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位置媒介的“底座”从何而来?——北斗芯片的技术路线溯源
1
作者 张文杰 胡泳 《新闻爱好者》 2024年第2期16-25,共10页
迈向万物互联时代,移动终端的普及和数字平台的扩张使得定位导航服务进入泛在的日常生活体验,位置媒介也随之成为传播学研究的关键词之一。然而,现有研究往往将位置媒介置于抽象概念层面,鲜有物质性视角下位置媒介“基础设施化”进程的... 迈向万物互联时代,移动终端的普及和数字平台的扩张使得定位导航服务进入泛在的日常生活体验,位置媒介也随之成为传播学研究的关键词之一。然而,现有研究往往将位置媒介置于抽象概念层面,鲜有物质性视角下位置媒介“基础设施化”进程的考古与追溯。作为位置媒介的北斗导航系统已经突破有机“无”芯的困境,实现芯片这一关键核心技术的自主可控。在梳理北斗芯片发展脉络的基础上,一方面回到北斗芯片的“史前史”,在中国20世纪半导体产业史中探寻北斗芯片自主创新技术路线的前奏;另一方面剖析自主创新技术路线形成“过程”中各类行动主体的行动进路,从而理解举国体制与市场化浪潮相遇时,自上而下的行政力量与自下而上的市场力量如何共同推动技术进步与产业化进程。从物质性与历史性视角重走北斗芯片自主研发与国产化之路,不仅能帮助我们思考中国在科技战争中的技术策略,亦为“交通”重返“传播”研究提供了经验素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斗芯片 位置媒介 基础设施 自主创新 举国体制
下载PDF
论位置媒介与新交往空间的生成
2
作者 钱进 郭恩强 《中国新闻传播研究》 2023年第4期184-193,共10页
早期研究者在对诸如移动媒介等新媒介形式的考察中,对虚拟空间的过度强调,使得实体空间的维度往往退居幕后,成为一种抽象的背景存在。由于位置媒介的介入,其所具有的将媒介与所在实体空间位置进行连接的能力,引发研究者重新思考实体空... 早期研究者在对诸如移动媒介等新媒介形式的考察中,对虚拟空间的过度强调,使得实体空间的维度往往退居幕后,成为一种抽象的背景存在。由于位置媒介的介入,其所具有的将媒介与所在实体空间位置进行连接的能力,引发研究者重新思考实体空间与虚拟空间的割裂问题。此前,在两种空间中各自运行的逻辑与规则,难以避免位置媒介介入导致的彼此之间界线逐渐消融而发生的碰撞、嵌入或融合。因此,人们日常如何体验位置媒介带来的这种新的空间形式,这种新的空间形式对人们的交往关系又产生何种影响,这是本文主要讨论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位置媒介 社会交往 社交媒体 移动性
下载PDF
“逛”街景地图:位置媒介的城市记忆建构
3
作者 杨雪娇 《新媒体研究》 2023年第6期85-88,共4页
作为城市空间的视觉表征,街景地图以全景摄影的方式为用户提供了城市空间的漫游新体验,其高度沉浸感和可玩性使用户如同漫步于城市街角,街景时光机记录的城市历史影像形成了基于地方的数字档案,既承载着城市记忆,也参与城市记忆的建构... 作为城市空间的视觉表征,街景地图以全景摄影的方式为用户提供了城市空间的漫游新体验,其高度沉浸感和可玩性使用户如同漫步于城市街角,街景时光机记录的城市历史影像形成了基于地方的数字档案,既承载着城市记忆,也参与城市记忆的建构。用户漫步于街景地图,与城市空间的视觉表征影像进行互动,唤起城市记忆与开展怀旧行为的同时也塑造着城市地方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位置媒介 虚拟空间 街景地图 漫游 城市记忆
下载PDF
位置媒介:移动传播与地理媒介的新业态 被引量:1
4
作者 雷鸣 《科教导刊》 2018年第13期159-160,共2页
