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7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肌电反馈及肌电触发电刺激对偏瘫患者伸腕功能康复的价值 被引量:7
1
作者 周维金 陈立嘉 +1 位作者 孟申 张皓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1996年第5期217-218,共2页
肌电反馈及肌电触发电刺激对偏瘫患者伸腕功能康复的价值中国康复研究中心神经康复科周维金,陈立嘉,孟申,张皓80年代后期有人证实:肌电触发电刺激(EMG-Triggered-MES)有助于偏瘫所致的膝、腕、踝关节功能障碍... 肌电反馈及肌电触发电刺激对偏瘫患者伸腕功能康复的价值中国康复研究中心神经康复科周维金,陈立嘉,孟申,张皓80年代后期有人证实:肌电触发电刺激(EMG-Triggered-MES)有助于偏瘫所致的膝、腕、踝关节功能障碍的改善,至今,国内将肌电反馈与肌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偏瘫 伸腕功能障碍 肌电反馈 康复
下载PDF
26例晚期桡神经损伤的伸腕伸指功能重建 被引量:1
2
作者 吴学建 陈书连 贺长清 《河南诊断与治疗杂志》 1998年第3期165-166,共2页
我院自1990~1996年收治晚期桡神经损伤患者26例,均采用屈腕肌腱移位来重建伸腕伸指功能,经过随访,取得良好的效果,总结如下。1临床资料男17例,女9例,年龄12~49岁,平均34岁,其中,8例为神经损伤后桡神经... 我院自1990~1996年收治晚期桡神经损伤患者26例,均采用屈腕肌腱移位来重建伸腕伸指功能,经过随访,取得良好的效果,总结如下。1临床资料男17例,女9例,年龄12~49岁,平均34岁,其中,8例为神经损伤后桡神经缝接后功能恢复欠满意者;12例为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桡神经损伤 伸腕指功能 重建
下载PDF
三色膏为主外敷治疗桡侧伸腕肌腱周围炎32例 被引量:1
3
作者 徐光 《浙江中医杂志》 北大核心 1998年第9期416-416,共1页
关键词 桡侧伸腕 肌腱周围炎 三色膏 中药外敷
下载PDF
中医外治法治疗桡侧伸腕肌腱周围炎45例临床观察 被引量:2
4
作者 胡德新 金丽华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2005年第23期3077-3078,共2页
关键词 桡侧伸腕肌腱周围炎 中医外治法 熏洗 外敷
下载PDF
隔姜发泡灸治疗桡侧伸腕肌腱周围炎11例 被引量:1
5
作者 尹双红 《针灸临床杂志》 2006年第4期28-28,共1页
目的:观察隔姜发泡灸治疗桡侧伸腕肌腱周围炎的疗效。方法:隔姜Ⅰ度发泡灸法。结果:11例均1次痊愈。结论:隔姜发泡灸治疗桡侧伸腕肌腱周围炎见效快,疗效好。
关键词 桡侧伸腕周围炎 隔姜发泡灸
下载PDF
桡侧伸腕长肌腱部分移位修复第一腕掌关节脱位的应用解剖
6
作者 关夷 张发惠 +1 位作者 宋一平 钟桂午 《解放军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1999年第4期19-20,共2页
为了为第一腕掌关节脱位修复提供术式设计的解剖学依据。对30 侧成人上肢标本,对桡侧伸腕长肌腱进行形态学测量。结果桡侧伸腕长肌腱性部分长(17 .8 ±2 .6)cm ,肌腱上、中、下段宽分别为(13 .7 ±3 .1... 为了为第一腕掌关节脱位修复提供术式设计的解剖学依据。对30 侧成人上肢标本,对桡侧伸腕长肌腱进行形态学测量。结果桡侧伸腕长肌腱性部分长(17 .8 ±2 .6)cm ,肌腱上、中、下段宽分别为(13 .7 ±3 .1)m m ,(5 .6 ±1 .1)m m 和(4 .6 ±0 .5)m m ,肌腱上、中、下段厚分别为(1 .5 ±0 .5)m m ,(2.0 ±0 .3)m m 和(2 .4 ±0 .3)m m 。提示:桡侧伸腕长肌部分肌腱,有足够的长度和强度转位修复第一腕掌关节脱位,术式设计合理,是一种新的手术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桡侧伸腕长肌 掌关节脱位 肌腱移位
下载PDF
局麻下改良术式重建伸指伸腕功能
7
作者 姚智广 《临床骨科杂志》 2017年第4期472-472,共1页
2010年7月~2016年10月,我科在局部麻醉下应用改良术式重建10例桡神经损伤患者的伸指、伸腕功能,患者术后功能恢复良好,报道如下.
