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4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低可容纳空间曲流河河道砂体划分与识别——以羊二庄油田明化镇组Ⅲ-5小层为例
被引量:
7
1
作者
段冬平
侯加根
+1 位作者
吴勇
吴师慧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26-29,112,共4页
在低可容纳空间下,曲流河常形成厚层连片状砂体,在开发中后期,需揭示其内部砂体的结构关系。以羊二庄油田明化镇组Ⅲ-5(NmⅢ-5)小层厚层曲流河河道砂体为例,通过平面与剖面识别标志相结合确定复合河道边界。利用平面识别标志识别出可能...
在低可容纳空间下,曲流河常形成厚层连片状砂体,在开发中后期,需揭示其内部砂体的结构关系。以羊二庄油田明化镇组Ⅲ-5(NmⅢ-5)小层厚层曲流河河道砂体为例,通过平面与剖面识别标志相结合确定复合河道边界。利用平面识别标志识别出可能的河道主体和废弃河道,再利用河道边界的4种剖面特征确定复合河道的边界位置。在复合河道内部,泥岩夹层、底部的滞留沉积和砂体间的钙质胶结带是单期河道的划分标志。在羊二庄油田NmⅢ-5小层识别出4期复合河道、12期单期河道,建立了厚油层网格间距为10 m×10 m×0.25 m的精细三维构型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可容纳空间
曲流河
内部构型
复合河道
单期河道
羊二庄油田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低可容纳空间三角洲层序地层及其控砂模式
2
作者
余烨
张昌民
+3 位作者
李少华
杜家元
黄俨然
王莉
《地质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1223-1236,共14页
为了揭示低可容纳空间三角洲沉积背景下层序发育及砂体分布特征,运用层序地层学的相关理论和方法,结合岩心、测井、录井和地震等资料,以珠江口盆地白云凹陷北坡珠江组下段为例进行了层序地层和控砂模式的研究.识别出强制海退和正常海退...
为了揭示低可容纳空间三角洲沉积背景下层序发育及砂体分布特征,运用层序地层学的相关理论和方法,结合岩心、测井、录井和地震等资料,以珠江口盆地白云凹陷北坡珠江组下段为例进行了层序地层和控砂模式的研究.识别出强制海退和正常海退造成的暴露侵蚀不整合面、与暴露侵蚀界面相对应的整合面、海泛面、最大海泛面、强制海退底面和最大海退面等6种界面,将研究区珠江组下段划分为一个半三级层序;并指出低可容纳空间三角洲沉积背景下沉积界面与基准面一致或略低于基准面,准层序以与海泛面对应的暴露侵蚀面为界面,且主要形成于基准面上升半旋回,区域基准面相对海平面的下降是控制层序边界形成的主要因素;平面上砂体赋存在三角洲前缘和下三角洲平原的沉积地区,新增可容纳空间的形成速率及剩余可容纳空间的原有规模是控制砂体横向连续分布的关键因素;垂向上砂体分布在SQ1层序基准面缓慢上升到下降之前形成的高位体系域和SQ2层序基准面下降最低点到缓慢上升至最大海退面形成的低位体系域,这两套砂体横向连续性较好,存在良好的生储盖组合和油气输导条件,是形成大型油气藏的有利部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控砂模式
层序地层
三角洲沉积
低可容纳空间
白云凹陷北坡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叠覆式浅水三角洲沉积特征与沉积模拟
被引量:
17
3
作者
朱永进
张昌民
尹太举
《地质科技情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59-65,共7页
在系统回顾传统三角洲成因模式基础上,介绍了一种发育于低可容纳空间背景条件下,由内部结构相对简单、规模相对局限的多个朵体相互叠置而成的叠覆式浅水三角洲。以现代浅湖沉积过程分析、实验模拟等为基础探讨了此类三角洲的形成过程、...
