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7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体内组织工程材料-小肠粘膜下层的力学性能 被引量:12
1
作者 顾延 戴尅戎 +1 位作者 薛文东 顾冬云 《医用生物力学》 EI CAS CSCD 2001年第3期160-164,共5页
目的 对体内组织工程材料-小肠粘膜下层的力学性能进行检测。方法 用岛津AG20KNA材料试验机对完成所有处理的SIS进行测试。结果 管壁不剖开组的屈服应力为7.72±0.70MPA,应变为42.66±14.69;... 目的 对体内组织工程材料-小肠粘膜下层的力学性能进行检测。方法 用岛津AG20KNA材料试验机对完成所有处理的SIS进行测试。结果 管壁不剖开组的屈服应力为7.72±0.70MPA,应变为42.66±14.69;剖开管壁,平行于管腔纵轴拉伸组的屈服应力为7.57±1.94MPA,应变为42.34±8.29;剖开管壁,垂直于管腔纵轴拉伸组的屈服应力为3.91±0.91MPA,应变为71.59±3.64。结论SIS 在纵轴方向(无论是否剖开管壁)的抗拉强度相当于肌腱和韧带组织的1/7到1/14。SIS具有各向异性的力学特点,无论管壁剖开与否,沿SIS管腔纵轴方向拉伸两组的屈服应力和最大应力比剖开管壁,垂直于管腔纵轴拉伸组的屈服应力和最大应力大两倍。而垂直管腔纵轴拉伸组的屈服应变和最大应变较大,达70%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内组织工程 小肠粘膜下层 力学性能 SIS
下载PDF
骨诱导性磷酸钙陶瓷支架在脂肪组织中构建体内组织工程骨 被引量:2
2
作者 姚金凤 李晓宇 +3 位作者 王爱军 梁芮 包崇云 陈治清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2109-2112,共4页
背景:作为体内组织工程骨的构建场所,非骨组织的选择至关重要。早期研究大多选用肌肉作为异位骨移植物的构建区域,但其位置较深,可利用面积小、手术操作复杂,不利于临床推广。目的:采用体内骨组织工程的方法,探索骨诱导性磷酸钙陶瓷支... 背景:作为体内组织工程骨的构建场所,非骨组织的选择至关重要。早期研究大多选用肌肉作为异位骨移植物的构建区域,但其位置较深,可利用面积小、手术操作复杂,不利于临床推广。目的:采用体内骨组织工程的方法,探索骨诱导性磷酸钙陶瓷支架在不同非骨组织中构建骨移植物的可行性。方法:选取家犬的背部肌肉组织和脂肪组织为构建区,分别植入骨诱导性磷酸钙陶瓷支架以构建体内组织工程骨移植物。于移植后4,8,12,16周取样进行单光子计算机断层扫描及组织学检测,观察其构建过程,比较各个观测时间内,不同构建区的骨移植物中新骨组织的形成情况,评价不同非骨构建区域对体内骨组织骨移植物形成的影响。结果与结论:骨诱导性磷酸钙陶瓷支架在肌肉组织和脂肪两处非骨组织中均可形成体内组织工程骨移植物,在构建初期,肌肉组中新骨形成的时间比脂肪组早,骨量也较多,但随着构建时间的延长,两组的新生骨量差异逐渐减小。提示,应用体内骨组织工程的方法在肌肉和脂肪组织均可构建出具有生命活性的自体骨移植物。与肌肉组织比较,脂肪组织面积宽广,位置浅表,因此在脂肪组织中构建体内组织工程骨移植物更有临床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诱导 磷酸钙陶瓷 体内组织工程骨 非骨组织 骨移植物 脂肪 构建
下载PDF
碱性磷酸酶mRNA在体内组织工程骨中的表达 被引量:2
3
作者 孙兰英 王其宝 +2 位作者 包崇云 葛文章 杜毅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CAS 2011年第4期388-391,共4页
