剖定位法臂丛神经阻滞麻...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臂丛神经阻滞在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20年1月至2023年6月本院收治的72例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患者,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参考组和观察组,每组36例。对照组采用传统解剖定位法臂丛神经阻滞麻醉,观察组予以超声引导下臂丛神经阻滞麻醉。观察两组麻醉效果、麻醉用药剂量、阻滞起效时间、麻醉完成时间及镇痛维持时间,评估患者术前和术后1 d的认知功能水平。结果观察组麻醉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麻醉用药剂量小于对照组,阻滞起效时间、麻醉完成时间均更短,而镇痛维持时间则更长(P<0.05);两组术后1 d的简易精神状态评估量表(MMES)及蒙特利尔认识评估量表(MoCA)均低于术前,但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臂丛神经阻滞能够改善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患者麻醉效果,减少麻醉用药剂量,缩短阻滞起效及麻醉完成时间,并可延长镇痛维持时间,减轻对患者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引导 臂丛神经阻滞 桡骨粉碎性骨折 麻醉效果 认知功能
下载PDF
骨伤复原汤联合手法复位小夹板固定治疗伸直型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探讨
5
作者 刘宇 林桂宇 陈重凯 《中外医疗》 2024年第7期5-8,共4页
目的分析骨伤复原汤与手法复位小夹板固定联合治疗伸直型桡骨远端骨折的效果。方法简单随机选取2020年1月-2021年12月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60例伸直型桡骨远端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信封双盲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 目的分析骨伤复原汤与手法复位小夹板固定联合治疗伸直型桡骨远端骨折的效果。方法简单随机选取2020年1月-2021年12月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60例伸直型桡骨远端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信封双盲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其中,对照组行手法复位小夹板固定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合骨伤复原汤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手腕活动度和腕关节功能评分。结果治疗后,观察组、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是96.67%和86.6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963,P=0.161)。治疗前,两组手腕旋前度、背伸度、掌曲度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治疗后两组各项指标均改善,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治疗后和随访6个月,两组Cooney评分均提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骨伤复原汤联合手法复位小夹板固定治疗伸直型桡骨远端骨折疗效确切,能改善手腕活动度、促进腕关节功能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伸直桡骨骨折 小夹板固定 骨伤复原汤 腕关节功能
下载PDF
中医正骨手法联合筋伤膏治疗桡骨远端伸直型骨折的临床效果
6
作者 王生 王向红 +3 位作者 王开峰 史娟 张建和 袁丽霞 《系统医学》 2024年第1期14-17,共4页
目的研究桡骨远端伸直型骨折患者应用中医正骨手法联合筋伤膏对腕关节活动度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3月—2020年3月酒泉市中医院收治的100例桡骨远端伸直型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按挂号的先后顺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 目的研究桡骨远端伸直型骨折患者应用中医正骨手法联合筋伤膏对腕关节活动度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3月—2020年3月酒泉市中医院收治的100例桡骨远端伸直型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按挂号的先后顺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西医复位治疗,观察组采用中医正骨手法联合筋伤膏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临床指标变化、治疗前后视觉模拟评分量表(Visual Analog Scale,VAS)评分、腕关节功能改良加特兰德-韦利评分(Gartland-Werley,GW)及治疗前后腕关节活动度。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100.00%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982,P=0.014)。治疗后,观察组各项临床指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治疗后,两组背伸度、掌屈度、旋后度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且观察组治疗后背伸度、掌屈度、旋后度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治疗后,两组VAS、GW评分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且观察组治疗后VAS、GW评分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桡骨远端伸直型骨折患者采用中医正骨手法联合筋伤膏治疗效果显著,可改善患者临床症状,促进骨折愈合,提高腕关节活动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正骨手法 筋伤膏 桡骨伸直骨折 腕关节活动度
