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51篇文章
< 1 2 1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被吞没的人曾经生活过——与《追忆似水年华》有关的记忆
1
作者 宋鸽 《师道(人文)》 2024年第2期39-40,共2页
法国作家法郎士曾说:“生命太短,普鲁斯特太长。”关于这位作家与他长达七卷的小说,早已如雷贯耳。真的翻来开始读,才知道什么叫才思泉涌。这种起源于感官的无意识回忆,神秘流畅,绵延不绝。可以说,细节与细节的衔接天衣无缝,如果再对比... 法国作家法郎士曾说:“生命太短,普鲁斯特太长。”关于这位作家与他长达七卷的小说,早已如雷贯耳。真的翻来开始读,才知道什么叫才思泉涌。这种起源于感官的无意识回忆,神秘流畅,绵延不绝。可以说,细节与细节的衔接天衣无缝,如果再对比伍尔夫的意识流,就发现伍尔夫在衔接上还是能看出接口的。但普鲁斯特显然没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鲁斯特 《追忆似水年华》 伍尔夫 绵延不绝 衔接 意识流
下载PDF
自我·他者·社会:《追忆似水年华》与《终结的感觉》中的多重记忆交织
2
作者 张沁彦 《世界文学研究》 2024年第4期324-333,共10页
记忆不仅是时间的容器,更是一次身份建构的旅程。文章考察了马塞尔·普鲁斯特的《追忆似水年华》和朱利安·巴恩斯的《终结的感觉》在探寻记忆的过程中实现真正的身份认同的过程。在《追忆似水年华》中,记忆碎片连接起过去与现... 记忆不仅是时间的容器,更是一次身份建构的旅程。文章考察了马塞尔·普鲁斯特的《追忆似水年华》和朱利安·巴恩斯的《终结的感觉》在探寻记忆的过程中实现真正的身份认同的过程。在《追忆似水年华》中,记忆碎片连接起过去与现在的“自我”,对叙述者马塞尔的个体身份进行再塑造,从而构建了一个超越时间、连续统一的新的自我形象;此外,在马塞尔与他人和社会的互动中,自我的永恒通过文学与艺术得以实现,一战带来的精神创伤也得到表达。在《终结的感觉》中,记忆成为个体反思与身份重构的工具,他人的视角促进记忆的再次评估,揭示出个体身份是在社会互动和外部现实中不断形成和演变的。因此,文章以马塞尔和托尼的个体记忆为线索,探讨个人在自我、他者和社会视角下对身份认知的转变,在追求身份的完整感、统一感时,也要不断地自我调整与完善。这不仅为记忆与身份在文学与社会语境中的互动提供了新的视角,更促进了对于个人与社会身份构建过程的深刻反思。Memory serves not merely as a container of time but as a journey of identity construction. This paper examines the process through which true identity recognition is realized in the exploration of memory in Marcel Proust’s In Search of Lost Time and Julian Barnes’s The Sense of an Ending. The study reveals that in In Search of Lost Time, memory fragments connect the “self” of the past and present, reshaping the individual identity of the narrator, Marcel, thereby constructing a continuous and unified concept of “self”. Moreover, in the interactions between Marcel, others, and society, the eternity of the self is achieved through literature and art, while the spiritual trauma brought by World War I is also expressed. In The Sense of an Ending, memory serves as a tool for individual reflection and identity reconstruction, with the perspectives of others prompting a reevaluation of those memories, unveiling how personal identity constantly forms and evolves within social interactions and external realities. Therefore, this