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7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MC系列高分子表面活性剂的胶束形态 被引量:14
1
作者 曹亚 李惠林 严启团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6期553-558,共6页
The micellar conformation of polymeric surfactants based on carboxy methyl cellulose in aqueous solution was studied by dynamic laser scattering and environmental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 The results show that di... The micellar conformation of polymeric surfactants based on carboxy methyl cellulose in aqueous solution was studied by dynamic laser scattering and environmental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 The results show that different polymeric surfactants have different micellar conformation. The micelles formed by copolymer A3, B7 and B9 are spheroidal or ellipsoidal. While copolymer A9 which is more hydrophilic forms rod like micelles. At high concentration the micelles in aqueous solution would aggregate and form network structure further. The dependence of micelle size distribution function F(R) on scattering vector confirms again that the micelles of A9 is not like spherical, while the independence of F(R) on scattering angles means B9 molecules forming sphere like micell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子表面活性 羧甲基纤维素 胶束形态
下载PDF
羧甲基纤维素系列高分子表面活性剂在溶液中胶束行为的研究 被引量:9
2
作者 曹亚 李惠林 徐僖 《油田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4期361-364,共4页
本文通过激光光散射、紫外光谱、分光光度计和表面张力研究了羧甲基纤维素与烷基醇聚氧乙烯醚丙烯酸酯的超声共聚物在溶液中的临界胶束浓度、增溶作用和微乳液等胶束行为。结果表明:高分子表面活性剂虽然出现双临界胶束浓度现象,但在... 本文通过激光光散射、紫外光谱、分光光度计和表面张力研究了羧甲基纤维素与烷基醇聚氧乙烯醚丙烯酸酯的超声共聚物在溶液中的临界胶束浓度、增溶作用和微乳液等胶束行为。结果表明:高分子表面活性剂虽然出现双临界胶束浓度现象,但在低浓度区仍存在多分子胶束;亲水链最长的大单体R12EO20A及其共聚物对甲苯的增溶性最强,甲苯增溶在胶束的疏水内核中;共聚物水溶液与甲苯、异丙醇形成的微乳液与低分子乳化剂不同,表现出高分子表面活性剂的分子尺寸大和结构复杂的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子 表面活性 胶束行为 羧甲基纤维
下载PDF
羧甲基纤维素系列高分子表面活性剂在盐溶液中的胶束形态研究 被引量:6
3
作者 曹亚 李惠林 严启团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3期71-74,共4页
