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67篇文章
< 1 2 3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颈后伸肌肌容积及颈椎矢状位参数评价浮针治疗颈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
1
作者 汪剑晖 冯家琪 +1 位作者 曾鹏程 周光进 《中国医药科学》 2024年第17期100-104,共5页
目的基于颈后伸肌肌容积及颈椎矢状位参数评价浮针治疗颈型颈椎病的效果及其与疗效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选择2023年1—8月收治的50例颈型颈椎病患者。所有患者均采用浮针治疗,治疗前后行颈椎核磁共振成像(MRI)和侧位X线检查。采用影像... 目的基于颈后伸肌肌容积及颈椎矢状位参数评价浮针治疗颈型颈椎病的效果及其与疗效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选择2023年1—8月收治的50例颈型颈椎病患者。所有患者均采用浮针治疗,治疗前后行颈椎核磁共振成像(MRI)和侧位X线检查。采用影像归档和通信系统(PACS)在颈椎侧位片上测量颈椎矢状位参数序列。采用Image J软件测量MRI轴向图像上C 3~7上终板的浅伸肌面积(SEA)和深伸肌面积(DEA)。测量并分析DEA与相应的颈椎体面积(CBA)之比。比较治疗前后颈椎矢状位参数及颈后伸肌肌容积的差异。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颈后伸肌肌容积与颈椎矢状位参数和颈椎功能(JOA)评分及疗效的关系。结果相比治疗前,治疗后的颈椎矢状位参数的变化差异显著,C 2~7 SVA和C 7 S明显减小,而C 0~2 Cobb角和C 2~7 Cobb角均明显增大。相比治疗前,治疗后患者DEA/CBA比值明显增加,其中,差异最为显著的指标为C 3、C 4、C 5;C 3水平DEA/CBA比值与C 2~7 SVA(r=-0.380)和C 7 S呈弱负相关(r=-0.322),且C 4水平DEA/CBA比值与C 2~7 SVA、C 7 S呈中度负相关(r=-0.489,r=-0.477)。SEA/CBA比值与颈椎矢状位参数呈无或极弱相关。颈后伸肌肌容积及颈椎矢状位参数与JOA评分、疗效均呈正的强或中相关性关系(P<0.05)。结论浮针治疗颈型颈椎病的效果显著,颈后伸肌肌容积及颈椎矢状位参数与JOA评分、疗效均呈正的强或中相关性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型颈椎病 浮针 颈后伸肌容积 颈椎矢状位参数 相关性
下载PDF
环跳穴治疗卒中后下肢伸肌痉挛的临床体会
2
作者 陈翔 胡万春 刘星 《中医药学报》 CAS 2024年第3期52-55,共4页
本文立足于《标幽赋》“中风环跳而宜刺”理论,并结合下肢伸肌痉挛病位在经筋,脏腑归于肝肾,病性属本虚标实及阳急阴缓的病机特点,阐述环跳穴治疗卒中后下肢伸肌痉挛的理论基础,同时结合医案,总结临床体会,为环跳穴治疗卒中后下肢伸肌... 本文立足于《标幽赋》“中风环跳而宜刺”理论,并结合下肢伸肌痉挛病位在经筋,脏腑归于肝肾,病性属本虚标实及阳急阴缓的病机特点,阐述环跳穴治疗卒中后下肢伸肌痉挛的理论基础,同时结合医案,总结临床体会,为环跳穴治疗卒中后下肢伸肌痉挛提高临床疗效提供临床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跳穴 卒中 下肢伸肌痉挛
下载PDF
灯盏花素穴位注射联合针灸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腰背伸肌群表面肌电指标及血清MMP3、PGE_(2)、IL-1β表达的作用 被引量:3
3
作者 刘元朗 刘志杰 朱宏飞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65-169,共5页
目的探讨灯盏花素穴位注射联合针灸对腰椎间盘突出症(Lumbar disc herniation,LDH)患者腰背伸肌群表面肌电指标及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3(Matrix metalloproteinase 3,MMP3)、前列腺素E2(Prostaglandin E_(2),PGE_(2))、白细胞介素-1β(Int... 目的探讨灯盏花素穴位注射联合针灸对腰椎间盘突出症(Lumbar disc herniation,LDH)患者腰背伸肌群表面肌电指标及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3(Matrix metalloproteinase 3,MMP3)、前列腺素E2(Prostaglandin E_(2),PGE_(2))、白细胞介素-1β(Interleukin-1β,IL-1β)表达的作用。