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低水位体系域在地质学上的意义——以赣西北地区为例
1
作者 蔡雄飞 熊清华 《江西地质》 1999年第3期168-171,共4页
低水位体系域在层序地层中是一种很重要的海退式层序单元,沉积作用颇具特色,它是指示地层划分与对比、岩相、构造古地理、板块活动的良好标志。
关键词 低水位体系域 震旦系-志留系 赣西北 地层 地质
下载PDF
新疆塔河油田石炭系层序地层分析及低水位岩性圈闭预测 被引量:5
2
作者 王家豪 王华 +2 位作者 赵忠新 潘明年 于哲 《地质科技情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57-62,共6页
对新疆塔河油田石炭系岩性圈闭的地震和钻井层序地层分析结果表明,石炭系由SQ1、SQ2、SQ3三个三级层序组成,分别以障壁岛—泻湖体系、潮控碎屑滨岸体系、辫状河三角洲体系为特征,总体反映了陆源供给由弱到强、研究区北部抬升的阶段性过... 对新疆塔河油田石炭系岩性圈闭的地震和钻井层序地层分析结果表明,石炭系由SQ1、SQ2、SQ3三个三级层序组成,分别以障壁岛—泻湖体系、潮控碎屑滨岸体系、辫状河三角洲体系为特征,总体反映了陆源供给由弱到强、研究区北部抬升的阶段性过程。在SQ2层序发育时期,地形平缓,砂体储层发育于海进体系域和高水位体系域的下部,导致与沉积作用相关的岩性圈闭发育。SQ1、SQ2层序的发育主要受海平面变化的控制;SQ3层序的形成主要受控于大塘中—晚期的构造挤压和抬升作用。SQ1层序内的鼻状凸起的两侧——西北部和东南部斜坡区、SQ3层序内的由北部褶皱隆起和南部差异压实联合作用形成的次级凹陷,是形成低水位岩性圈闭的有利场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层序地层 岩性圈闭 低水位体系域 塔河油田 新疆
下载PDF
东濮凹陷盐岩成因与油气聚集 被引量:26
3
作者 王秀林 张孝义 +2 位作者 王运所 彭君 欧阳睿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CSCD 2002年第5期11-12,20,共3页
东濮凹陷是一个油气丰富的盐源盆地 ,油气富集与盐岩有着密切关系 ,许多学者对东濮凹陷北部盐岩的成因都进行过有益的探讨。沙三3 亚段岩心中出现的红色地层是盐岩形成于浅水的标志 ,将东濮凹陷的蒸发岩和海水蒸发成岩的序列相比较后认... 东濮凹陷是一个油气丰富的盐源盆地 ,油气富集与盐岩有着密切关系 ,许多学者对东濮凹陷北部盐岩的成因都进行过有益的探讨。沙三3 亚段岩心中出现的红色地层是盐岩形成于浅水的标志 ,将东濮凹陷的蒸发岩和海水蒸发成岩的序列相比较后认为 ,东濮凹陷的盐岩为海侵的浅水蒸发成盐 ,在湖盆的沉积过程中存在低水位体系域、湖盆收缩体系域和高水位体系域。湖平面的频繁变化形成了盐与泥岩、页岩的互层以及砂岩与泥岩、页岩的互层 ,前者是很好的盖层和生油岩 ,后者是良好的生、储、盖组合。浅水成盐的模式证明了砂体可与盐岩同期发育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浅水成盐 海侵 低水位体系域 水位体系 东濮凹陷
下载PDF
论层序地层学与含油气系统在油气勘探中的联系——以鄂尔多斯中生代盆地为例 被引量:21
4
作者 屈红军 李文厚 +1 位作者 梅志超 陈全红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495-500,共6页