采用动态激光光散射、GPC、环境扫描电镜研究了羧甲基纤维素系列高分子表面活性剂在盐水溶液中的胶束形态,发现盐水溶液中,高分子表面活性剂形成较均一的球形胶束,盐既能使CMC链段卷曲,胶束尺寸减小,又可破坏氧乙烯链段与水... 采用动态激光光散射、GPC、环境扫描电镜研究了羧甲基纤维素系列高分子表面活性剂在盐水溶液中的胶束形态,发现盐水溶液中,高分子表面活性剂形成较均一的球形胶束,盐既能使CMC链段卷曲,胶束尺寸减小,又可破坏氧乙烯链段与水的亲合作用,使胶束聚集。分子量相近的共聚物体系形成大小相近的胶束粒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羧甲基纤维素 分子 表面活性 盐溶液 胶束
下载PDF
低聚表面活性剂——两亲分子表面活性的突破 被引量:51
4
作者 赵剑曦 《日用化学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2期20-23,共4页
Gemini表面活性剂将两个单链单头基普通表面活性剂在离子头基处通过化学键联接在一起 ,从而阻抑了表面活性剂有序聚集过程中的头基分离力 ,极大地提高其表面活性。针对当前为提高表面活性而进行的大量尝试而言 ,Gemini表面活性剂是概念... Gemini表面活性剂将两个单链单头基普通表面活性剂在离子头基处通过化学键联接在一起 ,从而阻抑了表面活性剂有序聚集过程中的头基分离力 ,极大地提高其表面活性。针对当前为提高表面活性而进行的大量尝试而言 ,Gemini表面活性剂是概念上的突破 ,因而被誉为新一代的表面活性剂。由于这种特殊的分子结构 ,Gemini表面活性剂通常生成比其单链单头基表面活性剂更低曲率的分子聚集体 ,这造成 Gemini表面活性剂水溶液具有相当高的粘度。此外 ,Gemini表面活性剂在固 /液界面上也易形成低曲率的分子吸附聚集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面活性 表面活性 分子结构 表面张力
下载PDF
低分子/高分子表面活性剂复配体系对松香胶的乳化能力 被引量:6
5
作者 孙秀武 陈少平 +1 位作者 李爱民 吴宗华 《中国造纸学报》 EI CAS CSCD 2005年第1期118-120,共3页
研究了脂肪酸聚氧乙烯醚的衍生物(LS1)与苯乙烯丙烯酰胺丙烯酸酯共聚物(HS1)复配体系的表面张力和对松香类物质的乳化能力。结果表明,LS1/HS1复配体系在质量比为3∶4后,表面张力以及产生最低表面张力的浓度都明显降低,发泡性趋于稳定,... 研究了脂肪酸聚氧乙烯醚的衍生物(LS1)与苯乙烯丙烯酰胺丙烯酸酯共聚物(HS1)复配体系的表面张力和对松香类物质的乳化能力。结果表明,LS1/HS1复配体系在质量比为3∶4后,表面张力以及产生最低表面张力的浓度都明显降低,发泡性趋于稳定,所制备的中性松香分散胶的机械稳定性和在中性条件下的施胶性最大,表明此时体系组分可产生较强的协同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配体系 分子表面活性 乳化能力 松香胶 分子 丙烯酸酯共聚物 表面张力 聚氧乙烯醚 机械稳定性 丙烯酰胺 中性条件 协同效应 苯乙烯 衍生物 脂肪酸 质量比 发泡性 分散胶
下载PDF
低聚表面活性剂——从分子结构水平上调控有序聚集体 被引量:26
6
作者 赵剑曦 《日用化学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39-42,共4页
阐述当设计不同长短的联接基团链时可控制低聚表面活性剂单元分子内离子头基间的距离 ,这使单元分子的几何形状、头基电荷密度和水化程度及烷烃链密度发生变化 ,单元分子的这些变化直接影响低聚表面活性剂分子聚集体的状况 ,从而实现从... 阐述当设计不同长短的联接基团链时可控制低聚表面活性剂单元分子内离子头基间的距离 ,这使单元分子的几何形状、头基电荷密度和水化程度及烷烃链密度发生变化 ,单元分子的这些变化直接影响低聚表面活性剂分子聚集体的状况 ,从而实现从分子结构水平上调控其分子有序聚集体的形状和表面电荷密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面活性 分子结构 调控 有序聚集体 离子头基间距离 胶团形状 胶团表面电荷 解离度
下载PDF
阳离子/非离子低分子表面活性剂复配体系对松香的乳化与分散作用 被引量:1
7
作者 沈静 刘温霞 《造纸化学品》 CAS 2005年第5期12-14,共3页