方法应用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方法选取2020年3月—2022年5月收治的LDH患者186例,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62例)、对照A组(62例)、对照B组(62例)。对照A组予以灯盏花素穴位注射,对照B组予以针灸,观察组予以灯盏花素穴位注射联合针灸,均治疗1个月。比较3组疗效、不良反应与治疗前、治疗1个月后疼痛程度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Score,VAS)、日本骨科协会下腰痛功能评价表评分(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 Scores,JOA)、日常生活能力评分(Barthel,BI)、腰背伸肌群表面肌电指标(积分肌电值、平均功率频率)、血液流变学指标、血清免疫功能指标[免疫球蛋白G(Immunoglobulin G,IgG)、免疫球蛋白M(Immunoglobulin M,IgM)、补体C_(3)]、MMP3、PGE_(2)、IL-1β水平。结果观察组治疗1个月后总有效率93.55%(58/62)高于对照A组7742%(48/62)、对照B组80.65%(50/62)(P<0.05);3组治疗1个月后VAS评分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A组、对照B组,JOA、BI评分与积分肌电值、平均功率频率较治疗前增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A组、对照B组(P<0.05);3组治疗1个月后全血低切黏度、全血高切黏度、血浆黏度、红细胞压积、红细胞聚集指数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A组、对照B组(P<0.05);3组治疗1个月后血清IgG、IgM、补体C_(3)、MMP3、PGE_(2)、IL-1β水平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A组、对照B组(P<0.05);3组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灯盏花素穴位注射联合针灸治疗LDH可缓解疼痛程度与腰背伸肌群疲劳程度,提升腰背伸肌群肌肉收缩性,改善腰椎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改善血液流变学、免疫功能,下调血清MMP3、PGE_(2)、IL-1β表达,疗效显著,且安全性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灯盏花素 穴位注射 针灸 腰椎间盘突出症 腰背伸肌群表面电指标 MMP3 PGE_(2) IL-1Β
下载PDF
早期多靶点浮针疗法结合伸肌群电针刺激对脑卒中偏瘫上肢功能障碍的改善作用观察 被引量:1
4
作者 林权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24年第5期863-865,共3页
目的:观察多靶点浮针疗法结合伸肌群电针刺激对早期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功能障碍的改善作用。方法:选取2020年3月—2022年11月来我院治疗的8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根据掷硬币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39例采用伸肌群电针刺激治疗,观察... 目的:观察多靶点浮针疗法结合伸肌群电针刺激对早期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功能障碍的改善作用。方法:选取2020年3月—2022年11月来我院治疗的8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根据掷硬币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39例采用伸肌群电针刺激治疗,观察组41例采用多靶点浮针疗法结合伸肌群电针刺激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表面肌电均方根值(RMS)评定、Barthel指数评分、简化Fugl-Meyer量表(FMA)评分及运动功能状态量表(MSS)评分。