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6篇文章
< 1 2 1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位育论”:一条寂寞的社会学本土化路数 被引量:8
1
作者 刘建洲 《人文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52-157,共6页
作为生物学与社会学对话的重要成果 ,“位育论”不仅对中国传统文化弊端予以反省 ,同时也纠正了西方演化论思想所可能引发的错误 ,包含了一种美好的重人道社会理想。作为一种学科对话的理论范式 ,它超越了个体与社会的对立、静态与动态... 作为生物学与社会学对话的重要成果 ,“位育论”不仅对中国传统文化弊端予以反省 ,同时也纠正了西方演化论思想所可能引发的错误 ,包含了一种美好的重人道社会理想。作为一种学科对话的理论范式 ,它超越了个体与社会的对立、静态与动态的对立、社会性与生物性的对立、传统与西方的对立 ,它的提出在社会学理论发展上是一种创新。“位育论”昭示着生物学演化论思想和传统中国文化结合的一种路数 ,虽然只是一条寂寞的路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位育论 社会学本土化 生物学 社会学 对话
下载PDF
族际生态位育论: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多维关联性 被引量:6
2
作者 袁东升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151-159,共9页
基于对中国传统儒家思想“位育论”的理解,对族际生态构建中的实践逻辑进行了探索性论析。族际生态位育强调不同群体之间的多维关联以及民族凝聚力的形成路径,是一种互动及文化逻辑。其实质是对不同民族和谐共生的位育图景的研究,在此... 基于对中国传统儒家思想“位育论”的理解,对族际生态构建中的实践逻辑进行了探索性论析。族际生态位育强调不同群体之间的多维关联以及民族凝聚力的形成路径,是一种互动及文化逻辑。其实质是对不同民族和谐共生的位育图景的研究,在此视角下形成基于民族交往互动的文化共生、共享与共情的族际生态空间以及基于交互主体性的具有调适性和韧性的族际生态体系。在此,中华民族共同体包含族际生态的诸多特征和功能,对其研究涉及一种新的文化样态分析,即基于榫卯式的复杂性位育而非单一的社会与文化研究,旨在强调不同群体的契洽性关联,促成一种美美与共的族际生态位育观的培育与构建,此既助益于多民族的和谐共生及良性发展,也助益于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铸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族际生态 位育 共同体 韧性 关联性
下载PDF
潘光旦的“中和位育论”与东北老工业基地和谐社会的构建
3
作者 孙志丽 《哈尔滨市委党校学报》 2005年第2期19-21,共3页
老一辈社会学家潘光旦看到了社会学研究中的主体与客体对立、微观与宏观对立的倾向性问题,因而,他力图以人为本,阐述了一种以"协调、汇通、和谐"为主调的"中和位育"的理论和方法。东北老工业基地在其发展过程中出... 老一辈社会学家潘光旦看到了社会学研究中的主体与客体对立、微观与宏观对立的倾向性问题,因而,他力图以人为本,阐述了一种以"协调、汇通、和谐"为主调的"中和位育"的理论和方法。东北老工业基地在其发展过程中出现了一种不协调的状态,即"反位育"。我们要借鉴潘光旦"中和位育"思想,加快建构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和谐社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和位育论 东北老工业基地 和谐社会 潘光旦
下载PDF
位育论视野下高椅传统村落文化生态重构探析
4
作者 陈勤学 《广西民族师范学院学报》 2022年第2期9-15,共7页
社会学家潘光旦先生提出的位育论旨在促使生物个体或群体在历史进程中与环境互动调适以取得理想的和谐状态。文章通过对高椅古村文化生态“动”“静”两方面的微观考察,发现其整体和谐的样态下出现人为的局部失衡现象。为获得整体性文... 社会学家潘光旦先生提出的位育论旨在促使生物个体或群体在历史进程中与环境互动调适以取得理想的和谐状态。文章通过对高椅古村文化生态“动”“静”两方面的微观考察,发现其整体和谐的样态下出现人为的局部失衡现象。为获得整体性文化生态的进一步平衡与和谐,实现该文化的稳步延续与可持续发展,高椅古村在秉持位育论相关理念的基础上重构侗族传统村落文化生态,以达成人、物与环境之间的互动性调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位育论 侗族传统村落 文化生态 重构
