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四川盆地南部下志留统龙马溪组页岩孔隙结构特征 被引量:33
1
作者 张烈辉 郭晶晶 +3 位作者 唐洪明 刘佳 李其荣 何激扬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22-29,共8页
页岩的孔隙结构特征对页岩气的储集和运移有着显著的影响。不同的孔隙结构表征技术往往适用于特定的孔隙尺寸范围,而由于页岩孔径大小变化范围较大且发育大量的纳米级孔隙,对其孔隙结构进行合理的表征十分困难。为此,综合利用低压N_2吸... 页岩的孔隙结构特征对页岩气的储集和运移有着显著的影响。不同的孔隙结构表征技术往往适用于特定的孔隙尺寸范围,而由于页岩孔径大小变化范围较大且发育大量的纳米级孔隙,对其孔隙结构进行合理的表征十分困难。为此,综合利用低压N_2吸附法、高压压汞法以及岩心核磁共振法对四川盆地南部下志留统龙马溪组页岩的孔隙结构特征进行了深入研究,探讨了影响孔隙发育的主要因素。结果表明:①该区龙马溪组页岩孔隙形状复杂,孔径分布普遍具有双峰或三峰特征,主要发育孔隙直径介于0~10 nm的微孔和中孔,也有少量大孔和微裂缝发育;②页岩样品的矿物成分以石英和黏土矿物为主,而后者是页岩微孔和中孔发育的主要贡献者,其含量与岩样微孔体积和中孔体积均具有正相关性;③此外,有机碳含量也是控制该区泥页岩孔隙发育的主要因素之一,主要通过有机质热演化生烃作用影响孔隙的发育;④目前的测试手段难以对直径小于2 nm的孔喉进行准确测试,这也是未来攻关的技术难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盆地南部 早志留世 页岩 孔隙结构 低压氮气吸附 高压压汞 核磁共振 黏土矿物
下载PDF
四川盆地龙马溪组页岩储层孔隙结构的定量表征 被引量:40
2
作者 龚小平 唐洪明 +2 位作者 赵峰 王俊杰 熊浩 《岩性油气藏》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48-57,共10页
页岩孔隙结构的定量表征可为页岩储层质量评价提供基础参数,但是利用常规方法很难准确表征页岩的微米—纳米级孔隙结构。以四川盆地龙马溪组含气页岩为研究对象,综合对比常用的氮气(N2)吸附法、高压压汞法、核磁共振法等页岩测试手段... 页岩孔隙结构的定量表征可为页岩储层质量评价提供基础参数,但是利用常规方法很难准确表征页岩的微米—纳米级孔隙结构。以四川盆地龙马溪组含气页岩为研究对象,综合对比常用的氮气(N2)吸附法、高压压汞法、核磁共振法等页岩测试手段的原理及优缺点,提出利用低压氮气吸附法测得的累计孔径分布来拟合页岩核磁T2谱相对应的累计孔径分布,优化页岩核磁T2谱与孔径的转换系数C,进而应用核磁共振测试结果来表征页岩中不同尺度的孔隙分布。该方法可以弥补传统的低压氮气吸附与高压压汞联合表征方法的不足,因为高压压汞法测试可能会导致页岩破裂,产生大量微米级裂缝,这些微裂缝很难与天然微裂缝区分开。此外,核磁共振具有对岩样加工简单、人工破坏性小、测试不需外来压力等优点,因此推荐低压氮气吸附法与核磁共振法联合表征页岩的孔隙结构方法,它能科学、准确地表征页岩的孔喉分布。研究表明,龙马溪组页岩孔径分布曲线具有双峰或三峰特征,主要孔径为0.2~100.0 nm,介孔和微孔占优势,孔隙体积百分比分别为67.75%和25.33%。最终明确了该区页岩储层孔隙结构的定量表征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页岩 孔隙结构 低压氮气吸附 高压压汞 核磁共振 定量表征 龙马溪组 四川盆地
下载PDF
桂中坳陷环江凹陷上古生界海相页岩储层孔隙结构和分形特征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毛佩筱 金爱民 +2 位作者 楼章华 朱蓉 朱振宏 《地质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30-144,共15页
