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3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2011年春夏长江中下游旱涝急转的低频环流系统变化
被引量:
2
1
作者
刘佩佩
巩远发
+1 位作者
李妍
连帆
《成都信息工程学院学报》
2014年第5期522-527,共6页
为研究2011年春夏长江中下游地区旱涝急转现象与低频环流的关系,利用国家气象信息中心的753站逐日降水、NCEP/NCAR再分析资料和带通滤波的方法,得到如下结果:(1)2011年5-6月,长江中下游地区存在明显旱涝急转现象,5月的降水较同期偏...
为研究2011年春夏长江中下游地区旱涝急转现象与低频环流的关系,利用国家气象信息中心的753站逐日降水、NCEP/NCAR再分析资料和带通滤波的方法,得到如下结果:(1)2011年5-6月,长江中下游地区存在明显旱涝急转现象,5月的降水较同期偏少40%以上,6月的降水较同期偏多60%。(2)5-6月的旱涝急转前后,长江中下游地区的500hPa的垂直速度变化不仅与降水有很好的关系,而且其低频振荡的强度也显著加强,垂直速度由正(下沉运动)转负(上升运动)的转换时间几乎对应由旱转涝的时间。(3)对旱涝急转过程的500hPa低频变化垂直速度下沉运动最强、下沉运动向上升运动转换、上升运动最强3个位相的低频散度场分析发现,在5月干旱期间,长江中下游地区维持对流层低层(850hPa)辐散、高层(200hPa)辐合的低频环流系统,不利于降水。到6月强降水期,长江中下游地区则迅速转为对流层低层辐合、高层辐散的低频环流系统,有利于降水的发生。这种对流层低层-高层低频环流系统的变化是导致旱涝急转的重要原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象学
亚洲季风
系统
旱涝急转
低频环流系统
垂直速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997—1998年青藏高原大气低频振荡及对降水影响
被引量:
6
2
作者
杨蓉
巩远发
+1 位作者
谢启玉
杨景朝
《应用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397-408,共12页
利用1979—1998年NCEP/DOE逐日再分析资料和国家气象信息中心的常规观测站资料,研究了1997/1998年冬季、1998年夏季青藏高原(简称高原)季风的低频振荡特征,研究夏季高原和周边区域高低层大气低频环流系统的配置及其与我国降水的联系...
利用1979—1998年NCEP/DOE逐日再分析资料和国家气象信息中心的常规观测站资料,研究了1997/1998年冬季、1998年夏季青藏高原(简称高原)季风的低频振荡特征,研究夏季高原和周边区域高低层大气低频环流系统的配置及其与我国降水的联系。结果表明:1997/1998年冬季和1998年夏季,高原季风不仅表现出很强的30~60 d的周期振荡特征,还伴随有较强的准双周低频振荡;相应区域对流层上层200 hPa上的环流系统则是30~60 d为主的周期变化。1998年夏季,高原地面气压也存在两个频带的低频振荡变化,且其强度存在明显的经向变化,即自南向北30~60 d低频振荡信号有逐渐减弱趋势,准双周信号则呈增强趋势。对30~60 d的低频信号而言,高原夏季风低频信号较强(弱)时,高原地面表现为低频低(高)压环流系统,在同纬度带的我国东部地区和西太平洋沿岸,是较强的低频北(南)风和低(高)压环流系统;相应地,在80°~90°E之间,自孟加拉湾到我国西北中部地区,是低频反气旋-气旋-反气旋的经向低频波列;受低频环流系统影响,高原东部、长江中下游地区降水偏多(少)、川西高原、云南西南部降水偏少(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原季风
降水
低频环流系统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北半球中高纬度低频振荡对2012/2013年冬季中国东北极端低温事件的影响
被引量:
14
3
作者
苗青
巩远发
+1 位作者
邓锐捷
魏挪巍
《大气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817-830,共14页
利用NCEP/DOE的逐日再分析资料和国家气象信息中心的常规观测站温度资料,首先分析了2012/2013年冬季中国东北区域极端低温事件过程中区域平均温度的低频振荡变化特征,然后分析了北半球中高纬度对流低层和中层低频环流系统配置的变...
