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低剂量CT灌注成像参数及血清miR-144-3p、miR-378水平联合检测对早期肺癌的诊断价值
1
作者 韩树亮 杨洁 +1 位作者 郭孟珂 徐珂 《中国疗养医学》 2024年第6期100-103,共4页
目的探讨低剂量CT灌注成像参数及血清微小RNA-144-3p(miR-144-3p)、微小RNA-378(miR-378)水平联合检测对早期肺癌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选取2021年8月至2023年8月河南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早期肺癌患者80例,纳入观察组,另选取同期良... 目的探讨低剂量CT灌注成像参数及血清微小RNA-144-3p(miR-144-3p)、微小RNA-378(miR-378)水平联合检测对早期肺癌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选取2021年8月至2023年8月河南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早期肺癌患者80例,纳入观察组,另选取同期良性肺病患者80例,纳入对照组。比较两组低剂量CT灌注成像参数[血容积(BV)、血流量(BF)、平均通过时间(MTT)、通透性(PMB)]及血清miR-144-3p、miR-378水平,分析其联合诊断价值及不同水平发生早期肺癌的危险度。结果观察组BV、BF、MTT、PMB值及血清miR-378水平高于对照组,血清miR-144-3p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BV、BF、MTT、PMB、miR-144-3p、miR-378联合诊断早期肺癌的AUC为0.896,最佳诊断敏感度为90.00%,最佳特异度为87.50%,约登指数为0.775,且高水平患者发生早期肺癌的危险度是低水平的2.333倍、2.810倍、2.478倍、1.857倍、0.509倍、1.759倍(P<0.05)。结论低剂量CT灌注成像参数及血清miR-144-3p、miR-378与早期肺癌发生密切相关,联合检测具有一定诊断效能,且不同水平发生早期肺癌的危险度存在差异,可作为临床诊断早期肺癌的有效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剂量ct灌注成像参数 微小RNA-144-3p 微小RNA-378 早期肺癌 诊断
下载PDF
低剂量CT头颈血管成像与高场磁共振血管成像诊断头颈部动脉狭窄的临床价值
2
作者 董琦 张红宝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24年第21期152-154,共3页
目的:分析低剂量CT头颈血管成像(CTA)与高场磁共振血管成像(MRA)诊断头颈部动脉狭窄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淄博市中医医院2023年3月—2024年3月临床收治的疑似头颈部动脉狭窄患者70例为研究对象,给予所有患者低剂量CTA、高场MRA检查,以... 目的:分析低剂量CT头颈血管成像(CTA)与高场磁共振血管成像(MRA)诊断头颈部动脉狭窄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淄博市中医医院2023年3月—2024年3月临床收治的疑似头颈部动脉狭窄患者70例为研究对象,给予所有患者低剂量CTA、高场MRA检查,以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结果为金标准,观察高场MRA与低剂量CTA诊断头颈部动脉狭窄患者的结果,比较不同检查方式的诊断效能(灵敏度、特异度、准确率)及不同头颈部动脉狭窄程度检出情况。结果:DSA检查确诊头颈部动脉狭窄患者56例。低剂量CTA检出阳性56例,真阳性54例;高场MRA检出阳性55例,真阳性54例;高场MRA诊断头颈部动脉狭窄的灵敏度96.43%、特异度92.86%及准确率95.71%与低剂量CTA的96.43%、85.71%、94.29%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SA检出56例头颈部动脉狭窄患者中狭窄及闭塞个数共103个,其中轻度狭窄41个、中度狭窄39个、重度狭窄23个,高场MRA检查头颈部动脉轻度狭窄符合率(95.12%)及总符合率(97.09%)高于低剂量CT(80.49%、91.26%)(P<0.05),两种方法检查中度、重度狭窄符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低剂量CTA与高场MRA在头颈部动脉狭窄中检出准确率均较高,但高场MRA在头颈部动脉狭窄及闭塞数及轻度狭窄中的检出符合率更高,为进一步提高诊断准确率,必要时可联合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剂量ct头颈血管成像 高场磁共振血管成像 头颈部动脉狭窄
下载PDF
双源CT低剂量冠脉成像技术在冠心病患者冠脉狭窄程度分级诊断中的应用研究
3
作者 朱学文 方艳琼 母秋星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24年第18期26-28,31,共4页
