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涡旋相关法测定湍流通量偏低的研究 被引量:39
1
作者 陈家宜 范邵华 +3 位作者 赵传峰 肖雪 蔡旭辉 刘辉志 《大气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423-432,共10页
针对野外实验所发现的不同观测法测定地表能通量不平衡问题,进行了均匀加热大气边界层的大涡模拟实验。用模拟的湍流风、温度和湿度涨落的时间序列证实,对流边界层低频涡普遍存在,并经常以一簇一簇热泡的形式出现。风速较小时,有限时长... 针对野外实验所发现的不同观测法测定地表能通量不平衡问题,进行了均匀加热大气边界层的大涡模拟实验。用模拟的湍流风、温度和湿度涨落的时间序列证实,对流边界层低频涡普遍存在,并经常以一簇一簇热泡的形式出现。风速较小时,有限时长的取样不足以捕捉低频涡的贡献,可造成涡旋相关法测量的统计量异常偏低。仿照涡旋相关法的步骤进行数据处理发现,经去除平均或趋势计算的温度和湿度通量偏低程度在边界层下部随观测高度的增高而显著,其中尤以湿度通量为甚。其结果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解释低风速条件下地表能通量测量的不闭合问题,但是尚不能完全解释诸如青藏高原实验出现的严重不闭合。文中对此作了探讨性的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通量不平衡 涡旋相关法 低频涡旋 大涡模拟
下载PDF
东亚和西太平洋地区30~60天振荡的传播及其与月平均基流的相互作用
2
作者 何卷雄 薛峰 《气候与环境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421-429,共9页
选取1985年和1988年这两个东亚和西太平洋地区月平均流场差异很大的年份,研究30~60天低频振荡的传播及其与月平均基流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在这两年,东亚和西太平洋地区的30~60天低频振荡受到两支低频涡旋的影响,其中一支来源于热带... 选取1985年和1988年这两个东亚和西太平洋地区月平均流场差异很大的年份,研究30~60天低频振荡的传播及其与月平均基流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在这两年,东亚和西太平洋地区的30~60天低频振荡受到两支低频涡旋的影响,其中一支来源于热带东印度洋,另一支源自中太平洋.在大部分时间里,这两支低频涡旋相遇于20~30°N地区,并影响到该地区位势高度场的变化.当低频气旋(反气旋)移经西太平洋的时候,该地区的位势高度场相应地降低(升高).另一方面,该地区的30~60天振荡还有着显著的年际差异.1985年的波列活动显著,中高纬低频涡旋南移至日本南部洋面.与1985年不同的是,虽然1988年的波列活动不明显,但中高纬的低频涡旋可向南传播至南海地区.从30~60天振荡和月平均基流的动能和有效位能相互转换来看,正压过程、湿斜压过程和干斜压过程的值相当,因而上述3种过程均有可能起主导作用.但转换强度存在年际差异,1985年的值远比1988年的大.研究还表明,暖池地区的30~60天振荡向月平均基流输送能量,中高纬地区的30~60天振荡则从月平均基流获取能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频振荡 低频涡旋 涡旋平均流相互作用
下载PDF
用流体力学方法研究有质动力相互作用的第二个效应
3
作者 卢圣治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1992年第2期153-158,共6页
根据电子在高频场中响应的特点,建立了几个辅助的矢量恒等式,运用矢量运算和流体力学方法导出了由非线性有质动力相互作用激发的低频涡旋电流的表达式;并指出 Kono 等人文章中一个概念上的错误;得出磁场激发比密度扰动的激发更易发生的... 根据电子在高频场中响应的特点,建立了几个辅助的矢量恒等式,运用矢量运算和流体力学方法导出了由非线性有质动力相互作用激发的低频涡旋电流的表达式;并指出 Kono 等人文章中一个概念上的错误;得出磁场激发比密度扰动的激发更易发生的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质动力 低频涡旋电流 流体力学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