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肱二头肌、腕伸肌及腕屈肌的RMS上升,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Barthel评分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1个月、2个月后两组FMA评分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半个月、1个月后MSS评分高于治疗前及同期对照组(P<0.05)。结论:多靶点浮针疗法结合伸肌群电针刺激治疗可明显改善早期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肌力,提高上肢肢体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靶点浮针疗法 伸肌群电针刺激 脑卒中偏瘫 上肢功能障碍 RMS MSS
下载PDF
颈前路椎间盘切除减压植骨融合术后患者颈长肌和颈伸肌的影像观察
5
作者 李扬 葛邦新 +2 位作者 张康鑫 王振军 王博 《颈腰痛杂志》 2024年第1期129-132,136,共5页
目的观察脊髓型颈椎病患者接受颈前路椎间盘切除减压植骨融合术(anterior cervical discectomy and fusion,ACDF)术后的颈长肌和颈伸肌变化情况,并分析颈长肌和颈伸肌的术后变化与ACDF手术疗效的相关性。方法以该科2016年6月~2021年6月... 目的观察脊髓型颈椎病患者接受颈前路椎间盘切除减压植骨融合术(anterior cervical discectomy and fusion,ACDF)术后的颈长肌和颈伸肌变化情况,并分析颈长肌和颈伸肌的术后变化与ACDF手术疗效的相关性。方法以该科2016年6月~2021年6月开展单节段ACDF手术的62例脊髓型颈椎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别于术前、术后3个月、术后1年和末次随访时,进行VAS评分、mJOA评分和NDI指数等疗效指标评价;同时,采用颈椎MRI T2加权像检查并测量其颈长肌和颈伸肌的横截面积(cross section area,CSA),颈长肌的最长径/最短径比值(ratio of long and short lines,RLS)以及颈长肌和颈伸肌的容积。采用Pearson相关性系数对颈长肌和颈伸肌容积与上述疗效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62例患者均成功完成单节段ACDF手术且获访24~30个月、平均25.9个月。与术前相比,患者术后3个月、1年和末次随访时的颈肩痛VAS评分、mJOA评分和NDI指数均显著改善(P<0.05)。末次随访时采用Odom标准评价,优38例,良22例,可2例。与术前相比,所有患者术后3个月、1年和末次随访时的颈长肌CSA和颈长肌容积均显著减少(P<0.05),术后3个月、1年和末次随访时的颈长肌RLS均显著增加(P<0.05);颈伸肌CSA和颈伸肌容积在手术前和术后各时间的变化无显著性差异(P>0.05)。经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术后3个月、术后1年和末次随访的颈长肌容积与同时期的VAS评分和NDI指数均呈负相关性(P<0.05),与mJOA评分无明确相关性(P>0.05);而颈伸肌容积与同时期的VAS评分、NDI指数和mJOA评分均无明确的相关性(P>0.05)。结论脊髓型颈椎病患者行ACDF手术后,颈长肌可出现一定程度退变,颈伸肌的退变并不显著。颈长肌的退变可对手术预后产生不利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型颈椎病 颈前路手术 颈长 伸肌 颈深屈
下载PDF
副拇长伸肌1例
6
作者 刘焕龙 王增涛 +2 位作者 黄伟克 侯致典 陈刚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383-383,共1页
作者在尸体解剖过程中发现副拇长伸肌1例,该标本为成年男性左上肢。在拇长伸肌腱尺侧,有一纤细副拇长伸肌腱,向近端追踪,该肌起自伸肌总起点,在前臂浅层指总伸肌桡侧与指总伸肌向远端并行走行,其肌腱在伸肌支持带处进入腕背第4个... 作者在尸体解剖过程中发现副拇长伸肌1例,该标本为成年男性左上肢。在拇长伸肌腱尺侧,有一纤细副拇长伸肌腱,向近端追踪,该肌起自伸肌总起点,在前臂浅层指总伸肌桡侧与指总伸肌向远端并行走行,其肌腱在伸肌支持带处进入腕背第4个鞘管,位于该鞘管最桡侧,出鞘管后斜向桡侧远端跨越桡侧腕长伸肌腱和桡侧腕短伸肌腱,走向拇指掌指关节背侧,部分腱纤维止于拇指掌指关节背侧纤维组织,其余腱纤维并行于拇长伸肌腱尺侧,止于拇指远节指骨基底背面及临近关节囊。提拉该肌腱,拇指发生背伸动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拇长伸肌 拇指掌指关节 桡侧腕短伸肌 桡侧腕长伸肌 纤维组织 指总伸肌 伸肌支持带 尸体解剖
