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684篇文章
< 1 2 18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低碳城市发展评价体系研究——以北京市为例 被引量:9
1
作者 杨艳芳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2年第1期344-344,351,共2页
建立了涵盖低碳生产、低碳消费、低碳环境和低碳城市规划的低碳城市评价指标体系,并应用该指标体系分析了2004~2009年北京市的低碳城市建设现状,得到了综合的量化评价结果。
关键词 北京 城市 评价指标体系
下载PDF
高原滨湖城市社区低碳生态评价体系构建及应用
2
作者 周峰越 仇同斌 +2 位作者 程海帆 鞠爽 崔金丽 《规划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53-61,共9页
基于高原滨湖城市的低碳生态发展需求,梳理现有低碳生态社区相关理论,选取可量化指标,构建包括道路交通、自然生态、土地利用和基础设施4个准则项、16个指标项的高原滨湖城市社区低碳生态评价体系,并以大理市主城区22个城市社区单元为... 基于高原滨湖城市的低碳生态发展需求,梳理现有低碳生态社区相关理论,选取可量化指标,构建包括道路交通、自然生态、土地利用和基础设施4个准则项、16个指标项的高原滨湖城市社区低碳生态评价体系,并以大理市主城区22个城市社区单元为研究对象,综合评价其低碳生态情况,得出以下结果:22个社区整体呈现“核心-边缘”格局,9个低碳型或较低碳型社区均分布在核心街道(下关街道),外围社区得分沿苍山路和人民北路递减且多为高碳型或较高碳型社区,这些社区与城市空间形态相契合;22个社区各项指标存在显著差异,其中街道朝向符合气候及滨湖地形特征;下关街道公共服务设施集聚且设施能源使用效率高,在有限用地条件下呈现出“服务-就业”双中心的特点。针对评价结果,提出倡导绿色低碳出行模式、优化生态空间格局、复合提升土地利用效率和完善升级基础设施配置的策略,以期为高原滨湖城市社区的低碳生态发展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目标导向 城市社区单元 评价体系 测度分析 大理市
下载PDF
低碳转型能否推动区域协调发展?——来自“低碳城市”建设的经验证据
3
作者 王家庭 王浩然 《经济与管理评论》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1-44,共14页
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是实现共同富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关键路径。基于2006-2019年中国243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面板数据,运用双重差分法系统考察了低碳转型对区域协调发展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发现:低碳城市建设能显著缩小非中心城... 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是实现共同富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关键路径。基于2006-2019年中国243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面板数据,运用双重差分法系统考察了低碳转型对区域协调发展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发现:低碳城市建设能显著缩小非中心城市与中心城市的经济差距,而且对于整体发展水平较低、工业依赖型和距离中心城市较近的城市,在缩小与中心城市的经济差距方面有更明显的影响。低碳城市建设缩小区域经济差距的主要传导机制来自城市产业低碳转型、技术创新能力的增强与人力资本的流入。这意味着低碳转型有助于实现“碳中和”与区域协调发展的“双赢”目标。为统筹推进绿色低碳发展和共同富裕,要建立绿色低碳转型的区域协作机制,加快产业绿色低碳升级改造,以低碳转型为契机加强人才引进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型发展 城市 区域协调发展 区域经济差距 双重差分
下载PDF
城市群绿色低碳发展中开放与创新的作用机制——以京津冀区域为例
4
作者 刘媛媛 杜伟航 《科技管理研究》 2024年第8期206-213,共8页
