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03篇文章
< 1 2 11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伽玛刀立体定向放射外科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5
1
作者 蒋建文 刘瑛 +3 位作者 米贤文 陈勇 向孝勇 陈鹏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2010年第5期305-306,共2页
关键词 立体定向放射外科治疗 原发性三叉神经痛 疗效分析 伽玛刀 顽固性疼痛 2009年
下载PDF
经皮射频热凝术与伽玛刀立体定向放射外科治疗高龄三叉神经痛的疗效分析
2
作者 周燕 姜迎海 余四海 《淮海医药》 CAS 2022年第5期480-483,共4页
目的:探究经皮射频热凝术(PRT)与伽玛刀立体定向放射外科(SRS)对高龄三叉神经痛(TN)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某院接受治疗的高龄TN患者117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57例)和对照组(60例)。观察组患者采用PRT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 目的:探究经皮射频热凝术(PRT)与伽玛刀立体定向放射外科(SRS)对高龄三叉神经痛(TN)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某院接受治疗的高龄TN患者117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57例)和对照组(60例)。观察组患者采用PRT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SRS治疗,比较2组患者预后情况(卡马西平单日服用量、总花费、1年内复发率)、治疗疗效、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术前、术后第1、2、4周的视觉模拟(VAS)评分。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2周内卡马西平单日服用量、住院总花费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1年内复发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87.72%)高于对照组(71.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1、2、4周,观察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术后未发生眼睑下垂及听力丧失,观察组患者术后张口受限发生率为14.04%,高于对照组的1.67%(P<0.05);2组面部麻木、咬肌无力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RT、SRS均对TN具有一定的治疗效果,PRT起效快、花费少,但复发率较高;SRS起效慢、花费昂贵、但术后并发症及复发率较低。临床中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叉神经痛 经皮射频热凝术 伽玛刀立体定向放射外科治疗 老年人
下载PDF
伽玛刀立体定向放射外科治疗原发性顽固性三叉神经痛的临床研究
3
作者 王宏伟 张国荣 +1 位作者 刘沙 朱利峰 《内蒙古医学杂志》 2006年第8期684-686,共3页
目的:通过对治疗病例的随访,评价伽玛刀治疗原发性顽固性三叉神经痛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应用美国GE1.5TMRI定位,OUR-XGD型旋转式伽玛刀治疗原发性顽固性三叉神经痛患者10例,治疗靶点定为三叉神经根入桥脑处,采用4mm准直器,... 目的:通过对治疗病例的随访,评价伽玛刀治疗原发性顽固性三叉神经痛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应用美国GE1.5TMRI定位,OUR-XGD型旋转式伽玛刀治疗原发性顽固性三叉神经痛患者10例,治疗靶点定为三叉神经根入桥脑处,采用4mm准直器,设1~2个等中心点,中心剂量80~85Gy,以50%等剂量曲线覆盖靶点,脑干边缘剂量12~15Gy。结果:随访时间6~24个月,治愈6例,疗效显著1例,显效1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治愈+显著+显效)80%,无明显并发症。结论:伽玛刀放射外抖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安全有效,对药物等保守治疗无效的顽固性三叉神经痛患者可首选伽玛刀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三又神经痛 伽玛刀 立体定向放射外科