移动传播和通讯技术将"位置"重新嵌入媒介,催生出基于位置的信息分享、社交、商业服务和实景游戏等地理媒介的新业态。位置性媒介在提供生活服务的同时,也引发了隐私风险与伦理批评。位置媒介在弥合了虚拟空间与现实空间的同... 移动传播和通讯技术将"位置"重新嵌入媒介,催生出基于位置的信息分享、社交、商业服务和实景游戏等地理媒介的新业态。位置性媒介在提供生活服务的同时,也引发了隐私风险与伦理批评。位置媒介在弥合了虚拟空间与现实空间的同时,也对传统媒介研究范式提出挑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位置媒介 移动传播 地理媒介 连接 风险伦理
下载PDF
位置媒介与城市场所:从技术制图到城中漫步 被引量:10
5
作者 张昊臣 《内蒙古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75-181,共7页
技术批判将位置媒介理解成“制图”,并将它与场所对立起来。然而,位置媒介研究中的具身范式从理论上揭示了位置媒介乃至数字媒介与场所的深刻关联;世界各地的位置媒介艺术探索则进一步从实践上展示出场所营造的丰富样态。这表明,在开启... 技术批判将位置媒介理解成“制图”,并将它与场所对立起来。然而,位置媒介研究中的具身范式从理论上揭示了位置媒介乃至数字媒介与场所的深刻关联;世界各地的位置媒介艺术探索则进一步从实践上展示出场所营造的丰富样态。这表明,在开启“城中漫步”新经验、重构人地关联新可能方面,位置媒介具有相当的潜力和活力。基于此,人们能够更为深入地反思技术批判视野的局限,更加全面地审视新媒介对当代城市生活的积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位置媒介 场所 具身 制图 城中漫步
下载PDF
媒介漫游者的在地存有:位置媒介与城市地方感 被引量:10
6
作者 魏然 《新媒体与社会》 CSSCI 2017年第4期285-299,共15页
城市交通系统的成熟发展以及媒介技术的遍在性分布等城市 现代性特征的凸显,使人的移动和媒介的移动所构成的双重移动性极为复 杂,更易引发身处其中的人们对自身与他人所处位置和身份的焦虑.移动 互联时代,伴随移动媒介的位置性转向,以... 城市交通系统的成熟发展以及媒介技术的遍在性分布等城市 现代性特征的凸显,使人的移动和媒介的移动所构成的双重移动性极为复 杂,更易引发身处其中的人们对自身与他人所处位置和身份的焦虑.移动 互联时代,伴随移动媒介的位置性转向,以媒介技术为中介的城市空间实 践曰益有意无意地嵌入日常生活中.人人皆可能是携带媒介科技的“有处 可循”的漫游者,在城市空间中展开殊异的行人言说行动,实现在城市中 以媒介科技为中介的在地存有.本文将城市传播学和人文地理学进行跨学 科研究的尝试,将漫游作为观察人和城市空间互动的一种方式,以城市地 方感的建构为切入点,结合德?塞托的空间实践理论,运用资料分析、参 与式观察和深度访谈的研究方法,探讨位置媒介的使用如何改变以人为主 体的城市地方经验,以及如何在位置媒介使用过程中实现对整个城市地方 感的串接,以此强化地方认同和个人认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位置媒介 媒介漫游者 在地存有 城市地方感 地方认同
下载PDF
技术、空间与身体:基于位置媒介技术的媒介实践——以Keep线上马拉松运动为例 被引量:4
7
作者 杨娟 《东南传播》 2022年第11期13-16,共4页
伴随移动数字设备的发展,位置媒介正日趋介入和渗透人们的日常生活,自我追踪与移动技术深度耦合,不同的媒介技术会生成不同的特定数据实践。基于此,本文聚焦于自我追踪的运动健身软件,以Keep这一代表性App为例,立足于技术、空间与身体... 伴随移动数字设备的发展,位置媒介正日趋介入和渗透人们的日常生活,自我追踪与移动技术深度耦合,不同的媒介技术会生成不同的特定数据实践。基于此,本文聚焦于自我追踪的运动健身软件,以Keep这一代表性App为例,立足于技术、空间与身体这三个相互关联的维度上的交互,探析基于位置媒介技术所生成的相应的数据实践。Keep作为一种位置媒介,在身体与技术的耦合下形塑了一种虚实融合的复合空间。通过keep这一位置媒介,人与非人的因素互相联结,促成了一种相应的数据实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我追踪 数据实践 复合空间 位置媒介