目的:探究双源CT低剂量冠脉成像技术在冠心病患者冠脉狭窄程度分级诊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23年1月—12月在曲靖市第一人民医院就诊的266例疑似冠心病的患者进行研究,根据双源CT检查方案的不同分为常规剂量组和低剂量组各133例。... 目的:探究双源CT低剂量冠脉成像技术在冠心病患者冠脉狭窄程度分级诊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23年1月—12月在曲靖市第一人民医院就诊的266例疑似冠心病的患者进行研究,根据双源CT检查方案的不同分为常规剂量组和低剂量组各133例。常规剂量组设置管电压120 kV进行双源CT冠脉成像检查,低剂量组设置管电压100 kV进行低剂量双源CT冠脉成像检查,比较两组冠脉成像质量、电离辐射的差异,以冠脉血管造影为金标准,分析不同CT检查方案对冠脉狭窄病变诊断的临床效能及其对狭窄程度分级诊断的一致性。结果:两组冠状动脉成像质量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低剂量组电离辐射低于常规剂量组(P<0.05)。两组诊断冠状动脉病变狭窄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准确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常规剂量组、低剂量组诊断冠脉狭窄程度分级的结果与冠脉血管造影的一致性良好(Kappa值分别为0.809、0.798)。结论:双源CT低剂量冠脉成像技术对冠脉成像质量影响不明显,可获得较为满意的冠脉狭窄分级诊断效果,且能够减少患者接受的电离辐射,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双源ct低剂量冠脉成像 冠脉狭窄程度
下载PDF
低剂量双源CTP评估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脑组织灌注缺损的价值及对血管内再通治疗的指导意义 被引量:3
4
作者 周戈 李培华 +1 位作者 杨才能 尹伊君 《中国CT和MRI杂志》 2024年第1期15-17,共3页
目的探究低剂量双源CT灌注成像(CTP)评估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脑组织灌注缺损及指导血管内再通治疗的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8月~2022年8月我院106例AIS患者,随机分为低剂量组(n=53)和常规剂量组(n=53),分别于发病4.5 h内行低剂量、常规... 目的探究低剂量双源CT灌注成像(CTP)评估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脑组织灌注缺损及指导血管内再通治疗的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8月~2022年8月我院106例AIS患者,随机分为低剂量组(n=53)和常规剂量组(n=53),分别于发病4.5 h内行低剂量、常规剂量双源CTP检查。比较低剂量组和常规剂量组CTP参数[脑血流量(CBF)、脑血容量(CBV)、达峰时间(TTP)、平均通过时间(MTT)]、图像质量、辐射剂量、脑组织灌注异常率及脑组织灌注缺损面积,分析治疗前低剂量CTP参数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的相关性。所有患者均行血管内再通治疗,比较低剂量组不同疗效患者治疗前低剂量CTP参数,分析治疗前低剂量CTP参数预测疗效的价值。结果低剂量组和常规剂量组CTP参数CBF、CBV、TTP、MTT、图像质量评分及脑组织灌注异常率、脑组织灌注缺损面积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低剂量组辐射剂量低于常规剂量组(P<0.05);低剂量组CTP参数CBF、CBV与NIHSS评分呈负相关,TTP、MTT与NIHSS评分呈正相关(P<0.05);低剂量组疗效不良患者治疗前CBF、CBV低于疗效良好患者,TTP、MTT高于疗效良好患者(P<0.05);治疗前低剂量CTP参数CBF、CBV、TTP、MTT预测AIS患者血管内再通治疗疗效为不良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17、0.820、0.702、0.817。结论低剂量双源CTP能满足评估AIS患者脑组织灌注缺损的临床要求,且能辅助临床预测血管内再通治疗疗效,有助于指导临床选择血管内再通治疗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低剂量双源ct灌注成像 脑组织灌注缺损 血管内再通治疗
下载PDF
320排螺旋CT低剂量颅脑灌注成像在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中的应用
5
作者 吴莉娟 侍海存 陈佳慧 《世界复合医学》 2023年第11期30-32,36,共4页
目的研究低剂量颅脑CT脑灌注成像(CT perfusion,CTP)参数与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颅内动脉、颈动脉狭窄程度和预后的关系。方法方便选取2019年1月—2021年1月盐城市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106例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分别对健侧以... 目的研究低剂量颅脑CT脑灌注成像(CT perfusion,CTP)参数与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颅内动脉、颈动脉狭窄程度和预后的关系。