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用于北方供暖和供生活热水的低蒸发温度吸收式热泵系统研究 被引量:3
1
作者 吴伟 李先庭 +1 位作者 石文星 王宝龙 《暖通空调》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86-93,共8页
从利用低品位和可再生能源出发,提出了多种可用于北方地区供暖和制备生活热水的低蒸发温度吸收式热泵系统形式。结合空气源和地源热泵存在的问题,分析了空气源和地源吸收式热泵在我国北方地区应用的技术方案及其应用潜力。结果表明,NH3-... 从利用低品位和可再生能源出发,提出了多种可用于北方地区供暖和制备生活热水的低蒸发温度吸收式热泵系统形式。结合空气源和地源热泵存在的问题,分析了空气源和地源吸收式热泵在我国北方地区应用的技术方案及其应用潜力。结果表明,NH3-LiNO3工质对具有较好的低温适应性;单级空气源吸收式热泵性能较好,双级和双级耦合吸收式热泵在制取较高温度热水和应用于较低温环境时更具优越性;地源吸收式热泵不仅可以有效减小北方地区土壤热不平衡,还具有较高的一次能源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蒸发温度 吸收式热泵 空气源热泵 地源热泵 供热
下载PDF
低蒸发温度压缩冷凝机组试验装置的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岳海兵 程立权 +1 位作者 王博 许敬德 《流体机械》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65-67,共3页
介绍了压缩冷凝机组试验装置的试验方法,分析了低蒸发温度试验装置的特殊性,提出了建立低蒸发温度的制冷压缩冷凝机组性能试验新装置的方法以及应用的实例。
关键词 低蒸发温度 二次节流 压缩冷凝机组
下载PDF
带喷射器的低温跨临界CO_(2)两级压缩制冷系统性能
3
作者 傅兵 张良 +2 位作者 叶方平 焦兴蓉 杨玉麒 《制冷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24-130,共7页
针对低蒸发温度下跨临界CO_(2)制冷系统实验研究较少的现状,设计搭建了带喷射器的跨临界CO_(2)两级压缩制冷实验台,在蒸发温度为-33~-29℃,气冷器出口温度为30~40℃,高压压力为8.20~9.70 MPa的实验工况下研究制冷系统的性能变化,并将实... 针对低蒸发温度下跨临界CO_(2)制冷系统实验研究较少的现状,设计搭建了带喷射器的跨临界CO_(2)两级压缩制冷实验台,在蒸发温度为-33~-29℃,气冷器出口温度为30~40℃,高压压力为8.20~9.70 MPa的实验工况下研究制冷系统的性能变化,并将实验结果与理论计算结果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实验结果与理论热力学计算结果变化趋势一致,喷射器的应用可显著提升跨临界CO_(2)两级压缩制冷系统的性能,其对制冷系统COP的最大提升率可达29.37%;在实验工况下,带喷射器的跨临界CO_(2)两级压缩制冷系统的最优高压压力为8.80 MPa,对应的最优COP为1.63;带喷射器的跨临界CO_(2)两级压缩制冷系统的制冷量和COP随蒸发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气冷器出口温度对制冷系统的性能影响显著,随着气冷器出口温度从30℃升至40℃,制冷系统的COP降低61.4%。这些研究成果可为带喷射器的跨临界CO_(2)两级压缩制冷系统的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跨临界两级压缩 喷射器 低蒸发温度 CO_(2) 制冷性能
下载PDF
小管径CO_(2)蒸发器换热性能
4
作者 焦兴蓉 张良 杨玉麒 《化学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84-89,共6页
为进一步优化适用于低蒸发温度的CO_(2)蒸发器性能,建立CO_(2)翅片管式蒸发器数学模型,探究在低蒸发温度-35℃、制冷剂流量0.06 kg/s、进风干球温度-25℃、风速1—3.5m/s条件下,5种不同换热管径及流路数对CO_(2)蒸发器的换热量、传热特... 为进一步优化适用于低蒸发温度的CO_(2)蒸发器性能,建立CO_(2)翅片管式蒸发器数学模型,探究在低蒸发温度-35℃、制冷剂流量0.06 kg/s、进风干球温度-25℃、风速1—3.5m/s条件下,5种不同换热管径及流路数对CO_(2)蒸发器的换热量、传热特性、压降特性的影响,并搭建CO_(2)跨临界双级压缩制冷试验台对蒸发器进行性能测试,验证蒸发器模型的准确性与可靠性。研究结果表明:迎面风速的增加可以提高蒸发器换热特性和增大管内外侧压降,但迎面风速过大反而会使管内换热系数降低;小管径在CO_(2)蒸发器的应用,可以显著提高换热性能,5 mm管径蒸发器空气侧与制冷剂侧换热系数相比于6.35 mm管径换热器分别最大提高15%和45.91%;通过增加流路数可以明显改善小管径蒸发器压降过大问题,为用于低温制冷的CO_(2)蒸发器性能优化与推广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氧化碳 小管径化 实验验证 低蒸发温度 数值模拟 传热
下载PDF
Optimal Analysis of Pure Low-Temperature Waste Heat Recovery Generation System
5
作者 X.B. Wang Q.X. Zhao J.P. Si S.E. Hui T.M. Xu 《Journal of Energy and Power Engineering》 2011年第1期10-16,共7页
In this paper, a detailed thermodynamic analysis of the pure low-temperature waste heat recovery generation system is presented. The parameters affecting the system performance are compared to obtain the most signific... In this paper, a detailed thermodynamic analysis of the pure low-temperature waste heat recovery generation system is presented. The parameters affecting the system performance are compared to obtain the most significant ones; furthermore, parameter values are optimized for the largest power generating capability of the system. It is found that the most important parameters are inlet flue gas temperature, steam pressure and the pinch point temperature difference. There is an optimal superheated steam pressure value for giving the maximum generation power per unit flue gas. With the increase of inlet flue gas temperature, the generating power increases and the optimized steam pressure rises as well. However, with increase in pinch point temperature difference, the generating power decreases and the optimized steam pressure decreases as well. The theoretical calculation provides a theoretical basis for the parameters optimization in the design of the pure low-temperature waste heat recovery eeneration swte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aste heat recovery generation optimal analysis steam pressure pinch point.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