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52篇文章
< 1 2 3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赣南低山丘陵区农业产业结构“非粮化”空间分异及其驱动力探测--以寻乌县为例 被引量:1
1
作者 肖思成 陈美球 +1 位作者 程旭东 赖昭豪 《农业资源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05-316,共12页
为刻画赣南低山丘陵区农业产业结构“非粮化”空间分布差异,严格落实耕地保护和科学管控“非粮化”,本研究以江西省寻乌县为例,采用地理探测器因子检测、交互作用检测等方法揭示赣南低山丘陵区农业产业结构“非粮化”空间分异特征及其... 为刻画赣南低山丘陵区农业产业结构“非粮化”空间分布差异,严格落实耕地保护和科学管控“非粮化”,本研究以江西省寻乌县为例,采用地理探测器因子检测、交互作用检测等方法揭示赣南低山丘陵区农业产业结构“非粮化”空间分异特征及其成因。结果表明:2020年寻乌县农业产业结构“非粮化”水平为19.42%,以耕地转为林地和园地为主。农业产业结构“非粮化”空间分异与耕地本底条件、自然资源禀赋、经济区位、政策环境4个维度的因子均显著相关,而地形、农田基础设施条件、耕地连片度是农业产业结构“非粮化”空间分异的主导驱动因子。不同农业产业类型“非粮化”的关键驱动因子不同,多数因子对耕地发展林果业和设施农业的驱动方向相反,农业产业结构“非粮化”因子交互作用均为双因子增强或非线性增强。研究表明,赣南低山丘陵区农业产业结构“非粮化”空间分异明显,需要管控农业产业结构“非粮化”总量并客观分类处置,本研究为“非粮化”分类监测和客观处置提供了参考,为低山丘陵区优化农业资源要素配置和农业产业空间布局提出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耕地保护 农业产业结构“非粮化” 丘陵区 空间分异 地理探测器
下载PDF
辽西低山丘陵区不同坡面水土保持措施效益分析 被引量:1
2
作者 贾鹏天 《水土保持应用技术》 2024年第1期54-57,共4页
以辽西低山丘陵区有代表性的水平梯田、坡式梯田和地埂植物带为例,通过田间试验分析其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稳固性。研究表明:3种水保措施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稳固性排序为地埂植物带<坡式梯田<水平梯田,均呈显著差异性;辽西... 以辽西低山丘陵区有代表性的水平梯田、坡式梯田和地埂植物带为例,通过田间试验分析其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稳固性。研究表明:3种水保措施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稳固性排序为地埂植物带<坡式梯田<水平梯田,均呈显著差异性;辽西低山丘陵区埂坎植被生长状况越好、埂坎措施损坏率及坡度越小,水保措施的作物增产、土壤性状改良和拦沙效果越好;埂坎损坏率和坡度与水保措施经济、生态效益及稳固性的相关性最高。研究成果可为辽西低山丘陵区生态保护和水保措施优选提供一定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丘陵区 地埂植物带 水土保持 梯田
下载PDF
宁镇低山丘陵区降雨型滑坡致灾机理与防治措施研究
3
作者 咸玉建 郭炳跃 +2 位作者 戴俊成 王毅 周强 《地下水》 2024年第1期141-143,197,共4页