针对阳离子/非离子低分子表面活性剂复配体系对松香的乳化与分散作用、HLB原则在松香乳化过程中的参考作用以及乳化与稳定增效剂的应用效果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 阳离子分子表面活性 非离子分子表面活性 乳化 阳离子分散松香胶
下载PDF
低聚型表面活性剂临界胶束浓度的分光光度法测定 被引量:2
8
作者 宋旭梅 周萍 +2 位作者 陈琦 张维冰 王万兴 《表面活性剂工业》 1997年第2期38-40,共3页
本文在前人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低聚型表面活性剂的临界改束浓度的新方法,探讨了不同条件对测定结果的影响,并确立了优化条件。通过对增溶机理的讨论,进一步说明了低聚型表面活性水溶液的特征。
关键词 表面活性 临界胶束浓度 分光光度法 聚型
下载PDF
烷基甜菜碱类两性离子型表面活性剂胶束化行为的分子模拟研究 被引量:3
9
作者 李勇斌 王文栋 +3 位作者 陈健 沈家训 刘艺 孙霜青 《日用化学工业》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583-589,共7页
以两性离子型表面活性剂甜菜碱为研究对象,采用粗粒度分子动力学方法,构建不同结构的烷基甜菜碱模型,考察其联结基团和疏水尾链对溶液体系中自聚体的溶液行为的影响,分析了自聚体胶束的弯曲角分布、相对形状各异性以及径向分布函数等参... 以两性离子型表面活性剂甜菜碱为研究对象,采用粗粒度分子动力学方法,构建不同结构的烷基甜菜碱模型,考察其联结基团和疏水尾链对溶液体系中自聚体的溶液行为的影响,分析了自聚体胶束的弯曲角分布、相对形状各异性以及径向分布函数等参数,探究了球形、棒状、分支状胶束的形状转变机制。研究结果表明,随着浓度的增加,在联结基团的作用下,两性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分子发生弯曲,小胶束交联融合形成棒状—分支状胶束转变;疏水尾链长度增加会导致胶束体积变化从而降低分子间相互作用,小胶束易融合形成球形—棒状胶束的形状转变。文章为相似体系下的理论探索提供了一种创新的思维角度,对两性离子型表面活性剂的研究和应用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性离子型表面活性 烷基甜菜碱 分子模拟 胶束
下载PDF
低渗透油藏用P30超分子表面活性剂制备及评价 被引量:1
10
作者 王思妮 吴景春 +2 位作者 张鹏 石芳 赵阳 《化学工程师》 CAS 2019年第5期55-58,共4页
低渗透油藏因其独特的储层物性,油田用的二元复合驱油体系难以注入,采用阳离子型聚电解质聚烯丙基胺盐酸盐,阴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十二烷基苯磺酸钠,制备了P30超分子表面活性剂体系,该体系具有聚合物的粘弹性以及表面活性剂的界面活性等性... 低渗透油藏因其独特的储层物性,油田用的二元复合驱油体系难以注入,采用阳离子型聚电解质聚烯丙基胺盐酸盐,阴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十二烷基苯磺酸钠,制备了P30超分子表面活性剂体系,该体系具有聚合物的粘弹性以及表面活性剂的界面活性等性能,并对其相关性能进行评价。开展了R(CPAA-HCL-3L/CSDBS)为1.2、1.0、0.6、0.5、0.3的5组实验,实验研究表明,化学试剂R(CPAA-HCL-3L/CSDBS)=0.5时,体系表面张力最小,R(CPAA-HCL-3L/CSDBS),油水界面张力达到1.2×10^-3m N·m^-1,有较好的抗吸附性,乳化能力较强,粒径为660μm,间接证明,该体系可适用于低渗透油藏,对提高采收率的技术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渗透油藏 分子表面活性 表面张力 乳化能力 提高采收率
下载PDF
阴离子表面活性剂与非离子水溶性大分子二元体系的临界类胶束聚集数 被引量:13
11
作者 夏咏梅 方云 +1 位作者 刘雪锋 蔡琨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0期1911-1914,共4页
将对应于γ~ lgc双拐点体系第一拐点 c1 的 Np 定义为第一临界类胶束聚集数 [Np]1 .实验结果表明 ,[Np]1 是依赖于表面活性剂结构以及大分子结构的不变量或结构本征值 。