下载PDF
超声引导下臂丛神经阻滞麻醉在老年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手术患者中的麻醉效果及对血清Cor、NE水平的影响
7
作者 见芳琼 陈娜娜 党志梅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24年第14期87-91,共5页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臂丛神经阻滞麻醉在老年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手术患者中的麻醉效果及对血清皮质醇(Cor)、去甲肾上腺素(NE)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10月至2022年10月行手术治疗的200例老年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臂丛神经阻滞麻醉在老年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手术患者中的麻醉效果及对血清皮质醇(Cor)、去甲肾上腺素(NE)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10月至2022年10月行手术治疗的200例老年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抽签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100例。两组均行臂丛神经阻滞麻醉,对照组用解剖定位法实施麻醉,研究组在超声引导下实施麻醉。比较两组的麻醉效果、完成麻醉用时、感觉阻滞起效时间、局麻药用量、认知功能、血清Cor、NE水平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的麻醉优良率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的完成麻醉用时、感觉阻滞起效时间短于对照组,局麻药用量少于对照组(P<0.05)。术后1、3 d,研究组的简易智力状态检查量表(MMSE)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麻醉5 min、麻醉结束时,研究组的Cor、NE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的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臂丛神经阻滞麻醉在老年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手术中的麻醉效果显著,利于缩短麻醉用时、感觉阻滞起效时间,减少局麻药用量,同时对患者认知功能影响小,安全性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患者 桡骨粉碎性骨折 臂丛神经阻滞麻醉 超声 认知功能
下载PDF
解剖锁定钛板及桡侧阻挡钛板治疗桡骨远端C型骨折的疗效
8
作者 王鑫 吴宏伟 +5 位作者 陶晶 唐永冬 秦秋 孙路 刘博 何斌 《临床骨科杂志》 2024年第2期230-233,共4页
目的探讨解剖锁定钛板及桡侧阻挡钛板治疗桡骨远端C型骨折的疗效。方法将40例桡骨远端C型骨折患者按照治疗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采用解剖锁定钛板及桡侧阻挡钛板治疗,20例)和对照组(采用单纯桡骨远端解剖锁定钛板治疗,20例)。记录两组术... 目的探讨解剖锁定钛板及桡侧阻挡钛板治疗桡骨远端C型骨折的疗效。方法将40例桡骨远端C型骨折患者按照治疗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采用解剖锁定钛板及桡侧阻挡钛板治疗,20例)和对照组(采用单纯桡骨远端解剖锁定钛板治疗,20例)。记录两组术中骨折复位情况、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骨折愈合情况、掌倾角、尺偏角及腕关节活动度。结果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2.5~6个月。术中观察组骨折断端均固定良好,对位对线满意,无桡侧骨块移位;对照组9例骨折复位及固定满意,11例存在不同程度的桡侧骨块移位。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骨折均愈合,时间10~12周。末次随访时,两组掌倾角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尺偏角及腕关节掌屈、背伸活动度观察组均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解剖锁定钛板及桡侧阻挡钛板治疗桡骨远端C型骨折,术中骨折复位简单,同时能有效减少桡侧骨块移位,更利于患者腕关节功能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桡骨C骨折 解剖锁定钛板 桡侧阻挡板
下载PDF
小切口撬拨复位外固定支架与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术治疗C3型桡骨远端骨折患者的效果比较 被引量:1
9
作者 毕楷 朱书朝 《中国民康医学》 2024年第5期150-152,163,共4页
目的:比较小切口撬拨复位外固定支架与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术治疗C3型桡骨远端骨折患者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1月至2023年10月该院收治的80例桡骨远端C3型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法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0例。对... 