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低频聚焦超声刺激联合盐酸帕罗西汀对老年人抑郁症患者疗效观察 被引量:6
1
作者 潘向荣 刘若兰 李旭 《湖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0年第3期316-319,共4页
随机抽取武汉市社会福利院收治的60例MDD(major depression disorder)老人,2018年1月—2019年1月为周期,随机分为实验观察组及实验对照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盐酸帕罗西汀,观察组采用盐酸帕罗西汀+低频聚焦超声刺激(LIFUP)治疗,两组... 随机抽取武汉市社会福利院收治的60例MDD(major depression disorder)老人,2018年1月—2019年1月为周期,随机分为实验观察组及实验对照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盐酸帕罗西汀,观察组采用盐酸帕罗西汀+低频聚焦超声刺激(LIFUP)治疗,两组均持续治疗2个月.统计对比入院时及治疗结束后两组抑郁评分(HAM-D,GDS)、睡眠指数评分(PSQI)、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结果表明两组治疗后抑郁指数HAM-D及GDS指数降低,且实验观察组比实验对照组低(P<0.05);两组治疗后睡眠质量评分PSQI分值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较对照组低(P<0.05);两组治疗效果比较,观察组90%(27/30)较对照组63.33%(19/30)高(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低频聚焦超声刺激(LIFUP)联合帕罗西汀有效改善抑郁症患者病情,减轻抑郁症状,改善失眠,效果显著,且无不良反应发生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频聚焦超声刺激(LIFUP) 盐酸帕罗西汀 老年人抑郁症
下载PDF
经颅低频聚焦超声联合微泡在开放血脑屏障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2
作者 张留影 徐璇 +1 位作者 陈茉弦 敖丽娟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8年第7期124-128,共5页
血脑屏障(blood-brain barrier,BBB)存在于血液与脑组织之间,是一种特殊的保护性屏障.BBB的主要功能是选择性阻止大部分血液运载的溶质侵入中枢神经系统(central nervous system,CNS),避免CNS受到损害,从而有效维持着CNS内环境的稳定和... 血脑屏障(blood-brain barrier,BBB)存在于血液与脑组织之间,是一种特殊的保护性屏障.BBB的主要功能是选择性阻止大部分血液运载的溶质侵入中枢神经系统(central nervous system,CNS),避免CNS受到损害,从而有效维持着CNS内环境的稳定和正常的生理功能.但是在某些中枢神经系统疾病中,BBB也阻碍了大部分治疗性药物进入中枢神经系统,影响了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有效治疗.因此,如何安全、可逆地开放BBB成为近年来研究的重点.近年来研究表明,低频聚焦超声联合微泡(focused ultrasound-microbubbles therapy,FUS-MB)能够瞬时、局部和可逆、无创地开放BBB,开辟了颅内疾病的靶向给药治疗的新途径.对以FUS-MB技术打开BBB的研究进展及其机制予以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脑屏障 低频聚焦超声 微泡
下载PDF
MRI介导的低频聚焦超声联合纳米微泡对提高MSCs治疗脑梗死大鼠的效果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罗凌云 廖伟锋 《中国医药科学》 2020年第11期10-13,共4页