目的检测碱性磷酸酶(akp)mRNA在磷酸钙陶瓷(CPC)构建的体内组织工程骨中的表达,并将其与自然再生骨进行比较。方法将28粒CPC分别植入7只犬的竖直肌内,并拔除犬的1颗磨牙使之形成自然再生骨模型。术后3/7、1、2、4、8、12和24周,取出犬... 目的检测碱性磷酸酶(akp)mRNA在磷酸钙陶瓷(CPC)构建的体内组织工程骨中的表达,并将其与自然再生骨进行比较。方法将28粒CPC分别植入7只犬的竖直肌内,并拔除犬的1颗磨牙使之形成自然再生骨模型。术后3/7、1、2、4、8、12和24周,取出犬体内组织工程骨和自然再生骨,再以实时定量PCR检测其akp mRNA的表达。结果在试验周期内,akp mRNA在体内组织工程骨中表达达到峰值的时间较自然再生骨晚,且表达量少,但akp mRNA在这两种骨中均呈先上升后下降的现象。结论体内组织工程骨的钙化较自然再生骨晚,且量少,但骨形成过程中基因的表达趋势与自然再生骨相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碱性磷酸酶 体内组织工程骨 骨诱导 磷酸钙陶瓷
下载PDF
体内组织工程骨的BMP4 mRNA表达 被引量:3
4
作者 孙兰英 包崇云 《生物医学工程学杂志》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589-592,共4页
比较磷酸钙陶瓷构建的体内组织工程骨和自然再生骨的BMP4 mRNA表达。制备Φ5mm×8mm的骨诱导性磷酸钙陶瓷20粒并分别植入5只狗的竖直肌内,同时,拔除狗的一颗磨牙形成自然再生骨模型。术后1、2、4、12及24周,取出体内组织工程骨及自... 比较磷酸钙陶瓷构建的体内组织工程骨和自然再生骨的BMP4 mRNA表达。制备Φ5mm×8mm的骨诱导性磷酸钙陶瓷20粒并分别植入5只狗的竖直肌内,同时,拔除狗的一颗磨牙形成自然再生骨模型。术后1、2、4、12及24周,取出体内组织工程骨及自然再生骨。提取总RNA,经逆转录成cDNA后,用实时相对定量PCR的方法检测BMP4 mRNA的表达。结果表明:在本实验周期,BMP4 mRNA在磷酸钙陶瓷构建的体内组织工程骨中的表达量高于在自然再生骨中的表达量,但BMP4 mRNA在体内组织工程骨和自然再生骨中有相同的基因表达时序性。作为类似自体骨的骨替代物,磷酸钙陶瓷构建的体内组织工程骨具有切实可行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形态发生蛋白4 体内组织工程骨 骨诱导 磷酸钙陶瓷
下载PDF
体内组织工程技术——小肠黏膜下层的应用 被引量:1
5
作者 顾延 《临床骨科杂志》 2001年第2期158-159,共2页
关键词 体内组织工程技术 肠粘膜 应用
下载PDF
聚羟基丁酸及其共聚物在体内组织相容性和降解率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8
6
作者 周栋 胡平 +2 位作者 汪钢 赵东锷 高百顺 《武警医学》 CAS 2003年第4期210-212,共3页
目的 评价作为组织工程心脏瓣膜支架材料的聚羟基丁酸/聚羟基戊酸共聚物(Poly-hydroxybutyrate/hydroxy-valerate,PHBV)、聚羟基丁酸(Polyhydroxybutyrate,PHB)两种生物可吸收材料的组织相容性和皮下吸收情况。方法 对照研究两种材料经... 目的 评价作为组织工程心脏瓣膜支架材料的聚羟基丁酸/聚羟基戊酸共聚物(Poly-hydroxybutyrate/hydroxy-valerate,PHBV)、聚羟基丁酸(Polyhydroxybutyrate,PHB)两种生物可吸收材料的组织相容性和皮下吸收情况。方法 对照研究两种材料经皮下埋植后2、4、6、8和10周的大体观察及组织学检查。结果 PHBV皮下包埋8周仍保持膜状结构,10周完全降解,组织相容性及皮下吸收情况优PHB。结论 PHBV符合组织工程心脏瓣膜支架材料的基本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羟基丁酸 体内组织 相容性 降解率 组织工程 心脏瓣膜 支架 生物材料 人造心脏瓣膜 聚羟基丁酸/聚羟基戊酸共聚物
下载PDF
体内环境培养的小口径组织工程血管 被引量:2
7
作者 韩本松 范存义 +3 位作者 张菁 薛锋 徐雪荣 王维才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8期7051-7054,共4页