下载PDF
血府逐瘀汤加减联合针刺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腰背伸肌群疲劳程度的影响 被引量:2
7
作者 曹庆玲 贾光辉 王振林 《辽宁中医杂志》 CAS 2023年第7期105-108,共4页
目的通过血府逐瘀汤加减联合针刺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简称腰突症)对患者腰背伸肌群疲劳程度的影响,并分析其作用机制。方法选取医院于2019年4月—2022年1月收治的腰突症患者14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70例。两组均给予常规西... 目的通过血府逐瘀汤加减联合针刺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简称腰突症)对患者腰背伸肌群疲劳程度的影响,并分析其作用机制。方法选取医院于2019年4月—2022年1月收治的腰突症患者14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70例。两组均给予常规西药治疗,针刺组给予针刺治疗,针+药组给予针刺联合血府逐瘀汤加减治疗。记录两组腰突症者日本骨科协会评估治疗分数(JOA)评分、视觉模拟(VAS)评分及两侧腰背伸肌群中平均功率频率(MPF)、积分肌电值(IEMG)的变化,检测两组Th17、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水平,并统计两组总有效率。结果针+药组的总有效率为94.29%,高于针刺组的82.86%,组间比较发现,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进行组内比较发现,两组左侧和右侧腰背伸肌群中MPF、IEMG逐渐上升(P<0.05),进一步组间比较发现,针+药组左侧和右侧腰背伸肌群中MPF、IEMG高于针刺组(P<0.05)。治疗后进行组内比较发现,两组Th17、MCP-1、TNF-α逐渐下降(P<0.05),进一步组间比较发现,针+药组Th17、MCP-1、TNF-α低于针刺组(P<0.05)。治疗后进行组内比较发现,两组JOA评分逐渐上升(P<0.05),VAS评分逐渐下降(P<0.05),进一步组间比较发现,针+药组JOA评分高于针刺组(P<0.05),VAS评分低于针刺组(P<0.05)。结论血府逐瘀汤加减联合针刺治疗腰突症可改善患者腰背伸肌群疲劳程度及肌力水平,降低相关因子的表达,减轻疼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府逐瘀汤 针刺 腰椎间盘突出症 腰背伸肌群疲劳程度 疼痛
下载PDF
不完全性脊髓损伤患者腰背屈伸肌表面肌电与坐位平衡的关系 被引量:3
8
作者 宋希猛 张卫红 史国栋 《颈腰痛杂志》 2023年第2期274-276,共3页
目的研究不完全性脊髓损伤(incomplete spinal cord injury,ISCI)患者腰背屈伸肌表面肌电(surface electromyography,sEMG)与坐位平衡的关系。方法选择本院2019年10月~2020年7月收治的40例ISCI患者设为研究组,另选择同期的40例健康体检... 目的研究不完全性脊髓损伤(incomplete spinal cord injury,ISCI)患者腰背屈伸肌表面肌电(surface electromyography,sEMG)与坐位平衡的关系。方法选择本院2019年10月~2020年7月收治的40例ISCI患者设为研究组,另选择同期的40例健康体检者设为对照组。两组均给予sEMG检查、坐位平衡检查,比较两组睁眼和闭眼时态的竖脊肌、腹直肌sEMG对称指数,X轴压力中心(X-axiscenter of pressure,XCOP)、Y轴压力重心(Y-axiscenter of pressure,YCOP)的竖脊肌、腹直肌sEMG对称指数,屈曲和伸展的竖脊肌、腹直肌sEMG对称指数。结果对照组睁眼、闭眼时态的竖脊肌和闭眼时态的腹直肌sEMG对称指数显著低于研究组(P<0.05);对照组XCOP和YCOP的竖脊肌、腹直肌sEMG对称指数均显著低于研究组(P<0.05)。对照组屈曲、伸展时的竖脊肌和伸展时的腹直肌sEMG对称指数均显著低于研究组(P<0.05),对照组屈曲时的腹直肌sEMG对称指数显著高于研究组(P<0.05)。坐位平衡参数的睁眼、闭眼、XCOP、YCOP、屈曲、伸展状态,分别与竖脊肌、腹直肌sEMG对称指数呈负相关(P<0.05)。结论ISCI患者的腰背屈伸肌sEMG与坐位平衡有显著相关性,腰背屈伸肌sEMG对称指数越大,坐位平衡参数越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损伤 腰背伸肌 腰背屈 表面电图 坐位平衡