关键词 功能重建 局部麻醉 桡神经损伤 伸腕
下载PDF
对侧触发功能性电刺激促进早期脑卒中患者伸腕的随机对照研究 被引量:9
8
作者 茅矛 郑瑜 +4 位作者 沈滢 殷稚飞 周秋敏 李勇强 陆晓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75-180,186,共7页
目的:探讨对侧触发功能性电刺激对早期脑卒中患者伸腕及上肢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将本院神经内科早期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试验组患者接受常规康复训练及伸腕肌群对侧触发功能性电刺激治疗;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康复训练及伸腕肌群... 目的:探讨对侧触发功能性电刺激对早期脑卒中患者伸腕及上肢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将本院神经内科早期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试验组患者接受常规康复训练及伸腕肌群对侧触发功能性电刺激治疗;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康复训练及伸腕肌群神经肌肉电刺激治疗。电刺激治疗均为每日1次,每次20min,疗程2周,治疗过程中记录首次出现主动伸腕动作的时间。治疗前后,两组患者均接受以下评估:上肢FuglMeyer简易运动功能评估、伸腕肌群肌力评估、主动伸腕关节活动度评估、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定量表评估(ADL)、Jebsen手功能评估、国际功能、残疾和健康分类(ICF)通用组合评估。结果:试验终点时,试验组共21例患者,对照组共20例患者。治疗组中有19例(90.48%)患者在治疗期间出现了主动伸腕动作;对照组中有12例(60.00%)患者出现了主动伸腕动作,治疗组患者平均主动伸腕动作出现时间(18.33±7.01)天,显著早于对照组(40.95±20.02)天。两组患者各项参数治疗前后对比均存在组内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各数据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上肢Fugl-Meyer简易运动功能评分、伸腕肌群肌力、主动伸腕关节活动度、ADL得分和ICF得分的差值具有组间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的Jebsen手功能得分并无显著性差异。两组患者治疗后功能相关参数的得分均显著高于治疗前的得分(P<0.05)。结论:与神经肌肉电刺激相比,对侧触发功能性电刺激治疗可使早期脑卒中患者主动伸腕动作出现的时间显著提前,并能有效促进其功能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对侧触发功能性电刺激 神经肌肉电刺激 早期康复
下载PDF
尺侧伸腕肌结合同种异体肌腱转位的改良拇对掌功能重建 被引量:1
9
作者 凌李 李学渊 +3 位作者 周晓玲 陈薇薇 孟良 沈华军 《浙江实用医学》 2018年第6期423-425,共3页
目的探讨以尺侧腕伸肌腱为动力肌,利用同种异体肌腱移植代替自体掌长肌腱进行拇对掌功能重建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择32例拇对掌功能丧失或不全的患者,其中手掌严重挤压伤术后大鱼际肌坏死缺损5例、腕部及以上正中神经损伤术后17例,... 目的探讨以尺侧腕伸肌腱为动力肌,利用同种异体肌腱移植代替自体掌长肌腱进行拇对掌功能重建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择32例拇对掌功能丧失或不全的患者,其中手掌严重挤压伤术后大鱼际肌坏死缺损5例、腕部及以上正中神经损伤术后17例,正中神经和尺神经同时损伤术后10例。全部采用尺侧腕伸肌及同种异体肌腱移植来重建拇对掌的功能。术后石膏制动于屈腕,拇对掌位6周。6周后开始功能训练,并随访记录手术切口及异体肌腱愈合情况、拇对掌对指功能的改善情况以及同种异体肌腱的排异情况。结果随访6个月~2年,疗效优20例,良6例,可4例,差2例。全部病例术后均未服用任何免疫抑制药物,未发生感染、免疫排斥反应、肌腱不愈合及断裂等不良反应。结论应用同种异体肌腱移植改良拇对掌功能重建手术减少了自体移植供区的损伤,操作简单,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种异体肌腱 尺侧 拇对掌功能 肌腱转位
