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5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自主运动与体位变化显著相关的致死性家族性失眠症一例
1
作者 张莉 孙慧 +3 位作者 张世敏 高赛 武雷 黄德晖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35-138,共4页
致死性家族性失眠症是一种罕见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的朊蛋白病,本文报道1例确诊的致死性家族性失眠症患者的临床症状、相关检查、诊断、治疗及预后情况,并对其不自主运动、喉部喘鸣与体位改变显著相关的独特临床表现进行描述,以期为该病... 致死性家族性失眠症是一种罕见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的朊蛋白病,本文报道1例确诊的致死性家族性失眠症患者的临床症状、相关检查、诊断、治疗及预后情况,并对其不自主运动、喉部喘鸣与体位改变显著相关的独特临床表现进行描述,以期为该病今后的临床诊治和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致死性家族性失眠症 不自主运动 体位变化
下载PDF
体位变化及待检时间差异对二甲硅油散在胃镜检查中消泡效果的影响 被引量:13
2
作者 刘晓玲 韩杨 吴桂新 《临床与病理杂志》 2017年第1期164-167,共4页
目的:探讨体位变化及不同待检时间间隔对二甲硅油散在胃镜检查中消泡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3—5月在重庆市肿瘤医院消化内镜中心行胃镜检查的患者400例为研究对象,将患者随机均分为4组:A组(平卧,待检15 min),B组(体位变化,待检5 m... 目的:探讨体位变化及不同待检时间间隔对二甲硅油散在胃镜检查中消泡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3—5月在重庆市肿瘤医院消化内镜中心行胃镜检查的患者400例为研究对象,将患者随机均分为4组:A组(平卧,待检15 min),B组(体位变化,待检5 min),C组(体位变化,待检10 min),D组(体位变化,待检15 min),比较4组患者上消化道黏膜视野清晰度,以评价二甲硅油散的消泡效果。结果:行体位变化的患者食管、胃底、胃角及胃窦处的黏膜视野清晰度优于平卧患者(P<0.05)。对于行体位变化的患者,待检间隔时间为10 min的患者胃底、胃体及胃窦部胃镜下黏膜清晰度优于待检间隔时间5 min及15 min的患者(P<0.05)。结论:服用二甲硅油散后行体位变化并间隔10 min后行胃镜检查,上消化道黏膜视野清晰度最佳,即消泡效果最优,建议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甲硅油散 胃镜 体位变化 消泡效果
下载PDF
腹腔镜手术不同体位变化对呼吸力学的影响 被引量:11
3
作者 郝冬 张锦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650-653,共4页
目的:研究腹腔镜手术气腹时不同体位变化对患者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动脉血氧分压(PaO2)、肺顺应性(Cpat)、气道压(Paw)的影响,为术中麻醉呼吸管理提供依据.方法:根据体位不同分两组,头高位组:取头高位30-45度,腹腔镜行胃切除术2... 目的:研究腹腔镜手术气腹时不同体位变化对患者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动脉血氧分压(PaO2)、肺顺应性(Cpat)、气道压(Paw)的影响,为术中麻醉呼吸管理提供依据.方法:根据体位不同分两组,头高位组:取头高位30-45度,腹腔镜行胃切除术20例;头低位组:取头低位30-45度,腹腔镜结肠切除术20例.全部病例采用全身麻醉.用Drager primus麻醉机监测麻醉后5min(T0),气腹后5min(T1),体位改变后5min(T2),呼吸参数调整后5min(T3),放气腹后、拔除气管插管前5min(T4)的Cpat,Paw;用Siemens Rapidlab 1265动脉血气分析仪监测各时间点的PaCO2、PaO2.用SPSS15.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处理.结果:T2时头低位组PaCO2、Paw高于头高位组(均P<0.05),PaO2、Cpat明显低于头高位组(P<0.01);T3时头低位组Cpat、PaO2仍明显低于头高位组(P<0.01);两组拔管前各项指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体位变化使患者呼吸参数发生改变,头低位对呼吸力学的影响更为明显,但远不及头高位.因此,腹腔镜头低位手术时,特别重视呼吸力学和氧分压的变化,应加强术中呼吸管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腹 体位变化 呼吸力学 全麻