背景:人造血管是临床组织修复领域广泛应用的重要器官,但小口径人造血管易于栓塞、难以长期保持通畅,而组织工程血管虽有永久替代作用,培养时间长,不符合血管修复的临床实际。寻找既能及时修复血管、恢复血运,又能在体内形成生物性血管... 背景:人造血管是临床组织修复领域广泛应用的重要器官,但小口径人造血管易于栓塞、难以长期保持通畅,而组织工程血管虽有永久替代作用,培养时间长,不符合血管修复的临床实际。寻找既能及时修复血管、恢复血运,又能在体内形成生物性血管保持长期通畅,是最理想的血管修复重建方法。目的:观察以改性猪小肠黏膜下层组织为支架,在体内血流条件下培养小口径组织工程血管的可行性。方法:自犬隐动脉分离出血管内皮细胞、平滑肌细胞,与胶原蛋白凝胶均匀混合,分别种植于小肠黏膜下层膜表面,包绕3mm聚乙烯管制成30个3层管状支架,植入犬股动脉缺损处进行桥接吻合为实验组;植入犬皮下组织为对照组。术后进行彩超、组织学检测评价血管的形成过程和免疫组化鉴定。结果与结论:术后12周,实验组14个血管支架保持通畅,有明显的血管生物结构形成,种子细胞生长增殖良好,管腔有完整内皮细胞覆盖,平滑肌细胞形态、分布良好;对照组管腔结构不完整,种子细胞增殖弱,腔面无内皮细胞覆盖。结果表明通过体内组织工程技术可在血流条件下培养形成小口径组织工程血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肠黏膜下层 体内组织工程 血管 通畅率 免疫组织化学
下载PDF
阿奇霉素泡囊在小鼠体内的组织分布研究
8
作者 钟萌 杨林 +3 位作者 张永红 万坤 张敉 张景勍 《中国抗生素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937-941,共5页
目的 比较研究了阿奇霉素泡囊(AMNS)和阿奇霉素(AM)在昆明小鼠体内的组织分布.方法 采用HPLC法测定不同时间点各组织中药物浓度,评价2种制剂的组织分布特征.结果 AM在各组织中的萃取回收率为80.64%~91.28%,方法回收率为97.00%~... 目的 比较研究了阿奇霉素泡囊(AMNS)和阿奇霉素(AM)在昆明小鼠体内的组织分布.方法 采用HPLC法测定不同时间点各组织中药物浓度,评价2种制剂的组织分布特征.结果 AM在各组织中的萃取回收率为80.64%~91.28%,方法回收率为97.00%~99.64%,日内、日间RSD符合方法学要求.组织分布结果表明,AMNS主要分布在肺组织中,其次是肝和脾、肾、心,血浆中分布最少.结论 AMNS改变了药物在体内的组织分布,使药物特定分布于肺组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奇霉素 泡囊 体内组织分布
下载PDF
新型姜黄素纳米粒在小鼠体内组织分布的研究 被引量:8
9
作者 俞婷婷 郑英 +3 位作者 丁志山 郭胜才 付再林 蒋福升 《中国现代应用药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261-268,共8页
目的制备新型姜黄素油酸复合物肝靶向纳米粒[Cur(OA)_2-NPs],并对其小鼠体内组织分布进行研究。方法基于前期工作按最佳工艺,应用改良的溶剂挥发法制备Cur(OA)_2-NPs并进行表征;以25mg·kg^(-1)小鼠尾静脉注射Cur(OA)_2-NPs,分别于... 目的制备新型姜黄素油酸复合物肝靶向纳米粒[Cur(OA)_2-NPs],并对其小鼠体内组织分布进行研究。方法基于前期工作按最佳工艺,应用改良的溶剂挥发法制备Cur(OA)_2-NPs并进行表征;以25mg·kg^(-1)小鼠尾静脉注射Cur(OA)_2-NPs,分别于给药后0.05,0.25,0.75,2,4,6,8,12 h,经眼球取血200μL,小鼠解剖后取肝脏、心脏、脾脏、肺脏、肾脏和脑,经过液-液萃取法提取药物,HPLC测定姜黄素油酸[Cur(OA)_2]和姜黄素(Cur)的含量,分析Cur(OA)_2-NPs体内组织分布和药物释放特性;将Cur(OA)_2和DiR荧光染料包裹到mPEG_(5000)-PLGA中制得纳米粒,按Cur剂量25 mg·kg^(-1)通过静脉注射给予正常小鼠和H22荷瘤小鼠,于不同时间点麻醉小鼠,将其置于785 nm激发波和820 nm发射波形成的活体红外成像系统中扫描成像,研究正常小鼠和H22荷瘤小鼠体内纳米粒的肿瘤靶向性特征。结果纳米粒呈圆形,大小均匀,平均粒径为(93.39±1.71)nm,载药量为(19.35±0.12)%,包封率为(92.32±3.13)%。