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共轭伸展褶劈理夹角的定量解析 被引量:15
1
作者 郑亚东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1999年第4期391-395,共5页
通过静力和动力学解析,共轭伸展褶劈理面对最大主应力方向的理想夹角为109°28′,与实际观测值一致。共轭伸展褶劈理的取向取决于形成时剪切作用类型,纯剪切时以糜棱面理为对称面,但在一般剪切时则与之不对称。同向褶劈理... 通过静力和动力学解析,共轭伸展褶劈理面对最大主应力方向的理想夹角为109°28′,与实际观测值一致。共轭伸展褶劈理的取向取决于形成时剪切作用类型,纯剪切时以糜棱面理为对称面,但在一般剪切时则与之不对称。同向褶劈理与糜棱面理间的夹角变化于- 9°44′~35°16′之间,取决于简单剪切与纯剪切的相对组分。共轭两组常不同等发育。P方向的同向剪切趋势抑制反向褶劈理的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伸展褶劈理 共轭夹 低角正断层 定量解析 断层
下载PDF
最大有效力矩准则及相关地质构造 被引量:30
2
作者 郑亚东 王涛 王新社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49-60,共12页
摩尔-库伦准则广泛用以说明断裂构造的形成,然而却不能解释自然界广泛分布的大变形。最近提出的岩石变形新理论——最大有效力矩准则,其数学表达式为Meff=0.5(σ1-σ3)L.sin2α.sinα。式中,σ1-σ3代表变形岩石的屈服强度,L为单位长度... 摩尔-库伦准则广泛用以说明断裂构造的形成,然而却不能解释自然界广泛分布的大变形。最近提出的岩石变形新理论——最大有效力矩准则,其数学表达式为Meff=0.5(σ1-σ3)L.sin2α.sinα。式中,σ1-σ3代表变形岩石的屈服强度,L为单位长度,α为σ1与变形带间的角度。该准则证明最大有效力矩出现在σ1轴左右54.7°方向,55°±10°区间力矩无显著变化,天然和实验的全部观测值全部位于该区间内。相关地质构造包括:膝褶带、伸展褶劈理、膏盐层中的屈服带、低角正断层、高角逆断层、结晶基底中的菱网状剪切带、地震反射剖面中的鳄鱼嘴构造和前陆盆地中的拆离褶皱等。据该准则可确定有关构造形成时的应力状态和运动学涡度,并扩展说明深俯冲超高压岩石的折返-出露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最大有效力矩准则 褶劈理 低角正断层 断层 鳄鱼嘴构造 菱形构造 拆离褶皱
下载PDF
最大有效力矩准则的理论与实践 被引量:26
3
作者 郑亚东 王涛 王新社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45-156,共12页
共轭断裂面对σ1一侧为锐角(一般小于60°),而共轭变形带面对σ1一侧为钝角(一般为110°)。锐角可用力学的摩尔-库仑准则解释,钝角则可用最近提出的最大有效力矩准则予以说明。最大有效力矩准则的数学表达式为Meff=0.5(σ1-σ3)... 共轭断裂面对σ1一侧为锐角(一般小于60°),而共轭变形带面对σ1一侧为钝角(一般为110°)。锐角可用力学的摩尔-库仑准则解释,钝角则可用最近提出的最大有效力矩准则予以说明。最大有效力矩准则的数学表达式为Meff=0.5(σ1-σ3)Lsin2αsinα。式中,σ1-σ3代表变形岩石的屈服强度,L为单位长度,α为σ1与变形带间的角度。该准则证明最大有效力矩出现在σ1轴左右54.7°方向。55°±10°区间力矩无显著变化,天然和实验的观测值全部在该区间内。该准则在实践中可解释膝褶带、伸展褶劈理、膏盐层中的屈服带、低角正断层、高角逆断层、结晶基底中的菱网状剪切带、地震反射剖面中的鳄鱼嘴构造和前陆盆地中的拆离褶皱等地质构造的形成,可藉以确定有关构造形成时的应力状态和运动学涡度,并说明推覆构造与伸展构造间的运动学和动力学关系以及深俯冲超高压岩石的折返-出露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最大有效力矩准则 褶劈理 低角正断层 断层 菱形构造 鳄鱼嘴构造 拆离褶皱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