下载PDF
兴趣区域选择和体位变化对髋部骨密度的影响 被引量:2
4
作者 张全 杜茜 张颖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347-349,共3页
探讨体位变化和ROI位置的确定对HBMD值的影响。以脚架固定被测定的股骨 ,使其内旋 0°、15°和身体随意运动后仍然使股骨内旋 15°三种体位。用DEXA(DPX L)扫描髋部 ,在距股骨粗隆下端 5cm处每种体位各做 5次向心端扫描 ,... 探讨体位变化和ROI位置的确定对HBMD值的影响。以脚架固定被测定的股骨 ,使其内旋 0°、15°和身体随意运动后仍然使股骨内旋 15°三种体位。用DEXA(DPX L)扫描髋部 ,在距股骨粗隆下端 5cm处每种体位各做 5次向心端扫描 ,每次扫描后改变ROI的位置。结果表明 ,当ROI靠近股骨颈时 ,股骨内旋 0°、15°和移动后内旋 15°,3种体位的股骨颈和股骨转子BMD最稳定 ,受体位改变的影响最小 ;当ROI选择在股骨三角与股骨颈之间和股骨三角两个区域时 ,股骨转子BMD仍趋稳定 ,略有增加 ;股骨颈BMD逐渐下降。而股骨三角BMD在不同体位和不同ROI区域组内变异性很大 (CV >3% ) ,组间均值变异性很小 (P >0 0 5 )。结果提示 ,脚架固定使股骨内旋 0~15°,ROI靠近股骨颈时 ,体位对股骨颈和股骨转子BMD没有影响 ,股骨颈BMD最高。选择股骨三角BMD为指标时 ,最好在一种体位测定3~5次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兴趣区域选择 体位变化 髋部 骨密度 影响
下载PDF
体位变化影响骨密度重复性因素的探讨 被引量:2
5
作者 张全 杜茜 张颖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2003年第2期105-107,187,共4页
目的 探讨在骨密度测量过程中体位变化影响重复性的因素。方法 用DEXA(DPXL)扫描ASP和受试者腰椎 ,以ASP为参照物 ,通过对人体固定体位、移动体位、腰椎序列定位BMD的结果进行分析 ,探讨影响重复性因素。结果 固定体位连续多次扫描... 目的 探讨在骨密度测量过程中体位变化影响重复性的因素。方法 用DEXA(DPXL)扫描ASP和受试者腰椎 ,以ASP为参照物 ,通过对人体固定体位、移动体位、腰椎序列定位BMD的结果进行分析 ,探讨影响重复性因素。结果 固定体位连续多次扫描结果的重复性较好 ,移动体位结果变异性较大 ,体位远离检测床中轴线对结果影响最大 ;而腰椎序列定位不准确获得的结果偏低 ,不能代表真实的L2 4 结果。结论 培训有素的人员操作可以减少因体位变化引起的误差 ,操作人员相对固定 ,对首次检测结果、近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位变化 骨密度 骨质疏松症 OP BMD DEXA 骨组织
下载PDF
体位变化对人体心率的即刻变化研究 被引量:7
6
作者 应乐安 王成焘 +2 位作者 沈仲元 曹银祥 余平 《实用心电学杂志》 2008年第4期248-250,共3页
目的研究从坐位到立位时,人体心率的即刻变化情况。方法受试对象共168人次,先静坐休息10min,然后站立,并检测前后心率变化情况。结果受试对象站立后心率明显加快,t检验结果表明这一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由于自主神经对... 目的研究从坐位到立位时,人体心率的即刻变化情况。方法受试对象共168人次,先静坐休息10min,然后站立,并检测前后心率变化情况。结果受试对象站立后心率明显加快,t检验结果表明这一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由于自主神经对心血管活动的调节,人从坐位到立位时交感神经兴奋起主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位变化 心率 R—R间距 自主神经
下载PDF
牵引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疗效与体位变化分析 被引量:4
7
作者 林子玲 莫通 古剑雄 《现代康复》 CSCD 2000年第10期1492-1492,共1页
目的 探讨牵引体位对颈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影响。方法回顾分析6年来颈椎间盘突出症64例,A组行仰卧位颈部牵引,B组行坐位颈部牵引治疗,对两组疗效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牵引治疗总有效率A组96.53%,B组91.67%,P... 目的 探讨牵引体位对颈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影响。方法回顾分析6年来颈椎间盘突出症64例,A组行仰卧位颈部牵引,B组行坐位颈部牵引治疗,对两组疗效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牵引治疗总有效率A组96.53%,B组91.67%,P<0.05。结论 牵引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疗效与卧位、坐位的体位变化无显著性差异(P<0.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间盘突出症 牵引 体位变化