下载PDF
常规康复手法结合等长收缩训练治疗颈伸肌劳损的疗效评价
9
作者 焦龙 王琨 +1 位作者 林爱翠 周末 《颈腰痛杂志》 2023年第1期128-129,共2页
颈伸肌劳损若未接受有效治疗,可导致肌力减退,本体感觉退化,进一步导致颈部静力平衡发生改变,并最终演化为颈椎病。本研究旨在探讨常规康复治疗的基础上增加颈伸肌等长收缩训练对颈伸肌劳损的疗效,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 颈伸肌劳损若未接受有效治疗,可导致肌力减退,本体感觉退化,进一步导致颈部静力平衡发生改变,并最终演化为颈椎病。本研究旨在探讨常规康复治疗的基础上增加颈伸肌等长收缩训练对颈伸肌劳损的疗效,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收集2019年7月~2020年6月于本院门诊就诊的颈伸肌劳损患者5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25例。实验组中,男13例,女12例;年龄(37.77±7.56)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等长收缩 伸肌 劳损 本体感觉
下载PDF
先天性右侧拇短伸肌腱缺如及功能重建1例
10
作者 郝建强 韩涛 +2 位作者 李闯兵 高秋明 黄小龙 《局解手术学杂志》 2023年第5期462-463,共2页
拇短伸肌系前臂后群深层肌之一,起自桡、尺骨背面和骨间膜,与外展拇长肌一起越过桡侧伸腕长、短肌的表面,通过同一腱鞘,止于拇指近节指骨基地部的背侧,其功能为伸拇指[1],受桡神经(颈6~8)支配。先天性肌腱缺如发病机制是由于胎儿本身发... 拇短伸肌系前臂后群深层肌之一,起自桡、尺骨背面和骨间膜,与外展拇长肌一起越过桡侧伸腕长、短肌的表面,通过同一腱鞘,止于拇指近节指骨基地部的背侧,其功能为伸拇指[1],受桡神经(颈6~8)支配。先天性肌腱缺如发病机制是由于胎儿本身发育异常或在宫内受机械性压迫而致肌肉发育缺陷。我院收治1例罕见的先天性局限性肌腱缺如患儿,且无家族史,现报告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天性 拇短伸肌 缺如 移位重建 关节半脱位 拇指掌指关节 环指指浅屈
下载PDF
可视化针刀干预对颈型颈椎病模型兔颈后伸肌超声影像和肌肉形态的影响
11
作者 杨莹莹 陈斌 +4 位作者 欧阳秋芳 李雯丽 叶双雨 黄棋 赵红佳 《福建中医药》 2023年第5期25-27,共3页
目的观察可视化针刀干预对颈型颈椎病模型兔颈后伸肌超声影像和肌肉形态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18只6月龄新西兰雄性兔分为空白组、模型组、针刀组,每组6只。采用长期低头位方法制备颈型颈椎病模型,应用颈椎X线侧位片进行模型... 目的观察可视化针刀干预对颈型颈椎病模型兔颈后伸肌超声影像和肌肉形态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18只6月龄新西兰雄性兔分为空白组、模型组、针刀组,每组6只。采用长期低头位方法制备颈型颈椎病模型,应用颈椎X线侧位片进行模型评估。空白组和模型组正常饲养,不进行干预。针刀组在超声引导下按照人体四步针刀法进行干预,每周1次,连续干预4周。采用超声检查颈部肌肉回声、血流情况,并用超声弹性成像观察剪切波速度;HE染色观察颈后伸肌纤维排列及炎症情况。结果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的肌肉回声明显增强,血流信号增多,弹性成像图表现为红色为主的高硬度弹性图,肌肉较硬;与模型组比较,针刀组肌肉回声明显下降,血流信号减少,弹性结果表现为蓝绿色为主的中硬度弹性图,肌肉硬度明显降低。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的剪切波速度明显提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针刀组的剪切波速度明显下降(P<0.05)。HE染色结果显示,空白组颈肌纤维排列整齐,未见炎症细胞浸润;模型组颈肌肌束排列紊乱,细胞核数目增多,有大量炎症细胞浸润;针刀组颈肌肌束排列较整齐,炎症细胞数量减少。结论超声引导下针刀干预颈型颈椎病模型兔可以有效改善颈后伸肌肌肉紊乱的形态结构,减少炎症反应,促进肌肉组织损伤的修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型颈椎病 针刀 超声 颈后伸肌