下载PDF
潘光旦的个人位育论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徐磊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45-50,共6页
潘光旦是民国时期重要的社会学家,他提出的位育理论有很高的学术价值。研究潘光旦的个人位育论,有必要从群己关系的角度,深入探讨他是如何回答有关个人与社会的位育问题。潘光旦从三才通论的思想架构出发,提出了通人思想以促成个人的位... 潘光旦是民国时期重要的社会学家,他提出的位育理论有很高的学术价值。研究潘光旦的个人位育论,有必要从群己关系的角度,深入探讨他是如何回答有关个人与社会的位育问题。潘光旦从三才通论的思想架构出发,提出了通人思想以促成个人的位育。在潘光旦看来,通人即能贯通三才的人,具体而言,就是指对自己、他人以及其他本体都有分寸把握的人。潘光旦的通人思想,探究个人如何与其环境取得安所遂生的关系,强调个人人格的全面发展,在某种程度上是对当时个人主义与集体主义思想偏蔽的反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才通论 通人思想 位育 潘光旦
下载PDF
位育视角下导生关系的冲突与弥合
6
作者 张翔 周晓清 孙立艳 《黑龙江高教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80-85,共6页
和谐的导生关系是研究生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保障,而实践中导生关系时常出现或隐性或公开的冲突。导生关系包括教育关系、伦理关系和心理关系,归根结底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根源于我国传统文化的“位育”理论能为研究中国式导生关系提... 和谐的导生关系是研究生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保障,而实践中导生关系时常出现或隐性或公开的冲突。导生关系包括教育关系、伦理关系和心理关系,归根结底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根源于我国传统文化的“位育”理论能为研究中国式导生关系提供切实性视角。在“位育”理论视角下,导生关系冲突主要缘于教育关系“错位”、伦理关系“越位”、心理关系“缺位”等三个方面。弥合导生冲突,需要基于导生之间的应有之“位”,促进导生双方安其所,进而遂其生,具体需要“以导育人,弥合教育关系”“以界明伦,匡正伦理关系”“以情化人,修缮心理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位育 导生关系 冲突 弥合
下载PDF
基于位育理论重构乡村教师的生存与发展之路
7
作者 虎技能 阳濡卉 《教育与教学研究》 2024年第5期66-77,共12页
乡村教师作为乡村教育的中流砥柱,在现代化进程中面临诸多生存与发展的问题。乡村教师的工作场域在乡村,他们的生存和发展离不开乡村环境,因此,其最好的生存状态就是与乡村环境进行位育,走一条科学性与人文性相结合的成长之路。乡村教... 乡村教师作为乡村教育的中流砥柱,在现代化进程中面临诸多生存与发展的问题。乡村教师的工作场域在乡村,他们的生存和发展离不开乡村环境,因此,其最好的生存状态就是与乡村环境进行位育,走一条科学性与人文性相结合的成长之路。乡村教师的位育过程,是教师个体生命能量投入与乡土资源交换的过程,是乡村教师与乡村教育环境、教育内涵以及乡村社会共生的过程。然而研究发现,当前乡村教师面临乡土文化价值观薄弱、身份定位错乱以及自我发展内驱力弱化等方面的问题。要重构乡村教师的生存和发展之路,就需要培养乡村教师与乡村文化、乡村教育和乡村社会相协调的能力,推动他们投身乡村社会和乡村教育的发展,使乡村教师在广袤的土地上完成自我升华和超越,生成其生命智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教师 生存与发展 位育理论
下载PDF
位育视角下少先队德育空间优化研究
8
作者 周泓妤 《教育进展》 2024年第7期865-874,共10页