下载PDF
伽玛刀立体定向放射治疗肺癌脑转移瘤患者预后不良的影响因素
4
作者 秦德华 卜亚静 +1 位作者 时昌立 安全 《中国民康医学》 2024年第4期1-3,7,共4页
目的:分析伽玛刀立体定向放射治疗肺癌脑转移瘤患者预后不良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1月至2023年1月在该院接受伽马刀立体定向放射治疗的121例肺癌脑转移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统计伽玛刀立体定向放射治疗肺癌脑转移瘤患者的预... 目的:分析伽玛刀立体定向放射治疗肺癌脑转移瘤患者预后不良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1月至2023年1月在该院接受伽马刀立体定向放射治疗的121例肺癌脑转移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统计伽玛刀立体定向放射治疗肺癌脑转移瘤患者的预后情况,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伽玛刀立体定向放射治疗肺癌脑转移瘤患者预后不良的影响因素。结果:121例伽马刀立体定向放射治疗肺癌脑转移瘤患者预后不良40例,设为预后不良组,预后良好81例,设为预后良好组;预后不良组脑转移瘤最大直径≥3 cm、血清鳞状细胞癌抗原(SCC-Ag)≥3.80 ng/mL、血清细胞角蛋白19片段(CYFRA21-1)≥7.52 ng/mL、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50.81μg/L占比均高于预后良好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血清SCC-Ag≥3.80 ng/mL、血清NSE≥50.81μg/L均为伽玛刀立体定向放射治疗肺癌脑转移瘤患者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OR>1,P<0.05)。结论:血清SCC-Ag≥3.80 ng/mL、血清NSE≥50.81μg/L均为伽玛刀立体定向放射治疗肺癌脑转移瘤患者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癌 脑转移瘤 伽马刀 立体定向放射治疗 预后不良 影响因素
下载PDF
立体定向放射治疗小射野探测器研究进展
5
作者 李坚 汪洋 +4 位作者 王业伟 鲁海玲 曹剑钊 徐丽丽 陈子印 《中国医学物理学杂志》 CSCD 2024年第4期404-412,共9页
由于侧向带电粒子平衡的缺失、主光子源的遮挡,以及在小射野测量中可以选择的探测器有限,对现代放射治疗技术进行小野剂量学测定提出诸多挑战,这些挑战极大影响了剂量学的准确性。过量辐射事故表明对小野剂量学测定的适当方法了解不足... 由于侧向带电粒子平衡的缺失、主光子源的遮挡,以及在小射野测量中可以选择的探测器有限,对现代放射治疗技术进行小野剂量学测定提出诸多挑战,这些挑战极大影响了剂量学的准确性。过量辐射事故表明对小野剂量学测定的适当方法了解不足。本综述介绍了目前适合在小野剂量学测量中应用的各类型探测器,包括微型电离室、半导体探测器、金刚石探测器、塑料闪烁体探测器、放射变色胶片、热释光探测器、放射光致发光玻璃探测器、光受激发光探测器、聚合物凝胶剂量计,为物理师在选择小野探测器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立体定向放射治疗 侧向带电粒子平衡 小射野探测器 综述
下载PDF
肺部恶性肿瘤立体定向放射治疗后影像学动态变化规律
6
作者 许琦涔 朱子豪 +7 位作者 赵丽君 宗丹 江宁 宋雪 郭震 吴建峰 何侠 朱向帜 《肿瘤综合治疗电子杂志》 2024年第1期104-110,共7页
目的 肺部恶性肿瘤立体定向放射治疗(stereotactic radiation therapy,SRT)后计算机断层扫描(computed tomography,CT)图像的动态变化是一个复杂而连续的过程,容易引起误诊。探讨SRT后肿瘤及其周边正常肺组织的CT图像动态变化的规律。方... 目的 肺部恶性肿瘤立体定向放射治疗(stereotactic radiation therapy,SRT)后计算机断层扫描(computed tomography,CT)图像的动态变化是一个复杂而连续的过程,容易引起误诊。探讨SRT后肿瘤及其周边正常肺组织的CT图像动态变化的规律。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2021年在南京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接受SRT的104例肺部恶性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纳入条件,由研究者诊断小组对每次CT图像进行评估和动态比较,记录SRT后肿瘤本身及周边正常肺组织形态学变化和时序特征。