在系统回顾传统三角洲成因模式基础上,介绍了一种发育于低可容纳空间背景条件下,由内部结构相对简单、规模相对局限的多个朵体相互叠置而成的叠覆式浅水三角洲。以现代浅湖沉积过程分析、实验模拟等为基础探讨了此类三角洲的形成过程、内部结构特征与解剖思路、连片性与连通性及沉积发育条件等。结果表明,叠覆式浅水三角洲发育过程分为2个阶段:单一朵体发育与复合朵体发育。单一朵体发育又可分为舌状向前伸展式和帚状侧向加积式,复合朵体发育则表现为进积、退积、侧积等多种叠置方式,进而以不同时期分流河道为纽带叠合成大面积的沉积体;朵体发育过程中遵循"填洼"原理,即优先沉积于可容纳空间发育的低洼处,一旦有效可容纳空间被填满,朵体或复合朵体将会迁移至其他低洼处;叠覆式浅水三角洲不具有传统三角洲以分流河道为骨架的层状结构特征,而是由不同时期三角洲朵体相互叠置而成,具有典型的"同层不同期"特征;不同时期三角洲朵体受可容纳空间与动态地貌控制而呈三维叠置,而非简单的层状叠加,使得三角洲内部呈现出立体拼合的结构特征,单一朵体是地层对比的基本单元,展布范围有限,与相邻朵体发育于不同时间单元,只能在复合朵体约束下小范围追踪。不同时期朵体之间的连通性受控于分流河道下切能力、沉积物供给沙泥比、湖平面升降周期等因素;沉积物供给充足、地形坡度低、湖平面长距离迁移造成的河道稳定性弱是此类三角洲发育的重要条件。叠覆式浅水三角洲成因模式的提出为此类发育于低可容纳空间背景下大型河流-湖泊三角洲提供了一种合理的地质成因解释模型,进一步深入分析其内部结构特征将为提高此类三角洲的勘探开发效率提供有益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可容纳空间
浅水湖盆
动态地貌
成因结构
叠覆式浅水三角洲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黄河口凹陷南部缓坡带馆陶组河流相层序特征
被引量:
6
4
作者
陈容涛
牛成民
+3 位作者
王清斌
杨波
王飞龙
王军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542-548,共7页
黄河口凹陷馆陶组主要为辫状河沉积,泥岩盖层缺乏,勘探未予重视。通过岩心、测井、地震资料综合分析,认为黄河口凹陷南部斜坡带发育辫状河和曲流河两种沉积体系。利用河流相层序地层学分析方法,建立了研究区馆陶组的层序地层格架,划分出...
黄河口凹陷馆陶组主要为辫状河沉积,泥岩盖层缺乏,勘探未予重视。通过岩心、测井、地震资料综合分析,认为黄河口凹陷南部斜坡带发育辫状河和曲流河两种沉积体系。利用河流相层序地层学分析方法,建立了研究区馆陶组的层序地层格架,划分出了2个三级层序(SQG2和SQG1),每个三级层序都包含一个高可容纳空间体系域和一个低可容纳空间体系域。在此基础上,总结了该区馆陶组沉积层序演化特征,在SQG2层序低可容纳空间体系域发育期,研究区为辫状河沉积,主要发育多期复合的辫状河道砂体,在SQG2层序高可容纳空间体系域发育期,研究区为曲流河沉积,主要发育孤立的点砂坝砂体和高比例的泛滥平原泥。SQG1层序演化特征与馆陶组下段类似,由于SQG1层序发育时期,可容纳空间处于较高水平,因此SQG1段砂体的粒度和砂岩百分含量比馆陶组下段整体偏小。黄河口凹陷南部缓坡带馆陶组的两套曲流河沉积可以作为良好的盖层,为油气聚集创造条件。在本次研究的指导下,研究区相继获得了一定的油气发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口凹陷
馆陶组
河流相层序地层学
高
可容纳
空间
体系域
低可容纳空间
体系域
储盖组合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低可容纳空间曲流河河道砂体划分与识别——以羊二庄油田明化镇组Ⅲ-5小层为例
被引量:
7
1
作者
段冬平
侯加根
吴勇