血浆中除脑组织外其余组织均可检测到Cur(OA)_2分布,分布迅速,Cur(OA)_2浓度4 h内从310.33μg·mL^(-1)减少到28.94μg·mL^(-1),近90%从血管中被清除,肝脏中含量最高可达368.93μg·g^(-1);肝脏、脾脏和肾脏可检测到Cur,分别为125.72,33.60,16.81μg·g^(-1),而血浆、肺脏和脑中则无。纳米粒静脉注射后2 h左右出现峰值,其中肝脏Cur(OA)_2和Cur的浓度最高;活体成像结果也表明,小鼠体内纳米粒主要分布于肝脏和肿瘤部位,肝脏2 h左右达到峰值随后慢慢下降,而肿瘤组织8 h左右可见强烈荧光,并于12 h左右达到峰值,随后缓慢下降,且其荧光强度显著强于肝脏部位。结论本研究完善了Cur(OA)_2-NPs的评价,为进一步研究其体内抗肿瘤作用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也为难溶的、口服生物利用度低的药物开发提供了解决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姜黄素油酸复合物 mPEG5000-PLGA 纳米粒 体内组织分布
原文传递
体内生物反应器与体内骨组织工程
10
作者 李运峰 包崇云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6期9117-9120,共4页
近年来,骨组织工程研究在种子细胞、支架材料和构建技术3个主要方面均取得了巨大进展,但复合体外培养细胞的骨组织工程产品临床应用仍面临挑战。体内骨组织工程是以受体自身机体作为生物反应器,单纯应用生物材料而不外加细胞或生长因子... 近年来,骨组织工程研究在种子细胞、支架材料和构建技术3个主要方面均取得了巨大进展,但复合体外培养细胞的骨组织工程产品临床应用仍面临挑战。体内骨组织工程是以受体自身机体作为生物反应器,单纯应用生物材料而不外加细胞或生长因子,在骨或非骨环境构建形成骨移植物修复自体骨缺损的技术。有关研究显示这是一种调动机体自我再生能力的组织工程新策略,具有切实可行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织工程 体内组织工程 生物反应器 骨诱导性
下载PDF
一种基于EdU的体外癌细胞与小鼠体内组织细胞标记方法的研究
11
作者 于雪 王栋 +6 位作者 高阔 张雨婷 张迪 黄凯 刘燕 张淑静 王淑艳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CAS 2023年第8期1405-1409,1435,共6页
目的:比较EdU标记对三种癌细胞和小鼠对细胞增殖的影响,为EdU作为标记开展相关细胞增殖实验和临床研究提供依据。方法:本研究使用不同剂量EdU对人非小细胞肺癌A549细胞、人宫颈癌Hela细胞、人肝癌Huh7进行标记2 h,然后使用荧光显微镜观... 目的:比较EdU标记对三种癌细胞和小鼠对细胞增殖的影响,为EdU作为标记开展相关细胞增殖实验和临床研究提供依据。方法:本研究使用不同剂量EdU对人非小细胞肺癌A549细胞、人宫颈癌Hela细胞、人肝癌Huh7进行标记2 h,然后使用荧光显微镜观测EdU在细胞中的标记效率,并使用多波长荧光酶标仪检测这三种癌细胞系标记后的荧光强度;使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小鼠经不同剂量的EdU干预12 h后,体内肺、肝、肾组织标记的荧光强度。结果:与对照组相比,经EdU处理后,A549和Hela细胞系的荧光强度,三个剂量组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Huh7细胞系的荧光强度,50μmol/L有显著性差异(P<0.05);EdU在小鼠体内组织肺、肝、肾组织中均有分布,且在肝组织中分布比肺组织和肾组织高。结论:EdU的体外癌细胞与小鼠体内组织细胞的标记效率各不相同,建立的EdU体外标记癌细胞和小鼠体内组织的方法简单,易操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增殖 EdU细胞标记 细胞系 体内组织
原文传递
实验性减压病时家兔体内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含量的变化
12