关键词 阴离子表面活性 非离子水溶性大分子 二元体系 临界类胶束聚集数 稳态荧光猝死 SDS AS PEG
下载PDF
羧甲基纤维素-十二烷基醇聚氧乙烯醚丙烯酸酯共聚物表面活性剂在水溶液中的胶束形态 被引量:18
12
作者 曹亚 李惠林 +1 位作者 左榘 牛爱珍 《高分子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345-349,共5页
采用动态激光光散射及环境扫描电镜研究了羧甲基纤维素型高分子表面活性剂在水溶液中的胶束形态 .结果表明 ,共聚物在水溶液中的形态完全不同于羧甲基纤维素分子 ,亲水疏水链段的引入 ,使共聚物分子聚集形成了以疏水链段为核心的棍状胶... 采用动态激光光散射及环境扫描电镜研究了羧甲基纤维素型高分子表面活性剂在水溶液中的胶束形态 .结果表明 ,共聚物在水溶液中的形态完全不同于羧甲基纤维素分子 ,亲水疏水链段的引入 ,使共聚物分子聚集形成了以疏水链段为核心的棍状胶束结构 .高分子表面活性剂水溶液体系的归一化一级相关函数不符合单指数衰减 ,表明胶束形态的多分散性 .在 0 .0 0 5%~ 1 %浓度范围内 ,胶束粒子大小均分布在两个区域 ,随共聚物浓度增大 ,低粒径区保持在 3 0~ 1 0 0nm范围 ,为单分子区 ;而高粒径区随浓度增大移向更高值 ,表明多分子胶束不断长大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子表面活性 羧甲基纤维素 胶束形态
下载PDF
十二烷基混合糖苷与其它表面活性剂二元体系表面吸附和胶束形成的顺序研究 被引量:8
13
作者 王仲妮 李干佐 +3 位作者 张高勇 刘峰 牟建海 王正武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314-318,共5页
绿色表面活性剂烷基糖苷C12G1.46具有混合糖苷组成,将其分别与十二烷基三氧乙烯磺酸钠C12E3S、十二烷基三甲基氯化铵C12TAC、三硅氧烷非离子表面活性剂BE-6、聚醚类表面活性剂TMN-6复配,在25℃下测定它们在0.1 mol/L NaC l溶液中的表面... 绿色表面活性剂烷基糖苷C12G1.46具有混合糖苷组成,将其分别与十二烷基三氧乙烯磺酸钠C12E3S、十二烷基三甲基氯化铵C12TAC、三硅氧烷非离子表面活性剂BE-6、聚醚类表面活性剂TMN-6复配,在25℃下测定它们在0.1 mol/L NaC l溶液中的表面活性,通过其混合表面层和混合胶束的分子交换能(ε,εm)的计算得出如下结论:(1)C12G1.46的活性高于C12G1和C12G2,即烷基混合糖苷的活性高于相同烷基的纯糖苷的结论得到了进一步证实.利用MM2分子力场计算的能量数据可合理地解释这种混合产品活性提高的原因.(2)在该烷基混合糖苷的二元体系溶液中,对其表面吸附和胶束化两个过程的顺序问题进行探讨,一种情况是先建立表面吸附,再形成胶束(C12G1.46/BE-6和C12G1.46/TMN-6体系);另一种情况是表面吸附和胶束化同时进行(C12G1.46/C12TAC和C12G1.46/C12E3S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烷基混合糖苷 分子交换能 二元表面活性体系 表面吸附 胶束形成
下载PDF
表面活性剂与高分子链混合体系的模拟 被引量:8
14
作者 黄建花 朱超英 罗孟波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7期690-695,共6页
计算机模拟了高分子链对表面活性剂胶束形成过程的影响,以及高分子链构象性质随胶束化过程的变化.结果表明,当高分子链与表面活性剂之间的相互作用强度超过临界值后,高分子链的存在有利于表面活性剂胶束的形成.临界聚集浓度(CAC)与临界... 计算机模拟了高分子链对表面活性剂胶束形成过程的影响,以及高分子链构象性质随胶束化过程的变化.结果表明,当高分子链与表面活性剂之间的相互作用强度超过临界值后,高分子链的存在有利于表面活性剂胶束的形成.临界聚集浓度(CAC)与临界胶束浓度(CMC)的比值CAC/CMC随高分子链长的增大和相互吸引作用的增强而减小.在CAC之前,高分子链与表面活性剂分子只有动态的聚集;但在CAC之后,表面活性剂胶束随表面活性剂浓度X的增加而增大,并静态地吸附在高分子链上,形成表面活性剂/高分子聚集体.随着表面活性剂分子的加入,高分子链的均方末端距<R2>和平均非球形因子<A>先保持恒定;从X略小于CAC开始,<R2>和<A>快速减小,至极小值后又逐渐增大.模拟结果支持高分子链包裹在胶束表面的实验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子 表面活性 胶束 MONTE CARLO模拟