宁镇低山丘陵区是突发性滑坡灾害的高易发区和重点防治区。本文以江宁开发区盘山公路降雨型堆积层滑坡为例,根据滑坡灾害调绘和详细勘查,掌握了滑坡的孕灾条件、灾害特征和成因机理。利用Geo-Studio和理正岩土软件定量分析了不同工况下... 宁镇低山丘陵区是突发性滑坡灾害的高易发区和重点防治区。本文以江宁开发区盘山公路降雨型堆积层滑坡为例,根据滑坡灾害调绘和详细勘查,掌握了滑坡的孕灾条件、灾害特征和成因机理。利用Geo-Studio和理正岩土软件定量分析了不同工况下滑坡稳定性和拟设支挡结构受力特征。结果表明:滑坡正处在蠕动变形阶段,罕遇强降雨和人为切坡扰动是诱发滑坡的主要因素,滑坡在天然、降雨和地震工况皆处于不稳定状态,并求取滑坡推力设计值和拟设抗滑桩桩身内力及分布。提出了以抗滑桩板墙+拱形锚杆格构+系统截排水为主的综合治理方案,为宁镇地区同类型滑坡灾害防治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宁镇丘陵区 降雨型滑坡 成因机制 稳定性分析 防治措施
下载PDF
苏北低山丘陵区典型森林土壤碳库质量分析
4
作者 彭光煜 唐雨淇 +3 位作者 于法展 陈子熙 林结丰 李亚 《土壤科学》 2024年第2期46-52,共7页
研究森林土壤不同土层SOC、ASOC含量和SOCD可以为土壤碳库质量的量化分析评价提供参考。以苏北低山丘陵区不同森林类型土壤为研究对象,对其SOC、ASOC含量和SOCD的变化特征进行系统分析。结果表明:(1) 不同森林类型SOC、ASOC含量和SOCD... 研究森林土壤不同土层SOC、ASOC含量和SOCD可以为土壤碳库质量的量化分析评价提供参考。以苏北低山丘陵区不同森林类型土壤为研究对象,对其SOC、ASOC含量和SOCD的变化特征进行系统分析。结果表明:(1) 不同森林类型SOC、ASOC含量和SOCD均随土层深度呈递减趋势,并且SOC含量下降的幅度明显大于ASOC。(2) 弃荒裸地除外,针叶林SOC、ASOC含量高于其他森林类型,而针叶林SOCD低于其他森林类型。(3) 6种森林类型ASOC/TOC(%)均小于对照的弃荒裸地,而6种森林类型CPMI(%)均高于对照的弃荒裸地,针叶林CPMI(%)大于其他森林类型,针叶林的固碳潜力较强。(4) 不同森林类型能够维护森林土壤碳库质量的稳定性,加强地表凋落物的科学管理,可以提高该地区森林土壤碳库的赋存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类型 土壤有机碳 碳库质量 丘陵区
下载PDF
南方低山丘陵区水系连通及水美乡村建设经验与思考 被引量:4
5
作者 廖强 员明 胡惠方 《水利规划与设计》 2023年第2期1-4,22,共5页
开展水系连通及水美乡村建设是贯彻落实生态文明建设总体部署、助力乡村振兴的重要举措。文章在对南方低山丘陵区农村水系普遍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的基础上,以广东省梅州市丰顺县为例,针对农村水系特点,按照“水岸共治、系统治理”的思路... 开展水系连通及水美乡村建设是贯彻落实生态文明建设总体部署、助力乡村振兴的重要举措。文章在对南方低山丘陵区农村水系普遍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的基础上,以广东省梅州市丰顺县为例,针对农村水系特点,按照“水岸共治、系统治理”的思路,统筹干支流、上下游、左右岸,河湖水域与岸线陆域协同治理,通过连通断头河道恢复历史水脉、疏浚山塘及河湖沟渠修复河湖空间、构筑柔性多孔材质生态护岸、重建湖塘湿地等多种措施恢复农村河湖水系综合功能,并通过探索多方“共建、共享、共管”模式,保障工程效益的长久发挥。该方案可为全国其它同类型地区提供县域综合治水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系连通 水美乡村 南方丘陵区 丰顺县
下载PDF
辽西低山丘陵区刺槐林地土壤物理特性变化规律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阎孟冬 《地下水》 2023年第3期123-126,共4页