study, using Marcel and Tony’s individual memories as threads, explores the transformation of personal identity cognition from the perspectives of self, others, and society. While pursuing a sense of completeness and unity in identity, continuous self-adjustment and improvement are also necessary, which not only provides a new perspective on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memory and identity in literary and social contexts but also fosters a profound reflection on the process of personal and social identity construc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追忆似水年华》 《终结的感觉》 记忆 身份 时间
下载PDF
论《追忆似水年华》的“经典性”
3
作者 李红阳 《内蒙古电大学刊》 2024年第1期36-41,共6页
《追忆似水年华》作为西方文学经典作品,诞生以来就是文学批评家的关注重点。哈罗德·布鲁姆就曾在其“审美自主性”的研究基础上,阐述了《追忆似水年华》“经典性”的全部内涵,他的观点为小说研究打开了一个崭新的视角,引领读者走... 《追忆似水年华》作为西方文学经典作品,诞生以来就是文学批评家的关注重点。哈罗德·布鲁姆就曾在其“审美自主性”的研究基础上,阐述了《追忆似水年华》“经典性”的全部内涵,他的观点为小说研究打开了一个崭新的视角,引领读者走向书中蕴藏的审美圣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哈罗德·布鲁姆 马赛尔·普鲁斯特 《西方正典》 《追忆似水年华》
下载PDF
论《追忆似水年华》中的声音景观 被引量:3
4
作者 冯樨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42-48,共7页
时间与回忆是《追忆似水年华》的两大主题,而感官对象化是小说主题呈现的重要方式。叙述者以当下的感官感知为线索,通过情境还原、感觉记忆、知觉细节等叙事回溯,将过去与现在时空中的事件与人物并置,再现记忆中的特定场景。小说叙述了... 时间与回忆是《追忆似水年华》的两大主题,而感官对象化是小说主题呈现的重要方式。叙述者以当下的感官感知为线索,通过情境还原、感觉记忆、知觉细节等叙事回溯,将过去与现在时空中的事件与人物并置,再现记忆中的特定场景。小说叙述了乡镇与城市、户外与室内等多维人类生活空间的声音类型与听觉特征,勾画出机车、电话等现代科技产品的声音形态与文化意义。丰富的声音景观作为整部小说的突出特征,其美学价值与叙事功能值得研究。将声音景观作为一种研究视角与方法,是文学评论的听觉范式转换的必然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追忆似水年华》 声音景观 感官
下载PDF
《茫茫黑夜漫游》与《追忆似水年华》的互文关系——兼论塞利纳小说的“颠覆性” 被引量:2
5
作者 段慧敏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57-162,共6页
20世纪法国作家塞利纳曾被誉为"平民普鲁斯特"。从互文性的角度来看,塞利纳的作品与普鲁斯特的作品之间存在着紧密的关联。塞利纳在《茫茫黑夜漫游》中通过时间与空间的混淆、特殊时间观以及回忆在《茫茫黑夜漫游》中的重要... 20世纪法国作家塞利纳曾被誉为"平民普鲁斯特"。从互文性的角度来看,塞利纳的作品与普鲁斯特的作品之间存在着紧密的关联。塞利纳在《茫茫黑夜漫游》中通过时间与空间的混淆、特殊时间观以及回忆在《茫茫黑夜漫游》中的重要作用再现了普鲁斯特式的时间;普鲁斯特的女性形象塑造和女性形象的象征意义在塞利纳的《茫茫黑夜漫游》中也以各种不同的形式得到了转化和吸收。《追忆似水年华》无疑为《茫茫黑夜漫游》的中的时间表现和女性形象的塑造提供了一个参照。塞利纳以普鲁斯特的创作方式淋漓尽致地言说了与普鲁斯特截然相反的思想观念,针锋相对地对以普鲁斯特为代表的文学经典进行讽刺和调侃。塞利纳通过以口头语言进行创作,以狂欢视角进行观察,以"卑贱"颠覆了高雅,冲击了传统文学经典中的文学观和道德观,还原了世界的真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塞利纳 《茫茫黑夜漫游》 普鲁斯特 《追忆似水年华》 互文性