下载PDF
体位变化以及护理干预对重型颅脑损伤病人颅内压和脑灌注压的影响 被引量:9
8
作者 周丽 曹浪平 《当代护士(下旬刊)》 2018年第7期56-58,共3页
目的探讨体位变化以及护理干预对重型颅脑损伤病人颅内压和脑灌注压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2015年9月-2017年9月收治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73例作为研究对象。采取3种体位,即仰卧位、左侧卧位和右侧卧位,结合头部抬高15°和30°,保... 目的探讨体位变化以及护理干预对重型颅脑损伤病人颅内压和脑灌注压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2015年9月-2017年9月收治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73例作为研究对象。采取3种体位,即仰卧位、左侧卧位和右侧卧位,结合头部抬高15°和30°,保持每种姿势15 min后监测颅内压和脑灌注,同时实施护理干预。结果仰卧位和左侧卧位头部抬高15°颅内压升高而脑灌注压下降,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而右侧卧位头部抬高15°颅内压升高和灌注压下降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仰卧位、左侧卧位和右侧卧位头部抬高30°颅内压下降而脑灌注压升高,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护理干预后不同体位颅内压下降而脑灌注压升高,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73例患者护理总满意率为97.3%。结论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不同体位变化颅内压及脑灌注压存在差异,护理干预可降低颅内压和升高脑灌注压,并能提高护理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型颅脑损伤 体位变化 颅内压 脑灌注压 护理
下载PDF
脊柱手术中体位变化对全麻高浓度氧通气效果的影响 被引量:2
9
作者 朱彩艳 吴宇思 +3 位作者 罗南博 刘圆圆 白韬扬 谭愉明 《中国现代医生》 2014年第22期48-49,52,共3页
目的分析脊柱手术过程中体位变化影响全麻高浓度氧通气的效果。方法选择腰椎后路手术的82例ASA I^II级患者均接受全麻,在以100%氧浓度麻醉诱导后以80%氧浓度行机械通气时间15 min(Ta)、体位从仰卧位变成俯卧位时间15 min(Tb)、俯卧位后1... 目的分析脊柱手术过程中体位变化影响全麻高浓度氧通气的效果。方法选择腰椎后路手术的82例ASA I^II级患者均接受全麻,在以100%氧浓度麻醉诱导后以80%氧浓度行机械通气时间15 min(Ta)、体位从仰卧位变成俯卧位时间15 min(Tb)、俯卧位后1 h(Tc)、俯卧位变成仰卧位前(Td)、翻身变成仰卧位后15 min(Te)分别监测,然后算出肺泡动脉氧含量差、氧合指数。结果 Tb^Te各时间点的肺泡气与动脉血氧分压差明显小于Ta时间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处于俯卧位状态下(Tb-Td)时间点时,平均气道压与仰卧位(Ta、Te)比较明显增高,但顺应性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正确体位状态下行脊柱手术期间,俯卧位能提高患者氧合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手术 体位变化 全麻高浓度氧通气
下载PDF
手术体位变化影响生病体征的原因分析及对策 被引量:33
10
作者 邓炳兰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下旬版)》 2005年第5期77-77,共1页
关键词 手术操作 体位变化 生病体征 原因分析 并发症
下载PDF
腰硬联合麻醉体位变化对剖宫产孕妇血液动力学的影响 被引量:2
11
作者 李兰兰 孙阳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16年第17期62-63,共2页
