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海战伤低体温管理培训内容体系的构建
1
作者 曹媛媛 李筝 +2 位作者 李治 姜舒 陈鑫 《医学研究与战创伤救治》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11-414,共4页
目的构建海战伤低体温管理规范化培训内容体系,为规范医护人员海战伤救治培训提供思路。方法通过系统检索国内外数据库,对指南、专家共识、系统评价进行证据提取和整合,经研究小组讨论后拟定海战伤低体温管理培训内容体系初稿,采用德尔... 目的构建海战伤低体温管理规范化培训内容体系,为规范医护人员海战伤救治培训提供思路。方法通过系统检索国内外数据库,对指南、专家共识、系统评价进行证据提取和整合,经研究小组讨论后拟定海战伤低体温管理培训内容体系初稿,采用德尔菲法进行专家函询,整合专家意见,经过小组讨论后进行修改。结果共17名专家完成3轮函询,最终形成3个一级指标、7个二级指标、23个三级指标的海战伤低体温管理培训内容方案。结论本研究专家认可度高,协调程度好,形成海战伤低体温管理培训内容体系符合卫勤保障需求,可为未来海战伤救护培训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战伤 低体温管理 培训 德尔菲法
下载PDF
前馈控制应用于急诊创伤患者低体温管理的效果分析
2
作者 叶诚栋 张伟彬 +1 位作者 林朝霞 金爽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23年第15期191-194,共4页
目的探讨前馈控制应用于急诊创伤患者低体温管理的效果。方法回顾性选取福建省立医院2022年1—5月急诊创伤患者50例作为对照组,采用常规急诊创伤体温管理;选取福建省立医院2022年6—10月急诊创伤患者50例作为观察组,进行基于前馈控制的... 目的探讨前馈控制应用于急诊创伤患者低体温管理的效果。方法回顾性选取福建省立医院2022年1—5月急诊创伤患者50例作为对照组,采用常规急诊创伤体温管理;选取福建省立医院2022年6—10月急诊创伤患者50例作为观察组,进行基于前馈控制的体温管理。观察两组患者的体温管理有效率、体温管理质量得分、凝血功能、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的体温管理有效率(92.00%)高于对照组(64.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体温管理质量得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干预后凝血酶原时间(prothrombin time,PT)、凝血酶时间(thrombin time,T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ctivated partial thromboplastin time,APTT)较对照组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4.00%)显著低于对照组(18.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急诊创伤患者应用基于前馈控制的体温管理能提升体温管理有效率,提高体温管理质量,改善凝血功能,减少不良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馈控制 急诊 创伤 低体温管理 凝血功能 不良反应
下载PDF
六西格玛管理法在泌尿外科腹腔镜手术病人围术期低体温管理中的应用 被引量:3
3
作者 骆良文 刘正 《全科护理》 2019年第35期4437-4440,共4页
[目的]探讨六西格玛管理法在泌尿外科腹腔镜手术病人围术期低体温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19年1月医院收治的120例泌尿外科腹腔镜手术病人作为研究对象,其中将2018年1月—2018年6月收治的60例病人作为对照组,围术期... [目的]探讨六西格玛管理法在泌尿外科腹腔镜手术病人围术期低体温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19年1月医院收治的120例泌尿外科腹腔镜手术病人作为研究对象,其中将2018年1月—2018年6月收治的60例病人作为对照组,围术期采用常规体温管理的方法,将2018年8月—2019年1月收治的60例病人作为观察组,围术期采用六西格玛管理法对病人低体温进行管理,比较两组病人低体温相关并发症(术中低体温、术中发热、术后寒战及术后感染)发生率、复苏时间、拔管时间、住院时间及术后机体恢复情况。[结果]观察组病人低体温相关并发症发生率、复苏时间、拔管时间及住院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而术后恢复质量评估量表得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六西格玛管理法应用于泌尿外科腹腔镜手术病人围术期低体温管理中,规范了泌尿外科腹腔镜手术病人围术期低体温管理流程,有效提高了泌尿外科腹腔镜手术病人围术期体温控制,降低了因低体温引发的相关并发症发生率,有利于加速病人术后机体恢复,确保病人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六格西玛 泌尿外科 腹腔镜手术 并发症 围术期 低体温管理
下载PDF
急诊创伤患者低体温管理对策及效果分析 被引量:1
4
作者 张梦颖 董明 +3 位作者 卢兰军 周芝东 姚婷婷 汪婷婷 《中华养生保健》 2021年第9期105-107,共3页
目的探讨急诊创伤患者低体温管理对策及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6月~2020年4月皖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弋矶山医院收治的100例急诊创伤低体温患者,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5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研究组实施综合低体温管理。... 目的探讨急诊创伤患者低体温管理对策及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6月~2020年4月皖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弋矶山医院收治的100例急诊创伤低体温患者,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5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研究组实施综合低体温管理。观察两组患者来诊时(0 min)、20 min、40 min、1 h的体温、心率、血氧饱和度以及平均动脉压。结果研究组患者来诊时(0 min)的体温、心率、血氧饱和度、平均动脉压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20 min、40 min、1 h的体温、血氧饱和度和平均动脉压均高于对照组,心率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诊创伤患者低体温管理对策的应用效果显著,值得临床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诊 创伤 低体温管理 效果
下载PDF
艾灸热敷贴在围术期低体温管理中的相关性研究
5
作者 陈贤梅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医药卫生》 2023年第4期143-145,共3页