“双碳”背景下,推动绿色低碳转型与实现可持续发展已成为全球社会共识,开放与创新作为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驱动力,在城市群绿色低碳发展中扮演着重要角色。现阶段关于中国重要经济增长极碳排放的研究不多,且关于开放与创新的交互作用对... “双碳”背景下,推动绿色低碳转型与实现可持续发展已成为全球社会共识,开放与创新作为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驱动力,在城市群绿色低碳发展中扮演着重要角色。现阶段关于中国重要经济增长极碳排放的研究不多,且关于开放与创新的交互作用对环境影响的研究较少。因此,为科学识别京津冀城市群绿色低碳发展的影响因子以及作用机制,促进其更好地实现区域碳减排,基于京津冀13个城市2010—2021年的面板数据,实证检验开放、创新与碳排放强度的关系,并引入开放与创新的交互项,进一步考察其对京津冀城市群绿色低碳发展的作用机制。结果发现:FDI会引入高碳排放产业,显著促进碳排放强度增加;贸易开放对碳排放强度有抑制作用,但会受到城市经济发展水平影响;创新与碳排放强度呈显著倒“U”型非线性关系,只有达到门槛值1.78,创新促进碳排放降低的作用才会显现,其中2021年京津冀城市群13个城市的创新水平均超过了该拐点值,处于创新碳减排阶段;FDI、贸易开放与创新的交互作用可以抑制碳排放强度,但效果有差别,FDI、贸易开放对创新与碳排放强度之间的非线性关系分别具有削弱效应和增强效应的调节作用。最后,从优化吸引外资政策体系、加快贸易开放进程,重视高素质人才培养、提高创新投入水平,以及协调好开放与创新之间关系、更好发挥FDI技术溢出外部效应等方面,提出促进京津冀城市群绿色低碳发展的对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群绿色发展 开放 创新 绿色转型 可持续发展 京津冀
下载PDF
低碳港口评价指标体系的创建和赋值研究
5
作者 陈睿 梁军波 《水运工程》 2024年第6期45-50,共6页
针对低碳港口评价标准缺失的现状,以绿色、节能、降碳、减污为基本出发点,基于P-S-R模型,运用层次分析法和德尔菲法创建低碳港口评价的指标体系,涵盖了碳排放指标、能源活动指标、水资源指标、绿色建筑指标、绿色用电指标、环境碳汇指... 针对低碳港口评价标准缺失的现状,以绿色、节能、降碳、减污为基本出发点,基于P-S-R模型,运用层次分析法和德尔菲法创建低碳港口评价的指标体系,涵盖了碳排放指标、能源活动指标、水资源指标、绿色建筑指标、绿色用电指标、环境碳汇指标和管理体系指标7项一级指标和21项二级指标。指标体系采用定量和定性指标结合的方式,具有较好的系统性、科学性和港口特色,可操作性强,对港口降碳减排具有较好的协同性。同时提出低碳港口评价指标权重的赋值方法和判断标准,并依据规范标准、行业发展规划、管理条例和港口历年统计资料,提供了指标评价的基准值。研究成果为低碳港口创建提供了完整、科学的评价依据,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港口 评价 指标体系 权重赋值
下载PDF
资源型城市的绿色低碳发展转型之路
6
作者 陈迎 《今日中国》 2024年第5期68-70,共3页
“双碳”目标和鼓励绿色低碳发展转型的政策为资源型城市带来了重要的新机遇。各地方根据自身资源禀赋和社会经济发展条件,因地制宜,努力探索寻求实施“双碳”政策的亮点。当前,全球气候变化的挑战日益严峻,促进经济绿色低碳发展转型已... “双碳”目标和鼓励绿色低碳发展转型的政策为资源型城市带来了重要的新机遇。各地方根据自身资源禀赋和社会经济发展条件,因地制宜,努力探索寻求实施“双碳”政策的亮点。当前,全球气候变化的挑战日益严峻,促进经济绿色低碳发展转型已成为国际共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发展条件 资源型城市 资源禀赋 国际共识 绿色发展 因地制宜 转型之路 发展转型
下载PDF
建筑全生命周期低碳化转型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及实证
7
作者 姚远 《内蒙古科技与经济》 2024年第8期36-39,共4页
文章构建了一种基于建筑全生命周期视角的建筑低碳化转型评价指标体系。借鉴已有研究成果建立了包括建材生产和运输、建造和拆除、运行3个一级指标及7个二级指标的建筑全生命周期低碳化转型评价指标体系,并运用熵权TOPSIS方法对2012—2... 文章构建了一种基于建筑全生命周期视角的建筑低碳化转型评价指标体系。借鉴已有研究成果建立了包括建材生产和运输、建造和拆除、运行3个一级指标及7个二级指标的建筑全生命周期低碳化转型评价指标体系,并运用熵权TOPSIS方法对2012—2021年辽宁省建筑全生命周期低碳化转型水平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建造及拆除对辽宁省建筑全生命周期低碳化转型水平影响较大,运行次之,建材生产和运输影响较小;辽宁省建筑全生命周期低碳化转型水平呈波动式上升趋势。通过实例验证了评价指标体系及方法的可行性和科学有效性,并给出了辽宁省建筑全生命周期低碳化转型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筑全生命周期 化转型 评价指标体系 实证 辽宁省