方法方便选取2019年1月—2021年1月盐城市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106例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分别对健侧以及患侧的低剂量颅脑CTP参数进行比较,对比不同颅内动脉狭窄、颈动脉狭窄、预后患者的局部脑血流量(cerebral blood flow,CBF)、局部脑血容积(cerebral blood volume,CBV)以及血液通过脑组织的平均通过时间(mean transit time,MTT)、达峰时间(time to peak,TTP)之间的差异,研究颅内动脉狭窄、颈动脉狭窄中低剂量颅脑CTP参数。结果患侧的CBF[(18.43±3.77)mL/(100 g·min)]、CBV[(2.03±0.89)mL/100 g]显著低于健侧,MTT[(8.82±2.89)s]、TTP[(16.43±2.65)s]显著高于健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6.995、7.026、15.237、12.783,P<0.05);不同颅内动脉狭窄患者MTT、CBV、CBF及TTP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颅内动脉、颈动脉狭窄程度的低剂量颅脑CTP参数可作为疾病诊断以及治疗效果评价的重要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剂量颅脑ct脑灌注成像 缺血性脑血管病 颅内动脉狭窄 颈动脉狭窄
下载PDF
多西他赛联合顺铂治疗对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及对低剂量CT灌注成像参数的影响 被引量:8
6
作者 钟家将 张东伟 +3 位作者 蓝冰 宁宇 杨朝生 邹博 《中国CT和MRI杂志》 2023年第1期72-73,179,共3页
目的 分析多西他赛联合顺铂(DP)在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我院2018年3月-2019年5月58例中晚期NSCLC患者,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29例使用顺铂治疗,观察组29例采用DP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基... 目的 分析多西他赛联合顺铂(DP)在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我院2018年3月-2019年5月58例中晚期NSCLC患者,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29例使用顺铂治疗,观察组29例采用DP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基质金属蛋白酶(MMP)水平、低剂量CT灌注参数、凋亡抑制基因Survivin及抑癌基因PTEN水平。结果 观察组临床治疗有效率86.21%高于对照组62.07%(P<0.05);观察组治疗后MMP-2、MMP-9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Survivin低于对照组,PTEN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血容量(BV)、强化峰值(PEI)、灌注值(perfusion)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DP能提高中晚期NSCLC的疗效,改善患者MMP水平及低剂量CT灌注参数,调节凋亡抑制基因Survivin及抑癌基因PTEN的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西他赛 顺铂 非小细胞肺癌 低剂量ct灌注成像
下载PDF
双时相低剂量CTA联合CTP评估急性脑梗死患者侧支循环及预后价值分析
7
作者 莫晓飞 朱明杰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24年第19期30-32,35,共4页
目的:探讨双时相低剂量CT血管成像(CTA)联合CT灌注成像(CTP)在急性脑梗死(AIS)患者侧支循环及预后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2年7月—2024年1月湛江市第一中医医院收治的83例AIS患者为研究对象,行双时相低剂量CTA联合CTP扫描,比较... 目的:探讨双时相低剂量CT血管成像(CTA)联合CT灌注成像(CTP)在急性脑梗死(AIS)患者侧支循环及预后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2年7月—2024年1月湛江市第一中医医院收治的83例AIS患者为研究对象,行双时相低剂量CTA联合CTP扫描,比较不同侧支循环状态以及不同预后AIS患者CT灌注参数[脑血流量(CBF)、脑血容量(CBV)、平均通过时间(MTT)、达峰时间(TTP)]水平,并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CT灌注参数对AIS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83例AIS患者,0~2分,即侧支循环不良31例;3~5分,即侧支循环良好52例。侧支循环不良AIS患者CT灌注参数CBF、CBV小于侧支循环良好者,MTT、TTP长于侧支循环良好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90 d,83例AIS患者改良Rankin量表评分为0~2分,即预后良好63例;3~6分,即预后不良20例。