通过样地布设、森林群落结构调查以及土壤采样与测定,揭示了辽西低山丘陵区刺槐林地土壤物理特性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刺槐林地能够增强土壤的持水能力,改善孔隙状况以及减小土壤容重;不同树龄与土壤容重变化呈极显著相关性,与土壤总孔... 通过样地布设、森林群落结构调查以及土壤采样与测定,揭示了辽西低山丘陵区刺槐林地土壤物理特性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刺槐林地能够增强土壤的持水能力,改善孔隙状况以及减小土壤容重;不同树龄与土壤容重变化呈极显著相关性,与土壤总孔隙变化、毛管孔隙度、非毛管孔隙、通气度、最大持水量、毛管持水量、最小持水量变化未达到显著相关性;不同土壤深度与容重、总孔隙度、毛管孔隙度、非毛管孔隙度、最大持水量、最小持水量变化呈极显著相关性,与土壤通气度、毛管持水量变化未达到显著相关性。研究成果对改善辽西低山丘陵区土壤物理性质刺槐林地具有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丘陵区 刺槐林地 土壤特性 变化规律
下载PDF
许昌市低山丘陵区低质低效林改造与提升策略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陈晓燕 李红伟 +2 位作者 李留振 赵莹莹 王燕军 《林业勘查设计》 2023年第4期9-11,27,共4页
分析许昌市低山丘陵区低质低效林形成的原因,如立地条件差、造林难度大,营造林投入高,收益低,重营造轻管护,作业设计质量不高等,从科学开展调查与作业设计,适地适树科学选择造林树种,综合应用抗旱节水技术,构建高效的管理体系,做好环境... 分析许昌市低山丘陵区低质低效林形成的原因,如立地条件差、造林难度大,营造林投入高,收益低,重营造轻管护,作业设计质量不高等,从科学开展调查与作业设计,适地适树科学选择造林树种,综合应用抗旱节水技术,构建高效的管理体系,做好环境保护与施工安全工作,对改造效果进行监测评价等方面提出了改造提升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效林 丘陵区 许昌市
下载PDF
鲁中南山区南部岩浆岩低山丘陵区地下水赋存特征
8
作者 卜鸿志 秦红梅 《山东国土资源》 2023年第12期20-27,共8页
岩浆岩低山丘陵区地形地貌及地质条件复杂,地下水蓄存环境差,水资源贫乏,水文地质研究程度低,长期以来一直存在极大的找水困难。通过开展典型地区水文地质调查与找水打井示范,深化了对地下水赋存和补径排条件的认识,地下水赋存空间在垂... 岩浆岩低山丘陵区地形地貌及地质条件复杂,地下水蓄存环境差,水资源贫乏,水文地质研究程度低,长期以来一直存在极大的找水困难。通过开展典型地区水文地质调查与找水打井示范,深化了对地下水赋存和补径排条件的认识,地下水赋存空间在垂向上可分为浅部风化裂隙带和中深部岩脉裂隙网络,平面上分为断裂构造裂隙带、岩脉裂隙带和岩性接触裂隙带,总体呈现“两层三带”基本特征;为寻找赋水打井目标、有针对性布置勘查工作提供了参考,提高了找水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水 丘陵区 浅部风化裂隙带 鲁中南山区
下载PDF
低山丘陵区“实用性”村庄规划编制研究——以磐安县尚湖镇铜钿村为例
9
作者 陈海恒 倪永华 《浙江国土资源》 2023年第5期29-31,共3页
201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建立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并监督实施的若干意见》,将村庄规划定位为农村地区的详细规划;自然资源部下发《关于加强村庄规划促进乡村振兴的指导意见》,要求各省(区、市)做好新时代村庄规划编制和实施管理工作。
关键词 乡村振兴 村庄规划 自然资源部 丘陵区 详细规划 尚湖镇 实用性 磐安县
下载PDF
南方红壤低山丘陵区水土流失综合治理 被引量:50
10
作者 史志华 杨洁 +3 位作者 李忠武 李勇 程栋梁 袁再建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6-9,共4页