作者 张红专 周海维 +4 位作者 席允平 李耸岩 许卫国 尹承宇 李学文 《中华航海医学与高气压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2年第4期227-228,共2页
关键词 实验性减压病 家兔 体内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 含量 变化
原文传递
骨诱导性磷酸钙陶瓷为支架的组织工程骨修复狗下颌骨箱状缺损
13
作者 姚金凤 李晓宇 +3 位作者 梁志刚 梁芮 包崇云 陈治清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CSCD 2012年第16期2851-2855,共5页
背景:应用不外加生长因子或细胞而具有骨诱导性的生物材料,在非骨部位构建骨移植物,即体内组织工程骨,其在修复箱状及节段性骨缺损方面,具有更可行的前景。目的:采用骨诱导性钙磷陶瓷材料构建体内组织工程化类骨移植物,探索其应用于修... 背景:应用不外加生长因子或细胞而具有骨诱导性的生物材料,在非骨部位构建骨移植物,即体内组织工程骨,其在修复箱状及节段性骨缺损方面,具有更可行的前景。目的:采用骨诱导性钙磷陶瓷材料构建体内组织工程化类骨移植物,探索其应用于修复实验动物下颌骨箱状骨缺损的可行性。方法:以骨诱导性磷酸钙陶瓷材料为支架植入狗肌肉内构建体内组织工程骨,同期在狗自体下颌骨左右两侧各拔除牙弓中段牙2颗,形成约20mm无牙区。8周后在无牙区形成箱状缺损,同期取出支架即刻移植入一侧自体下颌骨缺损区,对侧骨缺损区直接移植入未经体内构建的磷酸钙陶瓷作为对照。结果与结论:经肌肉内构建的体内组织工程骨移植物的力学性能较单纯磷酸钙陶瓷有明显提高。颌骨缺损区的核吸收强度明显强于对照区,其移植物内长入的骨组织较多,两者的成骨面积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说明在修复颌骨大范围缺损中,体内组织工程骨移植物较单纯骨磷酸钙陶瓷替代材料表现出明显的力学和生物学优势,修复效果显著,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诱导性磷酸钙陶瓷 体内组织工程骨 骨缺损 支架 组织工程
下载PDF
肌肉和脂肪组织工程骨中Ⅰ型胶原的表达
14
作者 杜毅 王其宝 +1 位作者 孙兰英 宫作德 《现代预防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1期4039-4041,共3页
[目的]对HA/β-TCP陶瓷在狗的肌肉和皮下脂肪组织中构建的体内组织工程骨的Ⅰ型胶原进行mRNA水平的定量分析,为优化选择体内组织工程骨的构建部位提供理论基础和实验依据。[方法]制备5mm×8mm的磷酸钙陶瓷30粒并分别植入5只狗的竖... [目的]对HA/β-TCP陶瓷在狗的肌肉和皮下脂肪组织中构建的体内组织工程骨的Ⅰ型胶原进行mRNA水平的定量分析,为优化选择体内组织工程骨的构建部位提供理论基础和实验依据。[方法]制备5mm×8mm的磷酸钙陶瓷30粒并分别植入5只狗的竖直肌和皮下脂肪中。术后4、8、12、16和24周,取出在肌肉和皮下脂肪中构建的体内组织工程骨。提取总RNA,经逆转录成cDNA后,实时相对定量PCR检测Ⅰ型胶原mRNA的表达。[结果]M组(肌肉内构建的体内组织工程骨)的Ⅰ型胶原mRNA在第12周时达到表达高峰(相对表达量为34.45),较F组(皮下脂肪内构建的体内组织工程骨)的(16周)早,但M组的Ⅰ型胶原mRNA最大表达量明显低于F组。两组中,Ⅰ型胶原mRNA的表达趋势相似。[结论]肌肉中体内组织工程骨的发生较早,但形成的骨量却不如脂肪中的多。临床上,可根据实际需要选择体内组织工程骨的构建部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酸钙陶瓷 体内组织工程骨 Ⅰ型胶原
下载PDF
募集内源性干/祖细胞实现原位组织再生:前景、策略与展望
15
作者 陈发明 吴礼安 张敏 《医学争鸣》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22-22,共1页