预后不良AIS患者CT灌注参数CBF、CBV小于预后良好者,MTT、TTP长于预后良好者(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CT灌注参数CBF、CBV、MTT、TTP预测AIS患者预后的AUC(95%CI)分别为0.856(0.756~0.956)、0.859(0.768~0.950)、0.901(0.831~0.971)、0.898(0.824~0.973),灵敏度分别为75.8%、75.8%、85.0%、85.0%,特异度分别为85.7%、84.1%、79.4%、85.7%。结论:双时相低剂量CTA联合CTP能准确诊断AIS患者侧支循环状态,且可通过灌注参数定量评估患者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梗死 双时相低剂量ct血管成像 ct灌注成像 侧支循环 预后
下载PDF
低剂量CT灌注成像在早期评估放化疗治疗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疗效中的应用分析 被引量:2
8
作者 罗艳芬 宋可可 朱星星 《影像技术》 CAS 2023年第5期16-20,共5页
目的:探究低剂量CT灌注成像在早期评估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放化疗疗效中的应用分析。方法:选取我院2018年1月至2023年4月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60例,均采取多西他赛联合顺铂治疗方法,经过21天治疗周期,依据临床疗效设为观察组(治疗有效... 目的:探究低剂量CT灌注成像在早期评估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放化疗疗效中的应用分析。方法:选取我院2018年1月至2023年4月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60例,均采取多西他赛联合顺铂治疗方法,经过21天治疗周期,依据临床疗效设为观察组(治疗有效患者,n=31)以及对照组(治疗无效患者,n=29),对比两组临床指标,分析其评估疗效的价值。结果:观察组患者例数为31例,占比为51.67%;对照组患者例数为29例,占比为48.33%。低剂量CT灌注成像参数评估接受治疗的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临床疗效有着十分显著的效果。所有患者治疗前后的低剂量CT灌注成像参数有着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前后低剂量CT灌注成像参数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对照组患者治疗前后低剂量CT灌注成像参数无差异(P>0.05)。结论:低剂量CT灌注成像能够评估放化疗治疗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疗效,可以据此制定患者的后续治疗计划,保证患者的生命安全,临床应用价值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剂量ct灌注成像 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 临床疗效
下载PDF
低剂量CT头颈血管成像与高场磁共振血管成像对头颈部动脉狭窄的诊断价值分析 被引量:3
9
作者 邵艳萍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23年第4期83-85,共3页
目的分析低剂量CT头颈血管成像与高场磁共振血管成像(MRA)对头颈部动脉狭窄的诊断价值。方法45例头颈部动脉狭窄患者,均进行低剂量CT头颈血管成像检查和高场MRA检查。比较两种检查方法的诊断结果及图像质量。结果高场MRA的诊断敏感度90.... 目的分析低剂量CT头颈血管成像与高场磁共振血管成像(MRA)对头颈部动脉狭窄的诊断价值。方法45例头颈部动脉狭窄患者,均进行低剂量CT头颈血管成像检查和高场MRA检查。比较两种检查方法的诊断结果及图像质量。结果高场MRA的诊断敏感度90.00%、特异度96.00%、阳性预测值94.74%及阴性预测值92.31%与低剂量CT头颈血管成像的80.00%、88.00%、84.21%、84.62%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场MRA图像优良率93.33%显著高于低剂量CT头颈血管成像的75.5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场MRA诊断头颈部动脉狭窄具有图像质量高的优势,可作为首选诊断方法,但低剂量CT头颈血管成像技术同样具有良好的敏感度与特异度,在头颈部动脉狭窄的临床诊断中,低剂量CT头颈血管成像与高场MRA各有其优势与不足,为进一步提高诊断准确率,必要时可联合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头颈部动脉狭窄 低剂量ct头颈血管成像 高场磁共振血管成像 诊断
下载PDF
探讨低剂量CT颅脑灌注成像在诊断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应用
10
作者 邓金月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3年第12期51-53,共3页
