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尿微量白蛋白在高血压病早期肾损伤的意义及其与低级别炎症的关系 被引量:5
1
作者 付剑云 苏又苏 +5 位作者 吴京兰 方红城 王执兵 安宇 谢培益 陈少源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699-701,共3页
目的探讨高血压病尿微量白蛋白(MA)与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等指标间的相关性。方法测定108例高血压病患者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和hsCRP浓度及其他其生化指标,比较正常白蛋白尿组和微量白蛋白尿组间hsCRP浓度,并分析MA与hsCRP的关系。... 目的探讨高血压病尿微量白蛋白(MA)与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等指标间的相关性。方法测定108例高血压病患者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和hsCRP浓度及其他其生化指标,比较正常白蛋白尿组和微量白蛋白尿组间hsCRP浓度,并分析MA与hsCRP的关系。结果微量白蛋白尿组患者的收缩压、脉压、纤维蛋白原和hsCRP明显升高。UAER与收缩压、脉压、体重指数、血清肌酐、纤维蛋白原和hsCRP分别呈正相关(P<0.05)。多元回归分析发现,脉压、血清肌酐和hsCRP与UAER呈独立相关。结论MA是高血压病早期肾功能损伤的敏感指标;hsCRP是MA独立的危险因子,提示炎症反应可能与早期肾损伤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 肾损伤 微量白蛋白 尿白蛋白排泄率 C-反应蛋白 低级别炎症
下载PDF
基于“脾虚湿热”的病机理论探讨“低级别炎症结肠炎”的中医治疗思路
2
作者 牛锦锦 袁媛 韩捷 《中医研究》 2018年第12期11-14,共4页
近年来肠道疾病的发病率越来越高,临床表现形式多样,笔者从事临床工作多年,发现一类疾病其临床表现和特征无法归入现有疾病,特提出"低级别炎症性结肠炎"的概念,结合临床经验,抓住本病"脾虚湿热"的中医病机,探讨本... 近年来肠道疾病的发病率越来越高,临床表现形式多样,笔者从事临床工作多年,发现一类疾病其临床表现和特征无法归入现有疾病,特提出"低级别炎症性结肠炎"的概念,结合临床经验,抓住本病"脾虚湿热"的中医病机,探讨本病发病机制,采用"虚则补之,实则泻之"的治疗原则,探索本病的治疗思路,以期对临床工作提供思路,对科学研究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级别炎症结肠炎/中医治疗思路 脾虚湿热 治则
下载PDF
尿微量清蛋白在高血压病早期肾损伤的意义及其与低级别炎症的关系 被引量:1
3
作者 付剑云 苏又苏 +5 位作者 吴京兰 方红城 王执兵 安宇 谢培益 陈少源 《医学研究杂志》 2007年第6期68-70,共3页
目的探讨高血压病尿微量清蛋白(MA)与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等指标间的相关性。方法测定108例高血压病患者尿清蛋白排泄率(UAER)和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浓度及其他生化指标,比较正常清蛋白尿组和微量清蛋白尿组间hsCRP浓度,并分析MA与h... 目的探讨高血压病尿微量清蛋白(MA)与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等指标间的相关性。方法测定108例高血压病患者尿清蛋白排泄率(UAER)和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浓度及其他生化指标,比较正常清蛋白尿组和微量清蛋白尿组间hsCRP浓度,并分析MA与hsCRP的关系。结果微量清蛋白尿组患者的收缩压、脉压、纤维蛋白原和hsCRP明显升高。UAER与收缩压、脉压、体重指数(MBI)、血清肌酐(SCr)、纤维蛋白原和hsCRP分别呈正相关(P均<0.05)。多元回归分析发现,脉压、血清肌酐和hsCRP与UAER呈独立相关。结论MA是高血压病早期肾功能损伤的敏感指标。hs-CRP是MA独立的危险因子,提示炎症反应可能与早期肾损伤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病 微量清蛋白 低级别炎症 C-反应蛋白
下载PDF
肠易激综合征患者肠道菌群特征及其与肠黏膜肥大细胞活化的关系 被引量:19
4
作者 柯少雄 杨长青 +2 位作者 陈俊杰 盛淑婷 魏子白 《山东医药》 CAS 2020年第2期31-34,共4页
目的探讨肠易激综合征(IBS)患者肠黏膜菌群特征及其与肠黏膜肥大细胞(MC)活化的关系。方法收集IBS患者25例(IBS组)和健康受试者13例(对照组)的结肠黏膜标本,其中IBS腹泻型15例(IBS-D组)、IBS不定型10例(IBS-U组)。采用高通量测序平台检... 目的探讨肠易激综合征(IBS)患者肠黏膜菌群特征及其与肠黏膜肥大细胞(MC)活化的关系。方法收集IBS患者25例(IBS组)和健康受试者13例(对照组)的结肠黏膜标本,其中IBS腹泻型15例(IBS-D组)、IBS不定型10例(IBS-U组)。采用高通量测序平台检测肠道黏膜菌群及丰度,Alpha多样性分析评价肠道菌群物种多样性,甲苯胺蓝染色法观察肠黏膜MC数量及活化情况(MC脱颗粒),分析IBS患者肠道黏膜菌群与肠黏膜MC活化的关系。结果各组肠黏膜菌群在门水平占比前三位均为变形菌、厚壁菌、拟杆菌,肠黏膜菌群多样性指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IBS-D、IBS-U组在属水平中毗邻贫养菌丰度低于对照组、泰氏菌丰度高于对照组(P均<0.05),IBS-D组中互营烃降解菌、卟啉单胞菌、大理石雕菌、心杆菌丰度高于IBS-U组、对照组(P均<0.05)。各组MC计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IBS-D组与IBS-U组MC脱颗粒率均高于对照组(P均<0.05),IBS-D组与IBS-U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IBS组肠黏膜MC脱颗粒率与毗邻贫养菌的丰度无明显相关性(r=0.113,P>0.05),与泰氏菌的丰度呈正相关(r=0.723,P<0.01)。结论IBS患者肠道黏膜菌群以变形菌、厚壁菌、拟杆菌为主,菌群多样性无明显变化,部分菌群丰度发生改变,且不同亚型肠黏膜菌群丰度变化不同;IBS患者肠黏膜MC脱颗粒率明显升高,且与泰氏菌丰度存在一定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易激综合征 肠道菌群 肥大细胞 低级别炎症
下载PDF
肠易激综合征与炎症性肠病肠黏膜病理生理学机制 被引量:3
5
作者 刘新光 刘建湘 《医学新知》 CAS 2011年第4期235-237,共3页
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 bowel syndrome,IBS)与炎症性肠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IBD)具有一些相同的临床症状。有证据表明,IBS与IBD可能具有共有的病理生理学机制,包括持续存在的黏膜免疫激活、黏膜通透性的改变、肠道... 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 bowel syndrome,IBS)与炎症性肠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IBD)具有一些相同的临床症状。有证据表明,IBS与IBD可能具有共有的病理生理学机制,包括持续存在的黏膜免疫激活、黏膜通透性的改变、肠道菌群与黏膜免疫系统间的相互作用、肠道动力改变和严重而持久的生活应激对疾病症状的影响等,目前已引起广泛的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易激综合征 炎症性肠病 肠黏膜 低级别炎症 免疫激活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