结果 104例患者共109个病变。94个(86.2%)病灶呈现残存病灶与周边放射性肺损伤融合形成肿块样实变,可分为3个阶段。发生期:治疗后3个月(范围为1~9个月),胸部CT呈病灶周围絮状渗出性改变。发展期:治疗后4.5个月(范围为1.5~15.5个月),呈密度更高的斑片条索影和/或纤维化实变影。影像稳定前期:治疗后13个月(范围为5.5~39个月),呈纤维化实变逐渐吸收、固结或收缩并与病灶融合形成最终的肿块样实变,伴或不伴随纤维化移动,最终趋于稳定。15例(14.4%)患者周围肺组织无明显改变,仅表现为病灶本身变化,达到影像学稳定的中位时间为治疗后10个月(范围为2.5~15.5个月)。65个(59.6%)病灶影像稳定期肿块样实变长径比初始病变增加了20%以上。进入发展期时间越短,影像稳定阶段肿块样实变长径可能越大(P=0.021)。结论 SRT后肿瘤本身及周边正常肺组织通常会出现连续动态影像学改变,最终多数患者残存病灶与周边肺组织纤维化融合形成肿块样实变。多数患者肿块样实变长径较SRT前增加20%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立体定向放射治疗 计算机断层扫描 图像动态演变 肺部恶性肿瘤 放射性肺损伤
下载PDF
肺癌立体定向放射治疗摆位误差对剂量的影响
7
作者 王雯 兰卫光 +5 位作者 马隆波 宁方玲 王峰 孙晓娟 徐守俭 冯海玉 《滨州医学院学报》 2024年第4期253-259,共7页
目的分析在肺癌立体定向放射治疗(SBRT)中基于锥形束CT(CBCT)影像的摆位误差及对靶区剂量的影响。方法28例行SBRT的肺癌患者,每次放疗前行CBCT扫描,将得到的CBCT图像与定位CT图像配准,获得左右(X轴)、上下(Y轴)、前后(Z轴)方向的摆位误... 目的分析在肺癌立体定向放射治疗(SBRT)中基于锥形束CT(CBCT)影像的摆位误差及对靶区剂量的影响。方法28例行SBRT的肺癌患者,每次放疗前行CBCT扫描,将得到的CBCT图像与定位CT图像配准,获得左右(X轴)、上下(Y轴)、前后(Z轴)方向的摆位误差值。并计算临床靶区(CTV)外扩至计划靶区(PTV)的边界。在Eclipes计划系统中将治疗中心移至扫描中心,模拟未移床的参数进行计划优化,与治疗前的计划进行对比,分析摆位误差对靶区及危及器官剂量的影响。结果28例患者共获得222次CBCT扫描,考虑误差数值时左右(X轴)、上下(Y轴)和前后(Z轴)方向的摆位误差分别为(2.00±0.90)、(2.05±1.00)、(1.70±0.70)mm。根据摆位误差得到CTV外扩至PTV的边界在X、Y、Z轴三个方向外扩边界分别为7.60、9.14、5.41 mm。模拟未移床时靶区计划D 98%、D 2%为原计划的(84.6±77.0)%、(100.9±10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原计划靶区的剂量均匀性指数(HI)及适形性指数(CI)显著优于未移床的计划,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危及器官为模拟未移床计划的肺受量与原计划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模拟未移床计划的心脏D mean和脊髓D Max分别为原计划的(99.0±95.0)%、(122.4±98.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BCT可有效降低肺癌SBRT的摆位误差,避免危及器官受量和防止靶区受量不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癌 立体定向放射治疗 锥形束CT 摆位误差 剂量学
下载PDF
基于LQ模型的原发性肝癌立体定向放射治疗剂量学实验
8
作者 万福莺 周凌宏 《中国医学物理学杂志》 CSCD 2024年第6期673-677,共5页
目的:探讨肝癌立体定向放射治疗(SBRT)的剂量学效应是否符合线性二次(LQ)模型。方法:选取体外培养的人肝癌细胞株HepG2和Hep3B,给予生物有效剂量(BED)照射(6、8、10、12、14 Gy)。照射分割方式包括单次照射(模拟SBRT)和分次照射3次、5次... 目的:探讨肝癌立体定向放射治疗(SBRT)的剂量学效应是否符合线性二次(LQ)模型。方法:选取体外培养的人肝癌细胞株HepG2和Hep3B,给予生物有效剂量(BED)照射(6、8、10、12、14 Gy)。照射分割方式包括单次照射(模拟SBRT)和分次照射3次、5次(模拟IMRT)。检测辐照后存活分数反应不同分割方式的损伤效应;绘制生存曲线,观察不同分割方式对细胞增殖的影响;辐照后细胞划痕实验,观察不同分割方式对细胞侵袭和迁移能力的影响。结果:LQ模型在肝癌SBRT放疗的应用体外验证中出现明显的分离效应。对于HepG2细胞和Hep3B细胞,当BED<12 Gy(α/β=10 Gy)时,不同分割方式在损伤效应、增殖能力、侵袭能力上未显示出明显差异,SBRT符合LQ模型;当BED≥12 Gy时,单次分割相对于多次分割,显示出更高的损伤效应,即SBRT损伤效应高于IMRT。结论:SBRT在肝癌中适用LQ模型具有一定的剂量区间,超过该区间损伤效应高于LQ模型预测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癌 线性二次模型 剂量分割 立体定向放射治疗