评估缺血性脑卒中,实施低剂量CT颅脑灌注成像的效果。方法 本院将收取的306例患者,分为参照组(常规CT检查)、研究组(低剂量CT颅脑灌注成像),各153例,对比效果。结果 与参照组对比,在影像学表现、准确性等指标上,研究组诊断效果更显著,(P... 评估缺血性脑卒中,实施低剂量CT颅脑灌注成像的效果。方法 本院将收取的306例患者,分为参照组(常规CT检查)、研究组(低剂量CT颅脑灌注成像),各153例,对比效果。结果 与参照组对比,在影像学表现、准确性等指标上,研究组诊断效果更显著,(P<0.05)。结论 采取低剂量CT颅脑灌注成像,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进行诊断,准确性高,对身体的影响小,安全性高,有推广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剂量ct颅脑灌注成像 缺血性脑卒中 诊断效果
下载PDF
低剂量CT结肠成像对腹部结肠外病变的诊断价值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1
11
作者 黄柏锋 蓝博文 林翠君 《现代医用影像学》 2017年第3期530-532,共3页
目的:评价低剂量CT结肠成像对腹部结肠外病变的诊断价值及其临床意。方法:资料选取我院2014年2月-2016年2月收治的94例腹部结肠外病变患者予以回顾性分析,设计分组时将老年人群设为研究组(61例),将非老年人群设为对照组(33例),并根据所... 目的:评价低剂量CT结肠成像对腹部结肠外病变的诊断价值及其临床意。方法:资料选取我院2014年2月-2016年2月收治的94例腹部结肠外病变患者予以回顾性分析,设计分组时将老年人群设为研究组(61例),将非老年人群设为对照组(33例),并根据所有患者的腹部结肠外病变不同程度共分为E1-E4四级,观察并分析两组发病情况。结果:研究组E2腹部结肠外病变的总体发病率比对照组高(P<0.05);两组腹部结肠外病变E1级共31例,其中正常30例,副脾1例,E2级共53例,E3级共4例,E4级共6例,研究组5例E4级病变分别为1例肝脏转移,1例脾动脉瘤,1例膀胱癌,1例脊索瘤,1例胰尾部胰腺癌;对照组E4级患者1例为肾癌。结论:腹部结肠外病变患者于临床予以低剂量CT结肠成像检查可取得较高价值,且诊断无创、安全,具推广价值。此外,腹部结肠外病变患者随年龄增长发病率呈显著提高趋势,故需高度重视老年人群腹部脏器病变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剂量ct结肠成像 诊断价值 腹部结肠外病变 临床意义
下载PDF
低剂量双源CT血管成像在小儿冠状动脉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被引量:1
12
作者 张璇 《中国实用医药》 2015年第1期98-99,共2页
目的在诊断小儿冠状动脉瘘(CAF)时采用低剂量双源CT(DSCT)血管成像的临床价值。方法 80例冠状动脉瘘患儿,按接受诊断方法的不同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患儿在治疗之前进行冠状动脉血管造影进行诊断分析,实验组患儿进行低剂量... 目的在诊断小儿冠状动脉瘘(CAF)时采用低剂量双源CT(DSCT)血管成像的临床价值。方法 80例冠状动脉瘘患儿,按接受诊断方法的不同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患儿在治疗之前进行冠状动脉血管造影进行诊断分析,实验组患儿进行低剂量双源CT血管成像进行诊断分析,观察比较两组患儿冠状动脉瘘口和异常冠状动脉起源的诊断结果与手术后结果的差异。结果两组患儿经过手术后发现,对照组瘘口诊断准确率(65.00%)明显低于实验组(90.00%);对照组异常冠状动脉起源的诊断准确率(62.50%)明显低于实验组的准确率(87.5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低剂量双源CT血管成像可以准确对小儿冠状动脉瘘进行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剂量双源ct血管成像 小儿冠状动脉瘘 诊断 应用价值
下载PDF
低剂量CT结肠成像联合MRI对结直肠癌的诊断价值研究 被引量:2
13
作者 高军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19年第21期114-115,共2页
目的:研究低剂量CT结肠成像联合MRI对结直肠癌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疑似结直肠癌患者72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予以低剂量CT结肠成像检查、MRI检查,将单纯低剂量CT结肠成像检查、单纯MRI检查以及两者联合检查的结果... 目的:研究低剂量CT结肠成像联合MRI对结直肠癌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疑似结直肠癌患者72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予以低剂量CT结肠成像检查、MRI检查,将单纯低剂量CT结肠成像检查、单纯MRI检查以及两者联合检查的结果与术后病理检查结果进行比较。分析低剂量CT结肠成像联合MRI在结直肠癌诊断中的效果。结果:低剂量CT结肠成像联合MRI检查的诊断结果与病理检查结果较相近;低剂量CT结肠成像联合MRI检查的灵敏度、特异度及阴性预测值均高于低剂量CT结肠成像检查(P<0.05),但两者阳性预测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低剂量CT结肠成像联合MRI检查的灵敏度及阴性预测值均高于MRI检查,但两者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结直肠癌临床诊断中采取低剂量CT结肠成像联合MRI的检查方式可有效提高诊断的准确性,适用于结直肠癌早期诊断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癌 低剂量ct结肠成像 MRI