利用NCEP/DOE的逐日再分析资料和国家气象信息中心的常规观测站温度资料,首先分析了2012/2013年冬季中国东北区域极端低温事件过程中区域平均温度的低频振荡变化特征,然后分析了北半球中高纬度对流低层和中层低频环流系统配置的变化及其与东北地区强冷空气活动过程的联系,最后进一步研究了中高纬度低频环流系统的传播特征及其对温度变化的影响。主要结果有:(1)2012/2013年冬季东北区域平均温度存在很强的30~60d的周期振荡特征,同时伴随较强的10-30d低频振荡,后者与实际降温过程对应关系更好:(2)对10-30d的低频振荡而言,在东北地区低频温度变化降低最大的位相7(位相3升高最大),500hPa上,我国东部地区正好处于贝加尔湖地区的低频高压(低压)环流和日本海的低频低压(高压)环流型之间的低频偏北(偏南)的较强引导气流中;同时在850hPa上,我国东部从东北到南海都是较强的偏北(偏南)低频风控制,这使得东亚冬季风环流系统加强(被抑制),东北区域则经历一次大幅度的低频温度降低(升高)过程,这些高低空低频环流系统的配置和演变导致了2012/2013年冬季一次次强(或较强)的冷空气沿偏东偏北的路径影响我国东北地区,并导致极端低温事件的出现;(3)沿着乌拉尔山-贝加尔湖-我国东北地区-西北太平洋传播的500hPa低频波列,是驱动2012/2013年冬季东亚冬季风低频振荡和我国东北地区极端低温事件的环流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北地区
极端低温
低频环流系统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2011年春夏长江中下游旱涝急转的低频环流系统变化
被引量:
2
1
作者
刘佩佩
巩远发
李妍
连帆
机构
成都信息工程学院大气科学学院
出处
《成都信息工程学院学报》
2014年第5期522-527,共6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41275080)
公益性行业(气象)科研资助项目(GYHY201306022)
文摘
为研究2011年春夏长江中下游地区旱涝急转现象与低频环流的关系,利用国家气象信息中心的753站逐日降水、NCEP/NCAR再分析资料和带通滤波的方法,得到如下结果:(1)2011年5-6月,长江中下游地区存在明显旱涝急转现象,5月的降水较同期偏少40%以上,6月的降水较同期偏多60%。(2)5-6月的旱涝急转前后,长江中下游地区的500hPa的垂直速度变化不仅与降水有很好的关系,而且其低频振荡的强度也显著加强,垂直速度由正(下沉运动)转负(上升运动)的转换时间几乎对应由旱转涝的时间。(3)对旱涝急转过程的500hPa低频变化垂直速度下沉运动最强、下沉运动向上升运动转换、上升运动最强3个位相的低频散度场分析发现,在5月干旱期间,长江中下游地区维持对流层低层(850hPa)辐散、高层(200hPa)辐合的低频环流系统,不利于降水。到6月强降水期,长江中下游地区则迅速转为对流层低层辐合、高层辐散的低频环流系统,有利于降水的发生。这种对流层低层-高层低频环流系统的变化是导致旱涝急转的重要原因之一。
关键词
气象学
亚洲季风
系统
旱涝急转
低频环流系统
垂直速度
Keywords
meteorology
the Asian monsoon system
middle-lower reaches of the Yangtze river
drought-flood abrupt changes
low-frequency circulation system
vertical speed
分类号
P462.4 [天文地球—大气科学及气象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1997—1998年青藏高原大气低频振荡及对降水影响
被引量:
6
2
作者
杨蓉
巩远发
谢启玉
杨景朝
机构
成都信息工程大学
青海省海北州气象台
出处
《应用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397-408,共12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275080)
公益性行业(气象)科研专项(GYHY201306022)
成都信息工程学院引进人才项目(KYTZ-201205)
文摘
