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低层暖平流强迫背景下湖南两次飑线过程对比分析 被引量:6
1
作者 唐明晖 王强 +1 位作者 徐靖宇 贺科 《暴雨灾害》 2019年第2期115-125,共11页
利用常规观测资料、多普勒天气雷达资料以及NCEP/NCAR再分析资料等,对2017年5月11日和6月5日发生在湖南的两次飑线过程(以下分别简称"5·11"飑线过程和"6·5"飑线过程)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1)两次过... 利用常规观测资料、多普勒天气雷达资料以及NCEP/NCAR再分析资料等,对2017年5月11日和6月5日发生在湖南的两次飑线过程(以下分别简称"5·11"飑线过程和"6·5"飑线过程)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1)两次过程均发生在低层暖平流强迫背景下,"5·11"飑线过程发生前冷平流较明显,"6·5"飑线过程发生前暖湿气流更强盛,副热带高压位置不同导致后一过程水汽条件更好;(2)"5·11"飑线过程中层更干,0℃度层高度更低,有利于出现较大范围雷暴大风和小冰雹,而"6·5"飑线过程自由对流高度(LFC)相对较低、低层湿度更大,则易产生更大强度的短时降水;(3)"5·11"飑线过程产生大范围雷暴大风的环境条件明显好于"6·5"飑线过程,但后一过程因地面倒槽发展、暖湿气流更强、低涡东移使大气对流不稳定增大等原因,更有利于形成局地致灾性大风;(4)"6·5"飑线过程中气旋少且维持时间短,以及垂直风廓线产品(VWP)、径向速度图上雷暴大风特征不够典型,其预警难度更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飑线 低层暖平流强迫 垂直风廓线 零度层高度 对比分析
下载PDF
广西东部一次强对流天气过程诊断分析
2
作者 庞传伟 蒋荣群 《海峡科学》 2023年第4期18-22,共5页
利用常规地面、高空、多普勒天气雷达和区域自动站的观测资料及ERA5再分析资料,对广西东部一次强对流天气过程进行诊断分析。结果表明,此次强对流天气过程发生在高空槽东移配合低层暖平流强迫的有利背景下,桂东地区超5km的深厚暖云厚度... 利用常规地面、高空、多普勒天气雷达和区域自动站的观测资料及ERA5再分析资料,对广西东部一次强对流天气过程进行诊断分析。结果表明,此次强对流天气过程发生在高空槽东移配合低层暖平流强迫的有利背景下,桂东地区超5km的深厚暖云厚度和高湿环境是此次过程以短时强降水为主的主要因素;在桂东地区0℃层和-20℃层分别位于600hPa、400hPa附近的有利于冰雹形成的环境下,与北部的弱CAPE(对流有效位能)值配合中等强度的垂直风切变相比,桂东南中等强度CAPE配合强垂直风切变和700hPa以下的多层逆温层更利于大冰雹的形成,是区分南北部对流类型和强度的主要因素;产生大冰雹的超级单体由两个对流单体合并加强而成,超级单体内部水凝物拖曳启动的下击暴流是地面产生大风的直接成因;500hPa中尺度异常涡度扰动能较好地指示产生冰雹、大风等强对流天气的超级单体的位置和强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层暖平流强迫型 超级单体 中尺度对涡旋 下击暴
下载PDF
2016年6月4日华南一次罕见强对流天气过程分析 被引量:10
3
作者 李影虹 苏文 陈芳丽 《广东气象》 2017年第4期10-14,共5页