下载PDF
低剂量CT结肠成像联合MRI对结直肠癌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8
14
作者 朱慧 祁荣兴 +3 位作者 邰兆芹 徐小虎 刘孝臣 吴平 《现代消化及介入诊疗》 2019年第2期207-210,共4页
目的探讨低剂量CT结肠成像联合MRI在结直肠癌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7月到2017年11月海安县人民医院收治的60例疑似结直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经手术探查及术后病理检查,分析患者的低剂量CT结肠成像及MRI影像特... 目的探讨低剂量CT结肠成像联合MRI在结直肠癌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7月到2017年11月海安县人民医院收治的60例疑似结直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经手术探查及术后病理检查,分析患者的低剂量CT结肠成像及MRI影像特征,比较低剂量CT结肠成像、MRI及二者联合检查对结直肠癌的诊断效能。结果 60例疑似结直肠癌患者,术后病理检查确诊结直肠癌患者52例(86. 67%),良性病变8例(13. 33%)。低剂量CT结肠成像联合MRI检测与病理检查结果的一致性最高(kappa=0. 932,P <0. 05)。低剂量CT结肠成像联合MRI检查的敏感性(98. 08%)和阴性预测值(88. 89%)均高于两者单独检查,特异性(100%)和阳性预测值(100%)高于低剂量CT检查。低剂量CT结肠成像联合MRI对结直肠癌分期诊断的准确率(86. 27%)高于两者单独诊断,且kappa值为0. 807(P <0. 05),与病理分期的一致性高。结论低剂量CT结肠成像联合MRI检查,可提高结直肠癌诊断的敏感性和阴性预测值,与病理诊断及分期的一致性高,可用于临床对结直肠癌开展的早期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剂量ct结肠成像 MRI 结直肠癌 TNM分期
下载PDF
640层低剂量能谱CT灌注成像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诊治价值及疗效评估研究
15
作者 黄霖 王红 +3 位作者 梁勇 王清镇 付银霞 谭恒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21年第12期32-33,共2页
目的:探析640层低剂量能谱CT灌注成像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及疗效评估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9月—2020年12月到本院神经内、外科就诊的40例住院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均进行640层低剂量能谱CT灌注成像诊断,对比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 目的:探析640层低剂量能谱CT灌注成像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及疗效评估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9月—2020年12月到本院神经内、外科就诊的40例住院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均进行640层低剂量能谱CT灌注成像诊断,对比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患侧及健侧各灌注参数;对比不同预后质量患者各灌注参数。结果: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患侧各灌注参数(CBF、CBV、MTT)显著低于健侧,而PS显著高于健侧,存在组间统计学差异(P<0.05)。预后不佳患者组各灌注参数(CBF、CBV、MTT)显著低于预后理想组,而PS显著高于预后理想组,存在组间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640层低剂量能谱CT灌注成像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具有较好的诊治价值,可以有效评估治疗及预后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640层低剂量能谱ct灌注成像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诊治价值 疗效评估
下载PDF
低剂量CT灌注成像在康复期缺血性卒中患者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3
16
作者 付冬 《中国CT和MRI杂志》 2016年第7期1-2,30,共3页
