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应物象形”语义下的中国传统绘画
1
作者 朱文俊 《书画世界》 2024年第2期67-68,共2页
“应物象形”出自南齐谢赫的“六法”,其对中国传统人物画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并逐渐成为传统绘画创作的普适性规律与准则。作为中国古代传统绘画创作的理论起点与核心,“应物象形”聚焦于绘画主客体的交融及画面内容的构建,更反映了画家... “应物象形”出自南齐谢赫的“六法”,其对中国传统人物画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并逐渐成为传统绘画创作的普适性规律与准则。作为中国古代传统绘画创作的理论起点与核心,“应物象形”聚焦于绘画主客体的交融及画面内容的构建,更反映了画家前后贯通、层层深入的审美体验与绘画创作思维。在此语义下,中国传统人物画及山水画都与之存在着内在联系,并通过这种联系延伸出中国传统绘画创作的本质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应物象形” 似与真 以形写神 联系
下载PDF
浮华之后的返璞归真——《笔法记》“华”“实”之辩的美学阐释
2
作者 郭润田 《艺术教育》 2013年第5期30-30,共1页
《笔法记》之"图真"理想是在庄学思想的指引下,通过以"华""实""真""似"的精彩辩述后论证的,审美理想由金碧青绿山水转向水墨山水,是因为"墨"的审美内涵能够体现出庄学的... 《笔法记》之"图真"理想是在庄学思想的指引下,通过以"华""实""真""似"的精彩辩述后论证的,审美理想由金碧青绿山水转向水墨山水,是因为"墨"的审美内涵能够体现出庄学的返璞归真的艺术精神,"物之华,取其华;物之实取其实,不可执华为实"就要求绘画能表现出物之"真",而非追求"华"本身。而"气传与华,遗于象,象之死也"之对绘画的要求的论述无意识地与盛唐之浮华,以及"执华为实"后最终覆灭的历史现实相像、切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笔法记》 华与实 似与真 历史现实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