下载PDF
“双碳”目标下工业园区低碳发展水平评价研究——以华东地区A园区为例 被引量:2
8
作者 刘庆澳 张立秋 +1 位作者 冀云卿 封莉 《环境工程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79-388,共10页
“双碳”目标下工业园区低碳发展的需求愈发紧迫,科学合理地评价工业园区低碳发展水平是促进工业园区低碳发展的关键一步。从低碳产业、能源资源利用、减污降碳、低碳基础设施、长效管理5个层面选取24个指标构建工业园区低碳发展评价指... “双碳”目标下工业园区低碳发展的需求愈发紧迫,科学合理地评价工业园区低碳发展水平是促进工业园区低碳发展的关键一步。从低碳产业、能源资源利用、减污降碳、低碳基础设施、长效管理5个层面选取24个指标构建工业园区低碳发展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层次分析法结合改进CRITIC法(基于指标相关性的权重确定法)为指标赋权,运用TOPSIS(优劣解距离法)-灰色关联分析模型和障碍度模型分析了2018—2022年华东地区A园区的低碳发展水平与障碍因子。结果表明:2018—2022年A园区低碳发展水平呈逐年上升趋势,其中低碳产业、能源资源利用、长效管理准则的低碳发展趋势向好,而减污降碳、低碳基础设施准则的低碳发展受阻。从障碍度角度看,准则层中减污降碳和能源资源利用是制约A园区低碳发展水平提高的关键障碍因素,其中单位工业增加值碳排放量、单位工业增加值综合能耗、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单位工业增加值废水排放量、新建工业建筑中绿色建筑比例的阻碍作用较为突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业园区 指标体系 发展 优劣解距离法 障碍度
下载PDF
长三角城市群低碳发展效率测度及时空格局演变
9
作者 於孝平 张振龙 +1 位作者 吕连宏 孙鸿鹄 《环境科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470-1482,共13页
城市群低碳协同发展是应对气候变化、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途径,测度区域低碳发展效率水平,把握其时空演变规律,对促进城市群低碳协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构建低碳发展效率测算方法评估2005−2020年长三角城市群经济、社会、生态复... 城市群低碳协同发展是应对气候变化、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途径,测度区域低碳发展效率水平,把握其时空演变规律,对促进城市群低碳协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构建低碳发展效率测算方法评估2005−2020年长三角城市群经济、社会、生态复合维度的低碳发展效率水平,并基于此开展长三角低碳发展分区,结果表明:①构建的低碳发展效率测算方法能够有效测度城市群复合维度的低碳发展效率水平,进而得出低碳发展综合效率。②低碳发展综合效率在空间上呈现出“高值多点集聚,低值中部连片”的分布特征,低碳发展综合效率高值、较高值城市从皖中、皖北及浙南地区集聚分布演变为沪宁合杭甬发展带集聚分布,低值、较低值城市集聚于长三角中部地区,呈带状分布。③基于低碳发展效率测算结果,将长三角城市分为五类低碳发展优势区,分别为经济低碳优势区、社会低碳优势区、生态碳汇优势区、经济-社会低碳优势区和社会-生态低碳优势区。研究显示,长三角城市群各类低碳发展效率水平存在显著的空间差异,亟需针对不同分区的低碳发展特征提出差异化低碳策略,协同推进城市群绿色低碳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排放 发展效率 分区 时空格局 长三角城市
下载PDF
城市化发展能够降低福利碳强度吗?——G20国家的经验证据及对中国的启示
10
作者 刘国平 《生态经济》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90-99,共10页