下载PDF
“回声游戏”:位置媒介与城市新移民的混合地方感
8
作者 杨龙梦珏 《传媒观察》 2024年第6期102-111,共10页
位置媒介作为一种感知铭刻的新技术,在混合空间中开启了新的地方感知与体验。本文从城市新移民的视角,探究中介化移动实践如何作用于城市融入与城市生活,以及在日复一日的移动中地方感如何生成。研究发现,位置媒介是人们熟悉城市的重要... 位置媒介作为一种感知铭刻的新技术,在混合空间中开启了新的地方感知与体验。本文从城市新移民的视角,探究中介化移动实践如何作用于城市融入与城市生活,以及在日复一日的移动中地方感如何生成。研究发现,位置媒介是人们熟悉城市的重要方式,人们探索城市的空间虽然受到了延伸,但位置媒介所中介的移动将用户锚定在规划的路线之上。城市新移民在感知地方、记忆地方、经验地方的三个不同阶段中生成地方感,通过身体在城市空间中的自我安置,位置媒介与新移民对城市的探索相互交织,共同编织了人们对地方的感知。重复、惯常、仪式化的“回声游戏”创造了感知、记忆、依恋等不同的人地联结形式,人们不仅通过位置媒介感知城市、以签到打卡的形式记忆位置,也在居住、依附的过程中形成混合地方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方感 位置媒介 移动转向 城市新移民 媒介地理学
原文传递
位置媒介基础设施化的技术政治反思——从中国布局“高精地图”谈起 被引量:4
9
作者 胡泳 张文杰 《南京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25-134,145,共11页
随着移动定位技术、移动通信技术、GIS技术等媒介技术的发展与成熟,提供位置服务功能的位置媒介逐渐成为社会生产生活的基础设施型媒介。尽管传播学领域已经出现基础设施转向,但关于位置媒介的研究多集中于用户视角,鲜少聚焦行业侧的技... 随着移动定位技术、移动通信技术、GIS技术等媒介技术的发展与成熟,提供位置服务功能的位置媒介逐渐成为社会生产生活的基础设施型媒介。尽管传播学领域已经出现基础设施转向,但关于位置媒介的研究多集中于用户视角,鲜少聚焦行业侧的技术开发与市场布局过程。基于此,本文以风靡当下的“高精地图”为引子,从技术政治视角考察位置媒介“基础设施化”的权力关系运作特征,进而反思当下关于数字化未来的浪漫化想象。从“高精地图”的深层技术架构与权力网络可见,中国位置媒介的基础设施化从根本上是一场开展于大国相争、巨头角逐之竞技场的技术实践,其嵌于产业链条交织、基础设施互构、多元主体互动的复杂社会技术系统;这一技术实践非但未将社会引向开源、开放的新世界,反而在以数据为核心的技术设计、生产、推广、应用乃至流行过程中呈现出与“去中心化”相悖的集中化、精细化、科层化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位置媒介 基础设施化 高精地图 众包 边缘云计算
原文传递
位置媒介与数码地貌:对一位普米族青年数字足迹的田野考察 被引量:2
10
作者 王东林 孙信茹 张忠训 《新闻大学》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104-116,121,共14页
新媒介的定位功能愈来愈鼓励普通人生产有关地方和空间的叙述。文章综合运用GIS地理信息系统方法和民族志方法,考察一位普米族青年在微信朋友圈中的数字足迹,并对其进行了文化阐释。研究发现,被标记出来的位置信息将人、技术与地方的复... 新媒介的定位功能愈来愈鼓励普通人生产有关地方和空间的叙述。文章综合运用GIS地理信息系统方法和民族志方法,考察一位普米族青年在微信朋友圈中的数字足迹,并对其进行了文化阐释。研究发现,被标记出来的位置信息将人、技术与地方的复杂关系呈现在电子地图上,从而构成包含个体生命经纬的数码地貌。它有两个彼此交叉、关联的维度:一是个体与多个地理区位的“共鸣”;二是个体快速依附特定地方和转换空间的能力。作为个体地理实践的本土消费形式,数码地貌再造了人们产生地方依恋的机制。以移动换取新地方情感的媒介实践活动,不仅是人们地理观念和行为能力的更新,更在社会学的意义上为个体创造出一种自我身份构建的新方式,展现出个体在社会系统结构中的潜能和活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位置媒介 少数民族青年 数字足迹 数码地貌