"南方红壤低山丘陵区水土流失综合治理"项目(2017YFC0505400)获得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典型脆弱生态修复与保护研究"专项支持。项目重点阐明区域水土流失演变规律及关键驱动因子,以生态功能提升与生产功能优化为核心,... "南方红壤低山丘陵区水土流失综合治理"项目(2017YFC0505400)获得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典型脆弱生态修复与保护研究"专项支持。项目重点阐明区域水土流失演变规律及关键驱动因子,以生态功能提升与生产功能优化为核心,研发集成地表径流调控、土壤肥力提升、植被可持续恢复和景观结构优化为一体的水土流失治理技术体系,形成生态服务功能提升与民生改善的区域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模式,为红壤低山丘陵区水土流失治理提供科技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点研发项目 红壤丘陵区 水土保持 生态功能
下载PDF
重庆市低山丘陵区农村居民点分布格局及其影响因素 被引量:46
11
作者 张霞 魏朝富 +1 位作者 倪九派 殷帅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45-50,57,共7页
农村居民点分布格局是研究农村居民点自组织演化规律的重要内容,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人类活动与自然环境的相互作用。以研究区1∶2000土地利用现状图、地形图等资料为基础,以ArcGIS 9.3为技术平台,结合景观分析软件Fragstats3.3,选取表... 农村居民点分布格局是研究农村居民点自组织演化规律的重要内容,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人类活动与自然环境的相互作用。以研究区1∶2000土地利用现状图、地形图等资料为基础,以ArcGIS 9.3为技术平台,结合景观分析软件Fragstats3.3,选取表征农村居民点用地、规模、形状和分布的11个景观指数指标,应用空间分析法和景观指数分析法,分析了重庆市低山丘陵区农村居民点分布格局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①自然条件是影响农村居民点分布格局的重要因素。随着海拔和坡度的不断增加,农村居民点用地面积和平均规模呈现出相对递减的趋势,且分布在阳坡上的多于阴坡。②农村居民点分布格局表现出不同的区域特征。丘陵区农村居民点面积大、分布密度小,其空间分布相对集中;由丘陵向低山过渡区由于微地势起伏不定,农村居民点数量多、单个居民点规模小,其空间分布集中度较低;低山区农村居民点分布比较零碎,并表现出明显的地带性特征。因此,地形地貌是构成农村居民点分布格局的基础框架并制约着农村居民点用地、规模、形状和分布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居民点 丘陵区 分布格局 景观指数
下载PDF
基于确定性系数概率模型的降雨型滑坡孕灾环境因子敏感性分析——以四川省低山丘陵区为例 被引量:24
12
作者 王志恒 胡卓玮 +2 位作者 赵文吉 宫辉力 邓金宪 《灾害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09-115,共7页
分析降雨型滑坡孕灾环境因子的敏感性,有利于提高对该类型滑坡的预测精度。以四川省低山丘陵区为例,通过高分辨率遥感影像解译和野外实地调查等方法,建立滑坡编目数据库,并在此基础上,选取高程、坡度、地形起伏度、岩土类型、道路... 分析降雨型滑坡孕灾环境因子的敏感性,有利于提高对该类型滑坡的预测精度。以四川省低山丘陵区为例,通过高分辨率遥感影像解译和野外实地调查等方法,建立滑坡编目数据库,并在此基础上,选取高程、坡度、地形起伏度、岩土类型、道路、河流和断裂构造共7个因子作为降雨诱发滑坡的孕灾环境因子,基于GIS空间分析技术,应用确定性系数概率模型,对这7个因子的敏感性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四川省低山丘陵区降雨型滑坡多发育在:①高程在400~1000m的范围内,特别是600—800m的区域;②坡度为15°-30°的区域;③砂岩、砾岩和页岩等岩石类型中。应用滑坡敏感性指数分析发现,岩土类型、高程和坡度对研究区内降雨型滑坡的分布起到控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丘陵区 滑坡 敏感性分析 确定性系数
