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本气流和边界层顶高度对低纬大气数值模拟的影响 被引量:1
1
作者 王鹏飞 黄平 +1 位作者 顾雷 黄荣辉 《大气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1083-1090,共8页
本文研究了一个包含波动CISK(Convective Instability of the Second Kind)机制的扰动方程数值模式中,基本气流对低频振荡数值模拟的影响。结果显示,当基本气流为纬向均匀风场U时,振荡周期随U的增加而减小:当U取2 m s-1时,周期从50~60 ... 本文研究了一个包含波动CISK(Convective Instability of the Second Kind)机制的扰动方程数值模式中,基本气流对低频振荡数值模拟的影响。结果显示,当基本气流为纬向均匀风场U时,振荡周期随U的增加而减小:当U取2 m s-1时,周期从50~60 d减小到30 d;当U减小到-1 m s-1时,振荡周期增加为70~80 d。这是由于低频振荡是从西向东传播,西风基本气流能加快扰动东传,反之东风基本气流会抑制扰动东传,使振荡周期增加。同时,模式中的边界层顶出现误差时,模拟结果会有敏感的响应。若边界层顶取值比标准值高,对流加热反馈作用过大,出现扰动增长过快的现象,传播到80°~90°E附近时,扰动不再继续传播,而是无限增长;而边界层顶取值比标准值低时,对流加热反馈过小,扰动增长小且衰减加快,扰动传播不远便耗散到零,扰动循环周期表现为热源的周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本气流 边界层顶 误差 低纬模式
下载PDF
低纬F层模式研究
2
作者 索玉成 《电波与天线》 1995年第2期5-18,共14页
1.前言1.1低纬 F 层磁倾赤道附近 F_2层的主要特征是,在赤道附近电离密度降低(赤道槽),而在磁倾纬±17°处有两个峰值。这就是所谓的 Appleton 异常或'赤道异常'。Martyn(1947)首先提出的对这种现象的解释是,在白天,赤... 1.前言1.1低纬 F 层磁倾赤道附近 F_2层的主要特征是,在赤道附近电离密度降低(赤道槽),而在磁倾纬±17°处有两个峰值。这就是所谓的 Appleton 异常或'赤道异常'。Martyn(1947)首先提出的对这种现象的解释是,在白天,赤道电场引起向上的 E×B电动力学漂移。当等离子体上升到较大高度以后,在重力和压力梯度力的作用下,又沿着磁力线向下扩散。结果形成等离子体'喷泉'效应,将电离气体由赤道移向赤道两侧,形成'双驼峰'。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波传播 F层模式 电离层
下载PDF
磁暴期间低纬电离层效应的数值模拟 被引量:1
3
作者 周云良 蔡红涛 +2 位作者 马淑英 颜伟男 刘立波 《电波科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823-827,共5页
利用改进的时变二维电离层物理模式对一次超强磁暴期间低纬电离层效应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2000年7月15-16日超强磁暴期间,ROCSAT-1卫星、DMSP卫星、GPS/TEC等在美洲扇区观测到赤道附近沿纬度扩展深度耗空的等离子体槽和出现在中纬度的... 利用改进的时变二维电离层物理模式对一次超强磁暴期间低纬电离层效应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2000年7月15-16日超强磁暴期间,ROCSAT-1卫星、DMSP卫星、GPS/TEC等在美洲扇区观测到赤道附近沿纬度扩展深度耗空的等离子体槽和出现在中纬度的SED现象。将暴时由ROCSAT-1卫星实测赤道区纬圈电场和由HWM-07/DWM-07模型预测的水平风等作为物理模式的驱动力输入,对美洲扇区低纬电离层的暴时响应特征进行了数值模拟。模拟结果表明:在磁暴主相期间,模式给出了与DMSP卫星观测数据比较一致的结果;并清楚地重现了暴时赤道电离层异常的演化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暴 电离层暴 电离层模式 数值模拟
下载PDF
低纬电离层f_0F_2夜间增强的模拟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刘立波 万卫星 涂剑南 《空间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2期108-113,共6页
以太阳活动低年冬季为代表,利用二维中低纬电离层理论模式模拟低纬电离层f0F2夜间增强现象。探索在赤道异常驼峰纬度附近形成该现象的可能因素或物理机制.模式在给定磁子午面内求解等离子体输运方程,给出电子及各离子的浓度、速... 以太阳活动低年冬季为代表,利用二维中低纬电离层理论模式模拟低纬电离层f0F2夜间增强现象。探索在赤道异常驼峰纬度附近形成该现象的可能因素或物理机制.模式在给定磁子午面内求解等离子体输运方程,给出电子及各离子的浓度、速度的时空分布、在所考察条件下,低纬驼峰纬度附近f0F2模式值夜间出现了明显的增强特征.在白天峰值电子浓度较高情形下f0F2夜间增强峰幅度较大。与观测统计结果一致、模拟计算结果还表明:E×B垂直漂移和中性风等因素引起的等离子体输运在驼峰纬度附近f0F2夜间增强形成过程中起着很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高层模式 夜间增强 F层峰值电子浓度
下载PDF
Vegetation Feedback at the Mid-Pliocene 被引量:2
5
作者 JIANG Da-Bang 《Atmospheric and Oceanic Science Letters》 CSCD 2013年第5期320-323,共4页
A global atmospheric general circulation model and an asynchronously coupled global atmosphere-biome model are used to simulate vegetation feedback at the mid-Pliocene approximately 3.3 to 3.0 million years ago.For th... A global atmospheric general circulation model and an asynchronously coupled global atmosphere-biome model are used to simulate vegetation feedback at the mid-Pliocene approximately 3.3 to 3.0 million years ago.For that period,the simulated vegetation differed from present conditions at 62% of the global ice-free land surface.Vegetation feedback had little overall impact on the global climate of the mid-Pliocene.At the regional scale,however,the interactive vegetation led to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increases in annual temperature over Greenland,the high latitudes of North America,the mid-high latitudes of eastern Eurasia,and westem Tibet,and reductions in most of the land areas at low latitudes,owing to vegetation-induced changes in surface albedo.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d-Pliocene vegetation feedback MODEL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