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阈值随机共振及其在低质量浓度气体检测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
作者 童基均 张光磊 +2 位作者 蔡强 简锦明 郭希山 《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5-19,共5页
提出利用阈值随机共振系统检测低质量浓度气体的方法.对传感器检测信号进行预处理以满足随机共振系统的要求,输入单阈值检测器,采用反映系统输入输出信号之间相关性的互相关系数作为阈值随机共振的表征.对系统的阈值参数进行优化,对最... 提出利用阈值随机共振系统检测低质量浓度气体的方法.对传感器检测信号进行预处理以满足随机共振系统的要求,输入单阈值检测器,采用反映系统输入输出信号之间相关性的互相关系数作为阈值随机共振的表征.对系统的阈值参数进行优化,对最大互相关系数和气体质量浓度的相关性进行回归分析.实验结果表明,在该类系统中,不但存在阈值随机共振,而且随着气体质量浓度的增加最大互相关系数增加,采用最大互相关系数可以进行气体质量浓度的检测,最低检测限可以达到μg/L级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阈值随机共振 互相关系数 噪声强度 低质量浓度气体
下载PDF
紫金山铜矿低质量浓度酸性废水处理工艺研究
2
作者 邓莉莉 贾超峰 +1 位作者 谭希发 林小亭 《黄金》 CAS 2016年第4期67-70,共4页
针对紫金山铜矿低质量浓度酸性废水通过漂白粉去除氰化物-石灰中和处理后浓密上清液中总铜质量浓度仍超标的问题,研究了絮凝剂类型、絮凝剂用量、底流回流量、废渣类型、废渣添加量等因素对中和渣浆沉降性能的影响。其研究结果表明:添... 针对紫金山铜矿低质量浓度酸性废水通过漂白粉去除氰化物-石灰中和处理后浓密上清液中总铜质量浓度仍超标的问题,研究了絮凝剂类型、絮凝剂用量、底流回流量、废渣类型、废渣添加量等因素对中和渣浆沉降性能的影响。其研究结果表明:添加紫金山铜矿萃余液中和渣膏体浓密机底流进行辅助沉降,当体系固体质量分数增加到1.5%、絮凝剂AP8120添加量为3 mg/L时,沉降0.5 h后的上清液中总铜质量浓度为0.056 mg/L,出水水质达到《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 8978—1996)一级排放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质量浓度酸性废水 处理工艺 废渣 辅助沉降 达标排放
下载PDF
基于低质量浓度表面活性剂的复合驱效果评价 被引量:7
3
作者 谢玉银 侯吉瑞 +3 位作者 张建忠 谢东海 任飞 张玥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74-77,116,共4页
以往为了达到超低界面张力,复合驱大多使用较高质量浓度的表面活性剂,通常为1000~3000mg/L,不仅增加了成本且未必能取得好的驱油效果。为了探究低质量浓度表面活性剂的驱油效果,设计了低质量浓度表面活性剂的复合驱物理模拟实验... 以往为了达到超低界面张力,复合驱大多使用较高质量浓度的表面活性剂,通常为1000~3000mg/L,不仅增加了成本且未必能取得好的驱油效果。为了探究低质量浓度表面活性剂的驱油效果,设计了低质量浓度表面活性剂的复合驱物理模拟实验。静态实验结果表明,在低质量浓度表面活性剂条件下,油水界面张力可达到10^-2mN/m数量级及以下,加碱后,界面张力更低;碱和表面活性剂都会对聚合物的粘度和粘弹性产生影响,碱在较高温度下会大幅度降低复合体系的粘度和粘弹性。驱油实验结果表明,与水驱相比,在所选择的低质量浓度表面活性剂驱油体系中,表面活性剂一聚合物二元复合驱和碱一表面活性剂一聚合物三元复合驱均可提高采收率19.5%以上,三元复合驱的驱油效果最好,提高采收率21.8%以上。这表明低质量浓度表面活性剂驱油体系驱油效果很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质量浓度 表面活性剂 化学复合驱 提高采收率 界面张力 粘度 粘弹性
下载PDF
低质量浓度废水厌氧生物处理的动力学模拟及工程实践
4
作者 王辉 杨幸 陈勇 《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 2007年第20期150-151,共2页
介绍了厌氧生物反应原理,进行了厌氧废水处理的动力学分析,建立了低质量浓度废水厌氧处理模型并进行了工程实践。
关键词 厌氧生物处理 低质量浓度废水 动力学模型
下载PDF
低质量浓度进水水质下BOD负荷率(F/M)的确定
5
作者 张庆五 《市政技术》 2012年第3期123-126,共4页
通过试验确定了污水处理厂BOD负荷率(F/M)的最佳范围,试验结果表明,在低质量浓度进水水质情况下,采用较低的BOD负荷率(F/M)有利于保证污水处理厂出水的稳定达标排放。
关键词 污水处理 低质量浓度 进水水质 BOD负荷率 达标排放
下载PDF
优化纳氏试剂法测定生活饮用水中低质量浓度氨