吴师慧
机构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地球科学学院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大港油田分公司
中国石化江苏石油勘探局物探技术研究院
出处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26-29,112,共4页
基金
国家科技重大专项"高含水油田提高采收率新技术"(2008ZX05010)
文摘
在低可容纳空间下,曲流河常形成厚层连片状砂体,在开发中后期,需揭示其内部砂体的结构关系。以羊二庄油田明化镇组Ⅲ-5(NmⅢ-5)小层厚层曲流河河道砂体为例,通过平面与剖面识别标志相结合确定复合河道边界。利用平面识别标志识别出可能的河道主体和废弃河道,再利用河道边界的4种剖面特征确定复合河道的边界位置。在复合河道内部,泥岩夹层、底部的滞留沉积和砂体间的钙质胶结带是单期河道的划分标志。在羊二庄油田NmⅢ-5小层识别出4期复合河道、12期单期河道,建立了厚油层网格间距为10 m×10 m×0.25 m的精细三维构型模型。
关键词
低可容纳空间
曲流河
内部构型
复合河道
单期河道
羊二庄油田
Keywords
low accommodation space
meandering river
internal structure
composite channel
single channel
Yangerzhuang oilfield
分类号
TE112.221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油气勘探]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低可容纳空间三角洲层序地层及其控砂模式
2
作者
余烨
张昌民
李少华
杜家元
黄俨然
王莉
机构
湖南科技大学
湖南科技大学
长江大学地球科学学院
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深圳分公司
出处
《地质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1223-1236,共14页
基金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编号:2018YFB0605503)
国家科技重大专项(编号:2011ZX05023-002-007)
+1 种基金
湖南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编号:2019JJ50151)
湖南省教育厅科研项目(编号:18C0347)资助.
文摘
为了揭示低可容纳空间三角洲沉积背景下层序发育及砂体分布特征,运用层序地层学的相关理论和方法,结合岩心、测井、录井和地震等资料,以珠江口盆地白云凹陷北坡珠江组下段为例进行了层序地层和控砂模式的研究.识别出强制海退和正常海退造成的暴露侵蚀不整合面、与暴露侵蚀界面相对应的整合面、海泛面、最大海泛面、强制海退底面和最大海退面等6种界面,将研究区珠江组下段划分为一个半三级层序;并指出低可容纳空间三角洲沉积背景下沉积界面与基准面一致或略低于基准面,准层序以与海泛面对应的暴露侵蚀面为界面,且主要形成于基准面上升半旋回,区域基准面相对海平面的下降是控制层序边界形成的主要因素;平面上砂体赋存在三角洲前缘和下三角洲平原的沉积地区,新增可容纳空间的形成速率及剩余可容纳空间的原有规模是控制砂体横向连续分布的关键因素;垂向上砂体分布在SQ1层序基准面缓慢上升到下降之前形成的高位体系域和SQ2层序基准面下降最低点到缓慢上升至最大海退面形成的低位体系域,这两套砂体横向连续性较好,存在良好的生储盖组合和油气输导条件,是形成大型油气藏的有利部位.