下载PDF
叙事和时间中的二次塑形--论电影《往事追忆录》对《追忆似水年华》的改编 被引量:1
6
作者 王欣 《浙江工商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2-17,共6页
电影《往事追忆录》表面上以截取的形式改编了普鲁斯特《追忆似水年华》中《斯万的爱情》这一部分,实际上以原著为依托,化用普鲁斯特的某些思想和创作手法,建构起以斯万为核心的关于叙事、时间以及空间的新文本。《往事追忆录》是《追... 电影《往事追忆录》表面上以截取的形式改编了普鲁斯特《追忆似水年华》中《斯万的爱情》这一部分,实际上以原著为依托,化用普鲁斯特的某些思想和创作手法,建构起以斯万为核心的关于叙事、时间以及空间的新文本。《往事追忆录》是《追忆似水年华》进行影像阐释的一种新的尝试,为电影与文学之间的改编研究提供了新的范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往事追忆录》 《追忆似水年华》 叙事 时间 改编
下载PDF
普鲁斯特《追忆似水年华》的多声部叙事艺术 被引量:4
7
作者 郑克鲁 《临沂师范学院学报》 2004年第2期6-10,共5页
普鲁斯特的《追忆似水年华》发展了第一人称写法:叙述者不等于作者,他的经历与作者的生平不同;叙述者不仅叙述自己的经历,还转述听到的早于自己出生的事和将来得知的事,用事件见证人的视角代替叙述者的视角,或插入括号来表达他人的心理... 普鲁斯特的《追忆似水年华》发展了第一人称写法:叙述者不等于作者,他的经历与作者的生平不同;叙述者不仅叙述自己的经历,还转述听到的早于自己出生的事和将来得知的事,用事件见证人的视角代替叙述者的视角,或插入括号来表达他人的心理活动。有时作家也插入进来,以自己的观察代替人物的观察,以自己的感情表达人物的感情,或让叙述者不断变换地点来叙述。整部小说是一个连续的多声部演奏的长篇内心独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鲁斯特 《追忆似水年华》 叙述者 叙述方式 第一人称 多声部 作家干预 叙事艺术
下载PDF
穿越记忆的碎片——解析《追忆似水年华》中的时间艺术 被引量:1
8
作者 骆巧玲 《湖北科技学院学报》 2014年第4期42-43,共2页
马塞尔·普鲁斯特创作的小说《追忆似水年华》是一部经典的意识流代表作。它是以依附于时间的艺术家成长作为创作主题,把时间融入到了空间以及不自觉的追忆当中去,让人们看到了一幅幅充满了时间艺术的文学画面,引领着人们穿越记忆... 马塞尔·普鲁斯特创作的小说《追忆似水年华》是一部经典的意识流代表作。它是以依附于时间的艺术家成长作为创作主题,把时间融入到了空间以及不自觉的追忆当中去,让人们看到了一幅幅充满了时间艺术的文学画面,引领着人们穿越记忆的碎片来解析小说中所创造的独特的时间艺术境界,让人们在表象的时间概念里逐步深入到了人的灵魂底层,慢慢理解到真实世界的生命体验,通往了真正的时间之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塞尔·普鲁斯特 《追忆似水年华》 时间艺术
下载PDF
道法自然——论《追忆似水年华》写作特色 被引量:2
9
作者 谢海燕 《湘潭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2期70-72,共3页
《追忆似水年华》是普鲁斯特的创新之作,它的结构和传统小说不同,只有回忆,没有贯彻始终的中心情节。人物塑造上,普鲁斯特通过不同人物对同一人物的不同映象来刻画人物复杂和丰富多彩的性格,由读者自己通过自始至终的各种印象来形成对... 《追忆似水年华》是普鲁斯特的创新之作,它的结构和传统小说不同,只有回忆,没有贯彻始终的中心情节。人物塑造上,普鲁斯特通过不同人物对同一人物的不同映象来刻画人物复杂和丰富多彩的性格,由读者自己通过自始至终的各种印象来形成对人物的看法和评价,这使得《追忆似水年华》中人物的心理、性格都具有开放性。从结构与人物的描写可以分析出《追忆似水年华》“道法自然”的写作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追忆似水年华》 普鲁斯特 自然
下载PDF
《追忆似水年华》的叙事时间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张介明 《外语与翻译》 2005年第1期54-63,共10页
普鲁斯特在《追忆似水年华》中,以时序的叠加作为叙述线索,以溶于时间的主题来展现艺术家的成长,以具体可感的物象和形象来显现时间,以各种时间的变形形式来达到空间化效果。为小说创造了一种新的“时间艺术”境界。
关键词 《追忆似水年华》 叙事时间 普鲁斯特 叙述线索 小说 法国 文学研究
下载PDF
残酷与美丽——电视剧《似水年华》赏析
11
作者 王文征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7期60-60,共1页