6
作者 马玉琴 张越 刘华良 《江苏预防医学》 CAS 2023年第5期584-585,588,共3页
目的提高纳氏试剂法测定生活饮用水中低质量浓度氨测定的可靠性。方法考察样品pH值、纳氏试剂、显色时间以及校准曲线的制作方法对测定生活饮用水中低质量浓度氨的影响。结果澄清无色的酸化水样无须调节pH值可以直接测定,市售纳氏试剂... 目的提高纳氏试剂法测定生活饮用水中低质量浓度氨测定的可靠性。方法考察样品pH值、纳氏试剂、显色时间以及校准曲线的制作方法对测定生活饮用水中低质量浓度氨的影响。结果澄清无色的酸化水样无须调节pH值可以直接测定,市售纳氏试剂应用时需进行适用性验收,在室温20℃~25℃条件下,低质量浓度氨的显色时间需由10 min增加至25 min,校准曲线可选择平行双份测定。在优化的实验条件下,测定生活饮用水中低质量浓度氨的校准曲线相关系数r>0.997,日间精密度<5%,加标回收率为90.1%~98.6%。结论优化后的纳氏试剂检测方法满足GB/T 5750.3—2023《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检验方法》第3部分的水质分析低质量浓度氨质量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活饮用水 纳氏试剂检测 低质量浓度
原文传递
普碳钢和不锈钢在极低质量浓度盐酸溶液中的腐蚀规律 被引量:1
7
作者 尹尤豪 郭敏 张梅 《钢铁研究》 CAS 2015年第3期32-34,56,共4页
为了探究钢种在酸性环境中腐蚀开始加剧的溶液质量浓度范围,研究了不锈钢和普碳钢在极低质量浓度HCl溶液中的腐蚀行为。参照不锈钢晶间腐蚀试验方法,进行了不同质量浓度HCl溶液和反应时间的腐蚀试验,通过测量钢样失重率、表面侵蚀面积... 为了探究钢种在酸性环境中腐蚀开始加剧的溶液质量浓度范围,研究了不锈钢和普碳钢在极低质量浓度HCl溶液中的腐蚀行为。参照不锈钢晶间腐蚀试验方法,进行了不同质量浓度HCl溶液和反应时间的腐蚀试验,通过测量钢样失重率、表面侵蚀面积和溶液pH值,研究了样品的腐蚀规律。试验结果表明:在质量浓度为300mg/L盐酸溶液中,普碳钢侵蚀程度较大,并且容易开始剧烈腐蚀,在0~4h侵蚀最剧烈,侵蚀进程较快;而不锈钢侵蚀程度较小,在0~28h内逐步被侵蚀,侵蚀进程较慢。当HCl质量浓度达到50~70mg/L时,普碳钢腐蚀开始加剧,不锈钢在HCl质量浓度达到90~100mg/L时腐蚀开始加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酸腐蚀 低质量浓度 普碳钢 不锈钢
原文传递
低含量化学需氧量(COD_(cr))的测定研究 被引量:3
8
作者 李学勤 王艳英 范云慧 《市政技术》 2010年第4期110-112,共3页
对新推出的环保行业水中化学需氧量(CODCr)检测方法标准(HJ/T399-2007)中低量程检测部分进行了改进,对低质量浓度水样按照国标法和改进后行标法进行了对比分析,证明采用两种方法测定结果无显著性差异。
关键词 污水处理 化学需氧量(CODCr) 低质量浓度 改进
下载PDF
印制电路板孔金属化工艺中活化液的研制
9
作者 吴蓉 吴道新 +4 位作者 李丹 肖忠良 王毅玮 沙煜 周光华 《精细化工中间体》 CAS 2018年第1期61-65,共5页
以氯化钯、氯化亚锡以及氯化钠为原料,采用"三步法"合成一种低浓度的胶体钯活化液(以PdCl_2计:0.18 g·dm^(-3))。通过诱导时间和完全镀覆时间、电位曲线探究n(Sn)/n(Pd)、反应温度、熟化温度以及氯化钠的质量浓度对胶体... 以氯化钯、氯化亚锡以及氯化钠为原料,采用"三步法"合成一种低浓度的胶体钯活化液(以PdCl_2计:0.18 g·dm^(-3))。通过诱导时间和完全镀覆时间、电位曲线探究n(Sn)/n(Pd)、反应温度、熟化温度以及氯化钠的质量浓度对胶体钯分散性以及活性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当n(Sn)∶n(Pd)=50∶1,反应温度80±2℃,熟化温度90±2℃,氯化钠质量浓度80 g·dm^(-3)时,优化了钯浓度为100×10-6的胶体钯活化液的配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体钯 低质量浓度 活性
下载PDF
不同质量浓度甲磺酸罗哌卡因腰麻在高龄患者下肢手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2
10
作者 王志涛 张玉河 +5 位作者 王兵兵 朱明 王立力 李杰 赵坤 翟文虎 《现代医学》 2014年第8期872-875,共4页