目的MRI介导的低频聚焦超声联合纳米微泡对提高MSCs治疗脑梗死大鼠的效果研究。方法建立MCAO大鼠模型,制备纳米微泡,标记MSCs的超顺磁氧化铁(SPIO)并采取低频聚焦超声联合微泡注射和MSCs注射治疗。对治疗前后大鼠的神经功能评分脑梗死... 目的MRI介导的低频聚焦超声联合纳米微泡对提高MSCs治疗脑梗死大鼠的效果研究。方法建立MCAO大鼠模型,制备纳米微泡,标记MSCs的超顺磁氧化铁(SPIO)并采取低频聚焦超声联合微泡注射和MSCs注射治疗。对治疗前后大鼠的神经功能评分脑梗死病大鼠黑质TH阳性和DAT阳性神经元的凋亡情况;提取总蛋白,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营养因子VEGF、NT-3、NGF和BDNF的含量进行对比分析。结果MRI介导的低频聚焦超声联合纳米微泡对提高MSCs治疗脑梗死大鼠可以显著提高大鼠的神经功能,MRI介导的低频聚焦超声联合纳米微泡对提高MSCs治疗减少脑梗死病大鼠黑质TH阳性和DAT阳性神经元的凋亡,减少了氧化应激对神经元的损伤,营养因子VEGF、NT-3、NGF和BDNF的含量也显著增高。结论MRI介导的低频聚焦超声联合纳米微泡对提高MSCs治疗脑梗死大鼠可以促进脑梗死的神经修复以改善预后,减轻社会负担和经济负担,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和社会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频聚焦超声 纳米微泡 MSCS 脑梗死大鼠
下载PDF
超声辐照载腺病毒靶向微泡增强报告基因在小鼠颅内胶质瘤中的转染效果 被引量:1
4
作者 徐忠烨 李小青 +3 位作者 胡兴华 张俊槐 宦仁正 李雪松 《临床超声医学杂志》 CSCD 2019年第6期401-405,共5页
目的探讨低频聚焦超声辐照携载腺病毒靶向微泡增强基因转染颅内胶质瘤的效果。方法原位接种U251胶质瘤细胞制备小鼠颅内胶质瘤模型25只;制备可以携载腺病毒载体和偶联RGD肽的脂质体微泡,并检测其性状。筛选颅内胶质瘤直径3.0~4.0 mm的... 目的探讨低频聚焦超声辐照携载腺病毒靶向微泡增强基因转染颅内胶质瘤的效果。方法原位接种U251胶质瘤细胞制备小鼠颅内胶质瘤模型25只;制备可以携载腺病毒载体和偶联RGD肽的脂质体微泡,并检测其性状。筛选颅内胶质瘤直径3.0~4.0 mm的小鼠分为3组,Ⅰ组注射未携带腺病毒的非靶向微泡(对照组),Ⅱ组注射载腺病毒的非靶向微泡,Ⅲ组注射载腺病毒的靶向微泡,各组注射微泡后均接受超声辐照,频率1 MHz,强度0.7 W/cm2,时间5 min;使用小动物活体荧光成像系统观察各组小鼠颅内荧光强度。结果制备的脂质体微泡直径为1.10~1.20 μm,平均浓度(7.8±0.43)×108/ml,其可携带腺病毒,还可偶联RGD肽。MRI筛选颅内肿瘤直径3.0~4.0 mm的荷瘤小鼠15只,分为3组(每组5只),小动物活体荧光成像显示,与Ⅰ组和Ⅱ组比较,Ⅲ组小鼠颅内荧光强度显著增强(均P<0.01)。结论静脉注射偶联RGD肽的载腺病毒靶向微泡可以将携载的目的基因有效地转染至颅内胶质瘤,为胶质瘤的基因治疗提供了一种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质瘤 靶向微泡 腺病毒 RGD肽 低频聚焦超声 小鼠
下载PDF
心脏起搏器超声波体外无线充电技术研究 被引量:3
5
作者 张春杨 许佳琪 +5 位作者 张菁霓 龚洋 何倩 高雪梅 孙瑛琦 杨增涛 《透析与人工器官》 2018年第1期21-24,共4页
目的为了解决现有心脏起搏器锂电池携带电量有限的难题,延长起搏器在体内的使用寿命,本研究采用超声波以无创的方式向心脏起搏器无线充电,通过建立理论模型及实验分析,明确超声波无线充电系统的最优工作规律,使该系统更为安全、高效的... 目的为了解决现有心脏起搏器锂电池携带电量有限的难题,延长起搏器在体内的使用寿命,本研究采用超声波以无创的方式向心脏起搏器无线充电,通过建立理论模型及实验分析,明确超声波无线充电系统的最优工作规律,使该系统更为安全、高效的为心脏起搏器进行无线充电。方法建立了超声波向心脏起搏器无线充电的理论模型和实验模型,采用聚焦超声换能器体外发射低强度脉冲超声,利用体内置入的1-3型压电复合材料俘能器高效接收超声波并将其机械能转化为电能,并通过整流滤波电路及充电保护电路的硬件处理,为心脏起搏器进行充电。通过对理论模拟及实验分析,找出系统的最优工作参数,明确该系统的最优工作规律。结果理论及实验结果表明,在负载电阻等于俘能器的阻抗时,能量传输效率最高,无线充电系统达到最优功率输出,在此负载匹配条件下,若负载电阻的增加,系统最优工作频率从正谐振频率到反谐振频率偏移,且系统最大输出功率峰值出现在正谐振频率和反谐振频率上,实验研究证实:超声波无线传输距离在2.18~5.10 cm范围内,其能量能够被压电俘能器高效接收,轻易的将LED点亮。结论采用超声波以无创的方式向心脏起搏器无线充电的方法是可行的。该研究结果对实现心脏起搏器进行安全、高效的无线充电具有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起搏器 超声波体外无线充电 压电俘能器 低频脉冲聚焦超声 最优工作规律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