对患者手术治疗中,艾灸热敷贴在低体温改善方面的作用展开研究。方法 选择2022年1月至12月期间本院所接收的200例手术治疗患者参与研究,将患者分为参照组100例与实验组100例,在患者手术治疗中,分别提供常规体温管理干预与艾灸热敷贴实... 对患者手术治疗中,艾灸热敷贴在低体温改善方面的作用展开研究。方法 选择2022年1月至12月期间本院所接收的200例手术治疗患者参与研究,将患者分为参照组100例与实验组100例,在患者手术治疗中,分别提供常规体温管理干预与艾灸热敷贴实施体温管理。对两组患者体温变化情况、各类应急指标水平、血压以及心率值进行对比。结果 在对两组患者实施麻醉后,实验组患者体温变化幅度小,体温稳定性高;术后,实验组患者应急指标水平偏低;当患者进入苏醒阶段后,实验组心率、血压指标均比较低,P<0.05。结论 在对患者实施手术治疗时,患者围术期体温变化幅度比较大,会对患者舒适度造成不良影响,通过对患者应用艾灸热敷贴,能够有效降低患者低体温发生率,改善患者预后,值得推广与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灸热敷贴 围术期 低体温管理
下载PDF
预防低体温专项护理专案管理对老年全膝关节表面置换术后患者的影响 被引量:13
6
作者 王和 唐月琴 +1 位作者 林春霞 高小莉 《护理实践与研究》 2021年第5期758-761,共4页
目的探讨预防低体温专项护理老年全膝关节表面置换术后患者的影响。方法本次研究选取2019年4月—2020年3月医院就诊的76例老年全膝关节表面置换术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就诊顺序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8例,其中对照组实施常规低体温预... 目的探讨预防低体温专项护理老年全膝关节表面置换术后患者的影响。方法本次研究选取2019年4月—2020年3月医院就诊的76例老年全膝关节表面置换术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就诊顺序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8例,其中对照组实施常规低体温预防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取预防低体温专项护理专案管理措施,比较两组围术期各阶段体温情况及术后寒颤、躁动等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术中30min、手术结束时、术后30min内各阶段体温情况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寒颤、躁动等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老年全膝关节表面置换术后患者采用预防低体温专项护理专案护理,改善围术期各阶段体温情况、减少寒颤、躁动等不良反应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预防体温专项护理专案管理 老年全膝关节表面置换术 影响效果
下载PDF
基于PDCA的改进策略在结直肠癌手术患者体温管理中的应用
7
作者 姜锋艳 《江苏卫生事业管理》 2024年第4期524-527,共4页
目的:探讨基于PDCA的循环改进策略在结直肠癌手术患者体温管理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20年2月-2023年2月在我院收治的行腹腔镜结直肠癌手术患者60例,根据入院时间将纳入对象分为对照组(给予常规低体温护理干预措施)和改进组(在对照组基... 目的:探讨基于PDCA的循环改进策略在结直肠癌手术患者体温管理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20年2月-2023年2月在我院收治的行腹腔镜结直肠癌手术患者60例,根据入院时间将纳入对象分为对照组(给予常规低体温护理干预措施)和改进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基于PDCA的改进干预),每组各30例。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数据和不同时间段的体温变化、术后并发症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改进组的术后住院时间、复温时间和寒战持续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改进组体温在术中60 min(T2)、术中90 min(T3)、手术后(T4)阶段高于对照组,并发症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患者对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腹腔镜结直肠癌手术中,使用PDCA实施持续的提升策略,可以有效地维持病人体温,降低术中的寒战等并发症,提升病人的护理满意度,具有一定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DCA 腹腔镜 结直肠癌手术 标准化低体温管理
下载PDF
手术室低体温全程前瞻性管理在胃肠手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8
作者 王佳 《医学食疗与健康》 2020年第7期133-133,135,共2页
目的:探讨手术室低体温全程前瞻性管理在胃肠手术患者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9年4月~2020年4月在我院行手术治疗96例胃肠疾病患者纳入研究,将其按照随机数表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8例.对照组手术期间常规体位管理,观察组手术期间低体温... 目的:探讨手术室低体温全程前瞻性管理在胃肠手术患者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9年4月~2020年4月在我院行手术治疗96例胃肠疾病患者纳入研究,将其按照随机数表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8例.对照组手术期间常规体位管理,观察组手术期间低体温全程前瞻性管理,对比两组患者的体温保持情况、并发症发生率以及应激反应.结果:观察组低体温、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应激反应指标NE、Cor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胃肠手术期间实施低体温全程前瞻性管理有助于减少低体温及相关并发症的风险,使机体应激反应减弱,保障手术的流畅进行,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肠手术 体温管理 体温全程前瞻性管理
下载PDF
分析手术室低体温全程前瞻性管理在胃肠术中患者的护理效果
9
作者 关玉馥 王瑶 +2 位作者 刘鑫 蒋奥 于适卜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医药卫生》 2022年第3期1-4,共4页
分析手术室低体温全程前瞻性管理在胃肠术中患者的护理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22年1月50例患者,采用随机数分组配合抛硬币方式将患者分为对照组(行常规手术室护理,n=25)和观察组(行手术室低体温全程前瞻性管理,n=25),对比患者的... 分析手术室低体温全程前瞻性管理在胃肠术中患者的护理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22年1月50例患者,采用随机数分组配合抛硬币方式将患者分为对照组(行常规手术室护理,n=25)和观察组(行手术室低体温全程前瞻性管理,n=25),对比患者的满意度、体温指标的变化、应激反应指标变化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的总满意度为100.00%,对照组为80.00%,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两组患者于手术前的体温差异不显著(P>0.05),观察组手术30 min和术后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护理后观察组去甲肾上腺素、肾上腺素以及皮质醇指标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护理后的并发症发生率为4.00%,对照组为24.00%,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在对胃肠道手术患者进行手术治疗时,在基于手术室低体温全程前瞻性管理护理措施下患者可在手术期间维持较高的体温,对比常规手术室护理,患者的应激反应指标更低,术后并发症风险更低,对确保患者的术后安全性具有重要价值,同时可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对减少医患纠纷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值得广泛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术室 体温全程前瞻性管理 胃肠道手术