目的:比较不同质量浓度的甲磺酸罗哌卡因腰麻用于高龄患者下肢手术时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将108例行下肢手术的高龄患者随机分为低质量浓度重相对密度组(Ⅰ组)、低质量浓度轻相对密度组(Ⅱ组)和高质量浓度重相对密度组(Ⅲ组),每组36... 目的:比较不同质量浓度的甲磺酸罗哌卡因腰麻用于高龄患者下肢手术时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将108例行下肢手术的高龄患者随机分为低质量浓度重相对密度组(Ⅰ组)、低质量浓度轻相对密度组(Ⅱ组)和高质量浓度重相对密度组(Ⅲ组),每组36例。3组患者均行腰—硬联合麻醉,并给予同等剂量的腰麻液甲磺酸罗哌卡因8.94 mg。监测记录3组患者的阻滞平面,运动阻滞程度,麻醉效果,麻醉前和麻醉后5 min、15 min、30 min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并发症以及不良反应等。结果:3组患者感觉阻滞效果优良率均达到100%;运动阻滞Bromage评分达3分的例数分别为26、25、36,3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流动力学组间比较:注药后15 min 3组MAP分别为(114.86±13.65)、(113.56±16.54)、(75.21±15.65)mmHg;HR分别为(94.51±16.53)、(94.65±16.12)、(112.65±23.56)次·min-1,Ⅰ、Ⅱ组与Ⅲ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Ⅰ、Ⅱ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流动力学组内比较:Ⅰ、Ⅱ组与相应麻醉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Ⅲ组注药前与注药15 min后MAP分别为(116.53±15.32)和(75.21±15.65)mmH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Ⅲ组的不良反应明显多于Ⅰ、Ⅱ组(P<0.05)。结论:低质量浓度甲磺酸罗哌卡因腰—硬联合麻醉应用于高龄患者下肢手术,血流动力学平稳,麻醉效果满意,副作用少,安全可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磺酸罗哌卡因 高龄患者 下肢手术 低质量浓度
原文传递
植草沟径流颗粒污染物削减效应监测与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3
11
作者 申红彬 徐宗学 +1 位作者 张勤 张书函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641-647,共7页
在植草沟径流颗粒污染物削减过程中,颗粒物质量浓度是判别污染物沉淀削减效应相对重要性的一个重要条件.通过对颗粒物低质量浓度入流条件下植草沟径流、颗粒、污染物削减效果开展实验监测,分析了不同种类污染物质量浓度、总量削减率与... 在植草沟径流颗粒污染物削减过程中,颗粒物质量浓度是判别污染物沉淀削减效应相对重要性的一个重要条件.通过对颗粒物低质量浓度入流条件下植草沟径流、颗粒、污染物削减效果开展实验监测,分析了不同种类污染物质量浓度、总量削减率与径流、颗粒物质量浓度、总量削减率之间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植草沟径流、颗粒、污染物总量削减效果明显,但颗粒与污染物质量浓度变化规律复杂,并对提高总量削减效果预报精度具有重要影响.颗粒物质量浓度变化主要与进口颗粒物质量浓度、出口流量、径流总量削减率等因素有关,经过多元回归建立了植草沟出口颗粒物质量浓度计算表达式.污染物质量浓度变化规律更为复杂,通过理论简化分析,建立了污染物总量削减率与径流总量、颗粒物总量削减率之间的二元线性关系,经回归分析表明,在颗粒物低质量浓度条件下,污染物总量削减率均主要与径流总量削减率有关.这主要与颗粒物质量浓度较低、对污染物吸附作用较小、污染物主要呈溶解态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草沟 污染物 沉淀削减效应 颗粒物低质量浓度 溶解态
下载PDF
A deep stratospheric intrusion associated with an intense cut-off low event over East Asia 被引量:10
12
作者 LI Dan BIAN JianChun FAN QiuJun 《Science China Earth Sciences》 SCIE EI CAS CSCD 2015年第1期116-128,共13页