城市化与低碳发展的关系是当前世界各国普遍关注的重要议题。论文依据生态经济学理论,构建了一个福利碳强度指标,基于1990—2020年二十国集团(G20)国家的数据,计算了G20国家的福利碳强度,并运用面板计量模型考察了城市化对福利碳强度的... 城市化与低碳发展的关系是当前世界各国普遍关注的重要议题。论文依据生态经济学理论,构建了一个福利碳强度指标,基于1990—2020年二十国集团(G20)国家的数据,计算了G20国家的福利碳强度,并运用面板计量模型考察了城市化对福利碳强度的影响,得出以下主要结论:(1)样本期间各成员国的福利碳强度呈下降趋势,表明单位福利水平的提升给碳排放空间带来的压力在逐渐缩小。(2)共有29个年份城市化率的回归系数显著为负。出口贸易和政府规模的系数显著为正。表明总体而言,城市化率的提高有利于降低福利碳强度,出口贸易的增加和政府规模的扩大会推高福利碳强度。(3)发达国家的主要局限是人均碳排放水平较高,而发展中国家的短板在于人均预期寿命偏低。以上结论对中国未来低碳发展的政策启示主要有:要摒弃城市化模式之争,走弹性变通的适宜城市化道路;要促进政府、企业、社会等主体精诚合作,推动治理现代化;要发展高质量出口贸易,助力制造业服务化转型升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化率 福利强度 发展 生态经济学
下载PDF
基于象限法的城市低碳发展路径研究——以广东省为例
11
作者 唐强 胡义强 +2 位作者 邹建伟 李金惠 黄泽彬 《科技与创新》 2024年第5期155-159,共5页
为分类探讨广东省21个地市低碳发展路径,从城市低碳经济发展水平和城市发达程度构建了城市低碳发展的四象限模型,对广东省21个地市的低碳发展类型进行了分类。2015年和2020年的分类结果显示,21个地市呈现为低碳发达、高碳欠发达两极化,... 为分类探讨广东省21个地市低碳发展路径,从城市低碳经济发展水平和城市发达程度构建了城市低碳发展的四象限模型,对广东省21个地市的低碳发展类型进行了分类。2015年和2020年的分类结果显示,21个地市呈现为低碳发达、高碳欠发达两极化,珠海市是唯一一个高碳发达城市,中山、肇庆和河源等3个地市发生低碳发展类型的转变。基于分类结果,对低碳发达城市、低碳欠发达城市、高碳欠发达城市和高碳发达城市提出城市差异化发展路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发展 四象限模型 路径 广东省
下载PDF
基于投影寻踪法的中国城市低碳发展水平评价 被引量:4
12
作者 索瑞霞 马嘉敏 《调研世界》 2023年第4期73-82,共10页
随着“碳达峰”和“碳中和”成为国家战略的重中之重,城市作为碳排放的主战场,如何提升我国城市低碳发展水平尤为关键。本文构建了以经济结构、能源结构、交通运输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以及环境为一级指标的城市低碳发展水平指标体... 随着“碳达峰”和“碳中和”成为国家战略的重中之重,城市作为碳排放的主战场,如何提升我国城市低碳发展水平尤为关键。本文构建了以经济结构、能源结构、交通运输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以及环境为一级指标的城市低碳发展水平指标体系,基于投影寻踪法评价2021年我国31个直辖市及省会城市低碳发展水平,结果发现:(1)低碳城市发展中经济结构影响最大,其次是城市环境和工业企业生产方式。(2)目前低碳城市发展水平可分为4个梯队,区域之间发展不平衡不充分,东部、中部、西部地区城市低碳城市发展水平呈“阶梯式”降低。(3)对分项指标数据进行因子聚类可将31个直辖市及省会城市的低碳发展类型分为经济主导型城市、生产主导型城市、环境主导型城市以及居民生活主导型城市等四类城市,并对不同类型城市群低碳发展提出针对性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 评价研究 投影寻踪法
下载PDF
老旧小区低碳改造绩效评价体系构建与实证研究
13
作者 欧阳文慧 周海珠 +1 位作者 郝学军 张帅 《建筑经济》 2024年第7期68-76,共9页
针对目前老旧小区改造评价内容不全面、对低碳改造关注不足等问题,从绿色和可持续发展的视角出发,构建包含建筑规划、建筑围护结构、给水排水系统、暖通空调系统、电气系统、室内环境提升和运营管理7个方面、35个二级指标的老旧小区低... 针对目前老旧小区改造评价内容不全面、对低碳改造关注不足等问题,从绿色和可持续发展的视角出发,构建包含建筑规划、建筑围护结构、给水排水系统、暖通空调系统、电气系统、室内环境提升和运营管理7个方面、35个二级指标的老旧小区低碳改造绩效评价体系,通过主成分分析法筛选因子载荷大的指标,确定指标权重和项目最终评级。以西安某老旧小区为例进行实证研究,验证该评价体系的实用性和准确性,总结老旧小区的低碳改造应建立详细规划和实施效果评价常态化机制,为其他区域推行老旧小区低碳改造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旧小区 改造绩效 评价体系 效益理论
下载PDF
基于Critic-Topsis的城市低碳物流发展能力研究
14
作者 魏泽宇 尹春华 《物流科技》 2024年第9期46-50,56,共6页