目的探讨腰硬联合麻醉(CSEA)体位变化对剖宫产孕妇血液动力学的影响。方法比较传统平卧位(对照组,n=40)与坐位(研究组,n=40)下注药联合CSEA的效果。结果研究组收缩压与心率变化更平稳,而对照组波动更大,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目的探讨腰硬联合麻醉(CSEA)体位变化对剖宫产孕妇血液动力学的影响。方法比较传统平卧位(对照组,n=40)与坐位(研究组,n=40)下注药联合CSEA的效果。结果研究组收缩压与心率变化更平稳,而对照组波动更大,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SEA坐位下注药能确保剖宫产孕妇血流动力学更稳定,安全性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硬联合麻醉 体位变化 剖宫产 血液动力学
下载PDF
体位变化对老年人血压的影响及护理对策 被引量:1
12
作者 赵月霞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0期14-15,共2页
目的 探讨体位变换对老年人血压的影响及护理对策。方法 观察 30例血压正常的青年人 (A组 )、30例血压正常的老年人 (B组 )及 30例老年高血压患者 (C组 )体位转换时的血压变化。结果  B组和 C组由卧位转为立位时血压下降均较 A组明... 目的 探讨体位变换对老年人血压的影响及护理对策。方法 观察 30例血压正常的青年人 (A组 )、30例血压正常的老年人 (B组 )及 30例老年高血压患者 (C组 )体位转换时的血压变化。结果  B组和 C组由卧位转为立位时血压下降均较 A组明显。结论 体位变化对老年人血压有较大影响 ;应加强对其生活指导与护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位变化 老年人 血压 影响 护理 高血压
下载PDF
关于体位变化所致P波改变的诊断问题的商榷 被引量:1
13
作者 黄秀俊 黄子厚 《心电学杂志》 2005年第2期88-88,共1页
关键词 P波改变 诊断问题 体位变化 2004年 体位变换 正确性
下载PDF
体位变化对肝硬化门脉高压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被引量:1
14
作者 李彦杰 李利安 王艳卿 《中国社区医师》 2005年第8期30-30,共1页
目的:探讨体位变化对肝硬化门脉高压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CDFI)对23例肝硬化伴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病人进行卧位和立位门静脉系统血流动力学指标观察。结果:卧位与立位门静脉主干内径变化比较无显著性差异(>0... 目的:探讨体位变化对肝硬化门脉高压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CDFI)对23例肝硬化伴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病人进行卧位和立位门静脉系统血流动力学指标观察。结果:卧位与立位门静脉主干内径变化比较无显著性差异(>0.05),但血流速度和血流量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0.05),卧位与立位脾静脉内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0.05),但血流速度和血流量比较具有显著差异性(<0.05)。结论:立位门静脉及脾静脉血流速度和血流量较卧位明显下降,卧位增加了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机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硬化门脉高压 血流动力学 体位变化 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 显著性差异 彩色多普勒超声 脾静脉血流速度 门静脉系统 门静脉主干 静脉内径比 指标观察 出血病人 内径变化 卧位 立位 差异性 血流量 量比
下载PDF
运动或体位变化所致P波改变的临床探讨 被引量:1
15
作者 吴春华 《现代电生理学杂志》 2009年第4期226-227,共2页
关键词 P波改变 体位变化 临床资料 运动 心电图表现 自身心律 窦性心律 房性心律
下载PDF
体位变化治疗胎心异常的临床观察
16
作者 张江容 冉开琼 温树美 《遵义医学院学报》 2004年第4期403-404,共2页
关键词 分娩 体位变化 胎心率
下载PDF
体位变化对飞行员心电图的影响
17
作者 胡惠 李艳娟 《中国疗养医学》 2010年第11期1036-1036,共1页