原文传递
从列斐伏尔到位置媒介的兴起:一种空间媒介观的理论谱系 被引量:72
11
作者 李耘耕 《国际新闻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6-23,共18页
2016年起,一款基于增强现实技术(AR)和基于位置服务(LBS)的手机游戏Pokémon GO风靡全球。这款大热游戏促使传播学者思考数字媒介时代“空间”与“媒介”的关系。本文试图从列斐伏尔/索亚的第三空间理论、情境主义国际的“漂移”实... 2016年起,一款基于增强现实技术(AR)和基于位置服务(LBS)的手机游戏Pokémon GO风靡全球。这款大热游戏促使传播学者思考数字媒介时代“空间”与“媒介”的关系。本文试图从列斐伏尔/索亚的第三空间理论、情境主义国际的“漂移”实践以及德塞托的都市漫步这一理论谱系出发,构建一种新媒介语境下的空间媒介观。此种媒介观认为现代城市空间是现实空间与媒介技术互嵌的存在。在位置媒介(locative media)技术的加持下,都市空间成为关联现实与虚拟空间的媒介界面。“媒介-使用者”作为交互主体,将原本漫无目的的城市漫步转译为充满意义的空间故事。在位置媒介的言说和记忆机制下,城市空间成为充满“偶得协奏曲”的交互地图,人们在此漫步、游戏,乃至竞争、合作。经由个人持有又普遍联结的位置媒介的中介,空间作为媒介重组了个人与社会、地点与空间、道路与漫步、想象与痕迹之间的关系,从而构建起一组数字媒介时代的城市空间实践新样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okémon GO 列斐伏尔 德塞托 位置媒介 空间媒介
原文传递
视差中的城市:位置媒介与场所营造——基于3组项目的案例分析 被引量:6
12
作者 张昊臣 《建筑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101-107,共7页
通过对3组位置媒介项目的分析,可以看到:利用现象性制图、注释性制图和策略性制图,位置媒介能够杂合外部视角与内部视角、俯瞰视角与地面视角、技术视角与叙事视角,营造出具有流动、拼接、歧异、含混、新奇、陌生等特征的新场所经验。... 通过对3组位置媒介项目的分析,可以看到:利用现象性制图、注释性制图和策略性制图,位置媒介能够杂合外部视角与内部视角、俯瞰视角与地面视角、技术视角与叙事视角,营造出具有流动、拼接、歧异、含混、新奇、陌生等特征的新场所经验。由位置媒介特别是那些兼具艺术探索性和社会参与性的位置媒介项目所开启的新制图学,对于重审媒介与城市的复杂关系和新媒介艺术的公共价值,具有一定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位置媒介 场所营造 制图 视差 城市空间 媒介
原文传递
移动网络时代下位置媒介对现代人及城市空间的影响
13
作者 孙琦 《新丝路(下旬)》 2021年第1期0168-0168,共1页
位置媒介技术实现了个体、地理空间及媒介技术等多维关系的互嵌,将“脱域”的个体重新与地域空间连接,并为城市空间价值重塑、激活公共生活提供了新的可能。本研究从位置媒介日常使用层面探讨技术、空间与个体实践的关联性,关注位置媒... 位置媒介技术实现了个体、地理空间及媒介技术等多维关系的互嵌,将“脱域”的个体重新与地域空间连接,并为城市空间价值重塑、激活公共生活提供了新的可能。本研究从位置媒介日常使用层面探讨技术、空间与个体实践的关联性,关注位置媒介如何重塑城市空间与个人社会交往关系,以此拓展新媒介研究的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位置媒介 城市空间 智能感官 城市意象
下载PDF
论广播未来的命运与收音机的变化——以媒介环境学家保罗·莱文森的媒介进化原理为视角 被引量:3
14