下载PDF
太行山低山丘陵区苹果生姜间作系统综合效应研究 被引量:20
13
作者 张劲松 孟平 +1 位作者 辛学兵 尹昌君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74-78,共5页
本文对太行山低山丘陵区苹果生姜间作系统的生态效应、生理效应、产量效应及土地利用率进行研究 ,结果表明 ,对比单作姜园平均可使生姜冠层叶温降低 2 .5℃ ,空气相对湿度提高 1 6% ;对比清耕果园 ,可使0~ 50cm土层土壤含水量提高 8.5... 本文对太行山低山丘陵区苹果生姜间作系统的生态效应、生理效应、产量效应及土地利用率进行研究 ,结果表明 ,对比单作姜园平均可使生姜冠层叶温降低 2 .5℃ ,空气相对湿度提高 1 6% ;对比清耕果园 ,可使0~ 50cm土层土壤含水量提高 8.5% ;可使生姜叶片叶绿素含量提高 1 6.6% ,苹果光合速率提高 1 0 .0 % ;生姜和苹果单位产量分别提高 3.1 %和 2 .0 % ;间作系统土地当量值可达 1 .64,总体土地利用率可提高 6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苹果 生姜 间作系统 生态效应 生理效应 产量效应 土地利用率 太行山丘陵区 复合农林业
下载PDF
吉林省低山丘陵区水土保持措施减蚀效应研究 被引量:13
14
作者 韩富伟 张柏 +2 位作者 王宗明 宋开山 李建平 《吉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668-672,共5页
对吉林省梅河口市吉兴小流域2004年7个试验小区的径流和产沙情况进行了测定,并将各小区年产沙量换算成土壤侵蚀模数,其中裸地和顺垄试验小区最高,分别为3 070.70,3 008.40 t/km2;地埂植物带、荒山灌木梗小区侵蚀模数略小,分别为629.50,6... 对吉林省梅河口市吉兴小流域2004年7个试验小区的径流和产沙情况进行了测定,并将各小区年产沙量换算成土壤侵蚀模数,其中裸地和顺垄试验小区最高,分别为3 070.70,3 008.40 t/km2;地埂植物带、荒山灌木梗小区侵蚀模数略小,分别为629.50,601.40 t/km2;横垄试验小区侵蚀模数297.20 t/km2;生态修复试验小区侵蚀模数只有85.20 t/km2,水平台田试验小区几乎没有产生侵蚀。从产流量来看,裸地试验小区年径流深为27.10 mm,顺垄试验小区年径流深为24.50 mm,水平台田试验小区几乎没有产生径流。对各水保措施的水土保持效益进行了计算,结果表明顺垄试验小区水土保持效益最差,地埂植物带、荒山灌木梗试验小区水土保持效益居中等水准,生态修复试验小区水土保持效益较高,横垄试验小区改垄效益相当明显,水平台田试验小区水土保持效益最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丘陵区 径流小区 土壤侵蚀 水土保持措施 减蚀效应 吉林省
下载PDF
低山丘陵区红壤水分的动态变化及影响因素 被引量:8
15
作者 方堃 陈效民 +2 位作者 杜臻杰 张佳宝 邓建强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67-72,共6页
红壤分布区域是中国重要的粮食产地,但是降水时空分布的不均匀导致了季节性干旱的发生。因此,了解红壤中水分时空分布规律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该文研究了低山丘陵区红壤旱地不同肥料配比长期试验小区土壤含水率的季节性变化状况及其与... 红壤分布区域是中国重要的粮食产地,但是降水时空分布的不均匀导致了季节性干旱的发生。因此,了解红壤中水分时空分布规律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该文研究了低山丘陵区红壤旱地不同肥料配比长期试验小区土壤含水率的季节性变化状况及其与气象因素的关系,分析了典型红壤地区的土壤水分变化规律。