下载PDF
交叉迁移联合肌电生物反馈干预对亚急性期脑卒中患者腕背伸功能的影响
10
作者 秦汉 温晓妮 +3 位作者 孛学平 王伟吏 王腾 柯冬冬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321-1326,共6页
目的:观察交叉迁移联合肌电生物反馈干预对亚急性期脑卒中患者腕背伸功能的影响。方法:将45例亚急性期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交叉迁移组、肌电生物反馈组、联合组,每组各15例。3组患者均接受常规康复训练,交叉迁移组在此基础上进行交叉迁... 目的:观察交叉迁移联合肌电生物反馈干预对亚急性期脑卒中患者腕背伸功能的影响。方法:将45例亚急性期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交叉迁移组、肌电生物反馈组、联合组,每组各15例。3组患者均接受常规康复训练,交叉迁移组在此基础上进行交叉迁移治疗,肌电生物反馈组在此基础上进行肌电生物反馈治疗,联合组在此基础上进行交叉迁移联合肌电生物反馈治疗。以上每组治疗需持续6周,并于治疗前、治疗后采用主动关节活动度(active joint range of motion,AROM)、徒手肌力评定(manual muscle test,MMT)、上肢Fugl-Meyer评分(FMA-UE)、改良Barthel指数(modified Barthel index,MBI)对患者腕背伸功能、上肢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进行评定。结果:治疗前,3组患者的FMA-UE评分、腕背伸AROM及肌力评分、MBI评分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6周后,3组患者的FMA-UE评分、腕背伸AROM及肌力评分、MBI评分与治疗前相比均明显提高(P<0.05)。其中,联合组与交叉迁移组、肌电生物反馈组相比,除MBI评分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外,其他指标评分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交叉迁移组和肌电生物反馈组各项指标评分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交叉迁移联合肌电生物反馈干预在改善亚急性期脑卒中患者腕背伸功能、上肢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方面优于单一的交叉迁移或肌电生物反馈疗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叉迁移 肌电生物反馈 脑卒中 亚急性期
下载PDF
多模式超声技术对类风湿关节炎尺侧腕伸肌腱病变诊断价值的评估
11
作者 史策 杨珊灵 +3 位作者 勇言杰 张妍春 李梅 姜淑燕 《中国医学装备》 2024年第6期87-90,95,共5页
目的:探讨多模式超声技术对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尺侧腕伸肌腱(ECU)病变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12月至2023年1月烟台市烟台山医院风湿科确诊的175例RA患者,将其纳入RA组,将50例非RA但存在手腕部临床症状的患者纳入非RA组,另选取50名... 目的:探讨多模式超声技术对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尺侧腕伸肌腱(ECU)病变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12月至2023年1月烟台市烟台山医院风湿科确诊的175例RA患者,将其纳入RA组,将50例非RA但存在手腕部临床症状的患者纳入非RA组,另选取50名健康志愿者纳入健康对照组。