为应对全球性气候问题,我国在联合国大会上提出碳达峰、碳中和的“双碳”目标。数据显示,物流行业的能源消耗量占比超过20%,政府和企业愈发重视低碳物流的发展。基于此,文章以北京、上海、重庆、天津四市为例,构建评价城市低碳物流发展... 为应对全球性气候问题,我国在联合国大会上提出碳达峰、碳中和的“双碳”目标。数据显示,物流行业的能源消耗量占比超过20%,政府和企业愈发重视低碳物流的发展。基于此,文章以北京、上海、重庆、天津四市为例,构建评价城市低碳物流发展水平的指标体系,运用Critic-Topsis方法求出各评价指标的权重并对四市的低碳物流发展能力进行评分,最后基于研究结果对各城市低碳物流的发展提出了一些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ROPHET TOPSIS 物流 评价指标体系
下载PDF
碳中和背景下城市低碳发展模式研究——评《中国城市低碳发展理论与规划实践》
15
作者 梁悦 《现代城市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I0004-I0004,共1页
随着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各国政府和社会各界越来越重视碳中和目标的实现。城市作为能源消耗和温室气体排放的主战场,其在碳中和进程中扮演着关键角色。由王海鲲等编著的《中国城市低碳发展理论与规划实践》一书,聚焦气候变化减缓与应... 随着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各国政府和社会各界越来越重视碳中和目标的实现。城市作为能源消耗和温室气体排放的主战场,其在碳中和进程中扮演着关键角色。由王海鲲等编著的《中国城市低碳发展理论与规划实践》一书,聚焦气候变化减缓与应对的关键因素——城市,明确了城市在碳中和背景下的突出地位,并系统介绍了低碳城市发展理论和研究方法,结合国内外低碳城市建设经验为中国城市低碳发展规划提出了可行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和 规划实践 能源消耗 气候变化减缓 温室气体排放 发展模式 城市发展 城市发展
下载PDF
中国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助力低碳发展现状、策略与构想
16
作者 秦博宇 龚丹丹 陈志龙 《隧道建设(中英文)》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337-1355,共19页
中国城市地下空间资源丰富,具有广阔的开发前景,对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能够提高资源利用率、缓解交通堵塞并增加城市绿化面积,破解城市低碳发展难题。首先,总结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现状,基于低碳设计、建造与运维以及可再生能源利用... 中国城市地下空间资源丰富,具有广阔的开发前景,对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能够提高资源利用率、缓解交通堵塞并增加城市绿化面积,破解城市低碳发展难题。首先,总结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现状,基于低碳设计、建造与运维以及可再生能源利用与地下储能2方面,对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低碳技术研究与应用进行调研;其次,指出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低碳化发展面临的规划与建设统筹协调不足、施工建造相对粗放、运维管理理念落后等问题;然后,从促进城市地下空间综合化一体化低碳开发利用、完善城市地下空间低碳开发政策法规与管理体系、加强城市地下空间低碳技术研发应用等角度提出低碳化发展对策建议;最后,提出“零碳地下城”构想,包括地下综合体、地下综合管廊和地铁等地下基础设施,并引入光伏发电系统、地下储能系统和地热能系统等能源系统,在减碳的基础上集成负碳技术,促进地下空间工程经济效益、环境效益与社会效益的提升,助力“双碳”目标的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地下空间 发展 技术 “双”目标
下载PDF
支持低碳经济发展的绿色金融体系建设
17
作者 赵展军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693-693,共1页
随着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推进,构建中国绿色金融体系能够促进低碳经济发展,绿色金融的发展前景十分广阔。但同时也存在许多问题和挑战,制约了中国绿色金融的发展,例如:关于绿色金融的概念和内涵界定不够清晰、业务缺乏系统性的理论支撑。
关键词 绿色金融体系 中和 金融的发展 概念和内涵 经济发展 问题和挑战 系统性 理论支撑
下载PDF
河南省城市韧性与低碳发展耦合协调及影响因子研究
18