目的:比较小切口撬拨复位外固定支架与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术治疗C3型桡骨远端骨折患者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1月至2023年10月该院收治的80例桡骨远端C3型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法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术治疗,观察组采用小切口撬拨复位外固定支架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手术相关指标,术前、术后3个月时骨折复位情况(桡骨高度、掌倾角及关节面台阶高度),术后即刻、术后3个月时腕关节活动度(背伸、掌屈、桡偏及尺偏角度),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优良率为95.00%(38/40),高于对照组的77.50%(31/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手术时间、骨折愈合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时,观察组桡骨高度、掌倾角及腕关节背伸、掌屈、桡偏、尺偏角度均大于对照组,关节面台阶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切口撬拨复位外固定支架治疗桡骨远端C3型骨折患者疗效优良率高于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术,而且能够缩短手术时间、骨折愈合时间、住院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提高骨折复位效果和腕关节活动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桡骨骨折 C3骨折 粉碎性骨折 小切口撬拨复位 外固定支架 切开复位内固定术
下载PDF
Henry入路三角肌双间隙治疗AOC型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研究
10
作者 王建军 单敏芳 王三华 《中国医学创新》 CAS 2024年第12期66-70,共5页
目的:探讨Henry入路三角肌双间隙治疗AOC型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6月—2023年4月高安市人民医院收治的AOC型桡骨远端骨折患者102例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51例,对照组采用传统入路方式治疗,观察组采... 目的:探讨Henry入路三角肌双间隙治疗AOC型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6月—2023年4月高安市人民医院收治的AOC型桡骨远端骨折患者102例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51例,对照组采用传统入路方式治疗,观察组采用Henry入路三角肌双间隙治疗。观察两组手术相关指标、疼痛程度[视觉模拟评分法(VAS)]、手部功能恢复情况[上肢功能障碍评定量表(DASH)]、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后1 d、1个月、3个月的VAS评分与术前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1 d、1个月、3个月的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3个月,观察组DASH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3.92%,对照组为15.6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enry入路三角肌双间隙治疗AOC型桡骨远端骨折可减少术中出血量,缩短手术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有效促进骨折愈合与手部功能恢复,减轻疼痛且并发症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enry入路 三角肌双间隙 AOC桡骨骨折
下载PDF
不同入路内固定用于C型桡骨远端骨折对关节功能恢复的影响
11
作者 滕明明 潘振宇 郑琪 《浙江创伤外科》 2024年第4期727-730,共4页
目的探讨不同入路内固定用于C型桡骨远端骨折对关节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3月至2022年3月在温岭市第四人民医院及台州市中心医院收治的88例C型桡骨远端骨折患者,所有患者均接受锁定加压接骨板结合克氏针内固定术,根据手术入路... 目的探讨不同入路内固定用于C型桡骨远端骨折对关节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3月至2022年3月在温岭市第四人民医院及台州市中心医院收治的88例C型桡骨远端骨折患者,所有患者均接受锁定加压接骨板结合克氏针内固定术,根据手术入路内固定方式,分为掌侧入路组(n=48)和背侧入路组(n=40),术后随访12个月。比较两组的手术相关情况(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在术后12个月,比较两组腕关节活动度(桡骨高度、掌倾角、屈伸角、尺偏角、桡偏角、旋前旋后活动度);在手术后1个月、12个月,比较两组患者的腕关节功能优良率、并发症(关节改变、活动受限、桡神经损伤并发症)。结果两组患者手术相关情况均无明显差异(P>0.05);术后12个月,两组的桡骨高度、掌倾角、尺偏角无明显差异(P>0.05),掌侧入路组的屈伸角和桡偏角高于背侧入路组(P<0.05);术后1个月、12个月,掌侧入路组腕关节功能优良率高于背侧入路组(P<0.05);术后1个月,背侧入路组早期总并发症发生率低于掌侧入路组(P<0.05),术后12个月,两组晚期总并发症发生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采用掌侧入路内固定术可加快恢复C型桡骨远端骨折患者术后腕关节功能,降低早期并发症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掌侧入路 背侧入路 C桡骨骨折 关节功能
下载PDF
手法复位小夹板固定联合中频脉冲疗法治疗C型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效果
12
作者 覃小饶 吴壮颇 《大医生》 2024年第8期121-123,共3页
目的分析手法复位小夹板固定联合中频脉冲疗法治疗C型桡骨远端骨折患者的临床效果,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21年10月至2023年5月环江县人民医院收治的80例C型桡骨远端骨折患者,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采用手法复位小夹板固... 目的分析手法复位小夹板固定联合中频脉冲疗法治疗C型桡骨远端骨折患者的临床效果,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21年10月至2023年5月环江县人民医院收治的80例C型桡骨远端骨折患者,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采用手法复位小夹板固定,40例)和研究组(采用手法复位小夹板固定联合中频脉冲疗法,40例)。比较两组患者疼痛程度、血清炎症因子[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IL-1)、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腕关节功能、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患者视觉模拟量表(VAS)疼痛评分具有时间、组间差异、交互效应(F时间=230.45,P_(时间)<0.001;F_(组间)=22.34,P_(组间)<0.001;F_(交互效应)=5.67;P_(交互效应)=0.007)。