所有受试者均行腕部常规超声及剪切波弹性成像(SWE)检查,记录腕关节超声图像特征及ECU能量多普勒(PDUS)血流分布情况,SWE测量ECU得出弹性模量值(EI)、速度模量值(VI)。比较组间差异,绘制RA患者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确定曲线下面积及最佳截断值。结果:3组ECU的EI、VI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61.15、61.28,P<0.05);RA患者EI、VI最佳截断值分别为319.35kPa和10.55m/s;RA患者中年龄与病程因素对EI有统计学意义(r=0.19、0.21,P<0.05),年龄、病程、腕关节超声评分、尺侧腕伸肌腱能量多普勒(ECUPDUS)分级对VI有统计学意义(r=0.19、0.15、-0.16、-0.17,P<0.05)。结论:SWE可以定量、无创评估RA患者ECU硬度信息,对灰阶超声及PDUS进行补充,多模式超声技术可明确判断RA患者ECU病变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风湿关节炎(RA) 尺侧肌腱(ECU) 超声 弹性成像技术
下载PDF
腕伸肌能量技术对肱骨外上髁炎疗效的远期观察 被引量:21
12
作者 谭同才 叶祥明 崔璨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520-522,共3页
目的使用肌肉能量技术处理腕关节背伸肌,观察其对肱骨外上髁炎疗效的远期观察。方法 48例肱骨外上髁炎患者分为肌肉能量组和封闭治疗组各24例,肌肉能量组患者用肌肉能量技术对腕伸肌进行处理,封闭治疗组进行封闭治疗,治疗前后行VAS、前... 目的使用肌肉能量技术处理腕关节背伸肌,观察其对肱骨外上髁炎疗效的远期观察。方法 48例肱骨外上髁炎患者分为肌肉能量组和封闭治疗组各24例,肌肉能量组患者用肌肉能量技术对腕伸肌进行处理,封闭治疗组进行封闭治疗,治疗前后行VAS、前臂腕伸肌肌力评定,出院后3个月、6个月和1年随访。结果治疗后封闭治疗组治疗后VAS评分明显低于肌肉能量组(P<0.01);肌肉能量组前臂腕伸肌力量明显大于封闭治疗组(P<0.01)。3个月随访,肌肉能量组优良率(83.3%)与封闭治疗组(91.7%)无显著性差异(P>0.05);6个月随访,肌肉能量组(75.0%)与封闭治疗组(46.1%)有显著性差异(P<0.01);1年随访,肌肉能量组(54.2%)与封闭治疗组(16.7%)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封闭治疗对肱骨外上髁炎短期阵痛疗效较肌肉能量技术好,但肌肉能量技术对于长期疗效维持好于单纯的封闭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肌肉能量技术 肱骨外上髁炎 离心运动 物理疗法
下载PDF
肌电生物反馈治疗对不同Brunnstrom分期脑梗死患者腕背伸功能的改善作用 被引量:11
13
作者 常永霞 李姣 +6 位作者 马秋云 侯文丽 戈雷 孟海超 胡瑾 马崇 王正田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975-979,共5页
目的:探讨肌电生物反馈治疗对不同Brunnstrom分期脑梗死患者腕背伸功能的影响,阐明肌电生物反馈治疗作用,为其临床应用提供依据。方法:选取脑梗死患者100例,BrunnstromⅠ-Ⅱ期54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该期患者分为对照组22例和治疗组32... 目的:探讨肌电生物反馈治疗对不同Brunnstrom分期脑梗死患者腕背伸功能的影响,阐明肌电生物反馈治疗作用,为其临床应用提供依据。方法:选取脑梗死患者100例,BrunnstromⅠ-Ⅱ期54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该期患者分为对照组22例和治疗组32例;BrunnstromⅢ期46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该期患者分为对照组23例和治疗组23例。4组患者均进行常规卒中康复治疗,治疗组加做肌电生物反馈治疗。分别于治疗前、治疗4和8周评估各组患者腕背伸肌最大表面肌电值和主动活动度(AROM),并进行上肢Fugl-Meyers运动功能评定(FMA)。