虽然层序地层学与含油气系统理论的各自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不同,但由于层序地层学研究对象(沉积岩)是含油气系统研究对象(油气)的载体,二者可以由含油气盆地分析有机的结合起来。层序地层分析包含了对含油气系统的地质要素及成藏作用载... 虽然层序地层学与含油气系统理论的各自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不同,但由于层序地层学研究对象(沉积岩)是含油气系统研究对象(油气)的载体,二者可以由含油气盆地分析有机的结合起来。层序地层分析包含了对含油气系统的地质要素及成藏作用载体的分析,因而沉积层序的组成单元与含油气系统的地质要素有必然的联系:在一个沉积盆地的数个沉积层序中,成熟烃源岩往往是地史中具一定埋深、分布广、厚度大、有机质含量高的凝缩层,这个凝缩层往往是一个构造超层序的最大海(湖)泛面;储集岩往往是成熟烃源岩之上层序的低水位体系域或紧邻成熟烃源岩的高水位体系域;有效盖层为储集岩之上层序的水进体系域及凝缩层;成熟烃源岩之上的沉积层序为上覆岩层;低水位体系域储集岩有可能沿上倾方向尖灭,被层序界面及其上层序的水进体系域岩性圈闭;除构造裂缝外,低水位体系域下切谷可作为油气向上运移通道;一个含油气系统往往跨越不同的沉积层序甚至构造超层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气勘探 层序地层学 沉积层序 含油气系统 凝缩层 烃源岩 低水位体系域 储集岩 鄂尔多斯盆地
下载PDF
东濮凹陷北部浅水成盐与油气分布初探 被引量:15
5
作者 张孝义 王运所 +1 位作者 段红梅 张爱武 《断块油气田》 CAS 2002年第4期12-14,共3页
东濮凹陷是典型的盐湖沉积盆地 ,油气的分布与盐膏岩的沉积有密切的关系。沙三3亚段出现的红色地层 (浅水标志 )和该凹陷的蒸发岩的沉积序列特征表明 ,东濮凹陷的盐岩为海侵的浅水蒸发盐。在湖盆的沉积过程中存在 3种体系域 ,即低水位... 东濮凹陷是典型的盐湖沉积盆地 ,油气的分布与盐膏岩的沉积有密切的关系。沙三3亚段出现的红色地层 (浅水标志 )和该凹陷的蒸发岩的沉积序列特征表明 ,东濮凹陷的盐岩为海侵的浅水蒸发盐。在湖盆的沉积过程中存在 3种体系域 ,即低水位体系域 ,湖盆收缩体系域和高水位体系域。不同的体系域形成不同的沉积体系 ,从而形成不同的生、储、盖组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濮凹陷 浅水成盐 油气分布 海侵 低水位体系域 高水体系 生储盖组合 油气地质
下载PDF
伊通盆地岔路河断陷始新统岩性圈闭研究 被引量:7
6
作者 周恒涛 杜怀旭 +3 位作者 闫丽萍 许圣传 马启龙 朱建峰 《世界地质》 CAS CSCD 2006年第4期396-400,共5页
伊通盆地岔路河断陷是一双断式内陆断陷,其内,始新统发育6个三级层序地层单元。通过对各层序中不同体系域单元的沉积特征分析认为,该区始新统水进体系域和高水位体系域的暗色泥岩,与低水位体系域的低水位楔、低水位扇及高水位体系域的... 伊通盆地岔路河断陷是一双断式内陆断陷,其内,始新统发育6个三级层序地层单元。通过对各层序中不同体系域单元的沉积特征分析认为,该区始新统水进体系域和高水位体系域的暗色泥岩,与低水位体系域的低水位楔、低水位扇及高水位体系域的大型三角洲等湖相砂体呈横向上相变过渡,纵向上交互,构成了良好的生储盖组合;在新安堡凹陷內的低水位体系域申形成了透镜状岩性圈闭,在新安堡凹陷及万昌构造带周缘的低水位体系域中形成了岩性或复合型岩性圈闭,为该区岩性油气藏的形成创造了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伊通盆地 岔路河断陷 始新统 低水位体系域 岩性圈闭
下载PDF
南海珠江深水扇系统的形成特征与控制因素 被引量:50
7
作者 彭大钧 庞雄 +3 位作者 陈长民 朱明 黄先律 舒誉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10-18,共9页
到2001年底,已从全球六大洲18个盆地大于水深500m地域发现580亿桶油当量,90%的油气储量发现于深水浊流沉积体系,这是与近三十年来在全球范围内对深水海域的不懈探索与科学技术进步有着密切的关系。南海珠江深水扇系统特指广布于南海珠... 到2001年底,已从全球六大洲18个盆地大于水深500m地域发现580亿桶油当量,90%的油气储量发现于深水浊流沉积体系,这是与近三十年来在全球范围内对深水海域的不懈探索与科学技术进步有着密切的关系。南海珠江深水扇系统特指广布于南海珠江口盆地近海海域上第三系深水沉积物,主体位于盆地南缘珠二坳陷,属与陆架边缘三角洲体系相联系的、发育于低水位时期的深水沉积系统,其形成具有重要的地质背景,它处于若干重大地质事件的交汇地域,具对应于青藏高原隆升的沉积响应,有独特的由持续沉降所体现的纵向叠置特征,并因应于全球海平面升降变化、呈幕式推进的海侵型沉积系列,构成极为理想的油气储盖组合。因此,以时间耦合、空间耦合与地球动力学耦合为扭带,用整体、系统的论点研讨与分析南海深水扇系统的形成特征,获得一球五源(缘)是南海深水扇系统的主控因素的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海珠江深水扇系统 青藏高原隆升 海平面升降变化 低水位体系域 珠江口盆地