残酷与美丽是《似水年华》这部电视剧的主要特色,讲述了男女主人公一段情感经历与成长经历,体现了导演黄磊对新人文剧的态度与评价。《似水年华》不是喜剧,但也不是悲剧,它保留了人们对浪漫爱情的最后一丝幻想。放弃也是一种爱,而且是... 残酷与美丽是《似水年华》这部电视剧的主要特色,讲述了男女主人公一段情感经历与成长经历,体现了导演黄磊对新人文剧的态度与评价。《似水年华》不是喜剧,但也不是悲剧,它保留了人们对浪漫爱情的最后一丝幻想。放弃也是一种爱,而且是被铭记一生,停留在它最美的时间,被永远回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似水年华》 新人文剧 片头曲
下载PDF
论《追忆似水年华》中无意识回忆与艺术真实之间的关系
12
作者 陈思琪 《红河学院学报》 2015年第3期65-68,共4页
普鲁斯特的《追忆似水年华》以回忆的方式重现了往日时光,但在回忆的形式上,作者由刻意的回忆过度到"无意识回忆",由此确认了"无意识回忆"是追回真实时光的唯一方法。这一确认的过程也是作者认识艺术真实的过程,&qu... 普鲁斯特的《追忆似水年华》以回忆的方式重现了往日时光,但在回忆的形式上,作者由刻意的回忆过度到"无意识回忆",由此确认了"无意识回忆"是追回真实时光的唯一方法。这一确认的过程也是作者认识艺术真实的过程,"无意识回忆"正是以其突如其来的具体印象作为艺术真实性的保证。文章"无意识回忆"与艺术真实之间的关系入手,探讨二者相互依存、相互延伸,最终得以在时间中升华为永恒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追忆似水年华》 无意识回忆 艺术真实
下载PDF
《追忆似水年华》中的时空交合观 被引量:2
13
作者 张春萍 《鄂州大学学报》 2015年第11期42-44,共3页
《追忆似水年华》是马塞尔·普鲁斯特的代表作。这部经典作品完美地展现了时间与空间的互置性。虽然《追忆似水年华》写的是有关"时间"的作品,但是时空并不是单独出现的,在时空交合观下分析这部作品能获得全新的诠释。文... 《追忆似水年华》是马塞尔·普鲁斯特的代表作。这部经典作品完美地展现了时间与空间的互置性。虽然《追忆似水年华》写的是有关"时间"的作品,但是时空并不是单独出现的,在时空交合观下分析这部作品能获得全新的诠释。文章重点探讨了《追忆似水年华》的时空交合观,分别从时间与空间互置和空间形式在时间内的展现进行论述,指出了《追忆似水年华》时空观的价值与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追忆似水年华》 时空交合观 价值 影响
下载PDF
作为“时间艺术”的可能——《追忆似水年华》的时间问题研究 被引量:10
14
作者 张介明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91-97,共7页
在《追忆似水年华》中,普鲁斯特以附丽于时间的艺术家的成长作为主题,以具体可感的物象和形象显现时间,以融时间于空间及无意追忆的画面感、共时性的精细叙述等各种空阃化形式来变形时间,为小说这种“时间艺术”创造了一种新的境界,并... 在《追忆似水年华》中,普鲁斯特以附丽于时间的艺术家的成长作为主题,以具体可感的物象和形象显现时间,以融时间于空间及无意追忆的画面感、共时性的精细叙述等各种空阃化形式来变形时间,为小说这种“时间艺术”创造了一种新的境界,并为现代小说技巧另辟了新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鲁斯特 《追忆似水年华》 时间 具像 空间
下载PDF
真实与间离——《追忆似水年华》内在性研究 被引量:1
15
作者 韩扬文 《湖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年第2期118-123,共6页
马塞尔.普鲁斯特的意识流小说《追忆似水年华》,从充满主体色彩的回忆出发,重新建构了一个与现实世界呈现明显间离色彩的"马塞尔的世界"。在后者的世界中,叙述者却再三申明自己所表现的乃是真实的生活本质。这种从内在出发,... 马塞尔.普鲁斯特的意识流小说《追忆似水年华》,从充满主体色彩的回忆出发,重新建构了一个与现实世界呈现明显间离色彩的"马塞尔的世界"。在后者的世界中,叙述者却再三申明自己所表现的乃是真实的生活本质。这种从内在出发,对生活本质所进行的重估,宣示了意识流小说作为一种新的小说体式对于唯一、超验之"理式"的反叛。这一反叛绝不仅是马塞尔梦幻般的私语,更体现了整个时代的精神诉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追忆似水年华》 理式 内在性 心理时间 私语
下载PDF
试论《追忆似水年华》的人物形象塑造艺术 被引量:1
16
作者 杨宁 《陕西师范大学继续教育学报》 2005年第1期87-89,共3页