结果:BrunnstromⅠ-Ⅱ治疗组和对照组患者腕背伸肌表面最大肌电值治疗8周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P<0.05),且BrunnstromⅠ-Ⅱ治疗组高于同期BrunnstromⅠ-Ⅱ对照组(P<0.05);与治疗前比较,BrunnstromⅢ治疗组腕背伸肌表面最大肌电值治疗4周时开始提高(P<0.05),且明显高于同期BrunnstromⅢ对照组(P<0.05),对照组治疗8周开始提高(P<0.05);BrunnstromⅠ-Ⅱ治疗组腕背伸肌AROM治疗8周开始增加(P<0.05),BrunnstromⅠ-Ⅱ对照组无明显变化(P>0.05),BrunnstromⅠ-Ⅱ治疗组腕背伸肌AROM明显高于BrunnstromⅠ-Ⅱ对照组(P<0.05);BrunnstromⅢ治疗组和对照组腕背伸肌AROM治疗4周时均明显提高(P<0.01,P<0.05),且治疗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BrunnstromⅠ-Ⅱ治疗组和对照组FMA评分治疗8周时明显提高(P<0.05),且高于同期BrunnstromⅠ-Ⅱ对照组(P<0.05);BrunnstromⅢ治疗组FMA评分治疗4周开始提高(P<0.05),BrunnstromⅢ对照组治疗8周时FMA评分较治疗前明显提高(P<0.05),且BrunnstromⅢ治疗组明显高于BrunnstromⅢ对照组(P<0.05)。结论:肌电生物反馈能增加脑梗死患者腕背伸肌肌力,改善肢体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Brunnstrom分期 本体感觉 肌电生物反馈
下载PDF
不同针刺方法对脑卒中后腕背伸功能重建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12
14
作者 王东岩 董旭 冯丽媛 《中医药学报》 CAS 2011年第2期83-85,共3页
目的:在客观评价脑卒中后患者腕部运动功能的基础上,观察不同针刺方法对脑卒中后腕关节背伸功能重建的影响。方法:选择病程在2周-3个月的、手腕部Lovett肌力分级法肌力在0~4级的中风患者40例,采用三因素两水平正交试验设计方法将病人... 目的:在客观评价脑卒中后患者腕部运动功能的基础上,观察不同针刺方法对脑卒中后腕关节背伸功能重建的影响。方法:选择病程在2周-3个月的、手腕部Lovett肌力分级法肌力在0~4级的中风患者40例,采用三因素两水平正交试验设计方法将病人随机分为4组,分别给予改进穴位+连续波+常规针刺(常规刺1组)、常规穴位+断续波+常规刺(常规刺2组)、常规穴位+连续波+合谷刺(合谷刺1组)、改进穴位+断续波+合谷刺(合谷刺2组),于治疗前后用表面肌电图、Fugl-Meyer运动量表、Barthel ADL指数评价表评价各组治疗前后腕手运动功能,提取表面肌电信号(sEMG)特征值(MAX、IEMG)分析处理。结果:治疗后各组腕关节功能均有恢复。合谷刺2组腕关节各项分值提高最为明显(P〈0.05)。结论:不同穴位及针刺方法对脑卒中后腕关节背伸功能的重建有不同的治疗作用。合谷刺法加断续波治疗在临床应用中具有明确疗效,且临床应用中具有见效快、刺激强等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合谷刺 电针
下载PDF
基于手功能评估系统的“腕背伸”动作定量评估 被引量:14
15
作者 陆雅婷 陆小锋 +3 位作者 王聪 赵泽伟 贾杰 陈树耿 《电子测量技术》 2017年第10期127-133,共7页
目前临床上采用基于传统量表评估和手工测量作为针对脑卒中偏瘫患者手功能康复的主要评估方法,这种方法存在误差大、依赖人力效率低下、评估结果不连续等缺陷,难以满足病人康复治疗需求。提出了一种基于多维视觉手功能康复评估系统的手... 目前临床上采用基于传统量表评估和手工测量作为针对脑卒中偏瘫患者手功能康复的主要评估方法,这种方法存在误差大、依赖人力效率低下、评估结果不连续等缺陷,难以满足病人康复治疗需求。提出了一种基于多维视觉手功能康复评估系统的手功能代表性康复动作"腕背伸"的定量评估方法,采用最新的光学动作捕捉设备与计算机视觉技术对"腕背伸"动作参数进行捕捉,通过多维度精准视觉采集与智能分析,得到患者患病手与健康手运动数据并进行处理分析,给出康复评估结果。详细介绍了该系统的软硬件结构、数据采集过程、评估结果分析等,并将评估结果与传统量表结果、手工测量结果进行对比分析,实验结果满足临床所需精度要求且可以更加精准、灵活的反映病人康复情况,对传统评估方式进行补充,弥补了评估不连续性、非精准性的缺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功能康复 定量评估