下载PDF
介观模拟方法研究高分子表面活性剂在水介质中的聚集行为 被引量:6
15
作者 庞瑾瑜 吕鑫 +2 位作者 张健 苑世领 徐桂英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520-529,共10页
高分子表面活性剂已广泛应用于许多领域,其构型复杂、分子量大等特点使其聚集行为不同于小分子表面活性剂.从微观上认识其聚集行为可为应用提供指导,因而此方面的研究倍受关注.计算机模拟技术的发展使我们能成功地在微观或介观水平上获... 高分子表面活性剂已广泛应用于许多领域,其构型复杂、分子量大等特点使其聚集行为不同于小分子表面活性剂.从微观上认识其聚集行为可为应用提供指导,因而此方面的研究倍受关注.计算机模拟技术的发展使我们能成功地在微观或介观水平上获得高分子表面活性剂聚集行为的信息.本文综述了耗散粒子动力学(DPD)和介观动力学(MesoDyn)在高分子表面活性剂聚集行为研究中的应用.着重介绍了这两种介观模拟方法研究单一高分子表面活性剂溶液的相行为及其与低分子表面活性剂之间的相互作用,揭示了实验中难以观测的微观相分离及聚集体结构形态的变化规律.这些信息可以为实验研究提供指导和补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子表面活性 分子表面活性 耗散粒子动力学 介观动力学 聚集行为
下载PDF
低聚表面活性剂界面活性研究 被引量:7
16
作者 唐善法 周先杰 郝明耀 《石油天然气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S1期253-255,共3页
采用滴体积法对7种低聚表面活性剂的界面活性进行了测试,并以滴出体积V与活性剂浓度C关 系(V-1nC)确定其临界胶束浓度CMC,发现阳离子低聚表面活性剂较阴离子低聚表面活性剂活性高, 其中N,N’-双(十二烷基二甲基)-1,2-二澳化-乙二铵盐(C1... 采用滴体积法对7种低聚表面活性剂的界面活性进行了测试,并以滴出体积V与活性剂浓度C关 系(V-1nC)确定其临界胶束浓度CMC,发现阳离子低聚表面活性剂较阴离子低聚表面活性剂活性高, 其中N,N’-双(十二烷基二甲基)-1,2-二澳化-乙二铵盐(C12-2-12.2Br-)具有优异的表面活性,明显 优于现有常规表面活性剂,其CMC仅为8.6×10-4M。对C12-2-12.2Br-的界面活性影响因素及油水乳化 性进行了研究,发现提高溶液pH值、添加适量氯化钠和短链有机醇可有效提高其界面活性,最低CMC 仅为3.4×10-4M。乳化试验表明,在淡水中添加750~3000mg/L C12-2-12.2B-可使1∶1的原油水体系 形成稳定乳状液,具有启动地层剩余油的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面活性 临界胶束浓度 界面活性 油水乳化作用
下载PDF
超分子表面活性剂压裂液体系研发及在苏里格气田的初步应用 被引量:6
17
作者 石华强 丁里 +3 位作者 丁雅勤 刘晓瑞 李小玲 吕小明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5期4352-4355,共4页
超分子表面活性剂压裂液是在分析苏里格气田上古储层地质特征及压裂液伤害机理的基础上,根据新型聚合物分子结构设计理论,研发的低成本、低伤害、非植物胶、阴离子型表面活性剂类压裂液。性能评价实验表明:该体系具有良好的耐温抗剪切性... 超分子表面活性剂压裂液是在分析苏里格气田上古储层地质特征及压裂液伤害机理的基础上,根据新型聚合物分子结构设计理论,研发的低成本、低伤害、非植物胶、阴离子型表面活性剂类压裂液。性能评价实验表明:该体系具有良好的耐温抗剪切性能,防膨和滤失性能良好,残渣含量40 mg/L,返排率在85%以上,岩心伤害率比常规体系低5%,裂缝导流能力则提高6%。目前已成功应用于苏里格气田两口直井储层改造,改造后的产量与物性相当的邻井对比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同时该压裂液体系施工性能稳定、摩阻低、成本低、配制简单,具有较好的推广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子 表面活性 压裂液 苏里格 伤害