作者 郭晓佳 李晋强 +1 位作者 吴雪玲 刘海龙 《人民黄河》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6,37,共7页
为了给河南省建设低碳韧性城市、提升城市抵御风险能力、实现城市高质量发展提供科学依据,分别构建城市韧性、低碳发展评价指标体系,以2011—2021年为研究时段、以河南省18个地级市为样本市,采用熵值法计算城市韧性指数和低碳发展指数,... 为了给河南省建设低碳韧性城市、提升城市抵御风险能力、实现城市高质量发展提供科学依据,分别构建城市韧性、低碳发展评价指标体系,以2011—2021年为研究时段、以河南省18个地级市为样本市,采用熵值法计算城市韧性指数和低碳发展指数,采用耦合协调度模型、地理探测器对城市韧性与低碳发展耦合协调状况时空演变格局及影响因子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河南省城市韧性和低碳发展水平均呈波动上升态势,研究时段末城市韧性指数和低碳发展指数分别为0.320、0.403,均有较大提升空间;河南省城市韧性与低碳发展耦合协调度呈波动上升态势,研究时段末耦合协调度为0.508,整体上属勉强协调;河南省城市韧性与低碳发展耦合协调度存在显著的空间异质性,呈现“以郑州为中心,中心高、四周低”的空间分异特征;研究时段末河南省大部分地级市城市韧性提升滞后于低碳发展,二者同步发展型城市较少;河南省城市韧性与低碳发展耦合协调状况受经济发展、公共服务、产业结构、科技创新等多类因子影响,其中经济发展和科技创新类因子是主要影响因子,各因子的交互作用表现出双因子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韧性 发展 耦合协调 影响因子 河南省
下载PDF
基于“双碳”目标下的中国低碳村庄评价方法及指标体系构建
19
作者 王粟 邢可霞 +8 位作者 李冰峰 徐文勇 王宇西 窦克军 史风梅 裴占江 李鹏飞 罗一飞 刘杰 《农学学报》 2024年第5期81-89,共9页
在“双碳”目标愿景下,科学构建中国低碳村庄评价方法及指标体系,对农村发展与规划建设具有重要的先导意义,为评价与量化农村低碳水平提供重要支撑与依据。基于农村能源建设与低碳/零碳能源技术,融合乡村振兴战略、生态文明建设、农村... 在“双碳”目标愿景下,科学构建中国低碳村庄评价方法及指标体系,对农村发展与规划建设具有重要的先导意义,为评价与量化农村低碳水平提供重要支撑与依据。基于农村能源建设与低碳/零碳能源技术,融合乡村振兴战略、生态文明建设、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及美丽乡村建设等理念,设定评价对象及范围,构建低碳村庄指标体系。通过层次分析法(AHP)确定评价指标体系中各指标的权重,并进行赋分,并采用克隆巴赫alpha系数方法,对低碳村庄评价体系的合理性进行验证。围绕农村生活低碳用能、生活节能、生活废弃物处理与资源化利用、低碳村庄管理,设置4个准则层的15个指标,突出村庄建设低碳技术应用、能源效率提升的建设水平,充分考虑中国区域差异,结合国家相关政策、标准、规范等,设定指标数据量化及计算评价基准值,多尺度、多维度的完善和建立了低碳村庄评价体系。通过克隆巴赫alpha系数信度检验,中国低碳村庄指标体系一级指标各维度信度分别为0.850、0.828、0.833、0.805,信度检验结果均超过0.80,说明构建的中国低碳村庄评价方法及指标体系是合理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村庄 评价方法 指标体系
下载PDF
基于OPA法的电网基础设施全生命周期低碳评价体系研究
20
作者 陈松涛 凌建 +2 位作者 顾明清 黄涛 李国志 《工程管理学报》 2024年第2期66-71,共6页
为深化电网工程建设减碳管理,实现电网基础设施建设绿色转型,基于全生命周期视角,综合运用文献研究、项目走访和专家调研等方法,构建了涵盖5个关键项目阶段、16个一级指标和47个二级指标的电网基础设施建设工程低碳评价指标体系。使用OP... 为深化电网工程建设减碳管理,实现电网基础设施建设绿色转型,基于全生命周期视角,综合运用文献研究、项目走访和专家调研等方法,构建了涵盖5个关键项目阶段、16个一级指标和47个二级指标的电网基础设施建设工程低碳评价指标体系。使用OPA方法计算指标权重,制定了全生命周期各阶段的低碳评价标准,并进行评价方法的实例应用。结果表明,全生命周期各阶段最重要的一级指标分别为低碳设计策划、利用自然条件、建筑材料选择、节能电网设备和分类回收等5个指标,所提指标体系为电网基础设施建设工程的低碳评价提供了一种快速、准确、简便的科学评价方法,可进一步提升电网基础设施建设工程的低碳减排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网基础设施 全生命周期 OPA法 评价 指标体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8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