《中国少年先锋队队室(队角)建设细则(试行)》要求小学、一贯制学校、青少年宫建设少先队队室,并鼓励各地结合实际探索建立开放式队室。探索适应新时代对于少先队员培养的新需求成为各个少先队组织的首要工作,作为制约教育过程的关键要... 《中国少年先锋队队室(队角)建设细则(试行)》要求小学、一贯制学校、青少年宫建设少先队队室,并鼓励各地结合实际探索建立开放式队室。探索适应新时代对于少先队员培养的新需求成为各个少先队组织的首要工作,作为制约教育过程的关键要素,少先队德育空间所具有的育人价值逐渐受到学界关注。位育视角下,少先队德育空间的功能在于“安所”和“遂生”,即构筑容纳少先队员活动共生的“物理之所”与形成涵养少先队员精神文化和道德观念的“德育主阵地”。对应少先队德育空间本土文化和民族文化欠缺、“有界”且功能单一、未凸显少先队员主体性三项“位育失当”表征,本文提出的提升路径包括因地制宜、共生共构、主体回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位育 少先队 德育 空间
下载PDF
乡村教育的位育之道:基于加速逻辑的哲学反思 被引量:2
9
作者 张桂 《当代教育论坛》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08-114,共7页
加速逻辑形成了一种流动加快的社会状态,使乡村学校与场所、传统的位置关系发生急剧变化,导致了乡村教育的“失位”。乡村学校不仅在地理上越来越疏远乡村,而且在时间上远离了与乡村传统的历史联系。乡村教育的“失位”阻碍了乡村儿童... 加速逻辑形成了一种流动加快的社会状态,使乡村学校与场所、传统的位置关系发生急剧变化,导致了乡村教育的“失位”。乡村学校不仅在地理上越来越疏远乡村,而且在时间上远离了与乡村传统的历史联系。乡村教育的“失位”阻碍了乡村儿童实现栖居成长的可能性,也造成了乡村儿童在学校与社会中的“失位”。乡土位育理论有助于乡村教育重新找到恰当位置,并且帮助乡村儿童避免移位中的失位,使其能够在学校中入位,在位置中栖居成长。作为建构位置秩序的原型与范例,乡村儿童在乡村学校的栖居成长经验,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儿童进入更广阔的社会后能否找到自己的恰当位置,继续繁育滋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速逻辑 去远性 位育 乡土教育 位置
下载PDF
“中和位育”:中国参与全球海洋治理的价值遵循 被引量:1
10
作者 王付欣 石爱炜 《浙江海洋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2023年第5期20-26,共7页
当前全球治理格局发生深刻变化,海洋领域的大国博弈加剧,全球海洋治理既存在理论的困境,也面临实践的挑战。新时代中国海洋强国战略的提出与实施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倡议的加速推进都要求中国积极参与全球海洋治理。在推进全球海... 当前全球治理格局发生深刻变化,海洋领域的大国博弈加剧,全球海洋治理既存在理论的困境,也面临实践的挑战。新时代中国海洋强国战略的提出与实施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倡议的加速推进都要求中国积极参与全球海洋治理。在推进全球海洋治理的过程中,中国需要遵循正确的价值观。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具有统摄性的伦理观念,“中和位育”不仅反映了中华民族追求“和平”“和谐”“有序”“发展”的优良传统,也具有穿越历史的时代价值,在构建和平海洋环境、建立和谐人海关系、实现共赢外交关系方面引领全球海洋治理朝着安定有序的方向发展,必将对全球海洋治理发挥积极的引领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和位育 全球海洋治理 价值遵循
下载PDF
“位育”视域下乡村儿童文化认同教育的现实困境与突破路径
11
作者 赵名扬 李旭 杨金宇 《陕西学前师范学院学报》 2023年第9期36-42,共7页
乡村教育高质量发展是乡村教育振兴的应有之义,是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环节,乡村教育高质量发展离不开乡村儿童文化认同。因此,乡村儿童文化认同教育对乡村振兴战略的实现就显得尤为重要。研究以“位育”为理论视角,聚焦乡村儿童,基于其... 乡村教育高质量发展是乡村教育振兴的应有之义,是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环节,乡村教育高质量发展离不开乡村儿童文化认同。因此,乡村儿童文化认同教育对乡村振兴战略的实现就显得尤为重要。研究以“位育”为理论视角,聚焦乡村儿童,基于其身处乡村的内在感受,以乡村儿童文化认同教育中存在的乡村衰落、本地文化缺失、离农教育等问题作为切入点,利用环绕在乡村儿童身上的各种关系,从“教育之外”和“教育之内”两条道路出发,分别从城乡一体化、乡村文化振兴与乡村文化教育、乡村儿童本土生长出发,构建乡村儿童文化认同教育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认同教育 乡村教育高质量发展 乡村教育振兴 乡村儿童 位育
