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低级别子宫内膜样癌患者淋巴脉管间隙浸润的危险因素分析及列线图预测模型构建
1
作者 郝敏 韩伟 +4 位作者 郑晓丹 马楠 蒋沫怡 朱夏琴 王志启 《中国医药》 2024年第8期1208-1212,共5页
目的分析低级别子宫内膜样癌患者淋巴脉管间隙浸润(LVSI)的危险因素,构建列线图预测模型并评价其效能。方法收集2015年1月至2023年5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妇科进行初始治疗的167例低级别子宫内膜样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 目的分析低级别子宫内膜样癌患者淋巴脉管间隙浸润(LVSI)的危险因素,构建列线图预测模型并评价其效能。方法收集2015年1月至2023年5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妇科进行初始治疗的167例低级别子宫内膜样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脉管浸润情况将患者分为无脉管浸润组(143例)和脉管浸润组(24例)。运用Logistic回归分析法确定低级别子宫内膜样癌LVSI的危险因素。建立预测低级别子宫内膜样癌LVSI风险的列线图模型,使用一致性系数和校准曲线评估该模型的预测性能和符合度。结果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逐步选择法)分析低级别子宫内膜样癌患者LVSI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显示,阴道出血时间长、甘油三酯≥1.7 mmol/L,糖类抗原125≥35 kU/L,国际妇产科联盟临床分期Ⅱ期及以上是低级别子宫内膜样癌患者LVSI的独立危险因素(比值比=1.000、1.070、1.820、7.700,均P<0.05)。利用以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出的独立危险因素建立预测低级别子宫内膜样癌LVSI风险的列线图模型,经校准验证,预测风险接近于实际风险,一致性指数为0.843。结论临床高分期、血清高甘油三酯、高糖类抗原125和术前阴道出血时间长是低级别子宫内膜样癌患者LVSI的危险因素,利用这些指标构建的列线图模型可用于术前评估该类患者LVSI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级别子宫内膜 淋巴脉管间隙浸润 列线图
下载PDF
早期低级别子宫内膜样癌中错配修复蛋白表达缺失的临床病理意义
2
作者 陈冬莲 曾繁晟 +2 位作者 雷心莉 叶倩倩 郭煜 《中国医学创新》 CAS 2024年第21期132-135,共4页
目的:探究早期低级别子宫内膜样癌中错配修复蛋白表达缺失的临床病理意义,以期为早期低级别子宫内膜样癌的诊断与治疗措施的制订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21年2月—2024年2月赣州市妇幼保健院收治的40例早期低级别子宫内膜样癌患者为观察组... 目的:探究早期低级别子宫内膜样癌中错配修复蛋白表达缺失的临床病理意义,以期为早期低级别子宫内膜样癌的诊断与治疗措施的制订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21年2月—2024年2月赣州市妇幼保健院收治的40例早期低级别子宫内膜样癌患者为观察组,同时期收治的40例高级别子宫内膜样癌患者为对照组。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所有病变组织中4种错配修复蛋白[减数分裂后分离增强蛋白2(PMS2)、MutL同源物1(MLH1)、MutS同源物2(MSH2)及MutS同源物6(MSH6)]的表达情况,并比较两组及观察组中不同年龄、体重指数(BMI)、国际妇产科联盟(FIGO)分期及组织学分级患者错配修复蛋白的表达缺失情况。结果:观察组PMS2、MLH1及MSH2表达缺失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MSH6表达缺失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中不同年龄、FIGO分期及组织学分级患者PMS2、MLH1、MSH2及MSH6表达缺失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中不同BMI患者PMS2、MLH1、MSH2及MSH6表达缺失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低级别子宫内膜样癌中错配修复蛋白表达缺失率均显著低于高级别子宫内膜样癌,且不同年龄、FIGO分期及组织学分级低级别子宫内膜样癌患者的错配修复蛋白表达缺失情况存在显著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期 散发性 级别子宫内膜 错配修复蛋白 病理意义
下载PDF
子宫内膜癌二分类分型探讨 被引量:4
3
作者 马芳 叶飞 +1 位作者 冉晓霞 蒋学风 《现代妇产科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705-708,共4页
目前子宫内膜癌分型主要包括Bokhman Ⅰ型和Ⅱ型以及FIGO Ⅰ级、Ⅱ级和Ⅲ级。传统分型往往存在诸多弊端,对于明确子宫内膜癌分型,确定亚型,预测预后等方面尚有缺陷。新的子宫内膜癌二分类分型在一定程度上可弥补上述缺陷,对于子宫内膜... 目前子宫内膜癌分型主要包括Bokhman Ⅰ型和Ⅱ型以及FIGO Ⅰ级、Ⅱ级和Ⅲ级。传统分型往往存在诸多弊端,对于明确子宫内膜癌分型,确定亚型,预测预后等方面尚有缺陷。新的子宫内膜癌二分类分型在一定程度上可弥补上述缺陷,对于子宫内膜癌的管理及治疗意义重大。本研究将从低级别子宫内膜癌共性、高级别子宫内膜癌共性、二分类分型优势及二分类分子分型等方面对子宫内膜癌二分类分型进行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内膜二分类分型 低级别子宫内膜癌 级别子宫内膜 分子分型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