利用1979—1998年NCEP/DOE逐日再分析资料和国家气象信息中心的常规观测站资料,研究了1997/1998年冬季、1998年夏季青藏高原(简称高原)季风的低频振荡特征,研究夏季高原和周边区域高低层大气低频环流系统的配置及其与我国降水的联系。结果表明:1997/1998年冬季和1998年夏季,高原季风不仅表现出很强的30~60 d的周期振荡特征,还伴随有较强的准双周低频振荡;相应区域对流层上层200 hPa上的环流系统则是30~60 d为主的周期变化。1998年夏季,高原地面气压也存在两个频带的低频振荡变化,且其强度存在明显的经向变化,即自南向北30~60 d低频振荡信号有逐渐减弱趋势,准双周信号则呈增强趋势。对30~60 d的低频信号而言,高原夏季风低频信号较强(弱)时,高原地面表现为低频低(高)压环流系统,在同纬度带的我国东部地区和西太平洋沿岸,是较强的低频北(南)风和低(高)压环流系统;相应地,在80°~90°E之间,自孟加拉湾到我国西北中部地区,是低频反气旋-气旋-反气旋的经向低频波列;受低频环流系统影响,高原东部、长江中下游地区降水偏多(少)、川西高原、云南西南部降水偏少(多)。
关键词
高原季风
降水
低频环流系统
Keywords
the Tibetan Plateau monsoon
precipitation
low-frequency circulation system
分类号
P468.0 [天文地球—大气科学及气象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北半球中高纬度低频振荡对2012/2013年冬季中国东北极端低温事件的影响
被引量:
14
3
作者
苗青
巩远发
邓锐捷
魏挪巍
机构
成都信息工程大学大气科学学院/高原大气与环境四川省重点实验室
出处
《大气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817-830,共14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41275080
公益性行业(气象)科研专项GYHY201306022~~
文摘
利用NCEP/DOE的逐日再分析资料和国家气象信息中心的常规观测站温度资料,首先分析了2012/2013年冬季中国东北区域极端低温事件过程中区域平均温度的低频振荡变化特征,然后分析了北半球中高纬度对流低层和中层低频环流系统配置的变化及其与东北地区强冷空气活动过程的联系,最后进一步研究了中高纬度低频环流系统的传播特征及其对温度变化的影响。主要结果有:(1)2012/2013年冬季东北区域平均温度存在很强的30~60d的周期振荡特征,同时伴随较强的10-30d低频振荡,后者与实际降温过程对应关系更好:(2)对10-30d的低频振荡而言,在东北地区低频温度变化降低最大的位相7(位相3升高最大),500hPa上,我国东部地区正好处于贝加尔湖地区的低频高压(低压)环流和日本海的低频低压(高压)环流型之间的低频偏北(偏南)的较强引导气流中;同时在850hPa上,我国东部从东北到南海都是较强的偏北(偏南)低频风控制,这使得东亚冬季风环流系统加强(被抑制),东北区域则经历一次大幅度的低频温度降低(升高)过程,这些高低空低频环流系统的配置和演变导致了2012/2013年冬季一次次强(或较强)的冷空气沿偏东偏北的路径影响我国东北地区,并导致极端低温事件的出现;(3)沿着乌拉尔山-贝加尔湖-我国东北地区-西北太平洋传播的500hPa低频波列,是驱动2012/2013年冬季东亚冬季风低频振荡和我国东北地区极端低温事件的环流系统。
关键词
东北地区
极端低温
低频环流系统
Keywords
Northeast China, Extremely low temperature event, Low-frequency circulation system
分类号
P466 [天文地球—大气科学及气象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2011年春夏长江中下游旱涝急转的低频环流系统变化
刘佩佩
巩远发
李妍
连帆
《成都信息工程学院学报》
2014
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1997—1998年青藏高原大气低频振荡及对降水影响
杨蓉
巩远发
谢启玉
杨景朝
《应用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5
6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北半球中高纬度低频振荡对2012/2013年冬季中国东北极端低温事件的影响
苗青
巩远发
邓锐捷
魏挪巍
《大气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6
14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