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体位固定系统对临床放疗剂量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3
1
作者 李军 张西志 +4 位作者 汪步海 谭飞 茅冬俊 申珊珊 陈永东 《医学研究杂志》 2008年第11期100-101,共2页
目的探讨体位固定系统在放疗中的质量保证与质量控制。方法将体位固定材料放置于固体水模上,固体水模中心放置剂量测量仪的电离室,分别用6MV和15MVX线进行照射,得到一组剂量仪读数,然后拿掉体位固定材料,其他条件不变,再去照射,对两组... 目的探讨体位固定系统在放疗中的质量保证与质量控制。方法将体位固定材料放置于固体水模上,固体水模中心放置剂量测量仪的电离室,分别用6MV和15MVX线进行照射,得到一组剂量仪读数,然后拿掉体位固定材料,其他条件不变,再去照射,对两组数据进行比较,可得出体位固定材料对X线的穿透因子,结果对不同能量的X线与不同体位固定材料所得的穿透因子也不同。结论对于相同的体位固定材料,穿透因子随着X射线能量的增加而增加,要确保放射治疗定位和剂量的精度,对于体位固定材料要合理使用,在临床中需对处方剂量进行必要的修正与补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位固定系统 放疗 剂量 影响
下载PDF
体位固定系统在放疗中的剂量学研究
2
作者 孙长江 张西志 +3 位作者 汪步海 李军 谭飞 茅冬俊 《江西医学院学报》 2009年第10期67-68,84,共3页
目的探讨体位固定系统在放疗中的质量保证与质量控制方法。方法将体位固定材料放置于固体水模上,固体水模中心放置剂量测量仪的电离室,分别用6MV和15MVX线进行照射,得到一组剂量仪读数,然后拿掉体位固定材料,其他条件不变,再去照射,对2... 目的探讨体位固定系统在放疗中的质量保证与质量控制方法。方法将体位固定材料放置于固体水模上,固体水模中心放置剂量测量仪的电离室,分别用6MV和15MVX线进行照射,得到一组剂量仪读数,然后拿掉体位固定材料,其他条件不变,再去照射,对2组数据进行比较,得出体位固定材料对X线的穿透因子。结果对不同能量的X线,不同体位固定材料所得的穿透因子不同;对于相同的体位固定材料,穿透因子随着X线能量的增加而增加。结论要确保放射治疗定位和剂量的精度,对于体位固定材料要合理使用,在临床中应对处方剂量进行必要的修正与补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放疗 体位固定系统 剂量 影响
下载PDF
图像引导放射治疗技术在分析不同体位固定系统对非小细胞肺癌放疗摆位误差中应用 被引量:14
3
作者 冯凯华 罗剑锋 +3 位作者 玉贵永 张璋 张克波 于起晨 《临床军医杂志》 CAS 2020年第7期858-859,共2页
目的探讨图像引导放射治疗(IGRT)技术分析不同体位固定系统对非小细胞肺癌(NSCLC)放疗摆位误差的影响。方法选取自2017年3月至2018年10月桂林医学院附属医院收治的50例NSCLC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选取的固定系统将其分为A组(n=24)与B组(n... 目的探讨图像引导放射治疗(IGRT)技术分析不同体位固定系统对非小细胞肺癌(NSCLC)放疗摆位误差的影响。方法选取自2017年3月至2018年10月桂林医学院附属医院收治的50例NSCLC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选取的固定系统将其分为A组(n=24)与B组(n=26)。A组给予立体定向体架联合真空负压垫体位固定系统,B组给予体部固定底板联合塑形垫及热塑成形网膜体位固定系统。两组患者均应用千伏级锥形束CT进行在线验证。结果A组患者x轴和z轴线性误差明显小于B组,y轴线性误差明显大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的旋转角度误差明显小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计划靶体积外扩边界值:x轴5.02 mm、y轴10.23 mm,z轴3.80 mm;B组计划靶体积外扩边界值:x轴3.79 mm,y轴9.57 mm,z轴7.16 mm。结论立体定向体架联合真空负压垫体位固定系统与体部固定底板联合塑形垫及热塑成形网膜体位固定系统所产生的摆位误差均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图像引导放射治疗 体位固定系统 非小细胞肺癌 摆位误差
下载PDF
新型体位固定系统在全骨髓照射中的应用
4
作者 王骁踊 邓涤 +5 位作者 龚坚 赵洪利 王大奖 周云峰 谢丛华 刘晖 《中华放射肿瘤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616-620,共5页