下载PDF
陆相盆地坡折带的隐蔽油气藏勘探战略 被引量:23
8
作者 李群 王英民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445-448,共4页
本文从陆相坡折带的定义和分类入手,阐述了构造坡折带、沉积坡折带和侵蚀坡折带的成因以及对层序,尤其对低水位体系域和隐蔽油气藏的控制和影响。指出陆相坡折带与海相坡折带的区别主要表现在:①坡度不同:陆相盆地受构造作用(包括断裂作... 本文从陆相坡折带的定义和分类入手,阐述了构造坡折带、沉积坡折带和侵蚀坡折带的成因以及对层序,尤其对低水位体系域和隐蔽油气藏的控制和影响。指出陆相坡折带与海相坡折带的区别主要表现在:①坡度不同:陆相盆地受构造作用(包括断裂作用)和短源快速沉积的影响,坡度较陡,碎屑物差异沉积明显。②坡折带特点不同:海相坡折带一般单一稳定,而陆相坡折带具有多级坡折的特点。在此基础上,对渤海湾盆地东营凹陷进行了研究。应用钻、测井及地震等资料,建立了东营凹陷沙三段中部地层的层序地层格架,共分为4个层序,并且每个层序可分为低水位体系域、水进体系域和高水位体系域。建立了储油单元与层序单元(尤其低水位体系域)对应关系。阐述了陆相盆地斜坡带沉积体系域中储集砂体类型和油气成藏机制,从而指导隐蔽油气藏勘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层序地层学 坡折带 低水位体系域 隐蔽油气藏 陆相盆地 油气藏勘探 成藏机制
下载PDF
卫城油田卫81断块沙四段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研究 被引量:7
9
作者 胡书毅 文玲 田海芹 《西北地质》 CAS CSCD 2002年第2期46-54,共9页
通过钻井、测井、古生物等资料的综合分析 ,应用陆相层序地层学理论对卫城油田卫 81断块沙四段进行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研究。依据岩性、构造、古生物、测井等标志将沙四段划分出 1个三级层序 ,2个体系域、4个准层序组和 18个准层序。其... 通过钻井、测井、古生物等资料的综合分析 ,应用陆相层序地层学理论对卫城油田卫 81断块沙四段进行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研究。依据岩性、构造、古生物、测井等标志将沙四段划分出 1个三级层序 ,2个体系域、4个准层序组和 18个准层序。其中 ,沙四下段为低水位体系域 ,主要发育洪水 -漫湖沉积体系 ;沙四上段为湖侵体系域 ,主要发育湖泊三角洲沉积体系。烃源岩为沙四上段的暗色泥岩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层序 低水位体系域 湖侵体系 准层序组
下载PDF
轴向重力流沉积:一种重要的深水储层——以东海盆地丽水凹陷明月峰组为例 被引量:20
10
作者 周士科 徐长贵 《地质科技情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57-62,共6页