European Centre for Medium-Range Weather Forecasts Re-Analysis Interim(ERA-Interim)reanalysis data and satellite data,and trajectory model were applied to analyze the dynamical,thermo-dynamical,and chemical structure ... European Centre for Medium-Range Weather Forecasts Re-Analysis Interim(ERA-Interim)reanalysis data and satellite data,and trajectory model were applied to analyze the dynamical,thermo-dynamical,and chemical structure in the upper troposphere and lower stratosphere(UTLS)of an intense cut-off low(COL)event occurring over East Asia during June 19-23,2010,and to characterize the process and transport pathway of deep stratospheric intrusion.The Atmospheric Infrared Sounder(AIRS)ozone data and the 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 Ozone(GPSO3)sonde data showed that the air mass originating from the polar formed a region with relatively high values of potential vorticity(PV)and ozone in the center of COL,and a secondary ozone peak appeared in the upper troposphere during mature stage of the COL.Forward trajectory simulation suggested that during the first stage of COL,deep stratospheric intrusion associated with strong northerly wind jet on the west side of the upper-level trough transported ozone-rich air from the polar lower stratosphere into the middle and lower troposphere in the mid-latitude,and increased the ozone concentration there.During the mature stage of the COL,stratospheric air was transported counterclockwise into the troposphere.Backward trajectory model was used to find the source regions of air mass within the COL during its mature stage.Model results show that air masses with high ozone concentration in the center of the COL have two source regions:one is the subpolar vortex which lies in northern part of Center Siberia,where ozone-rich air plays a major role in increasing the ozone concentrations,and the other is the strong shear region which is near by the cyclonic side of the extratropical jet axis(west of 90°E,near 50°N).The air masses with low ozone concentration around the COL also have two source regions:one is the anticyclonic side of the extratropical jet axis,where the air mass with the relatively low ozone concentration at the bottom of the COL is mainly controlled by horizontal movement,and the other is the warm area of the south side of COL,where the air mass on the east and west side of the COL is mainly dominated by upward mo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eep stratospheric intrusion cut-off low stratosphere-troposphere exchange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