关键词
控砂模式
层序地层
三角洲沉积
低可容纳空间
白云凹陷北坡
Keywords
Sandbodies controlled pattern
Sequence stratigraphy
Delta deposit
Low accommodation space
Northern Baiyun Depression
分类号
P539.2 [天文地球—古生物学与地层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叠覆式浅水三角洲沉积特征与沉积模拟
被引量:
17
3
作者
朱永进
张昌民
尹太举
机构
长江大学地球科学学院
出处
《地质科技情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59-65,共7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172106
41072087)
文摘
在系统回顾传统三角洲成因模式基础上,介绍了一种发育于低可容纳空间背景条件下,由内部结构相对简单、规模相对局限的多个朵体相互叠置而成的叠覆式浅水三角洲。以现代浅湖沉积过程分析、实验模拟等为基础探讨了此类三角洲的形成过程、内部结构特征与解剖思路、连片性与连通性及沉积发育条件等。结果表明,叠覆式浅水三角洲发育过程分为2个阶段:单一朵体发育与复合朵体发育。单一朵体发育又可分为舌状向前伸展式和帚状侧向加积式,复合朵体发育则表现为进积、退积、侧积等多种叠置方式,进而以不同时期分流河道为纽带叠合成大面积的沉积体;朵体发育过程中遵循"填洼"原理,即优先沉积于可容纳空间发育的低洼处,一旦有效可容纳空间被填满,朵体或复合朵体将会迁移至其他低洼处;叠覆式浅水三角洲不具有传统三角洲以分流河道为骨架的层状结构特征,而是由不同时期三角洲朵体相互叠置而成,具有典型的"同层不同期"特征;不同时期三角洲朵体受可容纳空间与动态地貌控制而呈三维叠置,而非简单的层状叠加,使得三角洲内部呈现出立体拼合的结构特征,单一朵体是地层对比的基本单元,展布范围有限,与相邻朵体发育于不同时间单元,只能在复合朵体约束下小范围追踪。不同时期朵体之间的连通性受控于分流河道下切能力、沉积物供给沙泥比、湖平面升降周期等因素;沉积物供给充足、地形坡度低、湖平面长距离迁移造成的河道稳定性弱是此类三角洲发育的重要条件。叠覆式浅水三角洲成因模式的提出为此类发育于低可容纳空间背景下大型河流-湖泊三角洲提供了一种合理的地质成因解释模型,进一步深入分析其内部结构特征将为提高此类三角洲的勘探开发效率提供有益指导。
关键词
低可容纳空间
浅水湖盆
动态地貌
成因结构
叠覆式浅水三角洲
Keywords
low-accommodation
shallow-lacustrine basin
dynamic geomorphology
internal architecture
superimposed shallow-lacustrine delta
分类号
P586 [天文地球—岩石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黄河口凹陷南部缓坡带馆陶组河流相层序特征
被引量:
6
4
作者
陈容涛
牛成民
王清斌
杨波
王飞龙
王军
机构
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天津分公司渤海石油研究院
出处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542-548,共7页
基金
国家科技重大专项(2016ZX05024-003)
文摘
黄河口凹陷馆陶组主要为辫状河沉积,泥岩盖层缺乏,勘探未予重视。通过岩心、测井、地震资料综合分析,认为黄河口凹陷南部斜坡带发育辫状河和曲流河两种沉积体系。利用河流相层序地层学分析方法,建立了研究区馆陶组的层序地层格架,划分出了2个三级层序(SQG2和SQG1),每个三级层序都包含一个高可容纳空间体系域和一个低可容纳空间体系域。在此基础上,总结了该区馆陶组沉积层序演化特征,在SQG2层序低可容纳空间体系域发育期,研究区为辫状河沉积,主要发育多期复合的辫状河道砂体,在SQG2层序高可容纳空间体系域发育期,研究区为曲流河沉积,主要发育孤立的点砂坝砂体和高比例的泛滥平原泥。SQG1层序演化特征与馆陶组下段类似,由于SQG1层序发育时期,可容纳空间处于较高水平,因此SQG1段砂体的粒度和砂岩百分含量比馆陶组下段整体偏小。黄河口凹陷南部缓坡带馆陶组的两套曲流河沉积可以作为良好的盖层,为油气聚集创造条件。在本次研究的指导下,研究区相继获得了一定的油气发现。
关键词
黄河口凹陷
馆陶组
河流相层序地层学
高
可容纳
空间
体系域
低可容纳空间
体系域
储盖组合
Keywords
Huanghekou sag
Guantao formation
fluvial sequence stratigraphy
high accommodation system tract
low accommodation system tract
reservoir.cap rock combination
分类号
TE111.2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油气勘探]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低可容纳空间曲流河河道砂体划分与识别——以羊二庄油田明化镇组Ⅲ-5小层为例
段冬平
侯加根
吴勇
吴师慧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
7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低可容纳空间三角洲层序地层及其控砂模式
余烨
张昌民
李少华
杜家元
黄俨然
王莉
《地质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叠覆式浅水三角洲沉积特征与沉积模拟
朱永进
张昌民
尹太举
《地质科技情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
17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黄河口凹陷南部缓坡带馆陶组河流相层序特征
陈容涛
牛成民
王清斌
杨波
王飞龙
王军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
6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