目的应用MVCT分析新型体位固定系统在全骨髓照射(TMI)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分析2016-2017年武汉大学中南医院接受TMI治疗的22例患者的资料。新型体位固定组12例,组合式固定组10例。分析2个组患者头颈部、胸部、腹盆部、下肢的摆位误... 目的应用MVCT分析新型体位固定系统在全骨髓照射(TMI)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分析2016-2017年武汉大学中南医院接受TMI治疗的22例患者的资料。新型体位固定组12例,组合式固定组10例。分析2个组患者头颈部、胸部、腹盆部、下肢的摆位误差数据,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分析差异。结果在头颈部新型体位固定组患者在左右、头脚、前后和沿长轴旋转方向摆位误差分别为(1.06±0.79)、(1.34±0.66)、(2.45±1.48)mm和(0.63°±0.65°),在胸部分别为(1.58±1.13)、(2.38±1.99)、(2.05±1.68)mm和(0.31°±0.32°),在腹盆部分别为(1.67±1.24)、(3.88±2.20)、(1.96±1.32)mm和(0.48°±0.53°),在下肢分别为(0.95±0.73)、(1.99±1.35)、(3.66±2.13)mm和(0.24°±0.31°);组合式固定组患者分别为(2.59±2.58)、(3.28±1.85)、(3.71±2.43)mm和(1.15°±1.18°),在胸部分别为(4.38±3.69)、(5.64±3.78)、(2.72±1.91)mm和(1.55°±0.86°),在腹盆部分别为(4.14±2.97)、(6.97±3.68)、(2.21±2.26)mm和(1.23°±0.74°),在下肢分别为(2.28±1.15)、(5.97±3.00)、(3.44±1.93)mm和(1.09°±0.94°)。2个组患者各部位摆位误差在左右、头脚及旋转方向上不同(P<0.05),而在胸腹部位分次间摆位稳定性在左右、头脚及旋转方向上也不同(P<0.05)。结论新型体位固定系统可显著提高摆位精度和摆位稳定性,提高患者的治疗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螺旋断层治疗 全骨髓照射 体位固定系统 摆位误差
原文传递
分次内锥形束CT扫描联合Fraxion放疗体位固定系统在颅内肿瘤立体定向放疗中的应用
5
作者 应微 李晓阳 +1 位作者 刘力豪 李林涛 《肿瘤学杂志》 CAS 2020年第5期424-427,共4页
[目的]探讨分次内CT扫描联合Fraxion体位固定系统在颅内肿瘤立体定向放疗(SRT)中的应用。[方法]随机选取25例行SRT的颅内肿瘤放疗患者,应用Fraxion框架固定后行CT扫描,扫描图像与计划参考图像配准,得到左右(LR)、头脚(SI)、前后方向(AP... [目的]探讨分次内CT扫描联合Fraxion体位固定系统在颅内肿瘤立体定向放疗(SRT)中的应用。[方法]随机选取25例行SRT的颅内肿瘤放疗患者,应用Fraxion框架固定后行CT扫描,扫描图像与计划参考图像配准,得到左右(LR)、头脚(SI)、前后方向(AP)的平移误差和绕左右(Roll LR)、绕头脚(Roll SI)、绕前后方向(Roll AP)的旋转误差。用六维治疗床校正摆位误差,行SRT治疗同时行分次内CT扫描。再次配准,并记录结果逐弧配准,重复此步骤直到治疗结束。[结果]该组患者首次配准LR、SI、AP方向的平移误差和Roll LR、Roll SI、Roll AP的旋转误差分别为(0.35±0.12)cm、(0.39±0.10)cm、(0.33±0.10)cm和(1.56±0.26)°、(0.53±0.29)°、(0.48±0.28)°,平移误差均在4mm以内,旋转误差<2°,分次内CT扫描误差分别为(0.19±0.05)cm、(0.18±0.07)cm、(0.14±0.06)cm、和(O.32±0.13)°、(O.31±0.10)°、(0.31±0.14)°,平移误差减小,控制在0.2cm以内,旋转误差在0.4°以内,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分次内CT扫描联合Fraxion框架在颅内肿瘤SRT中是行之有效的,在治疗时间稍长的情况下保证治疗精度。建议在行SRT时,采用分次内CT扫描逐弧体位验证以减少治疗中的误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次内锥形束CT扫描 Fraxion放疗体位固定系统 六维移动治疗床 摆位误差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