目的研究低剂量CT灌注成像在康复期缺血性卒中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0年3月至2015年3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康复期缺血性卒中患者100例,根据随机数表法将两组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在对两组患者进行常规平扫的基础上,对... 目的研究低剂量CT灌注成像在康复期缺血性卒中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0年3月至2015年3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康复期缺血性卒中患者100例,根据随机数表法将两组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在对两组患者进行常规平扫的基础上,对照组采用常规剂量(120k V、200m VAs)CT灌注成像,观察组采用低剂量(80k V、200m VAs)CT灌注成像。分别测量两组患者的脑血流量(cerebral blood flow,CBF)、脑血容量(cerebral blood volume,CBV)、平均通过时间(mean transit time,MMT)、峰值时间(time to peak,TTP)。结果两组患者相比,病灶中心区r CBF明显低于缺血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组别相同部位的r CBF基本一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相比,病灶中心区r CBV明显低于缺血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组别相同部位的r CBV基本一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相比,相同部位的r CBV基本一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相比,病灶中心区r CBV明显低于缺血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低剂量CT灌注成像,在有效降低辐射剂量的同时,能够有效评价患者病灶处的血流情况,对临床治疗以及预后恢复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剂量ct灌注成像 康复期 缺血性卒中 应用价值
下载PDF
低剂量64层螺旋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成像在结肠癌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17
作者 李含静 《中国社区医师》 2023年第5期109-111,共3页
目的:探讨低剂量64层螺旋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T)成像在结肠癌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2年1月沛县人民医院外科收治的58例高度怀疑结肠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行低剂量64层螺旋CT成像检查进行诊断,以手术病理结... 目的:探讨低剂量64层螺旋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T)成像在结肠癌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2年1月沛县人民医院外科收治的58例高度怀疑结肠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行低剂量64层螺旋CT成像检查进行诊断,以手术病理结果为金标准,分析低剂量64层螺旋CT成像鉴别诊断的价值。结果:58例患者手术病理检查结果为阳性53例,阴性5例;以手术病理检查为金标准,患者低剂量64层螺旋CT成像结果为真阳性51例,假阳性1例,真阴性4例,假阴性2例。低剂量64层螺旋CT成像诊断的准确率、灵敏度、特异度与手术病理检查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低剂量64层螺旋CT成像诊断结果中T1、T2、T3、T4、N0、N1、N2、M0、M1期临床分期的准确率与手术病理检查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低剂量64层螺旋CT成像在结肠癌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较高,且高效、安全、无创,准确率高,可为疾病的治疗提供有效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剂量64层螺旋ct成像 结肠癌 鉴别诊断 影像学特点
下载PDF
低剂量CT灌注成像在早期评估多西他赛联合顺铂治疗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疗效中的应用 被引量:17
18
作者 蔺田芳 史小伟 狄群 《中国CT和MRI杂志》 2021年第11期53-55,72,共4页