东海盆地丽水凹陷中部丽水36-1含气构造的主要含气层段为明月峰组三级层序的低水位体系域砂体。对该区沉积背景、岩芯、沉积构造、粒度、测井、地震等资料的分析结果表明,该低水位体系域砂体为轴向重力流沉积,可划分出水道和漫溢2个亚... 东海盆地丽水凹陷中部丽水36-1含气构造的主要含气层段为明月峰组三级层序的低水位体系域砂体。对该区沉积背景、岩芯、沉积构造、粒度、测井、地震等资料的分析结果表明,该低水位体系域砂体为轴向重力流沉积,可划分出水道和漫溢2个亚相以及水道轴、水道砂坝、近漫溢、远漫溢4个微相,岩芯中可识别出7种岩相类型,丽水凹陷轴向重力流水道顺北东向展布的断槽呈带状展布。在沉积特征分析的基础上,分析了丽水凹陷轴向重力流水道的成因及其油气成藏特征,认为轴向重力流水道是该区一类重要的储集体,具有良好的成藏条件,丽水凹陷沿灵峰大断裂还应该有类似的储集体发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轴向重力流沉积 箕状断槽 低水位体系域 成藏特征 丽水凹陷
下载PDF
琼东南盆地宝岛地区层序地层和砂体展布特征分析 被引量:12
11
作者 武丽 施炜 《地质力学学报》 CSCD 2005年第1期43-52,共10页
以层序地层学理论为基础,通过对地震和测井层序进行分析,在琼东南盆地宝岛地区第三系识别出14个地震层序,并分析了各层序的发育特征。总结了不同体系域砂体类型,对各体系域砂体的空间展布进行了详细分析。并指出有利砂体的分布特征:低... 以层序地层学理论为基础,通过对地震和测井层序进行分析,在琼东南盆地宝岛地区第三系识别出14个地震层序,并分析了各层序的发育特征。总结了不同体系域砂体类型,对各体系域砂体的空间展布进行了详细分析。并指出有利砂体的分布特征:低水位体系域,砂体主要分布在低水位楔、斜坡扇和盆底扇;高水位体系域,主要分布在三角洲、扇三角洲、海底扇和峡谷水道。研究表明,以层序地层学理论为指导,划分层序和体系域,进而对有利砂体进行预测,对该地区油气勘探有重要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琼东南盆地 特征分析 砂体展布 层序地层学 低水位体系域 水位体系 地震层序 发育特征 砂体类型 空间展布 分布特征 扇三角洲 油气勘探 第三系 盆底扇 斜坡扇 海底扇 测井
下载PDF
十屋断陷层序地层特征与生储盖组合 被引量:13
12
作者 杨长清 《断块油气田》 CAS 2003年第1期1-4,89,共4页
十屋断陷经历了早期断陷和晚期消亡两大发育阶段 ,依据不整合面及对应的整合面 ,可划分出 2个超层序、4个层序 ,分别与构造演化阶段相匹配。层序A为断陷早期形成 ,层序B为断陷中期产物 ,层序C与断陷后期相当 ,而层序D是断陷向坳陷转化... 十屋断陷经历了早期断陷和晚期消亡两大发育阶段 ,依据不整合面及对应的整合面 ,可划分出 2个超层序、4个层序 ,分别与构造演化阶段相匹配。层序A为断陷早期形成 ,层序B为断陷中期产物 ,层序C与断陷后期相当 ,而层序D是断陷向坳陷转化阶段形成。同时依据基准面旋回与次级不整合面 ,建立起年代地层格架及基准面变化曲线 ,系统地划分了各层序的体系域。各体系域的生储盖分析结果表明 ,低水位、高水位体系域具有较好的储集条件 ,水进体系域则具备良好的生烃和封盖条件 ,之间相互组合形成了十屋断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层序地层 生储盖组合 测井层序 低水位体系域 水进体系 水位体系 十屋断陷 油气地质
下载PDF
陆相层序特征与油气勘探对策 被引量:3
13
作者 瞿辉 赵文智 徐怀大 《勘探家(石油与天然气)》 2000年第3期59-63,共5页
陆相地层中的等时地层界面(不整合)、旋回沉积作用以及可以预测的空间地层的分布型式是陆相层序地层学的研究基础,同时,陆相地层中多物源、多构造运动、多沉积中心、气候因素对沉积物供应类型的影响大等客观条件都决定了陆相层序的发育... 陆相地层中的等时地层界面(不整合)、旋回沉积作用以及可以预测的空间地层的分布型式是陆相层序地层学的研究基础,同时,陆相地层中多物源、多构造运动、多沉积中心、气候因素对沉积物供应类型的影响大等客观条件都决定了陆相层序的发育特征。目前,对层序格架中生油岩、储集层和油气分布规律的研究,对地震强反射的重新认识以及陆相层序发育模式等方面已成为陆相层序地层学研究的热点。陆相层序要强调多学科综合研究,重视同位素测年等基础性工作,要针对重点剖面、重点井、重点层位进行深入细致的层序地层学解剖工作,总结油气的赋存规律,提高钻探的成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层序地层学 油气勘探 低水位体系域 陆相 特征
