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体位预防剖宫产仰卧位低血压综合征的效果及满意度对比分析 被引量:6
1
作者 黄琦 李芳 +2 位作者 刘俭 农喜敏 谭英葵 《中外医学研究》 2019年第25期158-160,共3页
目的:探讨剖宫产术腰硬联合麻醉后应用三种体位干预预防仰卧位低血压综合征(SHS)的效果及医护人员满意度。方法:选取腰硬联合麻醉下行剖宫产术产妇45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三组,分别为A组(斜坡形垫架组)、B组(沙袋组)和C组(手术床左... 目的:探讨剖宫产术腰硬联合麻醉后应用三种体位干预预防仰卧位低血压综合征(SHS)的效果及医护人员满意度。方法:选取腰硬联合麻醉下行剖宫产术产妇45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三组,分别为A组(斜坡形垫架组)、B组(沙袋组)和C组(手术床左倾斜组),对三组实施手术的手术医生、麻醉医生、手术室巡回护士均为同一批人员,共20名。记录三组麻醉后SHS发生率,体位摆放用时及医护人员满意度。结果:三组SHS发生率分别为8.0%、20.0%、21.3%,A组SHS发生率低于B组和C组(P<0.05)。A组体位摆放用时短于B组和C组(P<0.05)。医护人员对A组满意度为95.00%,高于B组、C组(P<0.05)。结论:斜坡形垫架在腰硬联合麻醉下剖宫产手术中应用,操作简便,能有效预防SHS的发生,进行体位摆放时间短,医护人员满意度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剖宫产 仰卧位低血压综合征 体位摆放时间 满意度
下载PDF
改良式肩部约束带在妇科腹腔镜手术头低足高位摆放中的应用 被引量:23
2
作者 段红霞 王秀梅 +1 位作者 杨荣卓 翟莎莎 《护理研究》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4期2300-2301,共2页
[目的]探讨改良式肩部约束带在妇科腹腔镜手术头低足高位摆放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行妇科下腹部腹腔镜手术的病人224例,按照病人住院号末位数的奇偶数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12例,比较两组病人体位垫放置所需时间、肩颈皮肤受压情况... [目的]探讨改良式肩部约束带在妇科腹腔镜手术头低足高位摆放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行妇科下腹部腹腔镜手术的病人224例,按照病人住院号末位数的奇偶数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12例,比较两组病人体位垫放置所需时间、肩颈皮肤受压情况和术后肩颈部疼痛程度。[结果]观察组病人体位垫放置所需时间为(3±1)min,明显优于对照组(7±2)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病人术后皮肤压痕、红斑发生率及肩颈部疼痛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妇科腹腔镜手术头低足高位摆放中应用改良式肩部约束带,可有效缩短体位垫放置所需时间,降低体位相关性并发症的发生率,减轻与缓解肩部疼痛与皮肤受压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良式肩部约束带 妇科 腹腔镜手术 头低足高位 手术体位 体位摆放时间 并发症 疼痛 皮肤受压
下载PDF
改良侧卧体位在胸外科手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1
3
作者 孙晓蔚 《护理实践与研究》 2020年第20期116-118,共3页
目的探讨改良侧卧体位在胸外科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6月至2019年6月60例胸外科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等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取传统侧卧体位,试验组采取改良侧卧体位。比较两组患者的体位摆放时间、手术时... 目的探讨改良侧卧体位在胸外科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6月至2019年6月60例胸外科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等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取传统侧卧体位,试验组采取改良侧卧体位。比较两组患者的体位摆放时间、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结果对照组体位摆放时间、手术时间明显长于试验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中出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侧卧体位可显著缩短胸外科手术体位摆放时间,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良侧卧体位 胸外科手术 体位摆放时间 并发症
下载PDF
俯卧折刀位在肛肠手术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4
作者 万倩 徐虹 +2 位作者 牛桦 兰波 王蕾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2年第11期231-233,共3页
分析俯卧折刀位在肛肠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进行肛肠手术的患者共计130例,病历资料的时间点来自2021年4月到2022年6月,将入组患者进行每组65例患者的电脑随机法分组,具体为折刀位组和截石位组。折刀位组与截石位组都给予局部麻醉... 分析俯卧折刀位在肛肠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进行肛肠手术的患者共计130例,病历资料的时间点来自2021年4月到2022年6月,将入组患者进行每组65例患者的电脑随机法分组,具体为折刀位组和截石位组。折刀位组与截石位组都给予局部麻醉,主要区别在于体位选择上的不同,前者取俯卧折刀位,后者取截石位。观察两组预后情况。结果 比较折刀位组和截石位组的围手术指标,前者的体位摆放和术后通气用时更少(P<0.05),手术用时和术中出血量则差异不明显(P>0.05)。折刀位组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为3.1%,与截石位组的20.0%相比有显著降低(P<0.05)。结论 进行肛肠手术时,选择俯卧折刀位可在不增加手术耗时和术中出血量的前提下,减少了体位摆放和术后肛门通气的耗时,还能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可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俯卧折刀位 肛肠手术 体位摆放时间 术后肛门通气时间 并发症 截石位
下载PDF
改良折刀位和截石位在肛门手术中的效果
5
作者 龚映虹 成丹枫 叶巧玲 《国际护理学杂志》 2021年第8期1414-1417,共4页
目的研究对比改良折刀位和截石位在肛门手术中的应用效果并予以分析,从而为临床接受肛门手术的患者提供一种最佳的体位。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在南方医科大学附属小榄医院接受肛门手术治疗的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将其按照随机... 目的研究对比改良折刀位和截石位在肛门手术中的应用效果并予以分析,从而为临床接受肛门手术的患者提供一种最佳的体位。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在南方医科大学附属小榄医院接受肛门手术治疗的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将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均分成研究组与对照组。对照组患者在术中采取截石位,研究组患者在术中采取改良折刀位。分别比较两组体位摆放时间、术中心率、收缩压、舒张压、血氧饱和度水平、术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以及患者满意度情况。结果研究组体位摆放时间在3 min以内的人数占比为98.00%(49/50),相比对照组的12.00%(6/50)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中心率、收缩压、舒张压、血氧饱和度水平与对照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研究组下肢感觉运动异常、足背静脉怒张发生率均为0.00%(0/50),相比对照组的12.00%(6/50)、14.00%(7/50)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研究组满意度为96.00%(48/50),相比对照组的82.00%(41/50)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折刀位应用于肛门手术中有效缩短患者体位摆放时间,降低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提高患者满意度,且不会对患者血流动力学产生严重影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肛门手术 改良折刀位 截石位 体位摆放时间 血流动力学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