下载PDF
Gemini表面活性剂胶束化的热力学模型 被引量:3
18
作者 徐晓明 林永生 +1 位作者 韩国彬 吴金添 《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485-488,共4页
用修正过的Camesano热力学模型计算联接基团为聚亚甲基链的季铵盐型Gemini表面活性剂的胶团化自由能,探讨联接基团长度、形成胶团的七项自由能因子和烃基链长度对胶团的大小、形状、cmc及胶团尺寸分布的影响。所计算的cmc,胶团的大小和... 用修正过的Camesano热力学模型计算联接基团为聚亚甲基链的季铵盐型Gemini表面活性剂的胶团化自由能,探讨联接基团长度、形成胶团的七项自由能因子和烃基链长度对胶团的大小、形状、cmc及胶团尺寸分布的影响。所计算的cmc,胶团的大小和形状等胶团性质均与实验数据较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EMINI表面活性 胶束 热力学模型 分子结构 迁移自由能 界面自由能
下载PDF
季铵盐型阳离子甲壳低聚糖表面活性剂的相图和微乳液结构 被引量:10
19
作者 褚春莹 陈国华 +1 位作者 范金石 张启凤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154-156,160,共4页
用滴定法研究了新型阳离子表面活性剂(2-羟基-3-二甲基十四烷基铵基)丙基甲壳低聚糖(HDM-TAPC)、正丁醇、正己烷及水四组分体系的拟三元相图;利用电导法测定了HDMTAPC/正丁醇/10%正己烷/纯水四组分体系相图中微乳区的结构。实验结果表... 用滴定法研究了新型阳离子表面活性剂(2-羟基-3-二甲基十四烷基铵基)丙基甲壳低聚糖(HDM-TAPC)、正丁醇、正己烷及水四组分体系的拟三元相图;利用电导法测定了HDMTAPC/正丁醇/10%正己烷/纯水四组分体系相图中微乳区的结构。实验结果表明该新型阳离子表面活性剂有较高的表面活性及良好的微乳性能;四组分体系中微乳区面积随油相(正己烷)含量的增大而明显减小;电导法结果表明该四组分体系微乳中也存在三种结构:W/O型、O/W型和双连续结构(B.C.)。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季铵盐型 阳离子甲壳聚糖 表面活性 相图 微乳液结构 临界胶束浓度 拟三元相图 (2-羟基-3-二甲基十四烷基铵基)丙基甲壳聚糖
下载PDF
新型胺醚类双子表面活性剂驱油性能评价及应用
20
作者 张翔宇 孙玉海 +4 位作者 渠慧敏 毛振强 徐永辉 齐迪 王聪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53-159,共7页
针对胜利油田低渗透油藏水驱开发中低注入能力、低采液速度、低采出程度的难题,提出了新型胺醚类双子表面活性剂驱油技术。对驱油用新型胺醚类双子表面活性剂进行了分子结构设计,评价了不同分子结构时的界面性能,优选出界面性能最好的样... 针对胜利油田低渗透油藏水驱开发中低注入能力、低采液速度、低采出程度的难题,提出了新型胺醚类双子表面活性剂驱油技术。对驱油用新型胺醚类双子表面活性剂进行了分子结构设计,评价了不同分子结构时的界面性能,优选出界面性能最好的样品G-3,进行了不同浓度时的乳化性能和驱油性能评价,并结合微观刻蚀玻璃模型阐明了驱油机理。实验结果表明:质量分数为0.2%的新型胺醚类双子表面活性剂溶液能将油水界面张力降低到0.0039 mN/m,此时能与原油形成稳定的乳状液,乳状液液滴粒径为12μm;对于渗透率为6.966 mD的岩心,水驱后注入0.5 PV质量分数为0.2%的新型胺醚类双子表面活性剂G-3溶液,再次水驱采收率提高值达9.6%,降压率达17.4%;微观驱油机理为降低油水界面张力和残余油乳化聚并。该驱油技术在胜利油田低渗透区块进行了矿场试验,实施后区块水井的注入能力提高了2倍,油井的日增油量为5.7 t/d,含水率下降了11.0%,截至2023年6月区块累积增油量为1791 t,取得良好的开发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子结构设计 活性 强乳化 渗透 新型胺醚类双子表面活性 性能评价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