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幼儿在地图任务中自我位置与自我朝向表征能力的发展 被引量:3
1
作者 卢静 胡清芬 《心理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234-242,共9页
使用地图定向任务,探讨了不同任务模式下,4-6岁幼儿自我位置与自我朝向表征能力的发展特点。结果发现,位置表征能力的获得先于朝向表征能力,幼儿从4岁起即开始使用地图表征自我位置,但到5岁才表现出对自我朝向的表征能力。此外,对于年... 使用地图定向任务,探讨了不同任务模式下,4-6岁幼儿自我位置与自我朝向表征能力的发展特点。结果发现,位置表征能力的获得先于朝向表征能力,幼儿从4岁起即开始使用地图表征自我位置,但到5岁才表现出对自我朝向的表征能力。此外,对于年龄较小的儿童,相比于空间–地图的任务模式,地图–空间的任务模式更有利于完成任务。上述结果第一次从个体发展层面证明了位置与朝向表征的分离现象,说明位置与朝向的表征能力在发展过程中具有一定的顺序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幼儿 自我位置表征 自我朝向表征 地图
下载PDF
幼儿在地图任务中对自我位置与自我朝向的结合 被引量:1
2
作者 胡清芬 卢静 《心理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1143-1150,共8页
使用地图-空间和空间-地图两种地图定向任务,设置需同时表征自我位置和自我朝向的任务情境,探讨了5~6岁幼儿在地图使用中结合自我位置和自我朝向表征的能力。结果发现:(1)位置选择和朝向选择同时正确的比率显著高于概率水平;(2)... 使用地图-空间和空间-地图两种地图定向任务,设置需同时表征自我位置和自我朝向的任务情境,探讨了5~6岁幼儿在地图使用中结合自我位置和自我朝向表征的能力。结果发现:(1)位置选择和朝向选择同时正确的比率显著高于概率水平;(2)被试在位置选择上的准确性显著高于朝向选择;(3)位置表征与朝向表征之间的关系在不同任务条件下表现出一定的差异。这些结果说明,5~6岁幼儿在使用地图时已经能够同时关注空间位置与朝向,实现位置表征与朝向表征的结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幼儿 自我位置表征 自我朝向表征 位置与朝向表征的结合 地图
下载PDF
空间再定向任务中心理表征的多样性——来自虚拟现实实验的证据
3
作者 李维佳 胡清芬 《心理发展与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385-394,共10页
成人和儿童完成空间再定向的具体过程与内在机制一直是研究者们关注的问题,在空间中是否形成了关于环境的整体表征是其中的一个关键。研究者们的观点并不一致,研究结果也提供了不同的证据。使用传统的空间再定向任务在此问题上难以得到... 成人和儿童完成空间再定向的具体过程与内在机制一直是研究者们关注的问题,在空间中是否形成了关于环境的整体表征是其中的一个关键。研究者们的观点并不一致,研究结果也提供了不同的证据。使用传统的空间再定向任务在此问题上难以得到明确的结论。本研究采用虚拟现实技术,让被试在虚拟现实环境中观察所在空间,然后直接向被试呈现空间的俯视视角并要求完成位置再认。通过对正确率和反应时的模式分析,发现被试反应可以划分为三种类型:整体的、独立于视角的心理表征(各方向均为高正确率低反应时);整体的、依赖于方向的心理表征(正确率和反应时在不同方向上差异显著)和视角匹配的心理表征(各方向上均为低正确率)。三种不同的表征形式在人群中同时存在,并且在同一个体身上表现出不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位置表征 空间再定向 虚拟现实 个体差异
下载PDF
基于自组织可增长映射的移动机器人仿生定位算法研究 被引量:7
4
作者 陈孟元 徐明辉 《电子与信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1003-1013,共11页
为提高移动机器人在同步定位和地图构建(SLAM)中的定位精度,该文提出一种基于自组织可增长映射(GSOM)的仿生定位算法。该方法将位置细胞的激活特性和神经网络输出层神经元建立响应连接,通过GSOM神经网络构建空间的拓扑地图,利用感知距... 为提高移动机器人在同步定位和地图构建(SLAM)中的定位精度,该文提出一种基于自组织可增长映射(GSOM)的仿生定位算法。该方法将位置细胞的激活特性和神经网络输出层神经元建立响应连接,通过GSOM神经网络构建空间的拓扑地图,利用感知距离信息实现位置细胞的激活响应从而估计机器人位置,以此还原机器人的运行路径。实验结果表明细胞间隔R对定位精度有较大影响,选取合适的细胞间隔能有效地减少神经网络的学习时间,提高定位精度,该文算法平均误差在0.153 m以内,定位精度达到90.243%,均优于原有算法。经验证该文算法建立的模型能够实现机器人的空间位置表征,提高了机器人在实验场景下的定位精度,表现出良好的位置估计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移动机器人 自组织可增长映射 位置细胞 位置表征 定位精度
下载PDF
Breaking process and mining stress evolution characteristics of a high-position hard and thick stratum 被引量:5
5
作者 Wang Pu Jiang Jinquan +1 位作者 Zhang Peipeng Wu Quanlin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ining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CIE EI CSCD 2016年第4期563-569,共7页
Based on the boundary support conditions of overlying high-position,hard and thick strata,a Winkler foundation beam mechanical model was built.Computational expressions for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position of the bend... Based on the boundary support conditions of overlying high-position,hard and thick strata,a Winkler foundation beam mechanical model was built.Computational expressions for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position of the bending moment for high-position,hard and thick strata were constructed by theoretical analysis,and the initial breaking position of high-position,hard and thick strata was also analyzed.The breaking process and evolution law of mining stress in high-position,hard and thick strata were studied by similar material simulation tests.Studies show that:due to the foundation deformation effect of the lower strata,the initial break position in high-position,hard thick layers is in the middle of goaf;vertical tension fractures first occur under the middle surface,then tilt tension fractures form at both sides and a non-uniform thickness of the fracture structure forms and produces subsidence deformation;behind the coal wall tilt fractures extend and eventually complete the migration.Mining stress produces obvious changes before and after the breakage of the high,hard and thick stratum;high stress concentration forms in front of the coal wall before breakage and fracture stress concentration significantly reduces after migration.Coal seam mining under high-position,hard thick strata can easily induce dynamic phenomen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igh-position hard and thick strata Elastic foundationInitial breaking Breaking process Mining-induced stress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