作者 梁颐 《中国广播》 2014年第5期56-59,共4页
本文借美国媒介环境学家保罗·莱文森的媒介理论,阐述了广播的历史和未来,探讨了广播"未来是否消亡"问题。认为广播将永远伴随人类存在,但广播接受和传播信息的终端硬件部分即收音机将趋向人性化发展,发展包含在和人类日... 本文借美国媒介环境学家保罗·莱文森的媒介理论,阐述了广播的历史和未来,探讨了广播"未来是否消亡"问题。认为广播将永远伴随人类存在,但广播接受和传播信息的终端硬件部分即收音机将趋向人性化发展,发展包含在和人类日常用品、人类生命、其他媒介硬件的融合共存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媒介环境学 小生境原理 人性化趋势原理 媒介生态合适位置原理
下载PDF
走出“电视消亡论”:媒介进化论视阈下的电视未来命运 被引量:4
15
作者 梁颐 《新闻知识》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3-5,共3页
面临新媒体带来的生存压力,传播业界和学界有"电视未来可能消亡"的观点。保罗·莱文森提出了媒介生存进化的"人类即环境""自然人感官传播模式""媒介生态合适位置"和估量媒介存活前景的&qu... 面临新媒体带来的生存压力,传播业界和学界有"电视未来可能消亡"的观点。保罗·莱文森提出了媒介生存进化的"人类即环境""自然人感官传播模式""媒介生态合适位置"和估量媒介存活前景的"两种特征"理论,区分了电视的固有和过眼云烟特征,指出了电视不仅将伴随人类存在,而且仍将是人类喜爱的媒介的未来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莱文森 电视消亡 人类即环境理论 自然人感官传播模式 媒介生态合适位置 两种特征理论
下载PDF
新媒体语境下的空间媒介观--从“云赏樱”说起
16
作者 万鑫 《新媒体研究》 2020年第7期23-24,33,共3页
2020年3月,由武汉大学与多家单位联合打造的"云赏樱"网络直播活动上线。以此活动为切入点,进一步思考新媒体语境下的空间媒介观的内涵和演变。5G、VR等新技术的普及,进而消解了人的主体性,展现出"在场"转变为"... 2020年3月,由武汉大学与多家单位联合打造的"云赏樱"网络直播活动上线。以此活动为切入点,进一步思考新媒体语境下的空间媒介观的内涵和演变。5G、VR等新技术的普及,进而消解了人的主体性,展现出"在场"转变为"数字在场"的趋势。基于传统LBS定位功能来解读的位置媒介在"云赏樱"活动中有了新的理解视角,媒体与空间二者之间隐约形成了一种互嵌关系,并且使得位置媒介具有了记忆属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赏樱 在场 数字在场 位置媒介
下载PDF
深圳南头古城AR导览的文化传播与城市文化空间拓展价值研究
17
作者 李维国 《东方娱乐周刊》 2023年第3期201-203,共3页
物质文化遗产作为人类共同的文明发源地,是传承民族历史、凝聚地方认同的重要文化工具,其本身所具有的可视性、地方性和历史性,促使在现代社会以人为根本进行身份认同,唤醒地方记忆的载体。本研究试图从列斐伏尔的第三空间理论、德·... 物质文化遗产作为人类共同的文明发源地,是传承民族历史、凝聚地方认同的重要文化工具,其本身所具有的可视性、地方性和历史性,促使在现代社会以人为根本进行身份认同,唤醒地方记忆的载体。本研究试图从列斐伏尔的第三空间理论、德·塞托的空间实践理论、多琳·梅西的空间观理论谱系出发,得出结论:AR 导览在数字空间中扮演了重要的媒介角色,对于空间的传播和传播机制具有重要的影响。通过 AR 导览的使用,激发大众对历史文化的兴趣,并通过互动体验来建构文化意象。在使用过程中,大众可以从视觉到心灵、从碎片到整体的形象建构中获得最大的体验,从而形成对历史的认同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空间 位置媒介 AR导览 文化传播 地方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