两组患者治疗1、2、4、6周后VAS疼痛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且研究组均低于对照组;两组患者血清炎症因子水平具有时间、_(组间)、交互效应差异(CRP:F_(时间)=26.729,P_(时间)=0.011;F_(组间)=3.529,P_(组间)=0.039;F_(交互效应)=2.49,P_(交互效应)=0.162。IL-6:F_(时间)=33.164,P_(时间)=0.007;F_(组间)=5.409,P_(组间)=0.031;F_(交互效应)=1.94,P_(交互效应)=0.127。IL-1:F_(时间)=23.216,P_(时间)=0.015;F_(组间)=2.972,P_(组间)=0.046;F_(交互效应)=3.07,P_(交互效应)=0.236。TNF-α:F_(时间)=39.408,P_(时间)=0.001;F_(组间)=7.843,P_(组间)=0.018;F_(交互效应)=2.13,P_(交互效应)=0.138。)治疗前,两组患者血清炎症因子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2、4周后,两组患者血清炎症因子水平均降低,且研究组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治疗6周后,研究组患者Gartland-Werley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但_(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C型桡骨远端骨折患者采用手法复位小夹板固定联合中频脉冲疗法治疗效果较好,可减轻疼痛程度,改善炎症反应,促进腕关节功能恢复,值得临床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法复位 小夹板固定 中频脉冲疗法 C桡骨骨折
下载PDF
外固定支架与有限内固定联合治疗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的效果研究
13
作者 聂立华 《世界复合医学》 2023年第8期68-71,共4页
目的探讨外固定支架与有限内固定联合治疗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的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7月—2021年6月新泰市人民医院收治的62例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患者,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每组31例。对照组患者应用钢板内固定术治疗,研究组应用外... 目的探讨外固定支架与有限内固定联合治疗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的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7月—2021年6月新泰市人民医院收治的62例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患者,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每组31例。对照组患者应用钢板内固定术治疗,研究组应用外固定支架与有限内固定联合治疗。比较两组治疗的优良率、术后3个月时腕关节活动度,以及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研究组治疗的优良率(93.55%)显著高于对照组(70.9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415,P<0.05)。研究组术后3个月时尺偏角(22.65±0.48)°、掌曲角(45.52±1.02)°、背伸角(68.12±1.00)°、旋后角(74.65±1.48)°、旋前角(69.50±1.85)°均大于对照组(16.42±0.58)°、(39.54±0.98)°、(40.20±1.15)°、(45.65±1.38)°、(62.48±1.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6.074、23.539、102.004、79.793、15.683,P<0.05)。研究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3.23%)显著低于对照组(25.8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679,P<0.05)。结论外固定支架联合有限内固定治疗能够改善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患者的腕关节活动度,效果显著,安全性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固定支架 有限内固定 桡骨粉碎性骨折
下载PDF
顶折手法整复夹板固定治疗伸直型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117例
14
作者 苏功频 《按摩与康复医学》 2010年第11期86-86,共1页
桡骨远端伸直型粉碎性骨折是临床上常见的骨折,临床治疗相对困难。我院1998年1月-2008年12月共收治78例桡骨远端伸直型粉碎性骨折,应用折顶手法闭合整复、小夹板外固定,取得了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关键词 折顶手法 整复夹板固定 伸直型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
原文传递
微型钢板治疗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疗效分析 被引量:37
15
作者 张经纬 曾炳芳 +3 位作者 冯建翔 吴志军 杨立峰 徐荣明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05年第7期452-454,共3页