结果表明:研究区1a内的土壤含水率变化分为4个阶段:土壤水分充盈期、土壤水分亏缺期、土壤水分补充恢复期和土壤水分平稳期。空白小区土壤含水率变化较大;在施用肥料的试验小区中,蒸发对氮肥小区、氮磷小区和氮磷钾小区的影响逐渐降低;而降雨对氮肥小区、氮磷小区和氮磷钾小区的影响力逐渐增加。通过掌握典型红壤地区的土壤水分变化规律,对该地区水资源的调配管理、灌溉安排及干旱评估均可起到重要的指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 土壤含水率 动态响应 红壤 丘陵区
下载PDF
低山丘陵区果农复合生态经营模式 被引量:9
16
作者 梁嘉陵 黄艳胜 +3 位作者 王非 王文杰 张成军 聂江力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4期63-66,共4页
本项研究是在对寒温带低山丘陵地区的果农复合经营的果园生态因子和农民经济收入进行深入调查的基础上.进行了果农复合生态系统因子动态变化分析、间作农作物种类比较分析和经济效益综合分析。结果表明:果农复合生态经营模式具有重要... 本项研究是在对寒温带低山丘陵地区的果农复合经营的果园生态因子和农民经济收入进行深入调查的基础上.进行了果农复合生态系统因子动态变化分析、间作农作物种类比较分析和经济效益综合分析。结果表明:果农复合生态经营模式具有重要的生态学效益和经济收益.它能够有效地改善果园条件.降低空气温度.提高空气相对湿度.增加土壤有机质、全氮和全钾的会量.有利于果树和农作物的生长和土壤改良;果农复合生态经营可分为果树生长初期、果初期、结果盛期三个阶段;适于低山丘陵区果农复合的最佳模式是在果树行间间作瓜类、豆类和蔬菜类.可根据实际情况具体操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果农复合经营 丘陵区 间作 果树 农作物
下载PDF
豫西低山丘陵区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对陡坡地土壤理化性状的影响 被引量:12
17
作者 刘沛松 王健胜 +3 位作者 楚纯洁 蒋有绪 郭泉水 文祯中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208-212,229,共6页
对豫西低山丘陵区陡坡地5种土地利用方式(人工草地、自然荒草地、柏树林地、人工女贞林地和桃树林地)下土壤部分理化性状对土地利用变化的响应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人工干扰活动会加速陡坡地土壤质量退化。5种土地利用方式间土壤... 对豫西低山丘陵区陡坡地5种土地利用方式(人工草地、自然荒草地、柏树林地、人工女贞林地和桃树林地)下土壤部分理化性状对土地利用变化的响应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人工干扰活动会加速陡坡地土壤质量退化。5种土地利用方式间土壤理化指标除速效磷含量外均呈显著性差异(P<0.05),近自然状态的柏树林土壤有机碳、全氮、碱解氮、C/N、全磷、速效磷、速效钾含量和土壤电导率均最高,全钾含量也较高,仅次于人工草地,pH值接近于7;人工草地、人工女贞林地有机碳、全氮、碱解氮、全磷含量和土壤电导率较低,与其他用地方式间差异显著(P<0.05)。陡坡地植被郁闭度和盖度对土壤全钾含量的影响较大,林地速效钾含量高于草地。因此,在豫西低山丘陵区35°以上陡坡地不宜作为人工草地和人工景观林地,建议将柏树作为生态恢复的优先选择树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豫西丘陵区 陡坡地 土地利用方式 土壤理化性状
下载PDF
我国低山丘陵区水土流失生态环境背景分析 被引量:12
18
作者 邹亚荣 赵晓丽 +2 位作者 张增祥 周全斌 谭文杉 《山地学报》 CSCD 2002年第2期176-181,共6页