利用ECMWF的ERAdata再分析资料、Micaps实况数据、多普勒雷达产品以及自动气象站观测数据等资料,对2016年6月4日发生在广东省的一次强对流天气过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该次发生在西南暖湿气流中的罕见强对流天气呈现出典型的强飑线特... 利用ECMWF的ERAdata再分析资料、Micaps实况数据、多普勒雷达产品以及自动气象站观测数据等资料,对2016年6月4日发生在广东省的一次强对流天气过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该次发生在西南暖湿气流中的罕见强对流天气呈现出典型的强飑线特征,属于低层暖平流强迫型;前期高温高湿的闷热天气状态、充沛的水汽供应和水汽的辐合,以及中尺度能量锋的形成,都非常有利于强对流天气的发生发展;水汽通量散度对强对流天气的发生发展有非常重要的指示意义;垂直速度的负值大值中心不但开始于对流层中高层,而且在发展过程中由中心向下传递;多个对流单体和超级单体在雷达回波图上呈典型的弓形回波特征,且长时间维持,产生了强风、雷暴、冰雹等强对流天气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气预报 强对 飑线 低层暖平流强迫 华南地区
下载PDF
广西“4·20”暖区飑线的形成及结构 被引量:14
4
作者 翟丽萍 农孟松 +2 位作者 赖珍权 祁丽燕 刘日胜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568-576,共9页
为深入了解暖区飑线的形成机理,利用多种观测资料对2016年4月20日暖区飑线过程的环境条件、形成及飑线的结构进行深入分析。结果表明:(1)高空槽前滞留的冷温槽利于产生强的对流不稳定,飑线发生前期低层强烈暖湿平流对建立静力不稳定起... 为深入了解暖区飑线的形成机理,利用多种观测资料对2016年4月20日暖区飑线过程的环境条件、形成及飑线的结构进行深入分析。结果表明:(1)高空槽前滞留的冷温槽利于产生强的对流不稳定,飑线发生前期低层强烈暖湿平流对建立静力不稳定起主导作用;(2)探空显示广西南部的环境条件更有利于对流的强盛发展和组织化加强;(3)近地面冷池出流与低层环境风场相互作用是飑线发展和维持的主要机制,飑线朝着其前方1 h负变压中心发展。此次飑线是具有前导对流线和尾随层状云区的飑线系统,以离散性传播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层暖平流 变压变温 飑线结构 传播型风暴
下载PDF
凉山州两次强降水天气过程特征对比分析
5
作者 姜艳 侯砚 《高原山地气象研究》 2023年第S01期37-44,共8页
利用水平分辨率1°×1°的NCEP6h再分析、新型监测和常规观测等资料,对2022年6月下旬的两次区域性强降水过程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两次过程雨带均为自东北向西南移动,大雨及以上落区集中在凉山东部、北部、中部地区,200... 利用水平分辨率1°×1°的NCEP6h再分析、新型监测和常规观测等资料,对2022年6月下旬的两次区域性强降水过程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两次过程雨带均为自东北向西南移动,大雨及以上落区集中在凉山东部、北部、中部地区,200hPa高层辐散产生“抽吸作用”,500hPa、700hPa高原低槽东南移,地面辐合线触发对流发生;“6.23”过程满足低层暖平流强迫类强对流天气类型,“6.27”过程符合斜压锋生类强对流天气的基本特征;并且,低、中、高层影响系统的位置、强度和移动路径配合,降水区域上空的不稳定层结突出和水汽输送畅通,以及过程中有冷空气补充、干区侵入或逆温层的阻挡等参与,是凉山州强对流天气的主要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尺度分析 MCC 强对 低层暖平流强迫 斜压锋生
下载PDF
白鹤滩水电站坝区灾害性大风特征分析
6
作者 邹琪美 吕俊杰 +4 位作者 陈文龙 巫前文 边茜 姜艳 唐毓玲 《农业灾害研究》 2023年第12期323-325,共3页