体位改变对心电图的影响少见报道。本文较全面地分析了62例飞行员体位变化对心电图的各种影响。1对象和方法1.1对象本组飞行员共62例,均为男性;年龄22~47岁,平均(31.2±6.1)岁。机种包括运输机15例,轰炸机15例,教练机12例,直升... 体位改变对心电图的影响少见报道。本文较全面地分析了62例飞行员体位变化对心电图的各种影响。1对象和方法1.1对象本组飞行员共62例,均为男性;年龄22~47岁,平均(31.2±6.1)岁。机种包括运输机15例,轰炸机15例,教练机12例,直升机10例,歼击机6例,强击机4例。1.2方法首先平卧位描记心电图常规12个导联,再于翌晨起床前描记平卧位、站立位即刻及立位3min心电图各1次(只记录Ⅱ导)。测量各次心电图,观察体位变化对心电图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描记心电图 体位变化 飞行员 体位改变 平卧位 站立位 运输机 轰炸机
下载PDF
体位变化对静脉输液速度的影响 被引量:8
18
作者 李伟麟 杨碧萍 《中国医药指南》 2014年第8期65-66,共2页
目的探讨体位变化对静脉输液速度改变的程度。方法随机抽取某高校70名学生,采用相同输液器材和穿刺方法,平卧位穿刺成功后计数输液速度(滴/分),然后依次改变体位,稳定2 min后计数输液速度,比较不同体位输液速度改变的程度。结果不同体... 目的探讨体位变化对静脉输液速度改变的程度。方法随机抽取某高校70名学生,采用相同输液器材和穿刺方法,平卧位穿刺成功后计数输液速度(滴/分),然后依次改变体位,稳定2 min后计数输液速度,比较不同体位输液速度改变的程度。结果不同体位的输液速度与平卧位比较有显著性的差异,P值均为0.000,其中端坐位的差异最大,穿刺侧卧位的差异最小,其平均差值分别为(-23.53±8.66)与(-6.97±9.00)。结论体位变化对静脉输液速度的改变非常大,护士应该加强静脉输液患者的巡视,特别在体位改变时,应该重新调节速度,并指导患者体位改变时及时告知护士,便于输液速度的准确调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位变化 静脉输液速度 影响
下载PDF
饮水及体位变化对人血浆精氨酸加压素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1
19
作者 平林 张家庆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0年第3期233-236,共4页
本文用放射免疫(RIA)法观察了几种生理状况下人血浆精氨酸加压素(AVP)含量。测定了30名正常人过夜禁饮后坐位时的血浆AVP值为10.6±2.5 Pg/ml。16名禁饮水负荷试验,AVP禁饮时为11.8±6Pg/ml,水负荷后降低到1.8±1.6 Pg/ml(P... 本文用放射免疫(RIA)法观察了几种生理状况下人血浆精氨酸加压素(AVP)含量。测定了30名正常人过夜禁饮后坐位时的血浆AVP值为10.6±2.5 Pg/ml。16名禁饮水负荷试验,AVP禁饮时为11.8±6Pg/ml,水负荷后降低到1.8±1.6 Pg/ml(P<0.01),同时观察到血清渗透压降低(P<0.05),AVP与渗透压呈良好的直线正相关。12名立-卧位试验:血浆AVP卧位时为2.5±2.1 Pg/ml,活动后立位时上升到9.3±5.2 Pg/ml。实验结果反映了正常人AVP分泌受到渗透压调节系统和压力感受性调节系统的调节,也说明临床进行AVP检测时需控制进水和体位等生理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氨酸加压素 血浆 饮水 体位变化
下载PDF
体位变化在治疗反流性食管炎中的重要作用 被引量:1
20
作者 苏强 《中国医药指南》 2005年第9期120-121,共2页
反流性食管炎(RE)其发病机制是由于食管下端括约肌(LES)无力或LES频发松弛,胃十二指肠内容物反流入食管损害食管粘膜屏障,治疗上应增加LES压力,减少胃酸分泌,增强粘膜抵抗力。西沙比利、多潘立酮为促胃动力药,可增强上胃肠动力,增强LES... 反流性食管炎(RE)其发病机制是由于食管下端括约肌(LES)无力或LES频发松弛,胃十二指肠内容物反流入食管损害食管粘膜屏障,治疗上应增加LES压力,减少胃酸分泌,增强粘膜抵抗力。西沙比利、多潘立酮为促胃动力药,可增强上胃肠动力,增强LES压力,减轻胃食管反流;奥美拉唑为质子泵抑制剂,特异地作用于胃粘膜细胞,具有强大的抑制胃酸分泌作用;铝碳酸镁为层状网络结构药物,可有效结合胃酸及胆酸,并在食管及胃内形成粘膜保护层;三药联合应用可最大限度改变RE的病理生理状,况显著提高疗效。另外,在治疗反流性食管炎(RE)过程中,病人的睡眠体位变化床板,床头抬高20厘米左右。加服藏药仁青常觉或仁青坐珠达西,对迅速改善症状,减少复发率起到了事半功倍作用。因此,我们认为奥美拉唑、铝碳酸镁联合多潘立酮睡眠体位变加服藏药仁青常觉或仁青坐珠达西治疗反流性食管炎减少复发是安全特效的,并且能够缩短疗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流性食管炎 病因 诊断 治疗 复发 体位变化 藏药治疗 食管粘膜屏障 食管下端括约肌 十二指肠内容物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