下载PDF
辨证取穴结合电针刺激伸肌对脑卒中后偏瘫患者腕踝关节活动的影响 被引量:9
16
作者 吕瑛 石向东 +5 位作者 王洁 陈恩卓 张燕 陈春燕 卢苏梅 赵捷 《上海针灸杂志》 2017年第7期776-780,共5页
目的观察辨证取穴结合电针刺激伸肌对脑卒中后偏瘫患者腕踝关节活动的影响。方法将168例脑卒中后偏瘫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84例。两组均接受西医内科药物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采用辨证取穴结合电针治疗,治疗组采用辨证取穴... 目的观察辨证取穴结合电针刺激伸肌对脑卒中后偏瘫患者腕踝关节活动的影响。方法将168例脑卒中后偏瘫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84例。两组均接受西医内科药物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采用辨证取穴结合电针治疗,治疗组采用辨证取穴结合电针刺激伸肌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肌电图变化,并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5.1%,对照组为91.0%,两组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肌电图检查,治疗组桡侧腕伸肌波相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胫骨前肌波相未见明显差异(P>0.05),但与同组治疗前比较,两组均见显著差异(P<0.05)。两组治疗后H反射检查中M-amp/H-amp比较未见显著差异(P>0.05),但与同组治疗前比较,两组均见显著差异(P<0.01)。结论辨证取穴结合电针刺激伸肌治疗可增加脑卒中后偏瘫患者桡侧腕伸肌和胫骨前肌的运动单位,降低腓肠肌的痉挛程度,临床疗效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桡侧 胫骨前肌 电针 中风后遗症 踝关节 肌电图 针药并用
下载PDF
尺侧腕伸肌及拇长伸肌移位重建拇指对掌功能 被引量:6
17
作者 薄占东 洪光祥 王发斌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2003年第12期711-712,共2页
目的评价尺侧腕伸肌及拇长伸肌移位重建拇指对掌功能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 1990年以来 ,我院接受尺侧腕伸肌及拇长伸肌移位术重建拇指对掌功能的 2 9例腕部正中神经不可逆损伤患者、2 0例正中神经合并尺神经损伤患者的随访结果 (... 目的评价尺侧腕伸肌及拇长伸肌移位重建拇指对掌功能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 1990年以来 ,我院接受尺侧腕伸肌及拇长伸肌移位术重建拇指对掌功能的 2 9例腕部正中神经不可逆损伤患者、2 0例正中神经合并尺神经损伤患者的随访结果 (随访 6— 12个月 )。结果 2 9例正中神经不可逆损伤患者中 ,优 2 1例、良 8例 ,优良率 10 0 % ;2 0例正中神经合并尺神经损伤患者中 ,优 9例、良 7例、可 4例 ,优良率 80 %。结论对腕部正中神经不可逆损伤 ,特别是合并尺神经损伤患者 ,尺侧腕伸肌及拇长伸肌移位术是一种理想的重建拇指对掌功能的手术方法 ,且操作简单 ,效果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尺侧 拇长 拇指对掌功能 正中神经损伤
下载PDF
基于表面肌电评价的合谷刺电针动法对脑卒中后腕背伸功能恢复的研究 被引量:5
18
作者 王东岩 冯丽媛 +2 位作者 董旭 王玉良 朱莹 《针灸临床杂志》 2011年第5期3-4,共2页