通过有机地化分析、全岩X衍射矿物分析、甲烷等温吸附及低压氮气吸附实验,本文对桂中坳陷环江凹陷上古生界页岩样品的孔隙结构及分形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页岩总有机碳含量(TOC)平均为2.40%,热成熟度(Ro)平均为2.65%,处于过... 通过有机地化分析、全岩X衍射矿物分析、甲烷等温吸附及低压氮气吸附实验,本文对桂中坳陷环江凹陷上古生界页岩样品的孔隙结构及分形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页岩总有机碳含量(TOC)平均为2.40%,热成熟度(Ro)平均为2.65%,处于过成熟演化阶段.页岩主要的矿物组成为石英和黏土.页岩的比表面积平均为5.86 m2/g,孔容平均为0.014 9 mL/g,平均孔径为11.2 nm.页岩中发育大量的中孔,主要呈两端开口的圆筒形孔或四边开放的平行板状孔.页岩中TOC含量和石英含量越多,微-中孔越发育、比表面积和孔容越大,而平均孔径则变小.通过Frenkel-Halsey-Hill (FHH)模型和氮气吸附实验数据计算得到孔隙表面分形维数D1(平均为2.428 4)和孔隙结构分形维数D2(平均为2.622 2),对应的相对压力(P/P0)分别是0~ 0.45和0.45 ~ 0.99.分形维数D1、D2随着比表面积、孔容的增加而增加,而平均孔径随着前者的增加而减小.分形维数D1、D2、TOC含量、石英含量和甲烷吸附量之间呈现较好的正相关性,但随着黏土矿物含量的增多而减小.分形维数D1与Langmuir压力存在弱负相关性,分形维数D2随Langmuir压力增大有变大的趋势.桂中坳陷西北部页岩分形维数越大,孔隙结构越复杂,其对天然气的吸附和存储能力越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桂中坳陷 环江凹陷 页岩 孔隙结构 分形维数 低压氮气吸附
下载PDF
湘鄂西地区志留系龙马溪组页岩微观孔隙结构特征及定量表征 被引量:4
4
作者 徐洁 郭维华 +3 位作者 刘皓天 秦臻 孟强 陶辉飞 《天然气地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611-622,共12页
湘鄂西地区为南方海相页岩气勘探开发潜力区之一,志留系龙马溪组是其有利的页岩气层段。利用氩离子抛光—扫描电镜、低温低压氮气和二氧化碳吸附等实验对该区4口取心井的页岩样品孔隙结构进行了定性和定量的联合表征。实验结果表明:该... 湘鄂西地区为南方海相页岩气勘探开发潜力区之一,志留系龙马溪组是其有利的页岩气层段。利用氩离子抛光—扫描电镜、低温低压氮气和二氧化碳吸附等实验对该区4口取心井的页岩样品孔隙结构进行了定性和定量的联合表征。实验结果表明:该区页岩发育有粒间孔、粒内孔、有机孔、有机质—黏土矿物复合孔以及解理缝,其中最为发育的是黏土矿物与自生矿物相间的粒间孔、有机质—黏土矿物复合孔以及有机孔。页岩样品比表面积为8.038~24.552 m^(2)/g,平均为13.769 m^(2)/g,BJH孔径中孔直径为8.21~13.79 nm,平均为10.43 nm,其中LY1井孔径最大为11 nm,是该井有构造缝发育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湘鄂西 龙马溪组 孔隙结构 低温低压氮气吸附 低温低压二氧化碳吸附
原文传递
鄂尔多斯盆地华池地区延长组7段页岩油储层孔隙结构特征及控制因素 被引量:3
5
作者 黄伟凯 周新平 +5 位作者 刘江艳 贺彤彤 马晓峰 陶辉飞 李树同 郝乐伟 《天然气地球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1951-1968,共18页
为明确有机质及矿物成分对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7段(长7段)泥页岩储层孔隙结构的影响,利用氩离子抛光—场发射扫描电镜、低压氮气吸附实验,表征长7段泥页岩储层孔隙结构特征,并结合全岩矿物组分及有机地球化学实验,分析长7段泥页岩孔隙结... 为明确有机质及矿物成分对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7段(长7段)泥页岩储层孔隙结构的影响,利用氩离子抛光—场发射扫描电镜、低压氮气吸附实验,表征长7段泥页岩储层孔隙结构特征,并结合全岩矿物组分及有机地球化学实验,分析长7段泥页岩孔隙结构的主控因素。结果表明:长7段泥页岩主要发育黏土矿物晶间孔、粒间孔,可见少量有机质孔、溶蚀孔及微裂缝,其氮气吸附等温线均为Ⅱ型等温线,兼具有H3及H4型滞后环特征,表明泥页岩孔隙的中孔较为发育,孔隙形态呈平行片状及墨水瓶状。泥页岩孔隙结构受控于有机质、黏土矿物、石英、长石和黄铁矿,其中黏土矿物相转化在其矿物晶体层间形成大量微孔及中孔,是研究区泥页岩孔隙的主要来源;有机质生成的液态烃和固体沥青及自形单晶黄铁矿充填无机矿物孔隙,一定程度上减少了长7段泥页岩的孔隙空间。研究结果可以为认识长7段泥页岩孔隙结构特征及控制因素提供新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尔多斯盆地 泥页岩 孔隙结构 场发射扫描电镜 低压氮气吸附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