目的探讨微型钢板在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治疗中的应用疗效.方法对86例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患者,分别经腕掌侧(A组)和背侧(B组)入路切开行钢板内固定术.术后随访7~28个月,平均14.1个月.从手术时间、骨折愈合时间、术后早期并发症、术后远... 目的探讨微型钢板在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治疗中的应用疗效.方法对86例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患者,分别经腕掌侧(A组)和背侧(B组)入路切开行钢板内固定术.术后随访7~28个月,平均14.1个月.从手术时间、骨折愈合时间、术后早期并发症、术后远期并发症、术后第8、24周腕关节功能恢复等方面比较两组差别.结果参照Gartland和Werley腕关节功能评分,A、B两组术后第24周腕关节功能优良率分别为87.8%和89.1%;放射学评价参照Lidstrom评分,A、B两组桡骨关节面恢复优良率分别为93.2%和91.8%.A、B两组在骨折愈合时间、术后早期并发症、术后第24周腕关节功能恢复等方面差别无显著性(P>0.05);A、B两组在手术时间、术后远期并发症、术后第8周腕关节功能恢复方面差别有显著性(P<0.05).结论运用微型钢板内固定治疗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能有效重建关节面和关节力线,恢复腕关节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板 桡骨 粉碎性骨折 手术入路
下载PDF
超声引导下臂丛神经阻滞麻醉对老年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患者麻醉效果及认知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
16
作者 黎伟 刘林芝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23年第32期81-84,共4页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臂丛神经阻滞麻醉对老年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患者麻醉效果及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10月至2022年10月我科收治的300例老年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常规解剖定位法...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臂丛神经阻滞麻醉对老年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患者麻醉效果及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10月至2022年10月我科收治的300例老年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常规解剖定位法臂丛神经阻滞麻醉)和观察组(超声引导下臂丛神经阻滞麻醉),各150例。比较两组的麻醉效果。结果观察组的麻醉用药剂量少于对照组,阻滞起效时间、麻醉完成时间短于对照组,镇痛维持时间长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入室后(T_(0))、术毕时(T_(4)),两组的5-羟色胺(5-HT)、前列腺素E_(2)(PGE_(2))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神经阻滞时(T_(1))、神经阻滞5 min后(T_(2))、手术30 min时(T_(3)),观察组的5-HT、PGE_(2)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 d,观察组的简易精神状态评估量表(MMSE)、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 d,观察组的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水平低于对照组,神经生长因子(NGF)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臂丛神经阻滞麻醉能提高老年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患者的麻醉效果,减轻术中机体疼痛应激反应,也能减轻对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引导 臂丛神经阻滞 桡骨粉碎性骨折 麻醉 认知功能
下载PDF
腕关节镜下骨折复位内固定与闭合复位支架外固定治疗桡骨远端关节内粉碎性骨折疗效对比 被引量:1
17
作者 朱雪柯 蔺婷婷 贾梦荻 《中国烧伤创疡杂志》 2023年第5期367-370,375,共5页
目的对比分析腕关节镜下骨折复位内固定与闭合复位支架外固定治疗桡骨远端关节内粉碎性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3月至2022年3月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86例桡骨远端关节内粉碎性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不同治疗方法... 目的对比分析腕关节镜下骨折复位内固定与闭合复位支架外固定治疗桡骨远端关节内粉碎性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3月至2022年3月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86例桡骨远端关节内粉碎性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不同治疗方法将其分为关节镜组(47例)和闭合复位组(39例),关节镜组患者采用腕关节镜下骨折复位内固定治疗,闭合复位组患者采用闭合复位支架外固定治疗,对比观察两组患者手术时间、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腕关节功能、临床疗效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关节镜组患者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和骨折愈合时间均明显长于闭合复位组(t=19.311、3.333、2.069,P<0.001、P=0.001、P=0.042)。术后3个月,关节镜组患者腕关节旋前、旋后、掌屈、背伸、尺偏、桡偏活动度均明显大于闭合复位组(t=7.820、4.299、3.515、3.740、3.643、5.066,P均<0.001),Cooney腕关节评分明显高于闭合复位组(t=6.194,P<0.001);关节镜组患者中腕关节功能恢复为优22例、良20例、可3例、差2例,明显优于闭合复位组患者的腕关节功能恢复为优12例、良16例、可8例、差3例(Z=-1.994,P=0.046)。关节镜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4.26%,明显低于闭合复位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17.95%(χ^(2)=4.265,P=0.039)。结论与闭合复位支架外固定相比,腕关节镜下骨折复位内固定治疗桡骨远端关节内粉碎性骨折虽存在手术时间长、骨折愈合缓慢等问题,但腕关节功能恢复效果更好,临床疗效更佳,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更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腕关节镜 骨折复位内固定 闭合复位支架外固定 桡骨关节内粉碎性骨折 腕关节功能