下载PDF
位育视域下乡村学校乡土文化教育的价值意蕴及行为路向
12
作者 周玲烨 付庆科 马利云 《教学与管理》 2023年第36期36-39,共4页
乡村学校处于乡土文化场域,其乡土文化教育富有自然优势,却因“城市中心”的价值取向而未凸显其应有价值。位育视域下,乡村学校乡土文化教育之意蕴在于“安所”和“遂生”,即基于乡村乡土文化场域安乡村儿童活动和情怀之所,涵养精神文... 乡村学校处于乡土文化场域,其乡土文化教育富有自然优势,却因“城市中心”的价值取向而未凸显其应有价值。位育视域下,乡村学校乡土文化教育之意蕴在于“安所”和“遂生”,即基于乡村乡土文化场域安乡村儿童活动和情怀之所,涵养精神文化和道德观念以遂其生。位育视域下,乡村学校乡土文化教育行为路向是“位育中和”,即立足乡土文化教育之本,定位其教育实施路向;坚守“乡土文化”之所,探寻其教育资源以促儿童生长;革新乡土教育之法,致儿童与乡土文化和谐统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学校 位育 乡土文化教育 乡村儿童
下载PDF
“做一个囫囵的人”——潘光旦“位育”理论视域下研究型教师的角色期待
13
作者 刘华南 《淮阴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3年第2期150-154,共5页
作为“新五四”的代表人物,潘光旦结合《中庸》儒家思想和西方科学的相关理论,提出了“位育”理论。“位育”的基本内涵在于使个体与他人、社会、自然环境实现融合共生。教育是使人在各种环境中实现“安所遂生”的重要途径,教育主体教... 作为“新五四”的代表人物,潘光旦结合《中庸》儒家思想和西方科学的相关理论,提出了“位育”理论。“位育”的基本内涵在于使个体与他人、社会、自然环境实现融合共生。教育是使人在各种环境中实现“安所遂生”的重要途径,教育主体教师应以研究型教师为目标建立合理的知识观。以“位育”理论视域透析研究型教师的选拔与培养困境及其成因,主要包括学术近亲繁殖、教师准入制度偏低、学科分化过细。潘光旦提出以“囫囵的人”重塑研究型教师的角色期待,具体实现路径有:教师保持谦虚开放包容的学术心态;高校提高教师选拔标准,并强化研究型教师的学术责任使命;打破学科壁垒,以“通才”标准开展教师的自我教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潘光旦 位育 研究型教师 角色期待
下载PDF
想起潘光旦老师的位育论 被引量:27
14
作者 费孝通 《西北民族研究》 2000年第1期1-2,共2页
本文讲“我”与潘光旦老师三十余年的师生关系,并着重点明潘光旦先生“位育”思想是新人文思想的关键词,也是其全部思想的核心。
关键词 潘光旦 位育论 人文思想 处事原则 人际关系
全文增补中
从耕读教育变迁看乡村教育的“位育”之道 被引量:18
15
作者 袁同凯 冯朝亮 《原生态民族文化学刊》 CSSCI 2022年第3期123-134,156,共13页
耕读教育在本质上是对传统耕读文化的延续和传承,也是中国乡村教育的一个文化面向。耕读教育变迁历程可概括为“耕读传家”“耕读分家”和“耕读复归”三个阶段,解析这一变迁过程的历史和文化逻辑,也打开了一扇理解、反思中国乡村教育... 耕读教育在本质上是对传统耕读文化的延续和传承,也是中国乡村教育的一个文化面向。耕读教育变迁历程可概括为“耕读传家”“耕读分家”和“耕读复归”三个阶段,解析这一变迁过程的历史和文化逻辑,也打开了一扇理解、反思中国乡村教育之门。耕读教育的变迁中隐含了中国乡村教育的“位育”之道。乡村振兴战略赋予了耕读教育新的时代内涵和使命,新时代的耕读教育可以在启迪乡村学校教育改革、促进乡村文化发展和城乡融合发展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耕读文化 耕读教育 乡村振兴 乡村教育 位育
下载PDF
“多中心”理念下职业教育治理主体的角色定位——“中和位育”思想的启示 被引量:22
16
作者 肖凤翔 邓小华 《高校教育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66-73,124,共9页
"中心-边缘"的职业教育治理是一种失序,既是政府越位、企业缺位和学校错位的根本原因,也是其必然结果。走向"多中心"治理是实现职业教育服务供给多元化的路径选择,是职业教育治理现代化的突破口。"中和位育&qu... "中心-边缘"的职业教育治理是一种失序,既是政府越位、企业缺位和学校错位的根本原因,也是其必然结果。走向"多中心"治理是实现职业教育服务供给多元化的路径选择,是职业教育治理现代化的突破口。"中和位育"蕴含的"中和"和"位育"思想为职业教育治理主体的角色重塑提供了有益启示,"有效政府-有为学校-有责企业"的互动关系代表了政府、学校和企业各安其位、各司其职的角色定位,只有在这种多主体互相型塑的角色意识中,职业教育方能实现可持续发展,满足公共利益的诉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中心”治理 职业教育治理 中和位育 角色定位