目的探究低剂量CT灌注成像在早期评估多西他赛联合顺铂治疗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疗效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18年5月至2019年6月我院收治的68例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作为研究对象,给予多西他赛联合顺铂治疗,以21d为1个周期,治疗2个周期后,按... 目的探究低剂量CT灌注成像在早期评估多西他赛联合顺铂治疗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疗效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18年5月至2019年6月我院收治的68例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作为研究对象,给予多西他赛联合顺铂治疗,以21d为1个周期,治疗2个周期后,按照临床治疗效果分为治疗有效组和治疗无效组,在治疗前后患者进行低剂量CT灌注成像扫描。记录多西他赛联合顺铂治疗的临床疗效,比较患者治疗前后低剂量CT灌注成像参数,比较治疗后有效组和无效组低剂量CT灌注成像参数,使用ROC曲线分析低剂量CT灌注成像参数对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疗效的评价效能。结果68例患者经多西他赛联合顺铂治疗后,1例完全缓解,35例部分缓解,28例稳定,4例进展,临床控制率为52.94%(36/68);68例患者治疗后对比剂达峰时间(TTP)短于对照组,血容量(BV)、强化峰值(PEI)、灌注值(perfusion)均小于治疗前(P<0.05);有效组治疗后TTP短于无效组,BV、PEI、灌注值均小于无效组(P<0.05);根据ROC曲线知,TTP、BV、PEI、灌注值及联合检测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54、0.734、0.718、0.744、0.886,特异度分别为84.33%、81.56%、77.78%、82.54%、88.57%,敏感度分别为72.87%、70.12%、68.75%、71.56%、80.65%(P<0.05)。结论低剂量CT灌注成像有利于早期评估多西他赛联合顺铂治疗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剂量ct灌注成像 多西他赛 顺铂 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
下载PDF
低剂量CT结肠成像结合增强扫描对结直肠肿瘤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3
19
作者 李东春 乔英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17年第16期105-106,共2页
目的:探讨研究低剂量CT结肠成像结合增强扫描对结直肠肿瘤的诊断价值。方法:采用抽签模式将于本院确诊结直肠肿瘤检查患者中抽选出60例,均给予CT结肠成像结合增强扫描进行诊断。其中,对照组患者在此基础上给予常规剂量进行扫描,观察组... 目的:探讨研究低剂量CT结肠成像结合增强扫描对结直肠肿瘤的诊断价值。方法:采用抽签模式将于本院确诊结直肠肿瘤检查患者中抽选出60例,均给予CT结肠成像结合增强扫描进行诊断。其中,对照组患者在此基础上给予常规剂量进行扫描,观察组选择低剂量进行扫描,以患者病理结果为依据来比较两种方法的诊断价值。结果:观察组放射剂量长度及有效辐射剂量均较对照组对应值低,且组间数据差异值为P<0.05,有统计学差异;观察组敏感度及特异度值分别为90.47%、91.66%,与对照组对应值95.23%、90.90%相比,两组间数据差异值为P>0.05,无统计学差异。结论:针对结直肠肿瘤患者采用低剂量CT结肠成像结合增强扫描进行诊断,此方法的诊断敏感度及特异度均是提高患者病症诊断结果准确度的较好指标,且对患者机体辐射作用小,安全性更高,其具有较为显著的诊断价值,值得临床上大力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剂量ct结肠成像 增强扫描 结直肠肿瘤 诊断价值
下载PDF
双源CT低剂量冠状动脉成像在诊断冠心病中的应用 被引量:14
20
作者 马连菊 刘迎军 张郡 《中国CT和MRI杂志》 2018年第5期70-73,共4页
目的探讨双源CT低剂量冠状动脉成像在诊断冠心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我院收治的90例行双源CT(dual source computed tomography,DSCT)检查冠心病患者纳入研究,以数字表法将其随机分为低剂量组与常规剂量组,各45例,比较2组扫描过程中剂... 目的探讨双源CT低剂量冠状动脉成像在诊断冠心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我院收治的90例行双源CT(dual source computed tomography,DSCT)检查冠心病患者纳入研究,以数字表法将其随机分为低剂量组与常规剂量组,各45例,比较2组扫描过程中剂量参数[CT容积剂量指数(Volume CT dose index,CTDIvol)、剂量长度乘积(dose-length produet,DLP)、有效剂量(effective Dose,ED)]、螺距、图像质量、图像噪声。结果 2组患者扫描过程顺利,低剂量组CTDIvol、DLP及ED均明显低于常规剂量组(P<0.05);2组ROI面积、螺距、可评价节段、图像优良率、图像质量评分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低剂量组图像噪声明显高于常规剂量组(P<0.05)。结论患者心率基本不会对回顾性心电门控扫描模式产生影响,失败率低,适当减小球管电压与电流值亦能达到图像质量要求,并且降低辐射剂量,DSCT低剂量冠状动脉成像对冠心病诊断具有重要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源ct低剂量冠状动脉成像 冠心病 诊断 价值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