下载PDF
基于4D-CT的三种呼吸门控技术对肺癌立体定向放射治疗计划靶区及正常组织器官体积、受照剂量的影响
9
作者 管浩然 闫冰 +3 位作者 李骁扬 李迪迪 吴广军 吴齐兵 《陕西医学杂志》 CAS 2024年第7期926-930,共5页
目的:探讨基于4D-CT的三种呼吸门控技术对肺癌立体定向放射治疗(SBRT)计划靶区及正常组织器官体积、受照剂量的影响。方法:收集108例肺癌患者的病例资料,比较患者在基于4D-CT的三种呼吸门控技术下接受SBRT治疗的肿瘤靶区(GTV)、计划靶区... 目的:探讨基于4D-CT的三种呼吸门控技术对肺癌立体定向放射治疗(SBRT)计划靶区及正常组织器官体积、受照剂量的影响。方法:收集108例肺癌患者的病例资料,比较患者在基于4D-CT的三种呼吸门控技术下接受SBRT治疗的肿瘤靶区(GTV)、计划靶区(PTV)体积和受照剂量,并比较三种呼吸门控技术下正常组织的受照剂量。结果:三种不同技术下,患者GTV与PTV体积比较存在统计学意义差异(均P<0.05),其中自由呼吸(FB)技术下的GTV与PTV体积较主动呼吸控制(ABC)、呼吸门控(RG)技术下高,RG技术下GTV与PTV体积较ABC技术下高(均P<0.05);三种不同技术下PTV受照剂量参数靶区适形度指数(CI)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三种不同技术下PTV受照剂量参数靶区剂量均匀性指数(HI)、GI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其中FB技术下的GI较ABC技术和RG技术下低,HI水平较ABC技术和RG技术下高,ABC技术下的HI水平较RG技术下低(均P<0.05);三种不同技术下心脏、大血管、气管、食管以及脊髓的受照剂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三种不同技术下双肺V_(5)、V_(20)以及平均照射剂量(MLD)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FB技术下的V_(5)、V_(20)以及MLD较ABC、RG技术下高,RG技术下V_(5)、V_(20)以及MLD较ABC技术下高(均P<0.05)。结论:基于4D-CT的ABC与RG技术相较于FB技术更有利于缩小靶区体积,提高治疗剂量,同时更有利于降低病灶危及器官与组织的受照剂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4D-CT 呼吸门控技术 肺癌 立体定向放射治疗 计划靶区 受照剂量
下载PDF
立体定向放射治疗在寡转移性非小细胞肺癌治疗中的联合应用
10
作者 杜倩倩 黎国全 +2 位作者 章贵昱 张盛 杨玉梅 《安徽医药》 CAS 2024年第7期1273-1277,共5页
寡转移性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不同于广泛转移的晚期NSCLC,针对寡转移灶局部治疗可获得潜在治愈的可能。立体定向放射治疗(SBRT)作为有效的局部治疗手段,联合化疗、络氨酸激酶抑制剂(TKIs)、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CIs)、抗血管生成等可以为... 寡转移性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不同于广泛转移的晚期NSCLC,针对寡转移灶局部治疗可获得潜在治愈的可能。立体定向放射治疗(SBRT)作为有效的局部治疗手段,联合化疗、络氨酸激酶抑制剂(TKIs)、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CIs)、抗血管生成等可以为晚期NSCLC病人带来生存获益。该文回顾了SBRT在寡转移性NSCLC的研究,从SBRT对寡转移性NSCLC的治疗效果、SBRT联合TKIs和SBRT联合ICIs的临床研究进展展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立体定向放射治疗 非小细胞肺 寡转移 酪氨酸激酶抑制剂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
下载PDF
化疗和立体定向放射结合治疗局部晚期胰腺癌患者的效果研究
11
作者 蒋峥晖 刘吉平 +1 位作者 刘鹏 李懋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4年第8期0068-0071,共4页