干细胞治疗是再生医学的重要手段,为多种组织缺损/损伤修复提供了希望。然而,体外细胞培养和体内输送受到细胞来源有限、价格昂贵和复杂临床转化规程的影响。机体内源性干细胞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募集到损伤区域(称为细胞归巢),有望... 干细胞治疗是再生医学的重要手段,为多种组织缺损/损伤修复提供了希望。然而,体外细胞培养和体内输送受到细胞来源有限、价格昂贵和复杂临床转化规程的影响。机体内源性干细胞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募集到损伤区域(称为细胞归巢),有望实现原位组织再生,从而减少干细胞治疗的复杂性与费用。依赖内源性十/祖细胞的募集、体内组织反应与生物刺激的方法实现组织再生加深了对体内组织公共程的理解,临床转化前景广阔。此方法通过刺激机体自身修复再生潜能来修复组织缺损,其在严重组织损伤与大面积组织缺损中的应用前景需要进一步探索。本文简要概括了募集内源性干/祖细胞实现原位组织再生的前景、策略和当前应用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祖细胞 组织再生 内源性 募集 大面积组织缺损 干细胞治疗 损伤修复 体内组织
下载PDF
磷酸钙生物材料固有骨诱导性的研究现状与展望 被引量:17
16
作者 包崇云 张兴栋 《生物医学工程学杂志》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442-445,454,共5页
磷酸钙陶瓷因与骨的无机组成相似,具有良好生物相容性和骨引导性,无抗原性,被广泛应用于骨缺损修复,但一直认为磷酸钙陶瓷是一类仅具有骨引导性,而无骨诱导性的生物活性材料。大量研究表明通过材料自身组成和结构优化,可赋予磷酸钙陶瓷... 磷酸钙陶瓷因与骨的无机组成相似,具有良好生物相容性和骨引导性,无抗原性,被广泛应用于骨缺损修复,但一直认为磷酸钙陶瓷是一类仅具有骨引导性,而无骨诱导性的生物活性材料。大量研究表明通过材料自身组成和结构优化,可赋予磷酸钙陶瓷骨诱导性。本文对磷酸钙骨诱导现象发现和确证、骨诱导过程和机制、影响骨诱导性的材料学因素和骨诱导与动物种属关系、骨诱导相关的间充质细胞来源、以及骨诱导性材料的应用研究现状进行综述,并对磷酸钙生物材料骨诱导性及相关的研究方向予以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酸钙陶瓷 骨诱导性 骨缺损修复 体内组织工程
下载PDF
培养基的正确制备及使用 被引量:6
17
作者 张宏 刘玉琴 《基础医学与临床》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446-448,共3页
关键词 细胞培养基 制备 生命科学技术 体内环境 体外模拟 生长繁殖 生长增殖 体内组织
下载PDF
介绍一种高频电刀刀笔笔头保护套
18
作者 王静 刘美霞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7期91-91,共1页
关键词 刀笔笔头保护套 高频电刀 手术中应用 电凝止血 脑室引流管 皮肤灼伤 体内组织 口腔颌面 手术野 各类型
下载PDF
介绍一种高频电力笔头保护套
19
作者 庞秀玲 《护理实践与研究》 2008年第15期16-16,共1页
关键词 保护套 高频电力 手术中应用 高频电刀 一次性输血器 电凝止血 皮肤灼伤 体内组织
下载PDF
血尿酸和同型半胱氨酸联合检测在心绞痛评价中的作用 被引量:2
20
作者 赵艳 《山西医药杂志(上半月)》 CAS 2013年第5期578-579,共2页
尿酸(UA)是由肝脏降解食物和内源性合成嘌呤复合物形成的,主要由体内组织的核酸分解产生,嘌呤核酸和嘌呤经过水解、脱氢和氧化作用生成。Framingham研究发现,很多高尿酸血症患者最终可发生冠心病,并于1995年首次提出高尿酸血症与... 尿酸(UA)是由肝脏降解食物和内源性合成嘌呤复合物形成的,主要由体内组织的核酸分解产生,嘌呤核酸和嘌呤经过水解、脱氢和氧化作用生成。Framingham研究发现,很多高尿酸血症患者最终可发生冠心病,并于1995年首次提出高尿酸血症与冠心病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型半胱氨酸 血尿酸 联合检测 心绞痛 高尿酸血症 体内组织 氧化作用 冠心病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