<追忆似水年华>是一部以创新著称的长篇小说.在这部作品中,普鲁斯特突破了传统的小说理论,尤其在人物塑造方面,运用印象迭加的方法,在情节流动中来塑造人物,用幽默这一艺术技巧冲淡在时间中流逝的人给读者带来的忧伤.这种全新的... <追忆似水年华>是一部以创新著称的长篇小说.在这部作品中,普鲁斯特突破了传统的小说理论,尤其在人物塑造方面,运用印象迭加的方法,在情节流动中来塑造人物,用幽默这一艺术技巧冲淡在时间中流逝的人给读者带来的忧伤.这种全新的塑造人物形象的艺术,与传统小说截然不同,为现代小说的人物形象塑造提供了典范,树立了榜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追忆似水年华》 人物形象塑造 印象迭加 情节流动 幽默
下载PDF
新人文剧对古典文学传统的吸纳——以电视剧《似水年华》为例 被引量:4
17
作者 周睿 《当代文坛》 CSSCI 2005年第5期106-108,共3页
关键词 “新人文剧” 古典文学 电视剧 似水年华》 影视评论
下载PDF
留在指间的记忆——青春与《追忆似水年华》 被引量:1
18
作者 费香娟 《江苏教育(职业教育)》 2012年第7期15-16,共2页
那些书,静立于书架中,因为工作和生活,被挤出主人的视线,寂寞地站立在那里,一站竟是多年。那些书,曾经是学生时代省吃俭用从大小城市的书店、地摊精挑细选来的,也曾是爱不释手、秉烛夜读的,或者是辗转索求、失而复得的,现在虽说没有被抛... 那些书,静立于书架中,因为工作和生活,被挤出主人的视线,寂寞地站立在那里,一站竟是多年。那些书,曾经是学生时代省吃俭用从大小城市的书店、地摊精挑细选来的,也曾是爱不释手、秉烛夜读的,或者是辗转索求、失而复得的,现在虽说没有被抛弃,却被遗忘在角落里,像昔日的那些朋友,只停留在过去的时光里,再也没去联系过。某天下午打扫书房,随意从书架抽出一本:《追忆似水年华》第一部《斯万家那边》,1989年6月第1版,马塞尔·普鲁斯特著。翻开书,扉页上是大学密友的临别赠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追忆似水年华》 青春 记忆 学生时代 普鲁斯特 小城市 书架 主人
下载PDF
岁月匆匆过 年华似水流——电视剧《似水年华》赏析 被引量:1
19
作者 谢谐 《艺海》 2014年第3期98-99,共2页
新人文电视剧是一种具有自觉的人文主义倾向和较深文学底蕴以及浓郁人文气息的电视剧。它既有深刻的理性思考,又有深厚的情感魅力,拍摄上注重凸显导演鲜明的个人风格,强调人的主体意识和自我价值,注重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渗透与关注,... 新人文电视剧是一种具有自觉的人文主义倾向和较深文学底蕴以及浓郁人文气息的电视剧。它既有深刻的理性思考,又有深厚的情感魅力,拍摄上注重凸显导演鲜明的个人风格,强调人的主体意识和自我价值,注重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渗透与关注,着力于对人物性格特别是心理、内心世界的细致表现和复调揭示。作为新人文剧的代表作之一,《似水年华》呈现出的令人着迷的美学面貌,以及咏叹调式的诗意爱情,可以说是新人文剧里炉火纯青的典范。该剧讲述的是从北京毕业回乡,在乌镇图书馆担任古书修复工作的文,在一次偶然的交错中,遇见了已经订婚的台湾女设计师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似水年华》 电视剧 人文气息 水流 过年 中国传统文化 文学底蕴 人文主义
下载PDF
《追忆似水年华》中无意识回忆与艺术真实之间的关系 被引量:1
20
作者 蒲雯 《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 2019年第5期150-150,152,共2页
《追忆似水年华》文学作品里,作者将这种'无意识的回忆'确认为追回真实时光的唯一方法,而这一确认的过程也可以认为是作者探索和追寻艺术的真实过程,因为'无意识的回忆'方式较比于刻意的回忆方式更具真实性,是以某种突... 《追忆似水年华》文学作品里,作者将这种'无意识的回忆'确认为追回真实时光的唯一方法,而这一确认的过程也可以认为是作者探索和追寻艺术的真实过程,因为'无意识的回忆'方式较比于刻意的回忆方式更具真实性,是以某种突如其来的真实的具体印象作为回忆的切入点,反应一种真实的思维活动过程。本文以分析艺术的真实性与'无意识回忆'之间的关系入手,着重探讨两者之间的相互依存、相互延伸的必然性联系,并最终将其定格为时间流逝之中永恒的艺术体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追忆似水年华》 无意识回忆 艺术真实性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