白鹤滩水电站地处我国地势第二级阶梯与第一级阶梯交界处横断山脉,地形复杂。受多种天气系统影响,加之特殊复杂的下垫面,大风天气频繁,平均每年发生7级以上大风日数达235 d,占全年总日数的64.2%。分别从时间、空间和气候变化方面分析坝... 白鹤滩水电站地处我国地势第二级阶梯与第一级阶梯交界处横断山脉,地形复杂。受多种天气系统影响,加之特殊复杂的下垫面,大风天气频繁,平均每年发生7级以上大风日数达235 d,占全年总日数的64.2%。分别从时间、空间和气候变化方面分析坝区新田自动站气象资料、NCEP格点资料大风变化规律,具体分析了9级以上各级大风个例特征、瞬时风速、10min最大风速持续时间、坝区9级以上不同等级风速持续时间等大风预报指标,旨在进一步完善9级以上灾害性大风的预报方法,提高电站灾害性大风预警预报气象服务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斜压锋生型 低层暖平流强迫型 高层冷强迫型 准正压型
下载PDF
2012年4月8日海南地区一次暴雪过程分析
7
作者 梁宁 孙瑛 李乐 《青海科技》 2019年第2期79-85,共7页
利用常规观测、卫星云图、ECMWF分析场等资料,应用天气分析和诊断方法,对2012年4月8日海南地区发生的暴雪天气过程进行系统分析。结果表明:此次降雪天气过程中500h Pa南支槽东移北抬在海南地区形成低涡切变;700h Pa有暖中心配合;地面辐... 利用常规观测、卫星云图、ECMWF分析场等资料,应用天气分析和诊断方法,对2012年4月8日海南地区发生的暴雪天气过程进行系统分析。结果表明:此次降雪天气过程中500h Pa南支槽东移北抬在海南地区形成低涡切变;700h Pa有暖中心配合;地面辐合线为此次过程提供了触发条件;200h Pa为弱的高度脊,高低空配置表现为低层辐合,高层弱辐散,有利于高空抽吸作用。南支槽前的西南气流不断将孟加拉湾的水汽输送到青海东南部地区,造成水汽在东南部地区辐合,为暴雪天气提供了充足的水汽条件。同时,低层暖平流为此次降雪过程提供了能量和水汽,建立了不稳定层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暴雪 动力条件 水汽条件 低层暖平流
下载PDF
2018年湖南首场风雹天气成因分析及预警探讨 被引量:5
8
作者 王青霞 唐明晖 +3 位作者 王强 蔡瑾婕 周长青 邓见英 《暴雨灾害》 2020年第1期30-40,共11页
利用常规观测资料、NCEP逐6 h再分析资料、FY-2G卫星TBB资料及多普勒天气雷达资料对2018年3月4日湖南首场风雹过程进行综合分析,并探讨其预报预警着眼点,分析结果表明:(1)本次风雹过程先后经历“低层暖平流强迫”和“斜压锋生”两阶段... 利用常规观测资料、NCEP逐6 h再分析资料、FY-2G卫星TBB资料及多普勒天气雷达资料对2018年3月4日湖南首场风雹过程进行综合分析,并探讨其预报预警着眼点,分析结果表明:(1)本次风雹过程先后经历“低层暖平流强迫”和“斜压锋生”两阶段。第一阶段:湖南受强烈发展的暖湿气流影响,对流由地面中尺度辐合线触发,以层积混合型回波为主,东移北上,前侧有线风暴发展;第二阶段:对流由冷空气前沿的锋面触发,以积状云降水回波为主,东移南下,多超级单体风暴发展。(2)该过程SI指数明显偏低、CAPE、DCAPE及垂直风切变明显偏高,使得该次风雹过程具有一定极端性;第一阶段表征雷暴大风的DCAPE的范围更广、强度更强,且中层干层明显,有利于成片雷暴大风的出现;第二阶段湘南的水汽、动力因子较第一阶段增强,但范围相对集中,随冷锋南下,0℃和-20℃层高度下降有利于冰雹的出现。(3)短临预警方面,低仰角速度大值区、大的风暴移动速度、持续多个体扫的中气旋是本次风雹过程最关键的预报着眼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雹 低层暖平流强迫类 斜压锋生类 低仰角速度大值区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