下载PDF
T型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治疗桡骨远端合并干骺端及骨干粉碎性骨折的临床疗效 被引量:5
18
作者 陈鹏 王玉 +3 位作者 张哲 高峰 孙焕建 许步伟 《环球中医药》 CAS 2013年第S2期39-41,共3页
目的探讨掌侧入路T型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治疗桡骨远端合并干骺端及骨干粉碎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7年5月~2012年5月,我院骨科采用掌侧入路T型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治疗桡骨远端合并干骺端及骨干粉碎性骨折40例,其中男16例,女24例,平... 目的探讨掌侧入路T型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治疗桡骨远端合并干骺端及骨干粉碎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7年5月~2012年5月,我院骨科采用掌侧入路T型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治疗桡骨远端合并干骺端及骨干粉碎性骨折40例,其中男16例,女24例,平均年龄43.5±7.3岁(25~74岁)。根据AO分类标准:A3型10例,C2型14例,C3型16例,均采用经掌侧入路,骨缺损严重者置入人工骨。结果所有患者均获随访,平均25个月(12~45个月),骨折平均愈合时间16周(10~28周)。根据Gratland-Werley功能评估标准进行评定:优32例,良5例,中2例,差1例,优良率达92.5%。1例患者术后出现正中神经麻痹但3个月后均自愈,1例患者出现下尺桡关节炎,2例患者出现关节间隙轻度狭窄但无腕关节功能障碍,未见骨感染、骨分离、内固定松动等并发症。结论掌侧入路T型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治疗桡骨远端合并干骺端及骨干粉碎性骨折的临床疗效确切,它可提供较好的轴向和角度稳定性并具有整体固定特点,有利于术后早期有效的功能锻炼,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桡骨骨折 粉碎性骨折 掌侧入路 T锁定加压钢板 内固定术
下载PDF
MIIG115注射型人工骨在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中的应用 被引量:7
19
作者 许诺 袁同洲 何斌 《生物骨科材料与临床研究》 CAS 2006年第2期22-24,共3页
目的探讨MIIG115注射型人工骨在治疗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的应用。方法 2004年08月- -2005年10月19例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其中16例行C臂机下手法复位石膏外固定+局部注射MIIG115 注射型人工骨植骨,3例行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MIIG115注射型... 目的探讨MIIG115注射型人工骨在治疗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的应用。方法 2004年08月- -2005年10月19例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其中16例行C臂机下手法复位石膏外固定+局部注射MIIG115 注射型人工骨植骨,3例行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MIIG115注射型人工骨植骨治疗。结果随访5-18 个月(平均9.8月),所有患者均获骨性愈合,达到了预期的临床效果。功能优良率为94.74%。结论 MIIG115注射型人工骨植骨+内外固定治疗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临床疗效满意,是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有效的治疗方法,并具有维持复位稳定、固定可靠、增加局部骨量、促进骨折愈合等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IG115骨移植替代物 硫酸钙 桡骨 粉碎性骨折 骨缺损
下载PDF
锁定加压接骨板治疗不稳定型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 被引量:8
20
作者 何光联 惠明 +3 位作者 宫云霞 欧迪军 刘磊 林阳 《实用手外科杂志》 2012年第1期13-15,45,共4页
目的探讨不稳定型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的治疗方法及效果。方法2007年2月-2011年1月根据桡骨远端骨折的类型分别采用掌侧入路、背侧入路及桡侧缘入路行切开复位加压锁定接骨板内固定或加植骨治疗不稳定型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46例59侧,按... 目的探讨不稳定型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的治疗方法及效果。方法2007年2月-2011年1月根据桡骨远端骨折的类型分别采用掌侧入路、背侧入路及桡侧缘入路行切开复位加压锁定接骨板内固定或加植骨治疗不稳定型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46例59侧,按照AO分型A2型4侧,A3型7侧,B1型3侧,B2型5侧,B3型10侧,C1型8侧,C2型13侧,C3型9侧。术中行植骨17侧。结果46例患者中41例49侧获5~28个月随访(平均14个月),全部骨性愈合。腕关节功能按照改良McBride评分标准,优34侧,腕关节背伸750,掌曲-75°;良12侧,背伸70°,掌曲-54°;可3侧,腕关节屈伸有轻微痛,优良率92%。并发症包括背侧入路形成腱鞘炎4例,掌侧入路并发腕管综合征1例,均于拆除内固定后消失。结论复杂的不稳定型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根据不同骨折类型采用不同的手术入路及支撑板内固定治疗可获得良好的腕关节功能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桡骨 粉碎性骨折 不稳定 内固定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