分析局部晚期胰腺癌以化疗结合立体定向放射治疗的价值。方法 选择2020年1月到2022年12月收治的60例局部晚期胰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各30例的两组,对照组用常规分割放疗联合S-1化疗,观察组用立体定向放射治疗联合S-1化疗。对比... 分析局部晚期胰腺癌以化疗结合立体定向放射治疗的价值。方法 选择2020年1月到2022年12月收治的60例局部晚期胰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各30例的两组,对照组用常规分割放疗联合S-1化疗,观察组用立体定向放射治疗联合S-1化疗。对比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具有更高的临床效果、治疗后更低的肿瘤标志物及D-2聚体水平、更高的生活质量评分,不良反应发生率更低,(P<0.05)。结论 局部晚期胰腺癌患者使用化疗结合立体定向放射治疗效果显著,可减少常规疗法的不良反应,临床价值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局部晚期胰腺癌 化疗 立体定向放射治疗 肿瘤标志物 不良反应
下载PDF
伽玛刀立体定向放射治疗与显微外科手术治疗中小型听神经瘤的临床效果分析 被引量:1
12
作者 李会兵 姚娟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17年第19期2852-2853,共2页
目的:探析伽玛刀立体定向放射治疗与显微外科手术治疗中小型听神经瘤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5年12月-2017年1月诊治的86例中小型听神经瘤患者资料加以探究,因医治方法不同可分成两组,行显微外科手术的43例患者设为对照组,行伽玛... 目的:探析伽玛刀立体定向放射治疗与显微外科手术治疗中小型听神经瘤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5年12月-2017年1月诊治的86例中小型听神经瘤患者资料加以探究,因医治方法不同可分成两组,行显微外科手术的43例患者设为对照组,行伽玛刀立体定向放射的43例患者设为研究组,比对两组颅神经功能保留率与生存质量。结果:研究组颅神经功能保留率与生存质量均比对照组优(P<0.05)。结论:中小型听神经瘤患者行伽玛刀立体定向放射医治可提高颅神经功能保留率与生存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显微外科手术 伽玛刀立体定向放射 听神经瘤
下载PDF
立体定向放射治疗设备的技术现状及发展趋势
13
作者 郭召 《中国医疗设备》 2024年第9期144-149,161,共7页
立体定向放射治疗(Stereotacic Radiotherapy,SRT)是治疗癌症的一种重要手段,其独特的剂量累积效应最大化地保护了周围正常组织。随着技术的进步SRT不断得到创新优化,多种类型的SRT设备被开发出来,在临床应用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立体定向放射治疗(Stereotacic Radiotherapy,SRT)是治疗癌症的一种重要手段,其独特的剂量累积效应最大化地保护了周围正常组织。随着技术的进步SRT不断得到创新优化,多种类型的SRT设备被开发出来,在临床应用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本文对SRT设备的发展历程进行回顾,比较现有SRT设备的技术特点,总结SRT设备的关键技术,对SRT设备的发展趋势进行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立体定向放射治疗 射波刀 伽玛刀 放疗治疗系统 放射外科
下载PDF
不同铅门宽度对肝细胞癌立体定向放射治疗的剂量学 影响研究
14
作者 杭霞瑜 李益坤 +5 位作者 胡俊 曹若琪 张琰 徐楠 宋宪强 孙向东 《医疗卫生装备》 CAS 2024年第7期51-55,共5页
目的:探讨采用螺旋断层放射治疗(helical tomotherapy,HT)计划系统时选择不同铅门宽度下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立体定向放射治疗(stereotactic body radiotherapy,SBRT)的剂量学差异。方法:选取2021年3月至2023年8月... 目的:探讨采用螺旋断层放射治疗(helical tomotherapy,HT)计划系统时选择不同铅门宽度下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立体定向放射治疗(stereotactic body radiotherapy,SBRT)的剂量学差异。方法:选取2021年3月至2023年8月于某院接受放射治疗的16例HCC患者,铅门宽度分别采用1.0、2.5和5.0 cm,保持相同的螺距、调制因子和优化条件进行计划设计。比较3种宽度下计划靶区和危及器官(organ at risk,OAR)的剂量学差异,并评估计划的治疗时间、机器跳数、机架旋转圈数和机架旋转周期。采用SPSS 22.0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铅门宽度越小,靶区的剂量学参数表现越好,OAR受量越低。随着铅门宽度增大,治疗时间减少,机器跳数、机架旋转圈数减小,机架旋转周期缩短,治疗效率得到提高。结论:HCC的SBRT中,在保证靶区剂量分布较好以及OAR受量达到临床要求的前提下,选用2.5 cm铅门宽度进行HT计划设计更有利于提高治疗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铅门宽度 肝细胞癌 立体定向放射治疗 剂量学参数 螺旋断层放射治疗