目的:应用合谷刺电针动法帮助脑卒中后患者腕背伸功能恢复,观察此治疗方案对腕部功能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手腕部Lovett肌力分级法肌力在0~4级的脑梗死、脑出血患者4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传统刺法组)、治疗组(合谷刺电针动法组),... 目的:应用合谷刺电针动法帮助脑卒中后患者腕背伸功能恢复,观察此治疗方案对腕部功能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手腕部Lovett肌力分级法肌力在0~4级的脑梗死、脑出血患者4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传统刺法组)、治疗组(合谷刺电针动法组),于治疗前后用表面肌电、Fugl-Meyer运动功能和、Barthel ADL指数评价表评价各组治疗前后腕手运动功能。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腕背伸功能均有恢复,但治疗组腕背伸主动肌MAX、IEMG值、Fugl-Meyer运动功能分值和ADL值提高较明显(P〈0.05)。结论:合谷刺电针动法对脑卒中患者腕关节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恢复具有一定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面肌电 合谷刺 电针动法 脑卒中 功能
下载PDF
尺侧腕伸肌-拇短伸肌腱移位重建拇对掌功能的应用解剖 被引量:6
19
作者 李大为 刘志刚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57-59,共3页
目的:研究拇对掌肌、拇短展肌的解剖学特点,探讨符合人体生物力学的拇对掌功能重建的方法。方法:对20侧新鲜成人上肢标本,解剖拇对掌肌、拇短展肌,并建立尺侧腕伸肌-拇短伸肌移位重建拇对掌功能的手术模型。结果:拇短展肌肌纤维方向沿第... 目的:研究拇对掌肌、拇短展肌的解剖学特点,探讨符合人体生物力学的拇对掌功能重建的方法。方法:对20侧新鲜成人上肢标本,解剖拇对掌肌、拇短展肌,并建立尺侧腕伸肌-拇短伸肌移位重建拇对掌功能的手术模型。结果:拇短展肌肌纤维方向沿第1掌骨纵轴方向,拇对掌肌肌纤维方向与第1掌骨成一定角度。尺侧腕伸肌-拇短伸肌移位后,测量拇指远侧横纹中点到第3掌骨长轴与掌远侧横纹交点之间的最大距离可达(5.9±0.7)cm。结论(:1)尺侧腕伸肌长度、肌力足以重建拇对掌功能,拇短伸肌腱止点恒定,联合移位后其作用方向与拇短展肌方向一致,且旋前角度足够。(2)以尺侧腕伸肌-拇短伸肌移位重建拇对掌功能是一种符合拇对掌功能生物力学的简单有效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拇对掌功能重建 肌腱移位 尺侧 拇短 应用解剖
下载PDF
尺侧腕伸肌-拇短伸肌腱移位重建拇指对掌功能临床疗效分析 被引量:2
20
作者 洪加源 盛敏 +4 位作者 康两期 郭林新 丁真奇 林斌 郭志民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07年第7期579-580,共2页
目的评价尺侧腕伸肌及拇短伸肌移位重建拇指对掌功能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03年以来,接受尺侧腕伸肌及拇短伸肌移位术重建拇指对掌功能的15例腕部正中神经不可逆损伤患者和5例正中神经合并尺神经损伤患者的随访结果。结果15例单纯... 目的评价尺侧腕伸肌及拇短伸肌移位重建拇指对掌功能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03年以来,接受尺侧腕伸肌及拇短伸肌移位术重建拇指对掌功能的15例腕部正中神经不可逆损伤患者和5例正中神经合并尺神经损伤患者的随访结果。结果15例单纯正中神经不可逆损伤中,优11例,良4例,优良率100%;合并尺神经损伤的5例中,优3例,良1例,可1例,优良率80%。结论对腕部正中神经不可逆损伤,特别是合并尺神经损伤患者,尺侧腕伸肌及拇短伸肌移位术是一种理想的重建拇指对掌功能的手术方法,操作简单,效果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尺侧 拇短肌腱 正中神经损伤 拇指对掌功能 移位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