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低平易涝地机械化三深带状耕作栽培模式研究
- 1
-
-
作者
杨英良
-
机构
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耕作栽培研究所
-
出处
《农业系统科学与综合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2期157-160,150,共5页
-
文摘
低平易涝地不良的耕层土壤环境,是作物高产稳产主要障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机械化三深带状耕作栽培模式,为作物生育和高产稳产创造了良好生态环境,改善了土壤不良理化性状和作物光合性能,大豆增产15.1%、玉米增产17.6%,是改变低平易涝地低产面貌的有效途径。
-
关键词
易涝地
低平易涝地
机械化
三深带状
耕作模式
-
分类号
S344
[农业科学—作物栽培与耕作技术]
-
-
题名松嫩平原低平易涝地农作物三深带状栽培研究
- 2
-
-
作者
宋福金
于良斌
-
机构
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绥化农科所
-
出处
《现代化农业》
1997年第9期10-11,共2页
-
文摘
对松嫩平原低平易涝地农作物三深带状栽培的研究表明,三深带状栽培活化了0~20cm耕层土壤的理化性质,增加了作物群体光合叶面积和干物质积累,使大豆和玉米分别增产15.1%和17.6%
-
关键词
松嫩平原
低平易涝地
三深带状法
作物
栽培
-
分类号
S31
[农业科学—作物栽培与耕作技术]
S342
[农业科学—作物栽培与耕作技术]
-
-
题名松嫩平原低平易涝地农业发展的障碍及对策
- 3
-
-
作者
宋福金
-
机构
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绥化农科所
-
出处
《现代化农业》
1997年第8期7-8,共2页
-
文摘
对黑龙江省松嫩平原低平易涝地的农业发展障碍因素进行了分析,并从综合治涝、改善土壤理化性状、培肥地力、调整农业结构等方面、提出了农业发展的对策。
-
关键词
松嫩平原
低平易涝地
障碍
对策
-
分类号
S156.8
[农业科学—土壤学]
-
-
题名低平易涝地大豆三深带状耕作栽培模式研究
被引量:3
- 4
-
-
作者
杨英良
-
机构
黑龙江省农科院耕作栽培所
-
出处
《大豆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3期187-193,共7页
-
文摘
低平易涝地耕层土壤水分大、土质粘重冷浆、通气透水性差、释放养分能力低等不良理化性状,是障碍大豆高产稳产的主要因素。大豆三深带状耕作栽培模式,是以机械化深松旋耕整地和带状栽培相结合的技术体系,改变了生产上翻、耙、压的耕作方式,较好地解决了低平易涝地土体构造不良状况和大豆的合理群体结构。试验结果表明,三深带状耕作栽培模式提高耕层土壤温度0.8℃,降低土壤容重0.198g/cm3,减少土壤含水量10.1%,分别提高速效氮、磷、钾19.2%、58.9%、36.7%,非毛管孔隙与毛管孔隙之比由1∶3.15改善为1∶1.66;大豆叶面积指数增加32.3%,并表现出指数增长期较短、很快进入直线增长期、稳定期较长和衰亡期较短的良好发育动态。大豆籽粒产量三年平均增产15.1%,增产幅度为13.7~16.0%。
-
关键词
低平易涝地
大豆
三深带状
栽培
-
Keywords
Waterlogged and flat lowland
Soybean
Tri-depth and banding-type
-
分类号
S565.104
[农业科学—作物学]
-
-
题名低平易涝地水稻群体干物质积累与分配动态的研究
- 5
-
-
作者
王连敏
庄爱科
王俊河
杨英良
焦占力
-
机构
黑龙江省农科院栽培所
-
出处
《黑龙江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1994年第3期12-16,共5页
-
文摘
由于受低平易涝地区的土壤、气候等自然因素的影响,产量不高不稳限制了水稻的进一步发展。本研究通过密度处理来探讨群体的干物质积累、分配及群体剖面构造,旨在为高产栽培模式的建立提供理论依据。试验结果表明,干物质积累呈“S”型曲线,有效分案终止期至抽穗期的群体生长率最高达20克/平方米·日。灌浆阶段的群体生长率在15克/平方米·日左右。叶片与茎鞘比由移栽期的1.0左右下降至抽穗期的0.32。叶面积比自始至终在下降。不同密度问叶面积主要分布在20~60厘米之间。冠层内的光照分布里指数曲线,密植处理的相对照度在各个层次均明显低于稀植处理。
-
关键词
低平易涝地
水稻
干物质
积累
分配
-
Keywords
Waterloggible low-flat land,Rice,Dry matter accumulation and partition, Canopystructure
-
分类号
S511.101
[农业科学—作物学]
-
-
题名松旋耕法改善低平易涝地土壤理化性状的效果
被引量:2
- 6
-
-
作者
杨英良
-
机构
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耕作栽培研究所
-
出处
《土壤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期4-6,共3页
-
文摘
1991~1995年在低平易涝的碳酸盐黑土(湿润均腐土)上进行试验。结果表明,松旋耕法较传统翻耙压法提高水稳性土壤团粒结构144%,增加土壤气相87%,渗透量增加35~42倍,耕层土壤含水量降低128%,提高地温03~12℃,有效氮、磷、钾分别增加104%、589%和367%。大豆增产151%,玉米增产176%。
-
关键词
松旋耕法
低平易涝地
土壤理化性质
作物产量
-
分类号
S34
[农业科学—作物栽培与耕作技术]
S153
[农业科学—土壤学]
-
-
题名寒地水稻沟台带状栽培技术研究
被引量:1
- 7
-
-
作者
宋福金
-
机构
黑龙江省农科院绥化农科所
-
出处
《垦殖与稻作》
CAS
1997年第1期6-7,共2页
-
文摘
为合理开发低平易涝地提供科学依据,于1991-1995年进行了沟台带状栽培技术的研究,结果表明,沟台带状栽培比常规栽培提高水温、地温,改善土壤理化性质,增加有效分蘖和干物质积累,平均增产16.4%。
-
关键词
低平易涝地
栽培
沟台带状栽培
水稻
寒冷地区
-
分类号
S511.04
[农业科学—作物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