下载PDF
立体定向放射治疗肝细胞癌患者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浓度及其变化对预后的影响
15
作者 胡永 陈一兴 +3 位作者 周永康 杜世锁 朱文超 曾昭冲 《实用肿瘤杂志》 CAS 2024年第4期368-374,共7页
目的探讨接受立体定向放射治疗(stereotactic body radiation therapy,SBRT)的肝细胞癌患者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基线浓度和SBRT前后TNF-α浓度的变化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0月至202... 目的探讨接受立体定向放射治疗(stereotactic body radiation therapy,SBRT)的肝细胞癌患者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基线浓度和SBRT前后TNF-α浓度的变化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0月至2021年6月在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接受SBRT治疗的42例肝细胞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纳入的患者肿瘤均局限于肝内,且SBRT前后均进行血清TNF-α浓度的检测。患者血清TNF-α基线浓度采用上四分位数进行分组。计算生存率采用Kaplan-Meier法,生存比较采用log-rank检验。影响患者预后的独立因素分析采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结果患者血清TNF-α基线浓度>10.05 pg/mL和≤10.05 pg/mL的患者1年总生存(overall survival,OS)率分别为77.8%和100.0%,2年OS率为22.2%和82.6%。两组患者OS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SBRT后血清TNF-α浓度较基线上升的患者1、2和3年无进展生存(progression-free survival,PFS)率分别为72.1%、51.9%和38.9%,较基线下降的患者则分别为26.2%、17.5%和0%。两组患者PFS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39)。患者血清TNF-α基线浓度是影响OS的独立因素(HR=7.668,95%CI:1.316~44.688,P=0.024)。SBRT前后TNF-α浓度的变化是影响患者PFS的独立因素(HR=0.432,95%CI:0.190~0.979,P=0.044)。结论肝细胞癌患者血清TNF-α基线浓度和SBRT前后血清TNF-α浓度变化可能影响患者SBRT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癌 立体定向放射治疗 炎性因子 肿瘤坏死因子-Α 预后
下载PDF
螺旋断层放射治疗计划系统中不同计算网格对肺癌立体定向放射治疗的剂量学影响
16
作者 杭霞瑜 姜万荣 +7 位作者 李益坤 胡俊 张琰 曹若琪 徐楠 王磊 周晋达 孙向东 《医疗卫生装备》 CAS 2024年第2期52-57,共6页
目的:探讨螺旋断层放射治疗(helical tomotherapy,HT)计划系统中不同计算网格(calculation grid size,CGS)对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立体定向放射治疗(stereotactic body radiation therapy,SBRT)的剂量学影响... 目的:探讨螺旋断层放射治疗(helical tomotherapy,HT)计划系统中不同计算网格(calculation grid size,CGS)对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立体定向放射治疗(stereotactic body radiation therapy,SBRT)的剂量学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3月至2022年12月于某院初次接受放射治疗的9例NSCLC患者,采用Fine、Normal和Coarse 3种不同的CGS计划及相同的螺距、调制因子(modulation factor,MF)和优化条件,通过HT系统进行SBRT计划设计,观察比较3种CGS计划下靶区的适形性指数(conformity index,CI)、均匀性指数(homogeneity index,HI)、危及器官(organ at risk,OAR)的剂量学参数、点剂量验证通过率、治疗时间、机器出束量及Sinograms图等指标。