下载PDF
从文化位育之道看贵州省民族文化进校园 被引量:8
17
作者 吴晓蓉 王培 《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 CSSCI 2011年第4期29-33,共5页
通过实地观察和深度访谈的研究方法,深入考察了贵州省"民族文化进校园"的课程设置、教学形式、教学管理、科研工作、发展规划等,分析了其在历时7年的实施历程中取得的成效与存在的问题。在释析"文化位育"内涵基础... 通过实地观察和深度访谈的研究方法,深入考察了贵州省"民族文化进校园"的课程设置、教学形式、教学管理、科研工作、发展规划等,分析了其在历时7年的实施历程中取得的成效与存在的问题。在释析"文化位育"内涵基础上指出,文化位育是文化全球化、中国现代社会转型、民族文化传承式微背景下,改善家、校、社区文化疏离,实现多元文化和谐共生,以及不同自然与文化生态系统中生物个体与群体安所遂生的动力与有效方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文化进校园 位育 文化位育 教育人类学
下载PDF
从民族位育之道看现代乡土教育重建 被引量:18
18
作者 邓和平 《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301-306,共6页
当前,乡土教育缺失引致的社会成员素质缺失及其乡土文化边缘化的现象日益凸显。在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伟大历史进程中,我们有必要重建乡土教育及其民族的位育之道。以潘光旦先生的位育之道分析为切入点,加强我国现代乡土教育的基本... 当前,乡土教育缺失引致的社会成员素质缺失及其乡土文化边缘化的现象日益凸显。在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伟大历史进程中,我们有必要重建乡土教育及其民族的位育之道。以潘光旦先生的位育之道分析为切入点,加强我国现代乡土教育的基本理论及研究。以继承、发展和优化中华民族的位育之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位育之道 乡土教育 重建
下载PDF
“位育”之道——全球化中的华人教育路向 被引量:34
19
作者 张诗亚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53-55,共3页
华人的概念,不仅涵盖中国本土的各族国人,还涵盖海外华裔。全体华人有共同的认同基础。在全球化背景下,华人教育至少包括两个内容:一是对自己文化的认同;二是自己文化与他文化的交流,并在交流中保存和发展自己的文化。“位育”不是简单... 华人的概念,不仅涵盖中国本土的各族国人,还涵盖海外华裔。全体华人有共同的认同基础。在全球化背景下,华人教育至少包括两个内容:一是对自己文化的认同;二是自己文化与他文化的交流,并在交流中保存和发展自己的文化。“位育”不是简单的适应,而是要用自己文化主体的确定性、特征、长处、特色与他文化相互交往,以达到华人教育的“安所遂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位育 华人 华人教育
下载PDF
位育:“杀马特”的安所遂生之道 被引量:2
20
作者 王坤庆 邵会 《苏州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CAS 2015年第1期48-53,共6页
在以城市化、工业化为核心的现代化进程中,作为新生代农民工的杀马特群体成为了中国独特的城乡二元格局之外的"第三元"。其所难安,其生未遂。从教育的角度来说,这是位育失当的后果。由于乡土教育和人道教育的缺失,杀马特的自... 在以城市化、工业化为核心的现代化进程中,作为新生代农民工的杀马特群体成为了中国独特的城乡二元格局之外的"第三元"。其所难安,其生未遂。从教育的角度来说,这是位育失当的后果。由于乡土教育和人道教育的缺失,杀马特的自我认同和乡土认同没有得到合理、系统的建构,身心异位,无所归依。正本清源,推进乡土教育和人道教育的实施,将有助于每一位农民工个体建构自我同一性,体认乡土,有助于我国新型城镇化建设的顺利进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民工 杀马特 位育 乡土教育 人道教育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