下载PDF
川西南上震旦统灯影组沉积期的暴露标志及其意义 被引量:18
14
作者 刘怀仁 刘明星 +1 位作者 胡登新 付强 《沉积与特提斯地质》 CAS CSCD 1991年第5期1-10,共10页
对川西南乃至整个扬子区上震旦统灯影组的研究已有约70年的历史。以往的研究成果大致可归结为:(1)根据地层的岩石及生物特征将灯影组划分为:一段(下贫藻段)、二段(富藻层和上贫藻层)、三段、顶段(麦地坪段),其中一、二、三段的年代为晚... 对川西南乃至整个扬子区上震旦统灯影组的研究已有约70年的历史。以往的研究成果大致可归结为:(1)根据地层的岩石及生物特征将灯影组划分为:一段(下贫藻段)、二段(富藻层和上贫藻层)、三段、顶段(麦地坪段),其中一、二、三段的年代为晚震旦世,顶段为早寒武世;(2)从沉积学研究的角度出发,认为灯影组为潮坪环境的碳酸盐台地沉积;(3)通过生物地层学的研究,确定了大量的藻类、微古植物、小壳生物门类及其属种,以及与生物生存活动有关的生物遗迹化石。以往的研究成果无疑对我们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灯影组 沉积期 二段 碳酸盐台地 白云岩 喀斯特作用 低水位体系域 沉积学研究 潮坪 晚震旦世
下载PDF
柴达木盆地马北地区下干柴沟组储盖组合
15
作者 张俊锋 柴先平 《内江科技》 2014年第11期28-28,44,共2页
下干柴沟组下段是马北地区主要储集层,而上段是该地区最重要区域性盖层。马北地区下干柴沟组为河流相沉积,本文从河流相层序地层角度探讨河流相储盖组合的形成机理。低水位体系域晚期沉积了下干柴沟组下段的辫状河沉积,河床亚相砂砾岩... 下干柴沟组下段是马北地区主要储集层,而上段是该地区最重要区域性盖层。马北地区下干柴沟组为河流相沉积,本文从河流相层序地层角度探讨河流相储盖组合的形成机理。低水位体系域晚期沉积了下干柴沟组下段的辫状河沉积,河床亚相砂砾岩储层发育,随着基准面上升,在水进体系域沉积了下干柴沟组上段的曲流河沉积,泛滥平原亚相极为发育,河道砂体孤立分布其中,形成了马北地区下干柴沟组上段的区域性盖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干柴沟组 储盖组合 柴达木盆地 河流相沉积 性盖层 低水位体系域 储层发育 水进体系
下载PDF
柴达木盆地霍布逊凹陷北缘侏罗系沉积特征
16
作者 张俊锋 《内江科技》 2016年第5期72-72,37,共2页
霍布逊凹陷是柴达木盆地东部一个独立的中侏罗统沉积凹陷,勘探程度低。本文利用霍布逊凹陷北缘的露头和煤钻孔资料,对侏罗系进行了初步的沉积分析和层序分析,明确其沉积演化规律,指出大煤沟组七段为该地区有利的烃源岩发育段。
关键词 大煤沟组 中侏罗统 沉积特征 烃源岩发育 沉积演化 勘探程度 低水位体系域 扇三角洲 辫状河三角洲 上侏罗统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奥陶系马家沟组层序地层格架研究——兼论陆表海沉积作用和早期成岩作用对相对海平面变化的响应 被引量:24
17
作者 雷卞军 付金华 +2 位作者 孙粉锦 王勇 王身建 《地层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45-153,共9页
在论述马家沟组三级层序地层成因的基础上,重新厘定了鄂尔多斯盆地马家沟组层序地层格架。马家沟组马一段至马五段划分为4个三级层序,除了Sq1为Ⅰ型层序之外,Sq2、Sq3、Sq4都是Ⅱ型层序。在陆架内Sq1和Sq4由TST和HST构成;Sq2、Sq3由TST... 在论述马家沟组三级层序地层成因的基础上,重新厘定了鄂尔多斯盆地马家沟组层序地层格架。马家沟组马一段至马五段划分为4个三级层序,除了Sq1为Ⅰ型层序之外,Sq2、Sq3、Sq4都是Ⅱ型层序。在陆架内Sq1和Sq4由TST和HST构成;Sq2、Sq3由TST、HST和ISLST构成。TST以正常盐度浅海中形成的生物灰岩和泥晶灰岩为特征,HST以准同生期近地表的略为咸化海水成因的泥晶—细粉晶白云岩为特征,陆架内低水位体系域(ISLST)由陆架内盐湖形成的巨厚的蒸发岩系构成。ISLST和HST在空间分布上和成因上是密切相关的,ISLST置于Ⅱ型层序的顶部或者近顶部比较合理。传统的层序地层学将层序界面置于高水位体系域与低水位体系域之间,在此建议将层序界面置于低水位体系域与海侵体系域之间的海侵面。编制了层序3的海侵体系域、高水位体系域、低水位体系域全盆地层序古地理略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层序地层 陆架内低水位体系域 沉积—成岩响应 马家沟组 奥陶系 鄂尔多斯盆地