我国是一个以山地为主的国家 ,山地多为大江大河的源头 ,而低山丘陵为这些大江大河支流的发源地 ,这些区域的水土流失必然会带来环境问题。本文以TM影象为数据源 ,以GIS为技术支撑 ,从DEM中获取低山丘陵层 ,以此为MASK层 ,提取水土流失... 我国是一个以山地为主的国家 ,山地多为大江大河的源头 ,而低山丘陵为这些大江大河支流的发源地 ,这些区域的水土流失必然会带来环境问题。本文以TM影象为数据源 ,以GIS为技术支撑 ,从DEM中获取低山丘陵层 ,以此为MASK层 ,提取水土流失及相应的生态环境背景各层 ,包括土地利用、坡度、年降水、积温、植被等生态背景层 ,这些背景层是多年数据的平均 ,然后把水土流失层与环境背景各层分别叠加 ,分析不同环境背景下水土流失状况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S GIS 水土流失 环境背景 土地资源 生态环境 遥感 地理信息系统 山地 丘陵区 中国
下载PDF
吉林省低山丘陵区水土保持措施对土壤性质的影响 被引量:11
19
作者 张玉斌 曹宁 +3 位作者 苏晓光 许晓鸿 闫飞 杨振明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224-229,共6页
研究了吉林省东部低山丘陵区水土保持措施对土壤性质的影响,并对各水土保持措施的蓄水保土效益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顺垄试验小区蓄水保土效果最差;地埂植物带、灌木埂试验小区水土保持效益居中;生态修复、横垄试验小区水土保持效... 研究了吉林省东部低山丘陵区水土保持措施对土壤性质的影响,并对各水土保持措施的蓄水保土效益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顺垄试验小区蓄水保土效果最差;地埂植物带、灌木埂试验小区水土保持效益居中;生态修复、横垄试验小区水土保持效益较高;水平坑试验小区水土保持效益相当高。不同水土保持措施之间对土壤物理性质的影响存在差异,以生态修复对土壤pH、容重和田间持水量的修复最为明显;各水土保持措施对土壤颗粒组成,即土壤质地的修复效果均不明显,可见水土保持措施并不能在较短时间内改善土壤质地。在进行水土保持措施较短时间内,土壤SOC的消耗要大于其累积,使其在短时间内无法取得较好的SOC恢复效果。速效养分含量受水土保持措施影响非常大,土壤速效养分一部分随土壤侵蚀流失,一部分为植物所吸收利用,从而导致各水土保持措施土壤速效养分含量差异较大,其中生态修复措施对土壤速效养分的恢复效果最佳。在目前现有的水土保持措施下,选择生态修复措施,即自然撂荒是短时期内吉林省东部低山丘陵区进行小流域治理、退耕还林(草)工程和恢复土壤肥力质量较好的选择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丘陵区 水土保持措施 土壤性质 吉林省
下载PDF
东北低山丘陵区土地适宜性评价与潜力分析——以吉林省西南部黑牛河流域为例 被引量:16
20
作者 戴全厚 刘明义 +1 位作者 王跃邦 刘国彬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27-31,共5页
通过对东北低山丘陵区典型流域黑牛河流域土地利用现状的调查,分析研究了该区土地适宜性与生产潜力。黑牛河流域土地生产潜力、人口承载力及土地适应性分析与评价结果表明,黑牛河1531.55hm2土地中,以宜农地和宜林地为主;宜园地和宜牧地... 通过对东北低山丘陵区典型流域黑牛河流域土地利用现状的调查,分析研究了该区土地适宜性与生产潜力。黑牛河流域土地生产潜力、人口承载力及土地适应性分析与评价结果表明,黑牛河1531.55hm2土地中,以宜农地和宜林地为主;宜园地和宜牧地分别占0.74%和1.07%,另有5.44%的未利用地,具有潜在的宜林、宜园地利用价值。其中,宜农地中以中低产田为主,具有较大的生产潜力。提出了合理利用东北低山丘陵区土地、加快水土保持步伐,挖掘潜力,提高土地生产力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北丘陵区 土地适宜性评价 土地利用现状 生产潜力 吉林 黑牛河流域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