下载PDF
利用尺侧腕伸肌腱转位在尺神经损伤后手内在肌麻痹伴爪形手畸形患者中的应用
12
作者 谢志忠 《中国伤残医学》 2023年第22期62-65,69,共5页
目的:研究尺侧腕伸肌腱转位对尺神经损伤后手内在肌麻痹伴爪形手畸形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门诊2019年1月-2020年12月确诊为尺神经损坏后内在肌麻痹伴爪形手畸形患者24例,行尺侧腕伸肌腱转位术,术后1个月开始进行康复训练,评价掌指屈伸... 目的:研究尺侧腕伸肌腱转位对尺神经损伤后手内在肌麻痹伴爪形手畸形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门诊2019年1月-2020年12月确诊为尺神经损坏后内在肌麻痹伴爪形手畸形患者24例,行尺侧腕伸肌腱转位术,术后1个月开始进行康复训练,评价掌指屈伸活动度及爪形手畸形纠正效果,术后12个月进行握力测试,并记录DASH得分。结果:33.33%的患者活动度优,50.00%为良,16.67%为中;41.67%的患者爪形手畸形矫正优,58.33%的患者为良;24例患者术后平均握力为(25.6±4.5)kg,明显高于术前的(17.6±2.3)kg(t=7.755,P<0.001);患者术后DASH评分为(20.3±6.7)分,显著低于术前的(54.21±10.9)分(t=12.984,P<0.001)。结论:尺侧腕伸肌腱转位能有效治疗尺神经损伤引起的手部肌肉麻痹及畸形,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尺神经损伤 爪形手 伸肌 尺侧
下载PDF
尺侧腕伸肌腱副腱变异一例
13
作者 成贝贝 熊革 《骨科临床与研究杂志》 2023年第4期251-251,256,共2页
患者,女,50岁,以“右手外伤术后麻木、畸形伴活动受限2年”为主诉于2022年11月14日来北京积水潭医院手外科就诊。右手2年前被机器轧伤,于当地医院接受手术治疗;术后1年因患肢感觉和功能受限,于当地医院再次接受瘢痕及神经松解手术治疗,... 患者,女,50岁,以“右手外伤术后麻木、畸形伴活动受限2年”为主诉于2022年11月14日来北京积水潭医院手外科就诊。右手2年前被机器轧伤,于当地医院接受手术治疗;术后1年因患肢感觉和功能受限,于当地医院再次接受瘢痕及神经松解手术治疗,术后手指感觉较术前略改善。现受伤后2年,右手大鱼际肌萎缩明显,拇指外展和对掌功能受限,虎口挛缩严重,桡侧三个半手指掌侧麻木,求进一步治疗。患者既往体健,否认糖尿病等基础疾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京积水潭医院 大鱼际 手指感觉 手外科 尺侧腕伸肌 功能受限 虎口挛缩 神经松解
下载PDF
调衡屈伸肌电刺激与“阴阳平衡”理论探析
14
作者 高竹颖 《中国医学创新》 CAS 2023年第5期176-180,共5页
脑卒中发展的一定阶段,部分患者出现痉挛,导致上肢运动功能障碍、疼痛、畸形,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中医把脑卒中痉挛期上肢屈、伸肌肌张力失衡归因于“阴阳失衡”,调节阴阳的盛衰是治病的关键所在。调衡屈肌与伸肌的肌张力包含了阴... 脑卒中发展的一定阶段,部分患者出现痉挛,导致上肢运动功能障碍、疼痛、畸形,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中医把脑卒中痉挛期上肢屈、伸肌肌张力失衡归因于“阴阳失衡”,调节阴阳的盛衰是治病的关键所在。调衡屈肌与伸肌的肌张力包含了阴阳平衡理论。屈伸肌交替电刺激属于功能性电刺激的一种,其根据患肢痉挛程度,调整屈伸肌刺激比例和刺激量,有助于降低肌张力、协调肌群间肌张力的平衡,通过刺激部位的不同,促进分离运动的产生,实现手部抓握、拿取等功能性任务,调节阴阳平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手功能 伸肌 功能性电刺激 阴阳平衡
下载PDF
食指固有伸肌腱移位重建拇长伸肌功能及评价 被引量:18
15
作者 詹海华 阚世廉 +4 位作者 费起礼 宫可同 鲁毅军 张宝贵 韩力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4期301-303,共3页