原文传递
厄瓜多尔奥连特盆地纳波组U段和T段储层砂岩:成岩作用与层序地层学之间的联系
18
作者 J. Estupinan(著) +1 位作者 卢雪梅(译) 谢丹平(译) 《石油地质科技动态》 2011年第1期78-102,共25页
本文探讨了砂岩的成岩蚀变作用和由此导致的储层物性变化是否受到了沉积环境和层序地层的影响。研究对象为厄瓜多尔奥连特(Oriente)盆地白垩系纳波组(Mapo)的u段和T段砂岩。这些砂岩的沉积相为河流相、海陆过渡相和海相,包含低水... 本文探讨了砂岩的成岩蚀变作用和由此导致的储层物性变化是否受到了沉积环境和层序地层的影响。研究对象为厄瓜多尔奥连特(Oriente)盆地白垩系纳波组(Mapo)的u段和T段砂岩。这些砂岩的沉积相为河流相、海陆过渡相和海相,包含低水位体系域(LST)、海侵体系域(TST)和高水位体系域(HST)。通过微探针分析、稳定同位素和流体包裹体分析等方法,我们进行了详细的岩石学观察并得出了相关资料。纳波组u段和T段砂岩由细粒一中粒石英砂屑岩和亚长石砂岩组成。成岩事件包括绿泥石、早期和晚期高岭石/地开石、早期和晚期碳酸盐(菱铁矿、含铁白云石/铁白云石)以及石英的胶结作用。成岩早期的作用包括绿泥石颗粒包壳的形成、高岭石颗粒填充和菱铁矿胶结。绿泥石在TST砂岩中缺失,但在LST-HST砂岩中很常见。成岩早期的高岭石在LST中未有发现,但在LsT—HsT砂岩中常见。u段和T段中,成岩中期的胶结物相对于层序地层的分布是不一样的。在u段砂岩中,方解石常见于LST砂岩,但在LST-HST砂岩中没有分布。含铁白云石/铁白云石仅常见于TST砂岩。s2菱铁矿可见于TST和LST砂岩,但在LST—HST砂岩中没有分布。石英胶结物和高岭石/地开石在所有体系域中都有类似的分布。在T段砂岩中,含铁白云石/铁白云石(Fe—dolomite/ankerite)仅常见于TST砂岩,而方解石、石英和地开石在所有体系域中都有相似的分布。高岭石胶结物的分布被认为是在海平面下降期间、相对较剧烈的大气降水注入的结果,而绿泥石胶结物可能是先成粘土矿物(如磁绿泥石)埋藏成岩转换的结果。磁绿泥石是在潮汐水道和河口湾环境申海水一淡水的混合水体中沉淀而成的。U段和T段绿泥石胶结物似乎抑制了石英次生加大边的发育,从而使砂岩保留了12-13%的原生孔隙度。T段砂岩(LST—HST)含有最高可达4%的绿泥石胶结物。除了偶尔发现的凹凸颗粒接触面之外,我们几乎没有发现化学压实作用的证据。通过支撑砂岩骨架免遭进一步的压实作用,成岩早期的菱铁矿对储层物性的保持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但成岩中期的方解石却明显降低了原生孔隙度。部分成岩早期的菱铁矿(S1)被后期的菱铁矿(s2)和含铁白云石等后期成岩碳酸盐交代了。尽管纳波组s1的产状和层序地层学看上去有一定的关系,但如果把菱铁矿的初始体积也考虑进来,那么这种关系可能发生变化。可能的情况是,早期高岭石发生部分交代并再结晶形成地开石。这些地开石模糊了原有的成岩早期高岭石的数量。由于成岩早期高岭石的数量无法确认,其与层序地层学的关系也是不确定的。在纳波组,只有绿泥石看上去与层序地层学框架有着清楚的关系。这些砂岩里粒间孔隙体积很大,表明在纳波组U段和T段中,胶结作用的重要性要超过机械压实作用和化学压实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厄瓜多尔奥连特盆地 层序地层学 储层砂岩 成岩作用 低水位体系域 铁白云石 胶结作用 压实作用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