使用SPSS 22.0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3种CGS计划下的靶区HI比较,Fine与Coarse、Normal与Coarse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Fine与Norma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种CGS计划下的靶区CI比较,Fine与Coarse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Fine与Normal、Normal与Coarse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种CGS计划OAR的剂量学参数比较,Fine与Coarse心脏D_(max)、D_(mean),食管D_(max)、D_(mean),全肺和患侧肺V5、V_(20)、V_(30)、D_(mean),健侧肺V5、D_(max)及心脏V_(10)、V_(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Normal与Coarse食管D_(max)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剂量学参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Fine、Normal、Coarse计划的点剂量通过率分别为0.96%、1.50%、1.77%。Fine与Coarse计划在治疗时间和机器出束量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Fine与Normal、Normal与Coarse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Sinograms图对比可知Fine计划正弦图子野色阶较为均匀,Coarse计划存在极深和极浅的色阶区域,Normal计划则介于二者之间。结论:在NSCLC患者的SBRT计划设计中,应尽可能使用小CGS设置以获取更为准确的剂量分布,从而更有利于患者放射治疗计划的顺利执行与不良反应的预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螺旋断层放射治疗计划系统 非小细胞肺癌 立体定向放射治疗 计算网格 剂量学参数
下载PDF
改良二维矩阵探测器MatriXX测量方法在立体定向放射治疗计划验证中的应用
17
作者 庞金猛 周京凤 姚伟 《医疗装备》 2024年第13期50-53,58,共5页
目的探讨改良二维矩阵探测器MatriXX测量方法在立体定向放射治疗(SBRT)计划验证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随机选取2020年1月至2022年12月于医院行SBRT的40例患者的治疗计划,重新设计以二维矩阵探测器MatriXX为模体的验证计划。设置机架和准直... 目的探讨改良二维矩阵探测器MatriXX测量方法在立体定向放射治疗(SBRT)计划验证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随机选取2020年1月至2022年12月于医院行SBRT的40例患者的治疗计划,重新设计以二维矩阵探测器MatriXX为模体的验证计划。设置机架和准直器为0°,源皮距(SSD)为140 cm,MatriXX上增加厚度5 cm的固体水,按照验证计划要求摆位(摆位前确认医用直线加速器十字线精度)。首先,完成1次传统等中心摆位测量,然后,采用改良方法进行多次测量,即通过移动MatriXX位置提高分辨率:将治疗床沿正x方向分别移动2.5、5.0 mm并出束测量,沿正y方向分别移动2.5、5.0 mm并出束测量,再将治疗床沿正x方向和正y方向分别移动2.5、5.0 mm进行组合测量,共得到9组测量数据。将改良方法测量得到的9组数据整合为1组数据,得到分辨率为2.5 mm(SSD=140 cm时分辨率为2.5 mm,相对于SSD=100 cm时分辨率约1.8 mm)的SBRT计划数据,然后将该数据与治疗计划系统计算数据比较,得出改良方法的γ通过率,再与传统单次测量的γ通过率进行比较。结果改良方法和传统单次测量的γ通过率(3%/2 mm)分别为(98.2±1.0)%、(95.2±1.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二维矩阵探测器MatriXX测量方法可提高MatriXX的分辨率,进而提高SBRT计划验证的γ通过率,可用于小靶区、高剂量梯度的计划验证,也可进行医用直线加速器平坦度和对称性等精细测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atriXX 计划验证 立体定向放射治疗 分辨率
下载PDF