目的 评价采用食指固有伸肌腱移位重建拇长伸肌功能的临床疗效。 方法 对 1978年 8月~ 2 0 0 3年 3月以食指固有伸肌移位重建拇长伸肌功能的 4 6例患者进行随访、评价。其中男 32例 ,女 14例。年龄 16~ 5 1岁 ,平均 36岁。外伤陈... 目的 评价采用食指固有伸肌腱移位重建拇长伸肌功能的临床疗效。 方法 对 1978年 8月~ 2 0 0 3年 3月以食指固有伸肌移位重建拇长伸肌功能的 4 6例患者进行随访、评价。其中男 32例 ,女 14例。年龄 16~ 5 1岁 ,平均 36岁。外伤陈旧性断裂 2 4例 ,继发性断裂 2 2例。病程 2天~ 5个月 ,平均 74天。 结果  4 1例获 7个月~ 2 3年随访 ,平均 9年 3个月。术后拇指抬高丢失 0~ 2 .2 cm,平均 1.8cm;拇指屈曲丢失 0~ 3cm,平均 1.6 cm;食指均能单独背伸 ,背伸丢失 0~ 8度 ,平均 5度。按 SEEM评分标准 :优 2 9例 ,良 10例 ,可 2例 ,优良率达 95 %。 结论 食指固有伸肌腱移位重建拇长伸肌功能是一种简便、有效的方法 ,采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指固有伸肌 移位 重建 拇长伸肌
下载PDF
论跆拳道运动员的等长躯干屈伸肌耐力测试
16
作者 刘刚 《体育科学进展》 2023年第2期412-417,共6页
跆拳道运动员的躯干肌耐力测试评价对于预防下背疼痛和提升运动表现很有必要。基于过往国内执行的运动员躯干屈伸肌耐力测试要求以及现场实际效果,就6处操作细节进行了讨论并推荐两种可靠方法以更有效测评跆拳道运动员的耐力水平。
关键词 跆拳道 等长 躯干伸肌耐力 躯干屈耐力 信度
下载PDF
吻合血管的口止母和趾短伸肌移植修复晚期面瘫 被引量:6
17
作者 黄渭清 王先成 +8 位作者 乔群 赵玉明 杨红岩 王丛峰 闫迎军 宋可新 冯锐 曾昂 白明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522-525,共4页
目的 探索吻合血管的去神经拇、趾短伸肌游离移植修复晚期面瘫的疗效。方法2003年4月~2005年4月,采用显微外科技术以去神经拇、趾短伸肌游离移植修复晚期面瘫26例,其中男10例,女16例。年龄16~65岁。病程6个月~60年。将肌肉的肌腱... 目的 探索吻合血管的去神经拇、趾短伸肌游离移植修复晚期面瘫的疗效。方法2003年4月~2005年4月,采用显微外科技术以去神经拇、趾短伸肌游离移植修复晚期面瘫26例,其中男10例,女16例。年龄16~65岁。病程6个月~60年。将肌肉的肌腱端悬吊于患侧鼻翼、鼻唇沟中点、口角及颏窝,肌腹埋藏于咬肌的支配神经周围,并进行跗外侧动、静脉与颞浅动、静脉或面动、静脉吻合,修复面瘫的口鼻畸形及运动障碍。术后采用Douglasl临床指标及Stennert评分标准进行疗效评价。结果术后26例患者的静态外观均即刻恢复双侧对称;均获随访6个月~2年。6个月后有明显的动态外观恢复:病史在2年以上者23例,除1例仅有轻微口角动度恢复外,余22例术后均可自然微笑并基本对称地暴露牙齿。病史在2年以下者3例,仅1例可自然微笑并基本对称地暴露牙齿,1例可微笑但不能对称暴露牙齿,另1例仅有口角动作但不能有协调的表情。经Douglas指标评价,效果为“卅”者共23例。经Stennert评分术前术后差值在5分以上者22例。结论吻合血管的去神经拇、趾短伸肌游离移植修复晚期面瘫,术式简便、创伤小、疗程短、效果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面瘫 趾短伸肌 拇短伸肌 去神经
下载PDF
、趾短伸肌应用解剖及去神经游离移植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7
18
作者 黄渭清 李森恺 +3 位作者 马晓冰 李养群 徐军 严义坪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2期84-87,共4页
目的:旨在为、趾短伸肌去神经游离移植修复腭裂、腭咽闭合不全、面瘫等提供形态学基础。方法:①对22只足标本的、趾短伸肌的形态变异及神经支配进行解剖观察;②在109例手术中以神经刺激仪确认、趾短伸肌的神经,并测肌的... 目的:旨在为、趾短伸肌去神经游离移植修复腭裂、腭咽闭合不全、面瘫等提供形态学基础。方法:①对22只足标本的、趾短伸肌的形态变异及神经支配进行解剖观察;②在109例手术中以神经刺激仪确认、趾短伸肌的神经,并测肌的长度,体积及重量。结果:①、趾短伸肌与长腱合并机会分别为55.7%、62.8%;趾短伸肌发出腱至第5趾的占76.9%;②肌的神经支配三种类型比率分别是24.4%、32.8%、42.7%;③肌的长度在8.3~13.1cm,体积1.8~3.1cm3,重量1.9~3.2g。结论:、趾短伸肌肌腱有与长腱合并的变异,趾短伸肌腱常有发出第五趾者;神经支配有三型;肌的长度、重量、体积适合肌肉游离移植的成活,是腭裂、腭咽闭合不全、尿道上裂及面瘫等外科治疗可靠的组织移植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拇短伸肌 趾短伸肌 游离移植 解剖
