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关于修改《住房公积金会计核算办法》及其补充规定的建议
1
作者 金彦明 《企业研究》 2013年第10X期62-62,共1页
由于近年住房公积金会计业务的调整和住房公积金管理工作实践的发展,原有制度的部分内容已不能满足工作需要,本文对其提出修改建议,并对修改原因作出解释。
关键词 住房公积金会计核算办法 住房公积金会计核算办法补充规定 修改 原因
下载PDF
浅谈完善《住房公积金会计核算办法》 被引量:5
2
作者 佟威 《科技资讯》 2010年第9期220-220,共1页
我国开始实行住房公积金制度以来,国家先后出台一系列公积金会计核算办法等规定很好地规范了住房公积金的会计核算工作。但随着业务不断拓展,出现了一些新情况、新问题,亟待在核算制度上加以补充完善。
关键词 住房公积金会计核算 应收利息 应付利息
下载PDF
浅谈住房公积金会计内部控制体系
3
作者 高晓兰 《商情》 2013年第14期43-44,共2页
:我国对于住房公积金的管理和建设提出了一些办法,在住房公积金管理和建设方面住房公积金会计内部的控制体系起到关键作用。所以完善住房公积金会计内部管理的控制体系也就成为一个重要的话题,本文针对住房公积金会计内部控制体系的... :我国对于住房公积金的管理和建设提出了一些办法,在住房公积金管理和建设方面住房公积金会计内部的控制体系起到关键作用。所以完善住房公积金会计内部管理的控制体系也就成为一个重要的话题,本文针对住房公积金会计内部控制体系的发展现状、完善住房公积金会计内部控制体系方法等主要方面来进行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住房公积金会计 内部控制体系 现状 控制方法
下载PDF
基于“互联网+”探讨住房公积金会计核算与资金管理要点
4
作者 李静超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经济管理》 2022年第6期61-64,共4页
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住房公积金会计核算、资金管理、互联网服务以及公积金业务是住房公积金管理与服务的基础条件,这四大职责的实施有效地促进了住房公积金管理与服务的信息化建设发展。“互联网+”的到来以及“互联网+”信息技... 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住房公积金会计核算、资金管理、互联网服务以及公积金业务是住房公积金管理与服务的基础条件,这四大职责的实施有效地促进了住房公积金管理与服务的信息化建设发展。“互联网+”的到来以及“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应用,不仅促进住房公积金管理适应高要求、高效的建设,还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住房公积金管理水平以及服务的质量,同时在信息化发展的基础上为更多的人创造了经济效益。“互联网+”创新为各行各业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影响,在住房公积金管理与互联网之间建立有效结合,能够有效促进住房公积金管理工作的良好发展。本文从“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应用对住房公积金会计核算与资金管理要点进行相应的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互联网+ 住房公积金会计核算 资金管理 要点
下载PDF
进一步完善《住房公积金会计核算办法》的几点建议 被引量:1
5
作者 王继春 《才智》 2010年第34期7-8,共2页
我国开始实行住房公积金制度以来,国家先后出台一系列公积金会计核算办法等规定很好地规范了住房公积金的会计核算工作。但随着业务不断拓展,出现了一些新情况、新问题,亟待在核算制度上加以补充完善。
关键词 住房公积金会计核算 应收利息 应付利息 抵贷资产 接收费用 呆帐核销
原文传递
浅谈进一步完善《住房公积金会计核算办法》
6
作者 李春荣 《才智》 2009年第1期2-3,共2页
我国开始实行住房公积金制度以来,国家先后出台一系列公积金会计核算办法等规定很好地规范了住房公积金的会计核算工作。但随着业务不断拓展,出现了一些新情况、新问题,亟待在核算制度上加以补充完善。
关键词 住房公积金会计核算 应收利息 应付利息 抵贷资产 接收费用
原文传递
住房公积金会计核算办法的补充与完善
7
作者 李晓梅 《今日财富》 2017年第19期122-122,共1页
随着当前住房公积金服务种类的不断增加,现行的财务管理及其会计核算已经无法紧跟时代的潮流,这样就会衍生出诸多的新问题,应当加以补充和完善。基于此,本文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笔者依据自身经验提出合理化建议,供以借鉴。在最... 随着当前住房公积金服务种类的不断增加,现行的财务管理及其会计核算已经无法紧跟时代的潮流,这样就会衍生出诸多的新问题,应当加以补充和完善。基于此,本文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笔者依据自身经验提出合理化建议,供以借鉴。在最近几年里,随着当前住房公积金相关制度的有效落实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住房公积金会计核算办法 会计核算 公积金业务 应收利息
原文传递
Estimating the Relative Level of Minimum Wage in China
8
作者 叶林祥 李实 杨灿 《China Economist》 2016年第5期84-96,共13页
It is generally believed in existing literature that China's minimum wage is too low and must be raised substantially. Such a view is highly misleading given the inconsistent statistical standards for minimum and ave... It is generally believed in existing literature that China's minimum wage is too low and must be raised substantially. Such a view is highly misleading given the inconsistent statistical standards for minimum and average wages. In order to ensure comparability, this paper has adjusted the statistical scope for minimum and average wages respectively. If employees of urban private and self-employed businesses are included in calculating the average wage, the minimum-to-average wage ratio will increase by about 0.06; if the minimum wage standards of various localities include personal contributions to social insurance and the housing fund, the minimum-to-average wage ratio will increase by 0.008; if overtime pay is deducted from the average wage, the minimum-to-average wage ratio will further increase by around O. 06.In addition, if the median wage is used in place of the average wage, the minimum-to-average wage ratio will increase by at least 0.08. After these adjustments, China's minimum-to-average wage ratio for 2013 will increase from 0.28 to 0.49, which is within the range of between 0.40 and 0.60 that is recognized internationally as reasonable. Our analysis suggests that as far as the immediate interests of workers are concerned, it is more imperative to unify the statistical approaches for minimum and average wages in China than to raise the minimum wage standard. In order to achieve the expected effect, simply raising the minimum wage alone is not enough. What is also necessary is to enhance supervision and inspection on compliance by firms with the minimum wage policy, particularly the overtime pay regulations. An alternative is to replace monthly minimum wage with hourly minimum wag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nimum wage urban private and self-employed businesses overtime pay wage gaps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