立体定向放射治疗对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患者肿瘤标志物及预后的影响
18
作者 郭延勇 于立 刘森 《中国医药科学》 2024年第14期155-158,共4页
目的探讨立体定向放射治疗对非小细胞肺癌(NSCLC)脑转移患者肿瘤标志物及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1年12月山东省戴庄医院收治的NSCLC脑转移患者60例,按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予以常规化疗,观察组... 目的探讨立体定向放射治疗对非小细胞肺癌(NSCLC)脑转移患者肿瘤标志物及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1年12月山东省戴庄医院收治的NSCLC脑转移患者60例,按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予以常规化疗,观察组加用立体定向放射治疗,化疗3个周期后评价。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生存情况、肿瘤标志物、生存质量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临床疗效、生存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肿瘤标志物水平低于对照组,生活质量各领域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立体定向放射治疗有利于NSCLC脑转移患者病情控制,可降低肿瘤标志物水平,改善患者生存情况,且安全可靠,值得临床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癌 脑转移 立体定向放射治疗 心率变异性 预后
下载PDF
肿瘤立体定向放射治疗摆位误差分析与质量控制
19
作者 李燊 于志远 《办公自动化》 2024年第8期94-96,共3页
在对不同部位肿瘤患者实施X线立体定向放射治疗期间,要明确摆位误差的影响,强化对精确放疗的质量控制。实践过程中,在对患者执行放疗前应用KV-CBCT扫描,将CBCT扫描图像、计划CT图像、靶中心进行匹配,明确靶中心在X、Y、Z轴方向的误差值... 在对不同部位肿瘤患者实施X线立体定向放射治疗期间,要明确摆位误差的影响,强化对精确放疗的质量控制。实践过程中,在对患者执行放疗前应用KV-CBCT扫描,将CBCT扫描图像、计划CT图像、靶中心进行匹配,明确靶中心在X、Y、Z轴方向的误差值及分布特征,呈现出摆位的重复性。结合对应肿瘤患者展开研究,最终发现,在肿瘤放疗中重复摆位会存在一定误差,要充分了解对应误差产生的原因,并采取针对性措施降低误差影响。指导患者保持正确体位的固定技术,确保放射治疗符合精确性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立体定向放射治疗 摆位误差 质量控制
下载PDF
3089例全身肿瘤的立体定向放射(伽玛刀/X刀)治疗效果 被引量:14
20
作者 梁军 赵品婷 +6 位作者 邵秋菊 梁昉 周惠敏 尹永信 韩益民 高宏 袁慧琴 《现代肿瘤医学》 CAS 2007年第9期1326-1329,共4页
目的:回顾性分析恶性肿瘤的立体定向放射治疗(γ刀/X刀)和疗效。方法:2001年6月-2006年8月,应用γ刀/X刀治疗全身肿瘤4030例。随访了2005年8月前满1年的3089例,治疗前随机分组,γ刀组1935例,肿瘤病灶2903个,剂量分割采用36-45Gy/6-1... 目的:回顾性分析恶性肿瘤的立体定向放射治疗(γ刀/X刀)和疗效。方法:2001年6月-2006年8月,应用γ刀/X刀治疗全身肿瘤4030例。随访了2005年8月前满1年的3089例,治疗前随机分组,γ刀组1935例,肿瘤病灶2903个,剂量分割采用36-45Gy/6-12f;X刀组1154例,肿瘤病灶1616个,剂量分割为36-45Gy/8-15f。结果:总的1年局部控制率(CR+PR)达91.7%;临床获益率(CBR)90.9%;γ刀组和X刀组之间局控率和CBR无显著差异。两组患者各部位肿瘤在放疗期间均出现不同程度的白细胞、血小板下降;头颈、胸部肿瘤部分出现咳嗽、咽痛、进食不适;部分腹部肿瘤出现轻度恶心、呕吐,无严重肝功能损伤;放射性肺炎8.1%(132/1639)、放射性食道炎1.2%(19/1639)、放射性肠炎5.0%(39/782),两组放疗反应无明显差异,经过对症支持治疗大多数患者均能完成放射治疗。结论:全身γ刀和X刀治疗恶性肿瘤,局控率高,复发率低,并发症和不良反应少,两组之间疗效无显著差异。对早期肿瘤能达到根治,对中、晚期恶性肿瘤可减轻痛苦,延长生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立体定向放射治疗 肿瘤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1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