下载PDF
Efficacy and safety of the heated gel mattress for prevention of hypothermia in preterm infants during intra-hospital transport: a meta-analysis 被引量:1
10
作者 Ya-Qian Liu Meng-Jie Lei +4 位作者 Ting-Ting Liu Yu-Feng Li Chu-Yun Cui Li-Jia Ni Chang-De Jin 《TMR Integrative Nursing》 2018年第3期132-140,共9页
Objective: To evaluate the efficacy and safety of the heated gel mattress for prevention of heat loss on preterm infants with hypothermia during the transport systematically and objectively. Methods: Systematic sear... Objective: To evaluate the efficacy and safety of the heated gel mattress for prevention of heat loss on preterm infants with hypothermia during the transport systematically and objectively. Methods: Systematic searches on PubMed, EM- BASE, Cochrane Library, Web of Science, CBM, CNKI, Wanfang and VIP were performed for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s (RCTs) or quasi-RCTs which explored the effects of heated gel mattress on prevention of hypothermia in premature infants relative to conventional alternatives. Studies were screened according to inclusion and exclusion criteria, extracted data and assessed quality. Then, meta-analysis and trial sequential analysis were performed by RevMan 5.3 and TSA vO.9 software developed at the Copenhagen Clinical Trials Center in Denmark, independently. Results: This systematic review included 10 studies which comprised 7 RCTs and 3 quasi-RCTs, encompassing 773 patients. The results of meta-analysis showed that in heated gel mattress group admission temperature on neonatal intensive care unit (SMD, 0.63; 95% CI, 0.40 to 0.87; P = 0.00), incidence of hypothermia (RR, 0.73; 95% CI, 0.57 to 0.93; P = 0.01) and hyperthermia (RR, 1.82; 95% CI, 1.31 to 2.541 P = 0.00) compared with the control group had significantly statistical difference; however,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admission temperature on exothermic mattresses or TransWarmer mattress group, mortality, sepsis, retinopathy of prematurity, intraventricular hemorrhage Ⅲ/Ⅳ between two groups, trial sequential analysis confirmed that the pooled results of admission temperature on neonatal intensive care unit and hyperthermia were stable and reliable; but the combination of low-temperature incidence and mortality indicators suggested that the sample size was insufficient. Conclusion: Heated gel mattress is a safe and effective re- warming intervention that can improve body temperature of hypothermic preterm infants during transport, reduce the incidence of hypothermia and does not increase the incidence of morbidity and complications. However, it is recommended that clinical monitoring of body temperature should be performed dynamically to decrease the potential risk of high fever. In addition, due to the limitation of quantity and quality of included studies, its cost-effectiveness and far-reaching influence on long-term follow-up outcomes need further evaluation through clinical multicenter, large sample, and high-quality researc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remature infants HYPOTHERMIA Intra-hospital transport Temperature management META-ANALYSIS Trial sequential analysis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