下载PDF
血流限制训练联合神经肌肉电刺激在股四头肌伸肌滞后中的应用
19
作者 陈琦 刘兵 +3 位作者 吴福平 金宇轩 陈呈 徐洪 《中国疗养医学》 2023年第12期1247-1250,共4页
目的研究血流限制训练(blood flow restriction training,BFRT)联合神经肌肉电刺激疗法(neuromuscular electrical stimulation,NMES)在膝关节镜术后股四头肌伸肌滞后康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21年6月至2022年12月在庐山康复疗养中... 目的研究血流限制训练(blood flow restriction training,BFRT)联合神经肌肉电刺激疗法(neuromuscular electrical stimulation,NMES)在膝关节镜术后股四头肌伸肌滞后康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21年6月至2022年12月在庐山康复疗养中心行膝关节镜手术治疗的患者共计6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行常规康复治疗+NMES,观察组行常规康复治疗+NMES+BFRT。比较两组患者大腿周径、滞后关节活动度变化、股四头肌等速肌力、康复效果。结果治疗后4、6周,观察组美国特种外科医院膝关节功能评分量表(HSS)评分(78.90±3.17)分、(89.20±5.12)分明显高于同期对照组(69.63±4.69)分、(79.93±3.63)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4、6周,观察组关节活动度滞后角度明显低于同期对照组(P<0.01);治疗后4、6周,观察组股四头肌等速肌力峰力矩明显高于同期对照组(P<0.01);治疗后6周,观察组大腿周径较对照组有明显提升(P<0.01)。结论BFRT联合NMES在膝关节镜术后患者功能康复治疗中具有显著疗效,有助于患者股四头肌伸肌滞后的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流限制训练 神经肉电刺激疗法 伸肌滞后 膝关节镜术后
下载PDF
辨证取穴结合电针刺激伸肌对脑卒中后偏瘫患者腕踝关节活动的影响 被引量:9
20
作者 吕瑛 石向东 +5 位作者 王洁 陈恩卓 张燕 陈春燕 卢苏梅 赵捷 《上海针灸杂志》 2017年第7期776-780,共5页
目的观察辨证取穴结合电针刺激伸肌对脑卒中后偏瘫患者腕踝关节活动的影响。方法将168例脑卒中后偏瘫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84例。两组均接受西医内科药物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采用辨证取穴结合电针治疗,治疗组采用辨证取穴... 目的观察辨证取穴结合电针刺激伸肌对脑卒中后偏瘫患者腕踝关节活动的影响。方法将168例脑卒中后偏瘫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84例。两组均接受西医内科药物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采用辨证取穴结合电针治疗,治疗组采用辨证取穴结合电针刺激伸肌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肌电图变化,并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5.1%,对照组为91.0%,两组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肌电图检查,治疗组桡侧腕伸肌波相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胫骨前肌波相未见明显差异(P>0.05),但与同组治疗前比较,两组均见显著差异(P<0.05)。两组治疗后H反射检查中M-amp/H-amp比较未见显著差异(P>0.05),但与同组治疗前比较,两组均见显著差异(P<0.01)。结论辨证取穴结合电针刺激伸肌治疗可增加脑卒中后偏瘫患者桡侧腕伸肌和胫骨前肌的运动单位,降低腓肠肌的痉挛程度,临床疗效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桡侧腕伸肌 胫骨前 电针 中风后遗症 腕踝关节 电图 针药并用 伸肌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